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0月28日拍攝的黃土塬上的賀家塬村,近處是老村落,遠處是新村(無人機照片)。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今年11月16日,西海固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撕掉貧困標籤,離不開「她」力量。脫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今年55歲的丁海燕是寧夏吳忠市水務局工會主席。2015年,丁海燕來到位於寧夏中部乾旱帶的同心縣預旺鎮賀家塬村擔任第一書記,正式開啟了她扶貧幹部的生涯。初到賀家塬,眼前的景象超出了丁海燕的想像:「下了那個溝,再上這個坡,塬上風颳得沙子、蒿草滿地跑,再往前就沒有路了。到了村裡一看,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殘疾人。」心裡落差很大,但丁海燕更怕她不能擔起這份責任。村子路不通,沒有動力電,沒產業,村民不理解,村幹部不配合……種種心酸和無助讓這位一腔熱血的駐村書記流下眼淚。可丁海燕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她堅持挨家挨戶走訪摸底,在基本掌握村裡情況後召開群眾大會,向村民們承諾了兩件事:「寧可讓丁海燕掉了肉,都不會讓賀家塬落了後;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會讓你們都變了樣!」丁海燕規劃了兩條路:提高村民家庭收入,加強硬體設施建設。她為每家每戶制定了「脫貧套餐」,從養雞、養羊,到養牛,村民的腰包慢慢鼓了起來,謀發展要致富的信心足了。丁海燕根據賀家塬村的自然條件和實際情況,積極謀劃調整產業結構,引導村民種植穀子、蕎麥等特色小雜糧,發展編織業。村裡的道路也在她的努力下修通,農產品有了更廣闊的市場。如今來到賀家塬,一個嶄新的村子浮現在眼前:硬化路通到村口,村民遷入新居,雜糧種植、手工笤帚加工、特色養殖……各種產業在這裡生根發芽,曾經死氣沉沉的村落如今煥然一新。看著村裡的「老年飯桌」即將投入使用,丁海燕也放心了,她向賀家塬老百姓許下的最後一件事也快要實現了。「我遇到過不少困難,有時也會流淚,但一想到村民那期盼的眼神,我就覺得再苦再難也得讓鄉親真正脫貧,不能對不住他們的信任,不能辜負第一書記的職責。」丁海燕說。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影報導
↑ 在賀家塬村老村部,丁海燕講述起駐村6年來的辛酸經歷,不禁落淚(10月28日攝)。
↑ 丁海燕(左)走訪建檔立卡戶楊有全家,了解他今年肉牛養殖情況(10月28日攝)。
↑ 在通往賀家塬村的路上,路面因為降雪出現大坑,丁海燕在現場觀察並讓同事及時調集鏟車處理,並告知全村人注意安全(2016年10月27日攝)。
↑ 在通往賀家塬村的路上,因為降雪,路面泥濘、溼滑,車輛無法上坡,丁海燕在幫助司機剷平道路(2016年10月27日攝)。
↑ 丁海燕(右一)走村入戶,在貧困戶家中了解養殖情況(2016年10月27日攝)。
↑ 丁海燕(左)走村入戶,了解村民家裡的近況(10月28日攝)。
↑ 丁海燕走村入戶,了解村民家裡的近況(10月28日攝)。
↑ 多年的駐村工作中,丁海燕落下了一些病症。這是丁海燕在新村部的辦公室吃藥(10月28日攝)。
↑ 丁海燕(左)為賀家塬村的每家每戶都制定了脫貧套餐,這是她在走訪建檔立卡戶楊有全家(10月28日攝)。
↑ 賀家塬村以前沒有像樣的路,沿河溝的小路經常被雨水衝毀。這是丁海燕走在賀家塬村的老路上(10月28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