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電影製片人"↑免費訂閱本刊
『電影圈最大的商業社群』
看《何以》的時候,在電影院發生了兩段小插曲,開場時突然後排傳來大聲喝罵:他媽的能安靜點嗎?整個影院立即所有人禁聲,這說明了甚呢?嗯,原來小冪是有一定叔叔伯伯粉絲的,那一群開場前不斷嘻哈高談的少男少女,是典型的新一代愛情片買單者,他們的人數比例上佔很多。到了完場字幕升起,那同一群年輕男女忍不住同時驚訝的道:不是吧?真的完了,這是結局嗎?
劉定堅沒時間告訴他們,《何以笙簫默》是精神分裂的電影,這種狀態是會廣泛傳染的,所以觀眾也禁不住精神分裂起來,這是很合理的事。
這電影共分五大項精神分裂,只要你是精神病人,一定樂在其中。從前我搞漫畫時碰到過太多精神分裂的所謂創作人、藝術家,他們都有一定的才華,但永遠活在自己痴迷的創作世界,對影自憐又自我膨脹。看他們展示作品,劉定堅例必先退後三步,因為最精彩的作品肯定不是他花了心血的東西,我退後三步,是因為最精彩的是他自己這精神分裂病人,他的言行舉止及態度、思維,是正常人不可能表現的。《何以》集合了搞畫面美術的車亮逸加個擅長人物、對白的楊文君,再加幕後操盤的樂視,精神大分裂一發不可收拾。
楊冪是主動追求帥哥黃明的,導演為了要突出她的性格,在學院中初碰面的一場,花了一大段情節讓小冪表演,死纏不休與嘴巴總不停止的設計,把小冪塑造成可愛的小女生。但往後這種凸出性格沒了,算是跟黃明重修舊好,她作制服誘惑也是朋友建議的。該有的主動性格、小聰明、小佻皮完全失蹤,這些明明在劇本已可補救的人物精神分裂,唯一答案是項目負責人撒手不管,不負責任。
黃曉明忽然愛死又忽然拒絕,人物超級精神分裂,利用殺父仇人這老死的舊橋段作解釋,在數碼時代的今天真笑死人。上一代的恩怨跟下一代的相愛有個屁關係嗎?這種事有個屁嚴重,請問是否中國人娶或嫁日本人,就應該害怕被視為漢奸呢?
Angelababy出兩、三場就無釐頭失蹤,閏蜜謝依霖在後段也隱形了,為甚麼家中玩飲酒吐真情那場,不把謝這角色寫進去呢?人物那麼少還是弄得這麼爛,精神分裂電影真嚇人。
利用現在發展的劇情對cut昔日的故事片段,這種混剪手法並不新穎,陳可辛在《合伙人》的同一表現,從未聽過有人吐槽。但電視劇導演楊文君明顯未夠班,他根本不懂掌握這種表現方式,節奏、連接劇情、鏡頭運動、聲效、畫面效果設計,楊導全一竅不通。但偏偏他主導剪輯的版本卻通過了樂視管理層,結果劇情大分裂醜態徹底呈現觀眾眼前,大家唯有付費看幼兒生剪輯的作品,頭昏腦漲自是必然了。
楊冪把父親貪汙留給她的錢全送給慈善機構,導致她不能維持生活,天呀,有錢人捐錢聽得多,捐錢後自己變了窮光蛋真沒聽過。那麼偉大好應該回國向所有受害人叩頭認錯啊,對嘛?其實捐給慈善機構也不對,該向像黃明這些受害人賠款才合理,小姐,你捐了別人該拿到的錢,算甚麼意思啊?
我殺了你父母,搶了你們一千萬,後悔了就全捐給紅十字會,天呀,為甚麼不還我?這算是甚麼邏輯?精神分裂的劇本真讓人大開眼界,服了。
車亮逸愛玩燈光,每個場景都努力把燈打得昏昏暗暗,模模糊糊,他認為愛情電影就該如此,這叫浪漫。但燈光究竟有甚麼作用?車亮逸會認為美就可以,因為他不懂劇情應用。打燈是為了營造氣氛,每一場戲的劇情起伏不一,打燈可以令氣氛洽到好處,令觀眾更容易投入劇情中。
車亮逸這種愛炫技的技術控,那會懂得配合劇情的需要,他的腦袋中氣氛只有一種,所以整部電影燈光打得大費周張,觀眾卻寧願讚美打燈真不成的《左耳》。
劉老師經營漫畫時,常指責愛瘋狂撇線的助理,別老是把人物的陰影線條打得密密麻麻,讀者追求這方向的只佔極少數,技術控應該先想想這些細緻以外,還有甚麼內涵表達。觀眾不只是用眼看電影的,他們還會用腦看片,用腦啊,懂不懂呀技術控?
大量手提機器拍攝鏡頭,跟著人物前行,又或用搖臂大覆度轉動,垂直俯視鏡頭,這當然又是一種炫技手段。這其實沒甚麼了不起,絕對是正常攝影師應有的技能,但除此以外,必須明白應用的學問,就是因為車亮逸主導了製作,根本不懂劇情的他,愛搖便搖,他從前拍MTV就是如此嘛。既然《小時代》可以,怎麼《何以》不成。
所以大家看到大量精神分裂的鏡頭,純為炫技而製作,鏡頭的安排沒有協助演員表達,反過來演員只能生硬演出。因為鏡頭編排重點只在美術,沒有襯託劇情內涵,所謂喧賓奪主就是如此。唉,超級失敗!
樂視要拍《何以》,找大明星黃明壓陣,他為求保護個人利益,相信把部分片酬作為投資,因此掛上了監製名銜。但大家留意一下黃曉明的有關訪問,他笑說電影有這麼多槽點,顯然是中了埋伏。這句話可看出這位大明星絕對只是掛名監製,以電影這複雜權力平臺,明星當監製是為了保護自己在片中的演出,所以觀眾看到情緒起伏的演技,都發生在男一身上,女一楊冪嘛,只是儍儍的一般美少女戲。黃明要戲都堆在他身上,他得到了想要的,但結果卻給觀眾罵他演技爛,為甚麼呢?
因為樂視讓車亮逸以攝影指導的權力,把電影徹底改成樂視創立的《小時代》風格,這種把電影當作MTV的幼稚表達,畫面迷幻柔和,演員怎演也像個小丑般在塗鴉,越用力表演,跟畫面的效果越是不相配,在車亮逸的鏡頭下,演技是沒意義的。
大的投資方樂視要延續《小時代》風格,小的投資方黃曉明希望以演技感動觀眾,團隊渴望的目標南轅北轍,所以出來是團隊精神分裂的不協調混搭。
掛名當導演的黃斌說一切槽點是預埋的,為的就是讓更多觀眾進場去。但事實又如何呢?周日的票房排片只18.53% 的《速度7》連續第二天反超前,拿了冠軍的3900萬,排片第一達29.41%的《何以》被壓下了,票房只3400萬,再往下看,排片17.69%的《左耳》票房是2200萬。《左耳》跟《何以》的每天票房收入比例,從相差一倍以上急跌,兩片收入不斷拉近。這證明了觀眾被超爛口碑嚇怕了、趕走了。大量吐槽肯定會令票房崩塌,被吸引入場的比嚇走的少得多。劉定堅大膽預計,第二周上映的《左耳》,走下去很快每天的票房會超越大爛片《何以》,我收回昨天的話,《左耳》的一群新人並不需要等到明年,今年這一戰已可以殺敗用數倍投資堆出來的《何以》,數千萬片酬的大明星被寂寂無明的新人擊倒。
這就是電影,花心血用心去做的能擊倒亂花錢的大爛片,挽救中國電影業的是觀眾,觀眾願意支持好電影、拒絕爛片,有心為電影服務的電影人就有未來。看清楚了,觀眾並不笨,市場越來越理智,精神分裂的電影走到頭了,《何以》後勁不繼,最終總票房不樂觀,樂視請檢討不知所謂的車亮逸風格,這肯定不是市場需要的爛東西。
— END —
微信號:dianyingzhipianren
投稿郵箱:563300769@qq.com(接收電影融資項目、文章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