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的美食網站「The Daily Meal」不久前公布了「亞洲101家最佳餐廳」排行榜。網站召集了50餘位居住在亞洲、或是頻繁往返亞洲的美食界專家,綜合品鑑了202家餐廳,最後投票從中選了一半進入最佳名單。
在這個榜單上,北京力壓群雄:排名前10的餐廳中有一半在北京,雖然冠軍是中國臺灣的鼎泰豐,但提供北京烤鴨的全鴨季緊隨其後摘得亞軍。提供新派創意菜的紫雲軒排名第三。
感覺這群評委非常看重環境和裝修—比如北京入選的餐廳,四合院、古建築、或者東方風格濃鬱且具有現代設計感的環境是他們最偏愛的。菜品方面,擺盤有創意並且中餐呈現偏西式風貌的受歡迎。按照這個標準,基本上可以把大部分入選的北京餐廳囊括(上海的餐廳基本上全集中於西餐,這與上海本身的口味、菜系分布,以及自身歷史不無關係)。
北京的Temple Restaurant和Capital M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五,另一家北京餐廳Dali Court排名第七。
全鴨季
排名:No.2
地址:東城區金寶街98號
人均消費:約400元
這家餐廳在榜單上勇奪第二,大約主要來自它開業最初幾年樹立的口碑,曾被眾多圈內外的食客贊為北京烤鴨前三甲。雖然這兩年眾多優質烤鴨的崛起讓它有點風採漸弱,但綜合水平還是值得稱讚的。全鴨季的鴨子來自北京金星鴨場的英國櫻桃谷鴨和北京白鴨的雜交品種,肉質嫩,香味濃,不腥不膩。
餐廳位於以豪華著稱的金寶街上,金寶街1949的院內,古典中式和現代設計風格相結合的裝潢是這個餐廳所在集團的特色—他們善於利用餐廳所在地城市的經典元素來作為裝潢靈感。這樣的處理方式對外國人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比如這裡的透明烤鴨間、灰牆紅柱的四合院等等。大烤爐地處中心位置,現場開放操作的大師傅們跟烤爐都成了來此必定要參觀一番的景點,使用果木為陝西和山西的40年棗木,很講究。
這裡的烤鴨走新派風格,也獨創了一種醬料,吃的時候加上不同顏色的醬料後晃晃小碟子,讓它自然融合,但就我的「傳統北京口味」來說,這裡的醬過甜,感覺游離了烤鴨應有的味道。尤其最近兩次在全鴨季吃飯,不甚滿意,政府新規定似乎對這裡打擊不小,服務和菜品也都帶上了點霜打茄子的頹廢勁頭。
紫雲軒
排名:No.3
地址: 朝陽區工體西路6號
人均消費:約500元
先不說味道如何,單是這裡的環境,就值得慢悠悠地四處溜達著,好好欣賞。紫雲軒的外觀獨樹一幟:漆上銀色的竹竿、紫色宮燈和玻璃幕牆,給人一種品位不俗的感覺。推門入內,迎面的小院裡種滿了草木花卉,還有各得其所的金魚、鸚鵡在那裡閒然自適,頗有鳥語花香的意境,透露出主人別有情趣。
方形的大廳空曠得不得了,一水的白色,零星分布著茶桌、餐位、沙發,如果是兩個人去吃飯,恐怕會覺得餐廳空曠得彆扭。服務的人員穿著飄逸的米白、淡綠色的袍子,就像是在某個隱修的地方閉關修煉一般。還要食人間煙火否?
當然要的。翻開菜單、茶單、酒單,還以為自己在讀散文目錄:「那一年的秋天落葉烤茄子」「只是白蘑菇」「雲南舊事」「我愛夏天的鮮草莓」「紫色慄子冰激凌」……
更難得的是,餐廳的菜式和擺盤可以很好地融入到整體的藝術空間內,並不顯得是為了設計而設計,只能容納幾十人的環境讓人覺得非常舒服,辦高端的小型活動絕對值5顆星。味道不差,偶有驚喜,連同環境都值得去感受一下。
Temple Restaurant(廟餐廳)
排名:No.4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沙灘北街23號
人均消費:500元
這一家,更是必須要先說環境:建在一座有著600年歷史的古寺中。大門上寫著「嵩祝寺及智珠寺」,是北京最為古老的寺廟之一。餐廳在完整保存古建築外觀的同時,對內部進行了絕對現代感的改造:從灰瓦屋頂下的窗子看進去,是流線型的桌椅和精緻的高腳杯,這本身就是奇妙的碰撞。
餐廳的經營者來自北京著名的法餐廳布魯宮,對於經營、服務,主人都非常有經驗,各方面都能看出點兒布魯宮的影子,這裡一個著名的服務生甚至成了餐廳的一塊招牌:彬彬有禮、服務周到、收放有度,讓客人感覺自己是貴族一般。
Temple主打的是現代歐洲菜,菜品口味中上,比較穩定,有時會有驚喜。這裡的菜式擺盤算是比較「樸實」的,更多是在食材的搭配、處理上為客人展現高級法餐的水準。我個人最愛一道「烤乳鴿配油封小幹蔥菜花泥」,將鴿子最精華的部分依照法式料理的技巧烹煮,又比傳統法餐多了一份輕柔,使得口感少了油膩多了精緻。另外,這裡的雞尾酒非常特別,借鑑了很多中藥裡的藥酒創意,值得一試。
前門M西餐廳
排名:No.5
地址:北京前門步行街2號3層
人均消費:人均300~500元
這個不多說,它在北京的聲名鵲起絕對有一部分仰仗了「前門」二字。地處前門大街的牌樓旁邊,從露臺上可直接看到正陽樓。到了現在這個季節,天氣多晴朗,陽光多和煦,正是一年最佳的觀景時刻,無論是下午還是傍晚,從餐廳望向城門樓子都有城市盡在掌握的豪邁感。
餐廳的設計我一直很喜歡,幾個區域各有特色,顏色豐富豔麗但毫不顯得浮躁,牆上一幅展現四季的抽象油畫每次都讓人印象深刻。據說原型來自16世紀一幅描繪中國河流的古典油畫,餐廳主人對其一見鍾情,便邀請一位奧地利畫家將其「改寫」為餐廳的標誌性裝飾:一條四季更替的河流。
菜品時而質量不穩,比如前陣子我就切了一塊累死手腕的牛排,但幾個多年保留的經典菜式仍然可以放心嘗試。永遠特別好吃的,就是這裡經典的蛋白餅了,酥脆中夾著細膩的甜味,有了水果尤其是百香果的搭配之後,酸甜的平衡就變得十分完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餐廳出品的周邊小產品真是特別可愛,尤其是每年一本的大年曆,充滿創意,翻看的時候會有種過兒童節般天真的驚喜。
大裡院子
排名:No.7
地址:東城區鼓樓東大街小經廠胡同67號
人均消費:150元
這是北京上榜前10名中的五家裡,我個人最覺平常的一家。說白了,這家就是典型的外國食客多於本地食客的餐廳,可能主要迎合了那些沒空親自去雲南的老外吧。環境呢就是一個典型的北京院落,但內部打扮得很有雲南味道,植物茂盛,桌椅布置都注重凸顯民族風情。
至於菜品,當然也是主打雲南菜,但水平並不出彩,中等水平吧,價格可是比一般的中等水平貴。在鼓樓地區,一個小四合院,對我來說這環境雖然有京味,但在各種有京味的四合院裡算拾掇得比較破的……所以不知道是不是老外格外偏愛這種調調。
老闆說「大裡院子」大部分的食材都是每天從雲南空運過來的,甚至每天烤的土豆都是雲南出產的—可是吃到嘴裡也就是正常的烤土豆嘛。這裡不點菜,套餐都是統一價格,菜餚由廚師定,完全不在你掌控中。喜歡這種風格的人大概會比較喜歡,只是我個人不感興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