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淡定自若指揮媽媽倒車的萌娃火了。
只見這位小女孩有模有樣地一邊打手勢,一邊指揮車裡的人把車靠邊停好。
一個敢指,一個敢聽,一開始大家都捏了把汗。看到最後大伙兒都自愧不如:這也太專業了吧,思路清晰,說話有條理,距離判斷準確,是一顆做教練好苗子,服氣!
孩子的爸爸說,開車的是孩子媽媽,倒車還不是很熟練。奶奶指揮了很久都倒不進去,孩子上場30秒就成功了。
一位姑娘留言說: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真是一出手就贏了!我長到30歲,至今還不敢一個人開車,更不敢指揮我老公開車呢。
其實稍微留意一下你就會發現,日常生活中辨不清方向的「小迷糊」「大迷糊」們比比皆是,特別是一些姑娘們,開車上路、倒車入庫簡直就是人生大考!
指路:不要說跟我說東西南北,告訴我向左還是向右!
走路:轉了兩個路口,咦?我是誰,我在哪?
開車:對不起,離開語音導航我就瞎了。
為什麼我們會沒有方向感呢?其實,方向感與邏輯思維能力密切相關。
因為邏輯思維是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判斷,進而有條不紊地準確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的能力。
也就說,邏輯思維能力差的孩子,條理性、方向感、表達能力、敏感度都會受到影響。
神秘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什麼?
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解決問題的重要能力,也是未來競爭中重要的軟實力。
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思維能力」這套作業系統就已經自帶在了大腦裡,但是它需要我們後天的不斷訓練,不斷實踐總結出經驗,才能逐步把這套系統喚醒、激活,進而靈活駕馭它。
誰喚醒得更好、更早,誰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硬實力一生出來就註定了;但是軟實力,我們值得好好拼一拼。
不知道你發現了沒,近些年來,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就已經開始接觸邏輯思維題了;孩子的幼升小,邏輯思維題也屢屢出現,成為考核孩子學習能力的重要標準。
有些孩子落落大方,說起話來井井有條;
有些孩子理科成績特別好,學習起來輕鬆又高效;
長大以後,我們的身邊還會出現那種說話做事乾淨利落,領導交辦的事情一點就通,事事都能考慮得面面俱到的職場牛人……
這,就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差距!
那麼,我們該如何訓練?什麼時候進行邏輯思維訓練更合適呢?掌握各個階段的特點,因材施教,孩子才會有興趣,才能越練越聰明!
3歲之前:動作思維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停留在看得到、摸得到,才能想得到的階段,一旦物品離開了視線,對他來說就意味著消失了,因為還不具備邏輯思維能力。
但是,邏輯思維是建立在大量具象基礎上的類比和推理,只有在生活中積累大量的經驗,類比推理才能得以完成;因此,我們需要提前做好一些鋪墊工作,通過耳濡目染,幫助孩子建立一些初步概念。
1.重視日常生活的燻教
要重視因果教育。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僅要告訴孩子是什麼,還要告訴孩子為什麼。
比如你可以這樣說:你看天空變黑了,一會要下雨了。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邏輯,孩子也能聽得明白。
2.培養做事有條理的習慣。
這是從兒子的早教老師那學來的一招:先讓表達有條理,再讓做事有條理。
常用的話術,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或者先,然後,再,最後……使用這些有條理的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可以幫助孩子理清思路,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做的每一件事井井有條。
3.豐富孩子的感官體驗。
很多邏輯其實就隱藏在生活中,可以讓孩子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體會空間概念、數概念、反義詞概念、提升早期的認知能力。
比如玩「舉高高」遊戲的時候,讓孩子感受高和低;走樓梯的時候順帶和孩子一起練習點數,培養數感;玩積木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疊高高,按顏色、按形狀分類。
3-4歲:形象思維佔據主導地位
孩子3歲以後,形象思維開始慢慢佔據主導地位,已經可以根據生活中的一些經驗,通過類比得出新的結論。
1、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
早期的觀察都是漫無目的的,是可轉移注意力在起主導作用。
3歲以後,就可以嘗試引導孩子有意地、帶著任務去觀察。觀察有序可以促進思維有序,進而使孩子考慮問題有條有理,讓語言表達能力趨於條理化,最終達到提高思維能力的目的。
2、注重積累生活經驗
孩子的知識面越廣,眼界越開闊,思維自然越活絡。
所以,有條件的話可以多帶孩子去旅行;暫時不具備條件,也應該增加親子閱讀的時間,多給孩子讀一些科普讀物,讓孩子通過書本了解世界。為孩子的讀書而投資,永遠不會虧。
4歲以後:抽象思維開始萌芽
孩子4歲以後,抽象思維開始萌芽,正式進入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期,訓練和不訓練的孩子,開始有了日漸明顯的差距。
1.鼓勵孩子發表意見
這個時期,孩子的生活閱歷已經足夠,爸爸媽媽要積極鼓勵孩子依靠自身經驗完成對事物的基本判斷,家裡的大事小事都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來發表看法,並鼓勵孩子給出自己的理由。
2.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很多孩子喜歡問為什麼,但是問為什麼不一定是一個好習慣,很多時候有可能只是脫口而出。
家長的角色不應該是給答案,而是橋梁作用:啟發孩子思考、引導孩子觸類旁通,幫助孩子去找答案。
我們要給孩子時間想一想,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希望我們都能收穫邏輯思維棒棒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