鯤龍AG600海上首飛成功 飛機性能如何飛出來?專訪首飛機組組長

2020-12-27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7月26日,我國首款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圓滿完成首次海上試飛。央視《面對面》記者王寧專訪了鯤龍AG600海上首飛機組機長趙生。

湧浪多變 AG600海上首飛需挑戰複雜海洋環境

鯤龍AG600具有執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等多項特種任務的能力,是填補我國大型應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滿足國家應急救援和自然災害防治需要的重大航空裝備。

2017年12月24日,首飛機組在珠海機場西南3000米高度規定的空域內圓滿完成了陸上首飛任務。

2018年10月20日,AG600飛機在荊門漳河機場成功經受了水上首飛的考驗。然而,AG600的終極目標是通過海上風浪的考驗。

從湖面到海上,儘管都是水上起降,但由於海水的鹽度更大,密度更大,波浪更大,海面環境較湖面環境更為複雜,試飛過程中需要全面考慮風向、風速、洋流和浪湧,以及高溫、高溼、高鹽環境的綜合影響,對飛行員的專業操作要求也更為嚴苛,相對應的海上試飛保障也更為複雜。

為了這次海上試飛,趙生和試飛團隊6月26日就到了山東日照,按照海上首飛的要求,對空域氣象、水文情況做全面準備。

趙生:海上的環境與水庫的環境不一樣,是對飛機的另一種考驗。我們在水庫飛水還是比較平穩的,風最大的時候浪也就是0.2到0.3米這樣子。海的浪還是比較大,隨隨便便的浪都是二三十釐米以上。飛機會跟浪的波動耦合到一塊兒,如果耦合嚴重飛機有可能劇烈抬頭甚至劇烈低頭,陸上飛機有起落架和跑道約束,但水上飛機完全不一樣。劇烈低頭可能扎到水裡,劇烈抬頭有可能使飛機在小速的情況下離開水面導致失速,一側機翼一偏就紮下去了。另外,海水面積比較大,它裡邊經常有大面積的水體運動,我們管它叫湧,對飛機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飛機遇到它會把飛機彈起來或者改變姿態非常嚴重。

此次AG600飛機海上首飛機組由機長、副駕駛、機械師、觀察員四人組成。劉汝欽是這次AG600飛機海上首飛機組的副駕駛,熟悉了解團島附近海域,他的職責是觀察水域情況,為機長做出提示性的幫助。

記者 王寧:這塊兒的水域有危險性嗎?

劉汝欽:有危險性,危險性的主要來源一是海況複雜,它有漲潮落潮,潮汐的變化整個海面會擾動;再一個是周圍過往大型船隻以後也會對水面進行擾動;再一個就是海面上經過漲退潮,海面上會有一些漂浮物。

記者 王寧:這些能克服嗎?

劉汝欽:能克服,但是需要大量細緻的工作,海上漂浮物我們可以幹預可以操縱可以控制,但是像漲退潮對海面影響是沒法控制的,只有借鑑以前的經驗掌握這個規律,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進行著水。

分工配合 精細操作 要把飛機真正的性能飛出來

7月26日,趙生和機組其他三位同事做好了各項準備,開車、滑出、起飛,在首飛機長趙生操作下,AG600飛機向著預定試飛海域進發,幾分鐘後,AG600飛機緩緩朝著海平面降落。

記者 王寧:那天的速度快嗎?

趙生:起飛狀態和接水之後停下來這段時間速度是比較大的,基本上能達到一百六七十公裡每小時。

記者 王寧:這麼快的速度你在操縱上怎麼把握?

趙生:要非常精細,如果一個湧打過來,飛機有可能劇烈抬頭或者劇烈偏轉,所以這個時候精力必須特別集中,如果感到有偏的趨勢要及時進行修正,保證飛機一個正確的狀態才行。

在海上,完成機身迴轉、調整方向,旋即重新加速、機頭上昂,又如鯤鵬展翅一般騰空而起。歷經磨練,AG600飛機海上首飛成功,機長趙生和他的試飛團隊完成了使命。 記者王寧: 當時你和你身邊的副駕駛有沒有商量過?

趙生:我們平時就是這麼配合的。比如說我在操縱,他就會觀察飛機的狀態,看我飛機姿態是否合適,我飛機有沒有偏側,其他的人還會報我們當時的速度。另外他還會觀察水面有沒有異物,因為在那個速度下如果水面有異物,會很容易把飛機劃傷。

通過視頻,我們看到的只是AG600飛機完美的飛行,而試飛組成員的每一個操縱每一個感受,都是在完成試飛任務並從中對飛機的各項性能做出評估。

記者 王寧:您作為整個飛機的機長,肩上最重的擔子是什麼?

趙生:把這個飛機真正的性能飛出來。這個飛機是很多人很多專業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有很多設備的生產廠家,他們有很多東西都需要我們飛行機組來驗證,我們做得好與不好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如果我們做得不對影響了別人正確的設計思想設計思路,那對我們或者對這個型號來講都是損失。

水上飛機對飛行員有更高要求 回憶印象深刻的國外培訓經歷

按照國際慣例,一款飛機從總裝完畢到交付使用要經過數年的試飛工作,才能保證飛機飛行結果的準確與科學,而試飛AG600是我國首次對水陸兩棲大飛機進行全面、完整、系統地試飛,但目前國內在技術和設備上都不具備水上試飛的培訓條件。經過對教學條件、技術水平、機型匹配度等多方面權衡,2015年在AG600飛機還沒有總裝下線時,試飛項目團隊的部分隊員前往加拿大接受培訓。

趙生:在去加拿大培訓以前,我們基本上對水上飛機是不了解的,那時候我們飛行經歷也比較多了,ARJ21、運7都飛過,飛的時間也不少了,當時覺得這麼多飛行經歷應該沒有問題。老師講的時候我們覺得怎麼可能,有這麼嚴重嗎?有點不信。他看出我們的疑問了,就找了很多水上飛機出問題的視頻給我們放。當時非常震撼,水上飛機對飛行的要求比陸上飛機要嚴多了,對飛行員的要求高多了,要去飛這個飛機確實要加快你的判斷能力、操縱動作,各種要求都提高。

從2017年12月24日,AG600飛機在誕生地廣東珠海順利陸上首飛,到2018年10月20日,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水上首飛,再到2020年7月26日的山東青島的海上首飛,AG600完成了飛機適海性的驗證,探索了海上試飛技術和試飛方法,為AG600飛機後續開展海上科研試飛,測試飛機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結構與系統的工作特性奠定了基礎。

製片人丨張士峰

記者丨王寧

策劃丨黃瑛

編導丨沈公孚

編輯丨張宏飛 田野

攝像丨楊帆 王忠仁

相關焦點

  •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
  • 「鯤龍」海上首飛成功
    本報記者   馬俊中國「大飛機家族」26日再傳喜訊: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當天成功完成海上首飛。這艘「會遊泳的飛機」「會飛的船」實現人類自古以來「飛天入海」的夢想。與普通飛機不同的是,「鯤龍」的海上首飛是先在海上降落,然後再起飛。10時14分,「鯤龍」輕盈入水,平穩地貼著海面滑行,隨即完成迴轉、調整方向、加速、機頭昂起……一氣呵成。10時18分,「鯤龍」再次迎浪騰空,直插雲霄,圓滿完成海上起飛。
  • ...訪中航通飛華南飛機工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鯤龍AG600總設計...
    東北網9月28日訊 2017年12月24日,我國首款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正式首飛;2018年10月20日,AG600飛機成功經受了水上首飛的考驗;2020年7月26日,AG600圓滿完成首次海上試飛。既是「能飛起來的船」,也是「能遊泳的飛機」。
  • 鯤龍-600迎來海上首飛,姍姍來遲,究竟有何厲害之處?
    三次首飛據媒體報導,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標誌著鯤龍600的研製已經進入了尾聲,但事實上這是它的第三次首飛。這時候一定有觀眾想問,為什麼是第三次首飛呢?
  • 我國大型飛機首飛,關注程度不低於轟20,具有重大意義
    7月27日,我國AG600「鯤龍」大型水上飛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雖然是海上首飛,但此次並不是AG600「鯤龍」的第一次飛行,之前AG600「鯤龍」就已經進行過兩次飛行,不過前兩次飛行的環境不同,分別為陸地首飛、以及水上首飛。目前AG600「鯤龍」一共進行了三次首飛,也就是陸地首飛、水上首飛以及海上首飛,這三次首飛均取得了成功。
  • 「鯤龍」AG600現場副總指揮趙靜波詳解其「超能力」
    「鯤龍」AG600海上首飛。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海上首飛成功,其踏浪騰空那一刻,人類自古「飛天入海」的夢想終於成真。「鯤龍」AG600現場副總指揮趙靜波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上天為鯤鵬,入海為蛟龍,「鯤龍」由此得名。
  • 揭秘| 平均年齡28歲的AG600設計團隊,你pick嗎?
    原創 北京科協 北京科協7月26日上午, AG600飛機在青島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是繼2017年12月24日陸上首飛、2018年10月20日水上首飛之後,AG600迎來的又一高光時刻。
  • CCTV-1今晚十點半檔,「鯤龍」AG...
    2020年7月26日 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 水陸兩棲飛機AG600 在山東青島團島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本期《開講啦》邀請到 航空工業試飛中心特級試飛員
  • 獨家專訪C919首飛機長:飛行時間超1萬小時 魔鬼式訓練備戰
    這意味著,中國人的「大飛機夢」向著最終實現又邁進了一大步。作為我國航空工業的裡程碑事件,C919首飛的背後,有一支隊伍不得不提,那就是首飛機組,首飛機組是一個由5人組成的特殊機組,其中,機長是整個團隊的核心,擔任C919首飛機長的是有著豐富經驗的飛行員蔡俊。日前,央視記者對這位國產大飛機首任機長進行了專訪。
  • 北鬥升空「鯤龍」入海 這一年這些突破彰顯中國實力
    新華社發 張旭東攝7月2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攝11月1日,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三峽工程日前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圖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啟洩洪深孔洩洪。
  • 「荊門造」晨龍天使飛機在荊門漳河機場首飛成功
    圖:「荊門造」晨龍天使飛機在荊門漳河機場首飛成功 攝影熊東東   6月29日上午11時,由荊門自主整機製造的「晨龍天使飛機」在荊門漳河機場首飛成功。首飛成功後,晨龍飛機(荊門)有限公司與北京絲路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港中旅等15家公司籤訂了59架意向訂單,總價值達5.9億元。這標誌著荊門高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為漳河新區壯大通用航空產業、擦亮通用航空城名片增添了新動力。
  • 國產輕型運動飛機AG50在鄂成功首飛 現場賣出105架
    26日,「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首飛。>最大飛行速度:222千米/小時AG50飛機特點·具有良好的氣動特性 失速速度低·標配整機降落傘 有效提高人機安全性長江日報訊(特派記者張珺 通訊員戴海濱 梅春豔)我國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海上首飛一個月之後,AG50來了。
  • 盤點丨「奮鬥者」號在全球海洋最深處成功坐底,還有這些「大國重器...
    &nbsp&nbsp&nbsp&nbsp今天,跟隨大眾網·海報新聞小編一起來盤點一下「大國重器」,看它們是如何令世界驚豔的吧。&nbsp&nbsp&nbsp&nbsp「鯤龍」AG600:我國首款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nbsp&nbsp&nbsp&nbspAG600別名「鯤龍」,是我國首款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具有執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等多項特種任務的能力,是填補我國大型應急救援航空器空白
  • 國產輕型運動飛機成功首飛 通航產業發展添助力
    26日8時38分,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成功首飛。AG50項目旨在打造一款高安全性、高性價比的飛機,讓更多人能夠飛行,由此帶動中國通航產業發展。首飛現場上,多家通用航空企業向航空工業方面籤下了105架購機合同。
  • 南航設計四座固定翼全複合材料通用飛機成功首飛!
    交匯點訊 2019年12月30日,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輕型通用航空飛行器技術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設計、重慶通航集團製造的一款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4座固定翼全複合材料飛機NH40/CG231,在重慶兩江新區龍興通用機場成功首飛。此款飛機是國內首款按照23部設計、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全復材四座輕型飛機。
  • 裝配昊華科技子公司國產航空輪胎的ARJ21飛機首飛成功
    裝配昊華科技子公司國產航空輪胎的ARJ21飛機首飛成功 2020-11-23 21:35:17 來源:中國證券網
  • 首飛差點撞地,號稱能滯空一年的英國高空太陽能飛機什麼來頭
    2月17日,英國BAE系統公司和Prismatic公司(已被BAE收購)研發的PHASA-35高空太陽能飛機在澳大利亞伍默拉試驗場進行了首飛,BAE系統公司稱該機可以在平流層中維持飛行長達一年的時間,即該機的滯空時間可以達到一年。
  • ARJ21飛機裝配國產航空輪胎首飛成功
    ARJ21飛機裝配國產航空輪胎首飛成功 2020-12-01 11:2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