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一則視頻在網上火了。視頻中,一位3歲7個月的萌娃,用稚嫩的聲音邊講解、邊用畫畫的方式解答了小學四年級的經典奧數題「雞兔同籠」。
題目是這樣的:雞兔同籠共6個頭,20條腿,問雞兔各多少只?
萌娃是這樣解的:
1、先假設籠裡全都是雞:在白板上畫了6個圓圈代表頭。
2、每隻雞有兩隻腳:給每個圓圈畫了兩條線代表腳。
3、這樣畫完以後一共才12條腿,還少了8條腿,這8條腿就是兔子的,我們需要補上。
4、把剩下的八隻腿補上:注意每個圈圈上需要再畫兩條線。
5、畫完以後發現有4個圈畫了4條腿,那麼這四個圈代表的就是兔子,兔子一共有4隻;剩下兩個圈有兩條腿,那麼這兩個圈就是雞,雞一共有2隻。
有理有據,毫無破綻,看完視頻以後,其清晰流暢的解題思路,讓網友們都驚呆了:
「天吶,我長這麼大沒明白的題目,居然被一個萌娃教會了。」
「感覺白活了不如一個三歲小孩!」
其實,「雞兔同籠」是一道非常經典的小學奧數題,學了方程式以後我們可以輕輕鬆解題。
但是對於沒有學過方程式的孩子來說可就不簡單了。因此,「雞兔同籠」問題的一些另類的解法就被奉為了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經典。
我們輔導孩子的關鍵點也不在於要讓孩子掌握知識,而是在於要用孩子的思維去解題,讓孩子學會「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記得當年我做題的時候,數學老師直接給了我們一個公式:足數折半,減頭數,得兔子數;但是對於其原理,仍然是懵懵懂懂的。
但是,以上提到的萌娃用的畫畫法就非常形象,連成年人看了都表示服氣,這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真是槓槓的!
雖然邏輯思維聽上去很抽象,但是掌握其中奧妙,就會其樂無窮。
思維也是智力的核心,是學習能力的底層處理器,事關學習、生活、升學、工作,經過訓練和未經訓練的孩子,差距會非常明顯,所以,我們還是需要從小重視起來。
如今各種與邏輯思維相關的培訓班也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動則上萬一年,其地位可見一斑。
那麼,邏輯思維能力應該如何來訓練呢?可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去訓練嗎?答案是可以的。
0-3歲,動作思維佔據主動地位
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轉移得非常快,表現為:此刻在玩什麼,腦子裡就想什麼。一旦動作停止了,思維也就停止了。
所以,這個階段思維訓練的關鍵點在於要讓孩子有真真切切的感受,讓孩子能看到,摸到,才能學到。
比如,和孩子玩積木的時候,引導孩子給積木按顏色或者按形狀分類,這就是分類遊戲;
玩形狀配對,想辦法將物品投入小洞洞,這就相當於連連看,既鍛鍊了思維,又能讓小手越來越靈活。
3歲以後,形象思維佔據主導地位
等到孩子3歲以後,由動作思維進入形象思維階段,並且形象思維佔據了主導地位。典型的表現是,孩子可以依賴一些具體的實物來做一些簡單的運算。
比如,你問孩子,我有5顆糖果,被吃掉了一顆,還剩下幾顆呢?
孩子可能可以馬上給出答案,但是你讓孩子直接做算數,對不起,寶寶做不到。
這個階段的孩子,測量,比大小,圖形對應以及空間的概念的培養都可以提上日程啦。
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應該有意識抓孩子的觀察力,讓孩子帶著問題去思考各種事物之間、局部與整體之間的聯繫等;
另一方面,還要注意知識的積累:有條件多帶孩子走出去,多讓孩子接觸一些新鮮的事物;就算沒辦法出門,也要經常給孩子看各種類型的繪本,只有足夠多的知識儲備,孩子想像力的翅膀才能自由飛翔。
4歲以後,抽象思維開始萌芽
典型的表現是,孩子會思考兩件事物之間的關聯了,可以下一些簡單的結論了。比如,我們提到了消防車經過了,他能下定結論「有地方著火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開始提上日程。
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抓「讓孩子運用已有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導孩子積極思考、養成遇到事情先動腦、自己想辦法解決,實在不行再提問的好習慣。
當然,三種思維方式是層層遞進、交叉式向前發展的,我們的這個年齡界限只是個概念,並不是說到達這個年齡了,相應的思維方式馬上就有了,每個孩子之間也會有個體差異。
系統的邏輯訓練可以這樣玩
我們可以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結論,思維的訓練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著手,我們需要留心孩子發出來的信號才是,利用敏感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可就費事了。
如果你覺得有些麻煩,也引入專業的思維訓練教具,每天10分鐘,幫助孩子抓住思維訓練敏感期。
我推薦《一玩就會的邏輯思維遊戲》,這是一套由本土關鍵期早教項目團隊研發的邏輯思維遊戲書,遊戲的設計依據《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符合3-6歲孩子的思維發展特徵。
全套8冊,共96個遊戲,涉及到上百個知識點,重點開發孩子的專注力、觀察力、想像力、思維能力、記憶力這五大關鍵能力。
裡面運用的數學方法有:歸納和演繹、分析與比較、遞推、逆向、比較、因果關係等,可以說是非常全面了。
兒童的邏輯思維訓練重在新奇有趣,這樣才能引人入勝,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訓練,純做題顯然是不科學的。
這套《一玩就會的邏輯思維遊戲》,3歲半的兒子喜歡它甚至超過大名鼎鼎的邏輯狗,我幫他讀了題目,他就能非常專注地玩。
首先是配色,鮮豔又不傷眼睛的配色,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對小朋友也很友好。
其次是它還帶了一塊操作板,是6個萌萌噠動物形象,在每一題都會出現,讓孩子可以邊動手邊思考。
最後是取材。每個遊戲都有對應的場景,來自動物、植物、美食、日用品、交通工具……十分有接地氣。
《哇,我的家》選取的是生活中的食物、水果、衣服等,考察等量代換、對應形狀、整體和局部等。
《嗚,去遠方》是交通工具主題,將邏輯知識和交通工具巧妙融合,考察了整體與局部、顏色分類、速度排序、對應關係、 細節觀察、加減等知識點。
《喂,大自然》這一冊從大自然的動植物出發,考察細節觀察、對應關係、排序等。
比如下面的這道排序題,就巧妙地結合了小動物腳的數量,需要孩子先數出數量,再根據數量完成排序;既提高了孩子對動物的認知,又考察了孩子的點數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記憶能力。
《數與量》考察的是數量多少、對應關係、量變等知識點,數量的玩法居然有這麼多,讓孩子大開眼界。
《形、色與空間》這一冊主要是顏色、圖形變換和空間立體,還涉及了著名的三山試驗,考察從不同視角看物品的能力。
《觀察與記憶》難度略高,考察記憶能力,按用途分類等,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
《推理和發現》類似解謎遊戲,可以幫孩子打開新奇世界大門,很好地激發孩子的探索欲。
《嗨,色形數》這一冊,讓大家看到了顏色、形狀和數量的組合變換出的無限可能。
這一套書,可以從3歲一直玩到6歲,喜歡的可以把它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