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她」力量:旱塬上飛來「海燕」

2020-12-27 北方網

這是10月28日拍攝的黃土塬上的賀家塬村,近處是老村落,遠處是新村(無人機照片)。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今年11月16日,西海固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撕掉貧困標籤,離不開「她」力量。脫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今年55歲的丁海燕是寧夏吳忠市水務局工會主席。2015年,丁海燕來到位於寧夏中部乾旱帶的同心縣預旺鎮賀家塬村擔任第一書記,正式開啟了她扶貧幹部的生涯。初到賀家塬,眼前的景象超出了丁海燕的想像:「下了那個溝,再上這個坡,塬上風颳得沙子、蒿草滿地跑,再往前就沒有路了。到了村裡一看,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殘疾人。」心裡落差很大,但丁海燕更怕她不能擔起這份責任。村子路不通,沒有動力電,沒產業,村民不理解,村幹部不配合……種種心酸和無助讓這位一腔熱血的駐村書記流下眼淚。可丁海燕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她堅持挨家挨戶走訪摸底,在基本掌握村裡情況後召開群眾大會,向村民們承諾了兩件事:「寧可讓丁海燕掉了肉,都不會讓賀家塬落了後;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會讓你們都變了樣!」丁海燕規劃了兩條路:提高村民家庭收入,加強硬體設施建設。她為每家每戶制定了「脫貧套餐」,從養雞、養羊,到養牛,村民的腰包慢慢鼓了起來,謀發展要致富的信心足了。丁海燕根據賀家塬村的自然條件和實際情況,積極謀劃調整產業結構,引導村民種植穀子、蕎麥等特色小雜糧,發展編織業。村裡的道路也在她的努力下修通,農產品有了更廣闊的市場。如今來到賀家塬,一個嶄新的村子浮現在眼前:硬化路通到村口,村民遷入新居,雜糧種植、手工笤帚加工、特色養殖……各種產業在這裡生根發芽,曾經死氣沉沉的村落如今煥然一新。看著村裡的「老年飯桌」即將投入使用,丁海燕也放心了,她向賀家塬老百姓許下的最後一件事也快要實現了。「我遇到過不少困難,有時也會流淚,但一想到村民那期盼的眼神,我就覺得再苦再難也得讓鄉親真正脫貧,不能對不住他們的信任,不能辜負第一書記的職責。」丁海燕說。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影報導

 在賀家塬村老村部,丁海燕講述起駐村6年來的辛酸經歷,不禁落淚(10月28日攝)。

 丁海燕(左)走訪建檔立卡戶楊有全家,了解他今年肉牛養殖情況(10月28日攝)。

 在通往賀家塬村的路上,路面因為降雪出現大坑,丁海燕在現場觀察並讓同事及時調集鏟車處理,並告知全村人注意安全(2016年10月27日攝)。

 在通往賀家塬村的路上,因為降雪,路面泥濘、溼滑,車輛無法上坡,丁海燕在幫助司機剷平道路(2016年10月27日攝)。

 丁海燕(右一)走村入戶,在貧困戶家中了解養殖情況(2016年10月27日攝)。

 丁海燕(左)走村入戶,了解村民家裡的近況(10月28日攝)。

 丁海燕走村入戶,了解村民家裡的近況(10月28日攝)。

 多年的駐村工作中,丁海燕落下了一些病症。這是丁海燕在新村部的辦公室吃藥(10月28日攝)。

 丁海燕(左)為賀家塬村的每家每戶都制定了脫貧套餐,這是她在走訪建檔立卡戶楊有全家(10月28日攝)。

 賀家塬村以前沒有像樣的路,沿河溝的小路經常被雨水衝毀。這是丁海燕走在賀家塬村的老路上(10月28日攝)。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代表擔當:旱塬上養出「金蛋蛋」 種出富硒小米、百畝菊花
    渭北旱塬不適合種莊稼,百姓靠種地增收難。為了改變貧窮面貌,在渭南的省人大代表們想方設法發展特色農業或養殖業,在旱塬上養出「金蛋蛋」,種出富硒小米、百畝菊花,帶領農民脫貧致富。旱塬上養出「金蛋蛋」 百姓脫貧有保障  蒲城縣堯山鎮地處旱塬貧瘠區,不適合種莊稼,群眾增收難,85後女代表王文娟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琢磨著為群眾開闢新的致富路子。
  • 脫貧路上「她」力量:「菜媽媽」馮婭紅(2)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3日脫貧路上「她」力量:「菜媽媽」馮婭紅在位於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的聯合社蔬菜大棚,馮婭紅在查看蔬菜的長勢(10月29日攝)。撕掉貧困標籤,離不開「她」力量。脫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今年33歲的馮婭紅,就是其中之一。馮婭紅是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袁河村人。早年,她從擺地攤賣菜開始白手起家,從不敢大聲說話的害羞姑娘歷練成帶領留守婦女種菜的「專業戶」。
  • 脫貧路上「她」力量:「菜媽媽」馮婭紅(11)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3日脫貧路上「她」力量:「菜媽媽」馮婭紅在西吉縣紅祥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馮婭紅(右)向工人交待大棚工作(10月30日攝)。撕掉貧困標籤,離不開「她」力量。脫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今年33歲的馮婭紅,就是其中之一。馮婭紅是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袁河村人。早年,她從擺地攤賣菜開始白手起家,從不敢大聲說話的害羞姑娘歷練成帶領留守婦女種菜的「專業戶」。
  • 【圖片故事】脫貧路上「她」力量:「菜媽媽」馮婭紅
    撕掉貧困標籤,離不開「她」力量。脫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今年33歲的馮婭紅,就是其中之一。 馮婭紅是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袁河村人。早年,她從擺地攤賣菜開始白手起家,從不敢大聲說話的害羞姑娘歷練成帶領留守婦女種菜的「專業戶」。  2012年,馮婭紅與種菜女工們聯合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 「巧婦9妹」甘有琴,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
    一組組數據看似簡單,簡單背後的不簡單,讓我們一起走近「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之一甘有琴。2020年10月13日下午3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全國5位婦女代表,圍繞「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5人中包括來自廣西的帶貨達人「巧婦9妹」甘有琴。
  • 「圖片故事」脫貧路上「她」力量:「菜媽媽」馮婭紅
    撕掉貧困標籤,離不開「她」力量。脫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今年33歲的馮婭紅,就是其中之一。 馮婭紅是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袁河村人。早年,她從擺地攤賣菜開始白手起家,從不敢大聲說話的害羞姑娘歷練成帶領留守婦女種菜的「專業戶」。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馬成粉:脫貧路上的苗族媳婦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馬成粉:脫貧路上的苗族媳婦 2020-12-09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康路上她力量|傳唱20年!這首《種茶歌》唱的是她故事
    小康路上她力量|傳唱20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全國婦聯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工作要求,團結引領廣大婦女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巾幗力量
  • 脫貧路上的喜德人
    科教頻道《人物·故事》欄目精心策劃、重點打造的系列片《脫貧路上的喜德人》選取了四位奮戰在當地脫貧攻堅一線的代表。 他們有的是「文化扶貧」的當地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有的是駐村第一書記,有的是「扶貧先扶智」的村幼教點輔導員,有的是探索「城鎮扶貧」的企業工會主席。
  • 攻堅有硬招 脫貧見實效
    白水縣硬招——社保扶貧 本報訊(記者 魏寶寶)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開展社會保險扶貧,是聚焦精準扶貧的又一個實際行動。白水縣根據相關政策要求,精準發力,多措並舉紮實做好社保扶貧工作。
  • 【脫貧攻堅】脫貧路上的喜德人·王麗
    【脫貧攻堅】脫貧路上的喜德人·王麗 2020-09-30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路上的人們——追夢人
    身殘志堅仍昂揚向前身患重病仍不屈命運遭遇重創仍追逐夢想自強不息的生命火光在脫貧攻堅戰場上
  • 脫貧路上最美笑臉③丨鼎城劉光平:坎坷路上不言棄 脫貧路上果飄香
    編者按:漫漫扶貧路,濃濃民生情,脫貧攻堅最大的目標就是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扶貧路上最美風景就是脫貧群眾的一張張笑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進一步豐富和展示常德脫貧攻堅的奮鬥成果,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自立自強、不甘貧困、脫貧致富的意識,展現貧困群眾積極向上、脫貧光榮的精神風貌,紅網常德站從11月份開始,將推出「脫貧路上最美笑臉」系列報導,用貧困群眾發自內心的笑容、文字、視頻講述他們的故事。劉光平種的柚子今年已經大獲豐收,他說「我的柚子又大又好」。
  • 《秀美人生》脫貧攻堅路上譜寫的動人篇章
    2020年實現全部脫貧,是我們黨在十九大報告中的莊嚴承諾,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也是我國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在扶貧攻堅這項偉大的事業中,湧現出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電影《秀美人生》就是這樣的故事,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還有許許多多像黃文秀這樣的人物和故事,這些動人的篇章組成了全國上下一盤棋的宏大、脫貧奔小康的藍圖。
  • 甘州區脫貧攻堅·民族團結情微電影《幸福路上》正式上映
    甘州融媒訊 近日,由中共甘州區委統戰部、張掖市揚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榮冠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張掖市甘州區「統一戰線助力脫貧攻堅·共築民族團結情」主題微電影《幸福路上》正式上映!微電影《幸福路上》是以脫貧攻堅、民族團結、黨建工作、蒙古族長調、蒙古族婚禮、直播帶貨、平山湖旅遊景區宣傳為核心元素。微電影取材於甘州區唯一一個少數民族牧業鄉——平山湖蒙古族鄉。
  • 成立30年 常德海燕歌舞團為基層演出8000餘場
    常德海燕歌舞團成立30周年慶典演出舉行。演出現場。紅網時刻11月25日訊(通訊員 吳剛 記者 黎鑫)一個民間歌舞團,紮根基層30年,演出超過8000場,觀眾超過千萬人次!11月22日下午,常德海燕歌舞團成立30周年慶典演出在常德市文化館舉行,這個與農民群眾結下深厚情誼的歌舞團,不僅打造了民間藝術團的品牌形象,更深得當地群眾的喜愛。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省文聯原主席譚仲池出席。1990年,海燕歌舞團成立於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鎮小溪村,其演出人員全部由當地農民組成。
  • 昆明市政協系統唱響脫貧「大合聲」 助推「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
    在這片動人的土地上,一股股力量源源匯聚,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聚起強大合力。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贏脫貧攻堅戰,人民政協責無旁貸。   三年來,在脫貧攻堅戰助推行動中,昆明市政協系統唱響「大合聲」,下足「繡花功夫」,為「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 瞿秋白翻譯高爾基《海燕》
    他在青年時期經歷了中國歷史上的大變動。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使中國面臨了空前的危機。他經歷過辛亥革命,也經歷過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由於家庭的經濟條件所限,瞿秋白未能上普通大學,而進入了舊中國外交部辦的不收學費的「俄文專修館」。在那裡,他接觸到俄羅斯文學名著,他如饑似渴地閱讀、學習並進行翻譯。
  • 蓬勃生長的美麗生活——隴原大地上的脫貧故事
    新華社蘭州12月3日電題:蓬勃生長的美麗生活——隴原大地上的脫貧故事新華社記者任衛東、宋常青、王朋2020年11月21日,甘肅最後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甘肅75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困擾隴原大地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由此得到歷史性解決。
  • 《小康之路》:以獨特女性視角書寫脫貧攻堅
    12月18日,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作家出版社、湖南省作協主辦的作家海燕長篇小說《小康之路》作品研討會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  《小康之路》以1986年首批國家級貧困縣湖南新化縣脫貧故事為創作背景,生動展現中國人奮鬥圓夢、立志脫貧、實現小康的歷程。小說中貧困戶康正道一家兩代人致力脫貧,面對困難不消沉不悲觀,積極向上努力改寫人生,歷經艱辛走向小康。小說在鼓勵奮鬥追夢的同時也試圖揭示人生選擇與女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