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NO.10
一戰成名之凌統,捨身忘死,護主津北。
凌統字公績,吳郡佘杭人也。《三國演義》裡描寫吳侯馬躍斷橋卻沒有好好描述一下凌統的英勇護主 、臨危不懼,想當年在威震逍遙津的張遼面前 ,多少吳國大將嚇得魂不附體,落荒而逃, 就連孫權也幾乎命殞合肥 ,差點為張遼所擒,公績單靠300親兵浴血奮戰 ,捨生忘死保護吳主安全撤退 ,主公馬躍斷橋後,還怕追兵為害, 返身再戰 ,最後殺到全軍覆沒 ,只剩自己也多處受傷的情況下 ,考慮到主公已經沒有什麼危險才披甲涉水渡河, 自此合肥之地,人們心中除了張文遠又多了一個凌公績。
NO.9
一戰成名之許褚,持鞍護駕,一渡成名 。
許褚字仲康, 譙國譙人也 ,傳說他身高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臨危不懼 ,忠心不二是對他最生動的寫照 ,身為保鏢 ,「虎痴」名號千古以來難出其右 ,步騎萬人,刀林箭雨之下 ,但見許褚單手握著馬鞍護住主公 , 一面砍殺 ,一面划船。割須棄袍於潼關,這是曹操生平以來最狼狽的一次, 想來是主公的安危讓這一刻的仲康進入了巔峰狀態, 是否是典韋附身, 按黃老師的話講, 這一刻他不是一個人, 他代表了大魏所有武將的精神 ,這一刻典韋、 曹洪、于禁和他站在一起,大魏所有的將士們和他站在一起 ,他成功逆轉了局勢 ,與馬超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 ,這是所有魏國人的勝利, 這天是許褚的成名日 ,祝他快樂 ,祝所有大魏勇士們快樂 。
)
NO.8
張雋義大義倒戈
一戰成名之張郃,大義投誠,雖敗猶榮
張郃字雋義,河間郟人也 。
誰說敗軍之將不可盲用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良禽擇木而棲, 能識大體者顧大局的人本身就是英雄 ,官渡一戰並非上天助曹不助袁, 只是袁紹取小利而舍大利 ,刻薄而寡恩 ,而且遇事不決,憂柔寡斷 ,縱然兵馬良將雖多 ,但不能真正的知人善用 ,真正起到扭轉乾坤作用的也並非是烏巢大火,而是張郃投誠,如此良將倒戈,絕對給是袁氏致命一擊 ,可惜袁紹到最後都沒看明白為什麼會失敗, 當初為什麼沒能真正看到張郃將軍的重要性 ,只能抑鬱而終 ,親小人 ,遠賢臣 ,袁氏之所以倒臺也 ,微子去殷, 韓信歸漢 ,曹公從此無憂也 ,自古降將多不齒,惟有雋義真豪傑 。
NO.7
周幼平濡須示創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也 。
此人又是一個曠世少有的保鏢 ,自跟隨吳主以來 ,戰必不離左右, 被很多三國迷愛稱為「刀巴周」,濡須口一戰, 曹操也要為這位敵將頻伸大指,也使許多魏將感到羞愧 。傷疤作為武將的勳章, 在周泰的身上得到了最大的印證, 這是一種武將的最高榮譽 ,一個真正的鬥士 ,敢於面對慘澹的人生 ,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男兒有淚不輕彈 ,只是未到傷心處 ,江東諸將在看到幼平傷口的時候 ,悲傷裡絕對是帶著自豪的 ,這才是我們江東真正的英雄 ,此時此地 江東父老應該都是熱淚盈眶的 ,因為那一道道傷疤絕對是世上最完美的, 經過無數歲月的洗滌 ,依然是光芒萬丈 ,名流千古。
NO.6
張翼德據橋退敵
一戰成名之張飛,當陽橋頭,喝退曹兵
《據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 「張飛 字翼德,涿郡人也 。
曹操追兵追了一日一夜 ,到了當陽長板 ,劉備聽聞曹操將至 ,棄妻子走, 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嗔目橫矛日,吾乃張翼德是也,可來共決死, 敵皆無敢近者 。
當陽橋頭一聲吼, 喝退曹操水倒流,還未交鋒,敵軍已戰戰兢兢,嚇得肝膽俱裂, 三爺憑藉一己之力把曹操的兵馬拒於對岸 ,雖然是對方忌憚伏兵 ,但三爺的勇氣千古以來也是難出其二 ,從此,這座無名的小橋成了矚目之橋,若橋有靈 ,也不會因為翼德的拆毀而抱怨, 反倒會感謝這位千古名將, 因為正是由於這位勇士的存在 ,橋有了名字 ,從此他叫當陽。
(未完待續)
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青丘歷史, 謝謝大家的點讚和支持 ,歡迎大家在下方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