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是一部經典的電影,是導演陳凱歌的代表作,當年囊括國內外眾多獎項。這部電影的視角很宏大,主要講述在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下,主人公段小樓、程蝶衣、菊仙等一眾人物的悲情命運。
我從這部電影裡窺見的是錯誤的教育觀,從一開始的錯誤教育觀,是引發劇中人物悲劇的根源。這錯誤的教育理念,其實貫穿著他們的一生,和人物悲情的結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下面我從3個方面給大家說一說錯誤的教育觀,以及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一、小癩子自縊身亡,是對師父棍棒教育的無力反擊和恐懼
1、當年學京劇很辛苦,戲班子的孩子能夠忍受辛苦,不過為了討口飯吃
影片開頭就有小癩子偷跑的場景,學戲孩子的臉上都是傷痕。小癩子是戲班子的一員,從小在關家戲班子裡長大,同時也是被打大的。只要一犯錯,關師父必定一頓毒打。可是小癩子卻不是個禁得住挨打的人,也不是個學戲的人,因為害怕吃苦,這從影片開頭就可以看出端倪。
被送進戲班子的人幾乎家境貧困,小豆子生下來就不知道父親是誰,母親從事的職業根本無法將他留在身邊,沒法養活他,只能將他送進戲班子,學門手藝。
小癩子和小豆子的家境想必一樣,家裡無法養活他,也是不得已進的戲班子。他沒有學戲的天賦,也害怕挨打,每次逃跑後都重回戲班子。
2、小癩子在最後一次逃跑後,之所以回來是因為無處可去
有一次,小癩子和小豆子終於又逃跑了,他們去偷看由角兒演出的《霸王別姬》,看到角出來後,當時的小癩子淚流滿面:「他們怎麼成角的啊,這得挨多少打啊。」小癩子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最後,小豆子和小癩子還是回去了,一來是他們對京戲依然有熱愛,依然有自己的嚮往,二來是他們根本沒有地方可以去。
在看到小豆子被毒打後,小癩子崩潰了,他害怕挨打,下一個挨打的就是他,對挨打抱有深深的恐懼,並且無力改變,他吃完自己的糖葫蘆後自縊身亡。
二、戲班主的教育,折射他一意孤行的教育觀,他在樹立自己的威嚴,是讓孩子們「怕」,而不是「欽佩」
1、戲班主是在樹立錯誤的威信,這是戲班主一意孤行的「教育觀」
他是戲班子裡最厲害的人,仿佛是威嚴的所在,他威嚴的形成主要靠棍棒教育,他就是戲班主。但他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教育理念,會讓孩子們生出害怕、恐懼的心理。
只要學戲的孩子們犯錯,戲班主就是一頓毒打,即使孩子們想跑也跑不了,因為有很多幫手。戲班主依靠毆打學生,樹立起了自己的威嚴,讓學戲的這些孩子心生恐懼。
影片中有一幕是程蝶衣和段小樓跪在關師父面前的場景,當時的程蝶衣和段小樓早已經成年,並且已經在社會上立足了。在犯了錯誤後,依然是跪地、挨打,外面的社會日新月異,而關家戲班子依舊是這樣的老規矩,充滿了封建舊思想的意味,多年從未改變,這也是戲班主一意孤行的「教育觀」。
2、戲班主之所以這樣管理,是因為戲班子想出名角,他認為只有這種教育才能讓孩子們吃苦練功
「人啊,得自己成全自己。」「不瘋魔,不成活。」「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
常常聽到戲班主這樣教育戲班裡的孩子,在他的教育觀裡,棍棒教育是輔助,孩子在他的棍棒教育之下自己成全自己才是他的目的。這種宿命論的教育觀念是不對的,是對孩子其他優秀方面的扼殺,教育本質是鼓勵,並不是一條路走到底,變通必不可少。
當時的大環境的確是生存困難,但是戲班子這樣的教育觀,無非將很多孩子往絕路上送,從不好的教育觀裡,也折射出一些問題讓我們反思。
只有戲班子有節目表演,戲班主才有錢拿,也才能養得起這些孩子。雖然這些孩子不用流落街頭餓死,但這也是一個壞的循環,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導致日後生活中會有影響。
三、教育是需要因材施教,而不是棍棒相向,孤兒小四是在棍棒教育之下,走向極端的例子
1、孤兒小四的當眾舉報,是改變程蝶衣、菊仙、段小樓的命運轉折,小四的世界沒有愛,在棍棒教育下走向了極端
小四是程蝶衣收養的孤兒,十幾歲的程蝶衣看到被遺棄在石墩子上的小四心生憐憫。劇中有一幕,小四成年以後,程蝶衣還在用棍棒毆打。
面對程蝶衣的毆打,小四無動於衷,想必從小到大早就習慣這種教育方式。在這種錯誤的教育理念下,小四的性格扭曲了,變成了不懂感恩的人。
小四憤然出走,從此他把程蝶衣當做是仇人一樣,舉報程蝶衣,批鬥程蝶衣,然後自己又想要做角。
小四同樣也是極端教育失敗的例子,程蝶衣用從師父那裡得到的教育觀,並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徒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接受和接納這樣的教育方式,小四最終走向了極端。
他恨程蝶衣,從未將他當成自己的師父,所以在舉報師父後絲毫沒有悔過之心,這也才有後面悲劇的發生,可以說因為他的舉報,是改變程蝶衣、菊仙、段小樓命運的轉折。所以,千萬不要把孩子養成仇人。
四、從《放牛班的春天》裡,看正確的教育觀,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引導者
《放牛班的春天》表面看是一部音樂電影,實際上很有教育指導意義,體現對學生的關懷和尊重。電影講述郊區的輔導院裡生活著一群被放棄的野孩子,後來因為馬修老師的到來,改變了這些孩子的一生,他以正確的教育觀引導這些孩子,讓孩子糾正過往,從此改變了命運。
在這部電影裡,馬修老師的教育觀念很值得我們學習。
①、老師應該尊重學生,抱著人人平等的心態實施教育,而不是差的學生老師打罵,好的學生給予鼓勵,要平等對待學生,應該一視同仁。
②、要用愛來包容學生,而不是暴力相向。馬修老師在接受校長任務的時候就提出了三個要求;不體罰學生,讓他來處理犯事的學生;不透露他們的名字;對他們的幼小心靈提供關愛。馬修老師是用愛來感染孩子,給孩子溫暖,從而解救了迷失的學生。
③、要因地制宜,找到學生的興趣。因材施教是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需要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④、老師的期望,是給予學生希望:老師對待學生需要有希望,很多時候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在事情沒弄清楚之前,老師需要相信學生。
如果沒有引導,老師對其自暴自棄,孩子也會失望,最後蒙丹縱火了,這個縱火是對於別人不信任的報復。馬修老師就做的很好,相信學生,並且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學生會被感化。
作者:文靈,喜歡請大家關注我。做過編輯,曾寫過完本網絡小說,現在是軟體公司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