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鍾南山」在公開場合講普通話,為什麼會有人感到不舒服?

2021-01-10 騰訊網

香港出鏡率最高的官員、被稱為「香港鍾南山」的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的一段視頻火了。原來她在記者會上回答媒體普通話提問時,儘管記者表示可用粵語回答,她還是用普通話流利作答。

特區官員講普通話之所以成為不大不小的新聞,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這位網紅官員竟然會講普通話,第二,她竟然會對著直播鏡頭講普通話。

普通話使用場景會越來越多

第一個問題其實不是個問題。在港採訪期間,筆者用普通話與政府公務員打交道,雖然對方講的有好有壞,可能有時要加幾個英文單詞,但總體交流起來不成問題。現今香港在對公職人員的入職要求中,已經明確寫出「(要)操流利英語、粵語及普通話」。

這種語言的要求也體現在新聞發布會現場。之前在香港警察總部參加過新聞發布會,警隊提供的同傳耳機就有粵語、普通話及英文三個頻道,供記者按需使用。

至於外界為何會對香港公務人員講普通話感興趣,我想,可能是因為他們平時使用的場景不多。除了像特首、司局長等高級官員前往內地或接受內地媒體採訪使用普通話外,其他公務人員平時很少用得上;而在類似的發布會上,大部分媒體記者是用粵話或英語提問,那答者自然會按照相應的語言來回答。

因此,相信除了此番張竹君小試牛刀之外,普通話深藏不露的官員應有不少。有一點可為之佐證。自1997年香港回歸之後,特區政府就推行「兩文三語」政策,兩文是書寫中文、英文,三語指說廣東話、英語、普通話。從1998年起,全港小學、初中、高中都開設普通話課,還有部分學校以普通話作為語文課的授課語言。年輕一代人接受普通話教學的條件遠勝於前代人。

此外,這些年,隨著內地與香港人員往來頻繁,在銅鑼灣、旺角、尖沙咀等商業中心,會說普通話已成為做生意的重要條件。再加上不少內地人在當地讀書生活,以及香港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相信普通話在香港的使用場景會越來越多。從這個角度看,張竹君會講普通話,真不是什麼大新聞。

語言不該有不可承受之重

其實,關鍵是第二個問題,她「竟然」講普通話。這讓有些人不舒服。當然,這不是普通話的錯,而是在香港社會泛政治化的大背景下,語言被賦予了不可承受之重,甚至演化為一種身份的表示,背後則是被刻意製造出來的內地與香港二元對立。這個時候,用什麼語言講話,儼然成為另外一種「政治正確」與處事規則。

於是,在香港「修例風波」期間,內地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活。有人傳授經驗,「不會講粵語就講英語,英語不行就講上海話,反正人多的地方別說普通話」。還有位臺灣記者就因為在示威現場講普通話,被暴徒無端攻擊。

一種感覺是,這座城市近年來疾速走向「內捲化」,一些人自我感覺優越又感到焦慮,感覺自信又常帶迷茫。而對說普通話這件事兒一驚一乍,只是自內而外的表象——似乎有人講了普通話,香港就會失去什麼。

問題是,讓這座城市黯然失色的是社會運作的失序、是法治精神的喪失、是包容態度的消失,不會是講這種語言或是那種語言,況且這兩種語言之間本來就不衝突。周邊普通話和粵語都講的都很好的人,不少;在香港的內地人學粵語,在內地的香港人學普通話,也不少。通過學習使用語言,人與城的距離是拉近了,而非走遠了。

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接受上觀新聞專訪時有過這樣解釋:「每次我談到普通話與粵語的問題,有人就會覺得下一步就要求推行普通話而禁止說粵語了,這種非此即彼的方式是不可能的。」

但他又推心置腹地問大家:「中文世界裡,除了香港、澳門、廣東等一些地方用粵語,其他地方都在用普通話。語言是有生命的,我只想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都用粵語學中文,將來是會和其他大部分人越走越遠,還是最終走到一起?」

有些香港人很推崇英國人。1959年英國哲學家羅素接受BBC專訪。當被問到如果這次採訪會被後人看到,他想對他們說什麼時,羅素講了兩點:其一關乎智慧,永遠不要被那些你願意相信的所引誘,只是純粹地去審視事實是什麼;其二關乎道德,在日益緊密相連的世界,我們必須學會容忍彼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裡共存。

沒錯,被意識形態綁架、放棄事實與包容、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不該是一個發達地區應有的樣子、應有的文明。看來,一些人還是需要卸下思想包袱,同時也讓語言卸下強壓在她身上的、不該有的擔子。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志明為什麼愛春嬌(2)香港人為什麼不講普通話
    正在香港、內地網民激烈爭議港鐵進食事件時,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1月19日在第一視頻網站《孔和尚有話說》節目中對此進行了評論。《孔和尚有話說》節目中,他先說「中國人有義務說普通話……故意不說普通話是什麼人?王八蛋。一定是心理陰暗有別的目的。」接著又說道:「據我所知很多香港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張口就我們香港啦,你們中國啦,這就是王八蛋。這種人就是給人家英國殖民地當走狗當慣了,到現在都是狗,你們不是人。我知
  • 臺灣人為什麼都會講普通話?
    來到臺灣,我發現臺灣人的普通話,普遍比香港人好。  在臺灣,把普通話叫做「國語」。細細探究起來,其實「國語」一詞早已有之。  現在臺灣會說國語的人,將近百分之九十。五十歲以下不會說國語的人很少。  在臺灣是怎麼學普通話的?臺灣中小學都實行「國語教育」,老師用國語講課,學生要用國語回答問題,所以從小就學習講國語。  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在臺灣會講國語的人並不多。那時候,臺灣人主要講閩南話和客家話。此外,那就是日語。  從明朝以來,大批福建人移民臺灣。
  • 香港TVB最近有點煩 就因為節目講普通話?
    據《南華早報》23日消息,根據J5臺節目表,該臺將播放多個普通話新聞節目和內地劇集《神鵰俠侶》、《建元風雲》,及其他普通話節目如《別讓身體不開心》。而在曝光的2月22日的節目表中,普通話節目和內地劇集共佔了6小時15分鐘。
  • 一些年輕的父母不許孩子講方言,只講普通話,對嗎?
    他說在學校裡多數時候講普通話,因為大家來自天南地北,如果人人都講方言,那就沒辦法交流了。但是,他又說在宿舍裡他們常常會冒幾句方言出來。有人說廣東話,有人說浙江話,有人說海南話,有人說陝北話,他則說我們安徽話。當然,只是在普通話中夾雜一些方言常用詞彙,最後,應該會形成一種語言的大融合。一個宿舍裡的人都會講一種南腔北調大亂燉的話。而且,誰的方音重,誰就影響更多的人來學著玩。
  • 為什麼赤壁人不愛說普通話,答案震驚了!!
    赤壁人,不管在什麼場合,與什麼人說話,都喜歡用家鄉話,而不是普通話.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以會說家鄉話為榮!顯而易見,說「母語」表達得更清楚,更舒服!鹹寧方言一般不單獨說「冷」,總是說「凍得冷」三個字。和普通話的發音真是相差太大了!什麼叫赤壁人不會講普通話,是赤壁的人都不愛講普通話好嗎?而且講了普通話你也可能聽不懂。
  • 鍾南山談醫改講香港經歷:專家不能私接病人
    鍾南山談醫改講香港經歷:專家不能私接病人 2016-03-08 10:01:07來源:廣州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講香港經歷:   專家不能私接病人  鍾南山說,幾天前的一件事讓他印象深刻:「我一位朋友,去香港定居,家對面就是威爾斯親王醫院,他拜託我找個主任,給他孩子掛糖尿病專家號。」在內地,託熟人加號是常有的事,很多專家都無法拒絕這「人情加號」。
  • 女藝人公開質疑鍾南山
    女藝人公開質疑鍾南山 最近幾天,女藝人沈佳欣在微博上一篇文章,可以說引起了全國網友的熱議,就是公開質疑鍾南山院士,在抗疫過程中有啥貢獻? 鍾南山前一段時間因為板藍根事件也是備受非議,這一次無疑是火上加油,各種質疑聲
  • 重慶人為什麼不喜歡講普通話?即便在外省人面前你知道嗎
    重慶人為什麼不喜歡講普通話?即便在外省人面前你知道嗎,重慶這幾年獲得了「網紅城市」的稱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這些網紅景點很多都不需要門票,可謂良心,除了山城美景、山城美食讓人印象深刻之外,這裡的重慶話也讓人記憶猶新。
  • 香港今天這聲「反對」細思極恐:我們講英文,他們講普通話……
    而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給出的理由就更好笑了:因為香港醫護都是使用英文交流,而內地講普通話寫簡體字。港媒:香港醫療資源瀕臨崩潰 需要內地防疫經驗與資源香港商報21日報導稱,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已經向中央發出求助,如果香港疫情持續惡化,本地醫務系統不堪重負,希望中央協調內地醫務緊急馳援。
  •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男生會在公開場合向女生求婚?
    她叫Nick趕緊起來,因為她很尷尬,她是不喜歡在公共場合引人注目的。「而且更讓我窘迫的是,我當時還喝多了,穿的也亂七八糟,甚至我都沒有洗澡。」她匆忙接受了Nick的求婚後,不得不繼續看完整場音樂會,但她內心其實很想逃離現場。
  • 公共場所請講普通話
    而包容之心,應從講普通話開始,這是一座城市應有的文明底色。」 近年來,隨著石獅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口成為了城市的「新市民」,來石獅出差、務工、旅遊的外來人員也明顯增多。然而,記者也經常在一些公共場所聽到,個別人員習慣於講閩南話,增加了溝通障礙,也影響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 鍾南山:35歲開始學英語,去16個國家英文演講|不熬雞湯只講方法
    觀察我們的母語使用習慣,我們會發現,在日常情境下和正式場合裡,我們的措辭方式並不一樣。日常對話越簡單、越接地氣為好,但正式場合,比如演講、比如研討,我們就需要更書面也更有邏輯性。通常,我們都會選擇分情景練習,但鍾南山院士怎麼做的呢?鍾南山院士在1979年努力申請到前往英國公派留學的機會,但他大學主修的外語是俄語,對英語一竅不通。
  • 公開嘲諷鍾南山的沈佳欣是什麼來頭?
    原創貴圈凌凌漆27日晚,華誼兄弟藝人沈佳欣公開發文嘲諷鍾南山院士抗疫貢獻被某平臺禁言15天。網友:無知者無畏。
  • 影帝張家輝,曾經因為講不好普通話,不敢向觀眾說出自己的名字
    獲得如此殊榮,不僅會為演員本人積攢更多的人氣,還會讓他在圈內獲得更高的地位。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位影帝,他演技精湛,努力上進,但有段時間卻不敢在觀眾面前說出自己的名字,他就是張家輝。
  • 感到舒服!
    自己作為一名銀行家,並非處於合適位置,也不適宜在有關事項上作出道德及政治判斷,並再次強調自己必須遵守法律。但議員們仍然繼續咄咄逼人地對其進行質詢,祈耀年終於不客氣了,直接指出「香港多達300萬人籤署支持國安法,這樣的聯署就是想香港恢復秩序,而香港街頭的抗議行動很明顯是暴動,我認為我們在為香港做好事。
  • 香港導演會說普通話,為什麼那麼重要
    過去的港劇港片,雖然不少在香港拍攝,但題材並不局限於香港。例如一代經典《上海灘》、在豆瓣獲得8.3分的《黃浦傾情》,講的都是上海的故事。《萬水千山總是情》《霍元甲》《精武門》等一批作品,故事都將內地設為背景,飽含港人的家國情懷。
  • 您好,請講普通話!
    您好,請講普通話!曉法可是全部正確哦~為什麼突然考大家這些?因為,一年一度的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到啦~日至20日舉行主題為「同講普通話 攜手進小康」
  • 成為鍾南山
    梳理鍾南山的人生軌跡,從中可以發現一種死不服輸的個性。而這種個性,與他從小學開始參加體育比賽直接相關。競技體育,「競」字打頭。而「競」,就是要爭先、要向前,要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多年來,鍾南山在不同場合、一次又一次談及體育對他的影響。他表示體育能培養競爭的精神,「一定要力爭上遊」。競爭精神,體現在很多時候。
  • 香港導演會說普通話,為什麼那麼重要--上觀
    過去的港劇港片,雖然不少在香港拍攝,但題材並不局限於香港。例如一代經典《上海灘》、在豆瓣獲得8.3分的《黃浦傾情》,講的都是上海的故事。《萬水千山總是情》《霍元甲》《精武門》等一批作品,故事都將內地設為背景,飽含港人的家國情懷。
  • 中國不愛說普通話的五大城市,都是國家中心城市及網紅旅遊城市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航空以及高鐵的不斷普及,外出商務及旅行越來越頻繁,城市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但是很多的小夥伴們去到遙遠的異地,有時發現語言溝通有很大的障礙,當地的方言根本聽不懂,有時會讓人產生崩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