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1個忘恩負義的孩子,毀了程蝶衣、段小樓、菊仙3人

2021-01-08 筆尖書藝

《霸王別姬》是一部經典的電影,是導演陳凱歌的代表作,當年囊括國內外眾多獎項。這部電影的視角很宏大,主要講述在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下,主人公段小樓、程蝶衣、菊仙等一眾人物的悲情命運。

我從這部電影裡窺見的是錯誤的教育觀,從一開始的錯誤教育觀,是引發劇中人物悲劇的根源。這錯誤的教育理念,其實貫穿著他們的一生,和人物悲情的結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下面我從3個方面給大家說一說錯誤的教育觀,以及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一、小癩子自縊身亡,是對師父棍棒教育的無力反擊和恐懼

1、當年學京劇很辛苦,戲班子的孩子能夠忍受辛苦,不過為了討口飯吃

影片開頭就有小癩子偷跑的場景,學戲孩子的臉上都是傷痕。小癩子是戲班子的一員,從小在關家戲班子裡長大,同時也是被打大的。只要一犯錯,關師父必定一頓毒打。可是小癩子卻不是個禁得住挨打的人,也不是個學戲的人,因為害怕吃苦,這從影片開頭就可以看出端倪。

被送進戲班子的人幾乎家境貧困,小豆子生下來就不知道父親是誰,母親從事的職業根本無法將他留在身邊,沒法養活他,只能將他送進戲班子,學門手藝。

小癩子和小豆子的家境想必一樣,家裡無法養活他,也是不得已進的戲班子。他沒有學戲的天賦,也害怕挨打,每次逃跑後都重回戲班子。

2、小癩子在最後一次逃跑後,之所以回來是因為無處可去

有一次,小癩子和小豆子終於又逃跑了,他們去偷看由角兒演出的《霸王別姬》,看到角出來後,當時的小癩子淚流滿面:「他們怎麼成角的啊,這得挨多少打啊。」小癩子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最後,小豆子和小癩子還是回去了,一來是他們對京戲依然有熱愛,依然有自己的嚮往,二來是他們根本沒有地方可以去。

在看到小豆子被毒打後,小癩子崩潰了,他害怕挨打,下一個挨打的就是他,對挨打抱有深深的恐懼,並且無力改變,他吃完自己的糖葫蘆後自縊身亡。

二、戲班主的教育,折射他一意孤行的教育觀,他在樹立自己的威嚴,是讓孩子們「怕」,而不是「欽佩」

1、戲班主是在樹立錯誤的威信,這是戲班主一意孤行的「教育觀」

他是戲班子裡最厲害的人,仿佛是威嚴的所在,他威嚴的形成主要靠棍棒教育,他就是戲班主。但他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教育理念,會讓孩子們生出害怕、恐懼的心理。

只要學戲的孩子們犯錯,戲班主就是一頓毒打,即使孩子們想跑也跑不了,因為有很多幫手。戲班主依靠毆打學生,樹立起了自己的威嚴,讓學戲的這些孩子心生恐懼。

影片中有一幕是程蝶衣和段小樓跪在關師父面前的場景,當時的程蝶衣和段小樓早已經成年,並且已經在社會上立足了。在犯了錯誤後,依然是跪地、挨打,外面的社會日新月異,而關家戲班子依舊是這樣的老規矩,充滿了封建舊思想的意味,多年從未改變,這也是戲班主一意孤行的「教育觀」。

2、戲班主之所以這樣管理,是因為戲班子想出名角,他認為只有這種教育才能讓孩子們吃苦練功

「人啊,得自己成全自己。」「不瘋魔,不成活。」「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

常常聽到戲班主這樣教育戲班裡的孩子,在他的教育觀裡,棍棒教育是輔助,孩子在他的棍棒教育之下自己成全自己才是他的目的。這種宿命論的教育觀念是不對的,是對孩子其他優秀方面的扼殺,教育本質是鼓勵,並不是一條路走到底,變通必不可少。

當時的大環境的確是生存困難,但是戲班子這樣的教育觀,無非將很多孩子往絕路上送,從不好的教育觀裡,也折射出一些問題讓我們反思。

只有戲班子有節目表演,戲班主才有錢拿,也才能養得起這些孩子。雖然這些孩子不用流落街頭餓死,但這也是一個壞的循環,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導致日後生活中會有影響。

三、教育是需要因材施教,而不是棍棒相向,孤兒小四是在棍棒教育之下,走向極端的例子

1、孤兒小四的當眾舉報,是改變程蝶衣、菊仙、段小樓的命運轉折,小四的世界沒有愛,在棍棒教育下走向了極端

小四是程蝶衣收養的孤兒,十幾歲的程蝶衣看到被遺棄在石墩子上的小四心生憐憫。劇中有一幕,小四成年以後,程蝶衣還在用棍棒毆打。

面對程蝶衣的毆打,小四無動於衷,想必從小到大早就習慣這種教育方式。在這種錯誤的教育理念下,小四的性格扭曲了,變成了不懂感恩的人。

小四憤然出走,從此他把程蝶衣當做是仇人一樣,舉報程蝶衣,批鬥程蝶衣,然後自己又想要做角。

小四同樣也是極端教育失敗的例子,程蝶衣用從師父那裡得到的教育觀,並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徒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接受和接納這樣的教育方式,小四最終走向了極端。

他恨程蝶衣,從未將他當成自己的師父,所以在舉報師父後絲毫沒有悔過之心,這也才有後面悲劇的發生,可以說因為他的舉報,是改變程蝶衣、菊仙、段小樓命運的轉折。所以,千萬不要把孩子養成仇人。

四、從《放牛班的春天》裡,看正確的教育觀,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引導者

《放牛班的春天》表面看是一部音樂電影,實際上很有教育指導意義,體現對學生的關懷和尊重。電影講述郊區的輔導院裡生活著一群被放棄的野孩子,後來因為馬修老師的到來,改變了這些孩子的一生,他以正確的教育觀引導這些孩子,讓孩子糾正過往,從此改變了命運。

在這部電影裡,馬修老師的教育觀念很值得我們學習。

①、老師應該尊重學生,抱著人人平等的心態實施教育,而不是差的學生老師打罵,好的學生給予鼓勵,要平等對待學生,應該一視同仁。

②、要用愛來包容學生,而不是暴力相向。馬修老師在接受校長任務的時候就提出了三個要求;不體罰學生,讓他來處理犯事的學生;不透露他們的名字;對他們的幼小心靈提供關愛。馬修老師是用愛來感染孩子,給孩子溫暖,從而解救了迷失的學生。

③、要因地制宜,找到學生的興趣。因材施教是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需要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④、老師的期望,是給予學生希望:老師對待學生需要有希望,很多時候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在事情沒弄清楚之前,老師需要相信學生。

如果沒有引導,老師對其自暴自棄,孩子也會失望,最後蒙丹縱火了,這個縱火是對於別人不信任的報復。馬修老師就做的很好,相信學生,並且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學生會被感化。

作者:文靈,喜歡請大家關注我。做過編輯,曾寫過完本網絡小說,現在是軟體公司培訓。

相關焦點

  • 《霸王別姬》,悲慘不過程蝶衣,心死不過菊仙,幸福不過段小樓
    影片中的一個個人物,程蝶衣、段小樓、菊仙、張公公、袁四爺、小四等等,都是那麼有血有肉,豐富飽滿,竟沒有一絲生硬!更多的,是他們舉手頭足間的一顰一笑,或是一個眼神,在鏡頭的特寫之下,讓人深切地感受到蘊藏在體內的每一個情感!悲慘不過程蝶衣當母親把程蝶衣送進戲班之時,說著:「不是養活不起,實在是男孩大了留不住」,其時,誰都明白,與留不住無關,真的只是養不起。
  • 《霸王別姬》主角到底是誰?既不是程蝶衣,也不是段小樓和菊仙!
    每部電影都有它的主角,《霸王別姬》也不例外,有人認為主角是一劍了卻餘生願的程蝶衣,也有人認為主角是段小樓,甚至還有人認為這部電影的主角是菊仙。那麼這部電影的主角到底是誰呢?我通過三次重複觀看這部影片,終於弄明白了這部影片的主角到底是誰?
  • 霸王別姬:段小樓用一根菸斗,把程蝶衣從男兒郎變成了「女嬌娥」
    電影改了程蝶衣的結局,他並未娶妻,還是執於戲中的一個痴人,在《霸王別姬》的唱詞裡,自刎於段小樓的那柄長劍之下,這樣的結局更契合了程蝶衣這個形象,「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但是,成年後的段小樓將戲裡和戲外分得很清楚,戲裡他對虞姬深情款款;戲外,他愛的是妓院裡的菊仙,一心只要娶她回家。面對程蝶衣的表白,說他是「無瘋魔,不成活」。因為愛著同一個男人,程蝶衣和菊仙大多數時候處於針鋒相對的狀態。得知段小樓要娶菊仙程蝶衣用破鞋來羞辱菊仙;菊仙也多次逼段小樓離開戲臺,除了當時的形勢,也有對程蝶衣的嫉妒心理。
  • 《霸王別姬》段小樓和菊仙成婚了
    日軍軍官在被段小樓激怒後,命人逮捕了段小樓。日軍以段小樓的性命相要挾,讓程蝶衣到青木的府上唱戲。程蝶衣聽聞後,不計前嫌,前去搭救段小樓。恰巧此時菊仙也匆匆趕到程蝶衣處,央求程蝶衣到日軍軍官青木府上營救段小樓。程蝶衣將計就計,讓菊仙離開段小樓,才去營救。
  • 《霸王別姬》中段小樓最愛的是程蝶衣嗎?劇中這個情節表明並不是
    《霸王別姬》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鞏俐,張豐毅等領銜出演,影片主要圍繞著由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與張豐毅飾演的段小樓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而展開。劇中程蝶衣和段小樓兩人從小相依為命,在相處的過程中暗生情愫,為了脫離世俗的眼光段小樓迎娶了妓女菊仙,程蝶衣在悲痛之下利用屈辱換來了師兄最喜歡的寶劍,並表示從此不再和師兄同臺演出,三個人的悲劇就從此開始埋下了伏筆。
  • 《霸王別姬》的情與失:段小樓是否有一瞬間愛過程蝶衣?
    不同於程蝶衣,段小樓從小就知道自己只有成了戲臺上的名角兒,才能結束吃窩頭、練苦功的日子。所以當唯一能跟他唱響北平戲臺子的程蝶衣不斷出錯時,他才無計可施地對著傷神的程蝶衣說:「你就想你自己是個女的。」比如最經典的這段「一輩子」,程蝶衣宛若表白似的心聲,卻把段小樓說愣了,聰明圓滑如他當然是感知到了程蝶衣話中的意思,「我想和你永遠在一起!」從段小樓的回覆裡,我們看見了他的理智。
  • 《霸王別姬》程蝶衣完美外衣下的猥瑣,最具人性的應該是菊仙
    李碧華原小說舊版中的結局是,段小樓後來移民到了香港,成了一個普通人,他在香港的時候,見到了代表京劇團來訪香港的程蝶衣。程的長相面目全非,變得猥瑣,而且已經結婚了。他們在香港的浴室相見,坦誠相待「——哦。我倒有個愛人了。」蝶衣細說從頭,「那時挨鬥,兩年多沒機會講話,天天低頭幹活,放出來時,差點不會說了。後來,很久以後,忽然平反了,又回到京。
  • 《霸王別姬》程蝶衣完美外衣下的猥瑣,最具人性的應該是菊仙
    師兄二人在分離了22年的舞臺上最後一次合演《霸王別姬》,虞姬唱罷最後一句,用他送給霸王的那把注滿他感情和幻想的寶劍自刎了,蝶衣在師兄小樓的懷中結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用極具儀式感的藝術死亡方式,保留了自己的初心。表現了他是一個執著的、有潔癖的人。他的潔癖不僅僅是生活中的,也是感情和事業上的。 這個結局看似悲情,其實比原著要唯美多了。
  • 《霸王別姬》:真虞姬VS假霸王,蝶衣和菊仙的「殊途同歸」
    這部電影的拍攝技巧,剪輯手法,光線陰影的處理都堪稱國產電影的巔峰,以字幕過渡的形式向觀眾展示了北洋軍閥到改革開放前夕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背景和主角三人的唏噓起伏,時代變遷之下,程蝶衣、段小樓和菊仙三人間的愛恨糾葛,明明是性格迥異的蝶衣和菊仙,僅僅因為同對段小樓的愛意,最終走向了悲劇的同歸。一.你是恩賜亦是劫,程菊二人的「瘋魔」1.
  • 《霸王別姬》:真虞姬VS假霸王,蝶衣和菊仙的「殊途同歸」
    作為推動全劇發展的人物,菊仙的人物形象十分成功,與程蝶衣相同,菊仙也是出身青樓,不同的是兩人之間完全迥異的性格,風月場所的逢場作戲爾虞我詐使得菊仙熟諳世事,造就了她潑辣尖銳的性格,這樣本來和程蝶衣可能永遠是「殊途」的一個人因為段小樓的出現,讓她最終走上了和程蝶衣一樣的「同歸」。
  • 《霸王別姬》陳蝶衣對段小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霸王別姬》陳蝶衣對段小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影片到最後,蝶衣這輩子活的夠累了,也該歇一歇了,這就是我面對結局時的心態。至於兩人的感情,這裡面太複雜了,因為幾十年的糾纏,一起經歷改朝換代的變革,一起看過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兒,不是一個愛情就能囊括的。如果我是程蝶衣,此生能遇到段小樓,這份恩情,已經足夠相許一生,哪怕他不愛我;如果我是段小樓,此生能遇到程蝶衣,即便我不能接受更進一步的關係,我也得管他一輩子。愛不愛情的,是錦上添花的事了。
  • 袁四爺、段小樓、菊仙,誰最懂程蝶衣?
    電影《霸王別姬》是我最愛的華語影片,沒有之一,這在我心中也是華語電影的第一位,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將電影重溫一遍,感受在那個動蕩不安,命如浮萍的年代,底層人物的辛酸百態。程蝶衣,在張國榮出神入化的演繹下,似乎成了一位經典又真實的人物。很多人,看到了他的風華絕代,他的人戲不分,他的從一而終。但,卻看不到他的寂寞、悽涼、無法訴說的情愛。
  • 《霸王別姬》中鞏俐飾演菊仙,都知蝶衣不幸,誰又知菊仙的悲呢?
    《霸王別姬》中鞏俐飾演菊仙,都知蝶衣不幸,誰又知菊仙的悲呢?鞏俐飾演菊仙,她的實力派演技是不容置疑.表面上她確實是一個破壞蝶衣與小樓關係的罪魁禍首.但是另一面呢?菊仙也是個聰明的女人,無論說話做事都儘自為她與小樓的家庭著想,在各種關鍵時刻她會軟硬兼施的達到自己的目的。可是她仍然得不到幸福,在國民黨暴亂時她流產,這甚至導致她的終身不孕,對於一個女人來講,沒有什麼比不能做母親更殘酷的事。對待蝶衣,她也並不是完全的排斥,在戒菸一事中她也深感蝶衣的可憐,喚起了自己心中的母性,抱著蝶衣流下兩行淚。
  • 《霸王別姬》:陳凱歌的輓聯,風華世卿沉蝶衣,絕代菊仙斷小樓
    《霸王別姬》中戲班班主關爺說那些個行當中人是「下九流」。《霸王別姬》:一部跨越半個世紀的思想簡史。陳凱歌站在高崗之上焚燒過往,將崑曲和京劇折成歷史的濾鏡,讓看客五味雜陳,非真非幻非實非夢。《霸王別姬》也成全了永遠的張國榮。1  人生所有可以為你凝眸的期待,不過等你喚我的一個轉身。
  • 27年前的電影,霸佔豆瓣前五名多年,《霸王別姬》程蝶衣解析
    程蝶衣對段小樓表示情感顯示出其戲內戲外的混亂。段小樓:這不.....小半輩子都唱過來了嗎?蝶衣:不行,說的就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小樓:蝶衣,你可真是不瘋魔不成活啊!從對話看來,程蝶衣已完全進入霸王別姬中虞姬的角色,不可自拔。程蝶衣嫉妒心起,因菊仙求情而不願去救段小樓。
  • 張國榮的程蝶衣用妝容詮釋什麼叫從一而終
    好的電影能夠通過細節將大量的信息反饋給觀眾,《霸王別姬》無疑將電影細節打磨到了極致,本篇有大量的細節值得細細品味。暗示人物關係的鏡子1.程蝶衣與袁四爺一共有兩處程蝶衣與袁四爺第一次見面時,鏡子裡是程蝶衣與袁四爺的背影,預示著兩人雖然會有交集但不會是同一種人;而後在程蝶衣與段小樓決裂後,袁四爺與程蝶衣也只是一人與另外一人的鏡像在同一鏡中,兩人註定不會有結果。
  • 張國榮之後,再沒有程蝶衣;程蝶衣之後,再沒有絕世虞姬
    從小時候開始,他記著的始終是從一而終,所以他只依賴著師兄段小樓,因為段小樓是這世上唯一一個給過他溫情的人;所以他記著那把劍,屈辱跟委屈也不重要;所以他不再唱《霸王別姬》,只因這首曲只為他們所有。程蝶衣只活在自己的夢裡,他的夢裡只有他的京劇,以及他的霸王,他甘願為段小樓做一輩子的虞姬,在一次又一次的「我本是男兒郎」裡,他拋棄了他的性別,拋棄他的一切,只希望能永遠的與段小樓在一起唱這齣《霸王別姬》。可惜,段小樓不懂他的夢,也許他懂,但他不願意去面對,所以最後他娶了菊仙。夢碎的程蝶衣告訴了段小樓從此他們各演各的。
  • 《霸王別姬》幕後10大冷知識,姜文想演程蝶衣,成龍拒演段小樓
    霸王別姬》歷來為人稱道。兩個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讓人動容,影片中關於人性的思考也值得我們探究。不少人都看過不止一遍《霸王別姬》,對其中一些經典的情節也是如數家珍。那影片背後的冷知識,你又了解多少呢?
  • 《霸王別姬》幕後10大冷知識:姜文想演程蝶衣,成龍拒演段小樓
    作為中國百年影史上的一座高峰,電影《霸王別姬》歷來為人稱道。兩個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讓人動容,影片中關於人性的思考也值得我們探究。不少人都看過不止一遍《霸王別姬》,對其中一些經典的情節也是如數家珍。那影片背後的冷知識,你又了解多少呢?
  • 《霸王別姬》:程蝶衣最後為何拔刀自刎?其實段小樓早已說出真相
    段小樓和程蝶衣的最大不同就是,段小樓深知戲非人生,而程蝶衣是人戲不分。程蝶衣第一次對師哥「表白」是在化妝間裡,他說:「師哥,就讓我跟你好好唱一輩子戲不行嗎?」段小樓說:「這不小半輩子都唱過來了嗎?」段小樓不是真正的霸王,程蝶衣也不是真正的虞姬,《霸王別姬》只不過是一場戲劇罷了!可程蝶衣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終於,與師哥撕破臉是在段小樓迎娶菊仙的那個晚上,程蝶衣嘲諷菊仙這齣戲演得真好,而菊仙卻說自己哪會演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