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系列活動正在廈門舉行。今年中國金雞電影節和作為全程戰略合作夥伴的華為強力合作,於11月27日開啟新影像·手機電影論壇暨首屆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表彰儀式。
此前上線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宣傳片《我和我的電影》,由演員歐豪主演,故事情節將主人公的人生經歷與中國電影金雞獎的發展歷程緊密相連,並通過詼諧、勵志、熱血的橋段進行呈現,進一步拉高了大眾對本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的矚目與期待。
去年9月,華為手機與金雞百花電影節開設"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單元並設立六大獎項。歷時8個月,獲六大獎項的八部影片於今日逐一揭曉。《此處無聲》《剃頭匠》《守衛地球》《鄰居》《別等了我的外賣》分別斬獲最具潛力創作人榮譽、最佳鏡頭紀錄榮譽、最佳實驗影片榮譽、最佳藝術探索榮譽、最佳攝影技術榮譽,《在田間》《六十九》《鄉關何處》這三部影片獲得華為手機新影像榮譽。
在以上影片的鏡頭下,手機影像的藝術美感與人文關懷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其中《在田間》《六十九》《鄉關何處》這幾部影片的題材與我們最根深蒂固的"鄉愁"有關,從一幕幕場景之中,體現出了人們細膩的喜悅、憂愁與平靜。而《剃頭匠》這部"無腳本"影片將歸真反璞與手藝傳承娓娓道來。《別等了,我的外賣》則聚焦網際網路時代"最熟悉的陌生人",巧妙植入直播形式,講述外賣員的逐夢自白。
這些獲獎影片除了題材貼近現實外,他們的拍攝手法也格外出彩,創造出了不亞於院線大片質感的手機電影作品。
比如《六十九》這部使用華為P40 Pro拍攝的作品,片中有大量的夜拍鏡頭,華為手機的超強暗光能力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我們不得不承認,正是因為手機性能不斷提升,才讓手機創作走入了電影藝術中。
手機電影繼承於傳統電影也差異於傳統電影,它依託於手機而誕生,照如今的勢頭看,它正逐被電影行業所認可。
手機電影誕生的價值,是能讓每個人都成為導演,使得每個身邊的普通人都可以成為電影鏡頭下的主角。
你能想像小小的口袋裡裝下整個電影劇組嗎?手機可以幫你做到。
手機電影的創作成本低,用手機來當攝影器材,能夠極大地降低拍攝成本,這也就賦予了普通人接觸電影藝術、成為導演的機會。也就是說,任何具備創作才能的人都能和曾經"高大上"的電影藝術接觸,而這中間的橋梁僅僅只是一部手機而已。
與此同時,手機的機動性和便攜性,也讓電影的鏡頭語言變得豐富,我們能通過手機獲得超越笨重攝影機器的獨特鏡頭角度,小巧的手機讓鏡頭語言,能在放不進大型機器的狹窄拍攝環境中得以施展。
因為技術的發展,手機影像性能越發卓越,使得手機電影質感絲毫不遜色於傳統電影,尤其在華為動態影像能力不斷進化的支持下,手機電影很好的解決了傳統電影拍攝所帶來的種種限制。
不可否認,手機電影在為電影行業帶來更新穎的、更自由、更自我的敘事視角創造著嶄新的影像思路。手機影像大眾化迸發出的活力,未來也能反哺現在電影行業,我們僅僅用一支口袋裡的小手機,就可以創造精彩紛呈的電影世界。
華為聯合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組委會共同開啟的"新影像•手機電影計劃",正一步步將手機電影帶入行業內最具影響力的官方平臺。讓更多電影愛好者參與到電影創作中,也體現出專業電影節對手機電影的支持。
"手機電影"首批專項獎項的誕生,讓手機和電影深度融合,讓更多年輕人加入藝術創作中,更多優秀的青年導演受業內認識。
我們已經能探察到手機電影潛力與生命力,手機電影也具備長足發展的成熟基石,或許電影行業的未來會因手機電影的發展而悄悄變化,而普通人拍電影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