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跑步學院原創,如需轉載請與跑步學院微信聯繫。
「繼續騎。繼續走。就這樣持續,到不能支撐的時候。再踏出一步。你就算成功了。」
——《轉山:邊境流浪者》
近期熱映的電影《破風》,是難得一見的講述單車運動的體育電影,刨除劇情、演員、拍攝技法、影片營銷等各執一詞的探討,我們不妨花點時間關注這一項偏冷門的運動方式。
騎車是一項非常健康又很有樂趣的運動,既能滿足普通人的參與,又顯得時尚個性,尤其在能源緊缺、環境汙染等社會問題嚴峻的當今社會,提倡低碳、環保、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為共識。無論用於代步還是休閒健身,單車都是值得推薦的方式。
今天,跑步學院小編挑選了10本關於單車與騎行的書籍,涉及生活、指南、文學、心靈、等方面的知識、經驗與思想,它們能夠幫助你近距離了解單車運動。
本文由跑步學院原創,轉載請後臺聯繫我們,期待交流!
百科全書:《單車聖經》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想找一本權威、全面、清晰的單車入門手冊?小編首推《單車聖經》,它是國內第一部自行車完全寶典。
這本書內容很全面:自行車運動發展史、清晰的單車知識(支撐、輪組、制動、變速、避震、清潔),騎行實用技巧(裝備、安全、技巧、鍛鍊、戶外)……助你快速完成掃盲,掌握單車行業的方方面面。
十餘位作者是來自國內外的單車愛好者,從事專業車手、教練、技師等行業,歷時數年精心撰稿。由於他們的熱情與專業,你不用擔心它太「學術」或「呆板」,這本書容易理解、方便運用。推薦給初涉單車領域的朋友作為入門參考書。
騎行科普:《單車學校教你的52堂課》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
任何運動都需要系統學習,騎單車也不例外。
作者謝正寬成立了臺灣第一所單車學校,現任KHS功學社單車董事長。他準備了豐富的課堂內容——正確的騎車姿勢、單車減肥、受傷應急措施、怎麼騎屁股不疼、帶小孩騎單車、選購合適的配件……那些曾困擾你的騎行煩惱,都能找到妙招化解。這本書適合不同生活狀態、各個年齡段的單車愛好者閱讀。
他還熱愛騎單車飽覽自然生態,書中推薦鳥、蝶、蟹、螢火蟲,吳哥窟,環島單旅,騎車去拉薩等經典線路,教你合理規劃單車旅行線路。
騎行科普:《單車手冊》
(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
「你的自行車是一種非常有用的便利工具,是一種樂趣,一個可能很貴的玩具,只有歡樂的騎行才是最好的。」
作者格蘭特·皮特森以輕鬆詼諧的語氣,與你談論自行車的技術、服裝、安全、保養。他曾任職於普利司通(Bridgestone)公司擔任營銷企劃及設計者,有豐富的自行車知識與比賽經驗。
這本書致力於顛覆關於單車的幾個誤區:
★ 6盎司(約170克)的自行車頭盔提供足夠的保護
★長距離的艱苦騎行很健康,並給生活帶來快樂
★賽車手都是騎車好榜樣
★碳水化合物是最好的能量
★騎行是減肥的絕好途徑
★當今的先進技術讓騎車更快樂、更高效
傳統的觀念因為信徒眾多而變得權威、難以顛覆,然而,作者想要做的,正是用實際經驗打破觀念的迷信,提供給你簡短實用的騎行知識。
單車文化:《鐵馬革命》
([臺]行人出版,2010)
傳媒領域的大家麥克盧漢曾提出「媒介即訊息」,媒介形式獲得了不曾企及的地位,意味著開啟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同理,當我們騎著腳踏車進入城市,一場革命也已經開啟,環境清新、生活節奏變慢、人們的情緒悠閒細緻,為城市帶來幸福……
從歐洲、美洲到日本,腳踏車革命正在進行中。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在書中講述戴維斯、波特蘭和紐約三個美國單車城的發展故事,提到:芝加哥政府預計8公裡以內的交通能有5%是以單車完成。曼哈頓率先嘗試一種全新型態的街道,讓單車族能夠平安地騎乘。路易維耳市(Louisville)努力改建馬路,因為他們相信,對單車友善的城市,也會吸引最厲害的創意青年,因而影響都市的發展。
臺灣是自行車生產王國,單車活動也非常流行,《鐵馬革命》讓我們思考如何建立屬於當地的自行車文化,打造舒適、低汙染的城市環境。
長途旅行指南:《單車旅行》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自行車是最近幾年發展最為迅猛的戶外活動之一,長途騎行已經不再是一小撮人的偏好。這本書適合所有18-60歲,對戶外旅行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們。
如何計劃一趟自行車騎行之旅?我應該騎什麼樣的自行車?買些什麼裝備??騎行過程中如何應對麻煩與困難?如何讓騎車旅行成為享受而不是受苦??出國騎行有什麼注意事項?保險索賠該怎麼處理?半路上車子壞了怎麼辦?……自行車旅行涉及多方面的技巧,出行前需要充分的認知和準備,這本書集結了幾十萬車友的智慧,為你提供詳盡而專業的解答,
本書是美騎網打造《單車聖經》後的又一部自行車騎行寶典。第二部分「路書篇」推薦了全球20條精華路線騎行路書,喜愛旅行的朋友收入囊中吧!
騎行遊記:《臺灣單車環島筆記》
(中信出版社,2014)
還記得臺灣環島電影《練習曲》嗎?一個有聽力障礙的年輕人,騎著腳踏車、背著吉他環島,「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不會做了」。七天六夜,伴著太平洋吹來的風,我們透過年輕人的目光經歷不同樣態的人生。
作者葛磊,來自中原的八零後小夥子,十餘年間,以單車、徒步、背包的方式,環球中國,踏足世界五洲,成功將興趣發展為事業。九天八夜,他用車輪感受臺灣的土地,用心靈體會臺灣的人情,這片土地的城市、街道、鄉村、海角、形形色色的人,在他的筆下顯得有趣而真誠。
透過不同的眼睛與靈魂,欣賞到迥異的風景,這大概是遊記極度私人化卻富有魅力的地方這本書不僅關於旅遊,更是關於作者對於人生的探索與思考。
騎行遊記:《我的青春在路上》
(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
23歲的大學生鄭盛,在畢業之際,為了夢想,騎上單車,橫跨歐亞大陸,從太平洋到大西洋,從上海去倫敦!一路經歷暴雪烈日、孤獨饑渴,翻山涉水走荒漠,遇狼遭劫被驅逐,135個日夜的奔波,穿越中國、哈薩克斯坦,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花費13000元,終於抵達倫敦大本鐘下。
「不想付出33歲你重走青春的代價,就要鼓起23歲實現夢想的勇氣。」
然而,夢想並非一次「說走就走」的衝動,背後承載的是作者將近一年的準備:花費三個月製作地圖,標註每日計劃走的公裡數和晚上的過夜地點;為了得到大使館對騎行的認同、順利拿到籤證,他準備了所有能證明個人身份及能力的資料;在途中,每天早晨發一條微博,讓朋友知道自己沒在荒野的夜裡被狼吃掉;借宿當地居民家、點最便宜的菜,留下路費應急……正是周密的籌備與不懈的努力,讓這段騎行夢想變成現實,也讓「說走就走」擁有了現實的價值。
今年8月,27歲的鄭盛完成了51天橫穿美國17州的騎行,他評價為「一次(23歲)激蕩了青春,一次豐富生命」。或許,「青春」不僅是人生的特定年齡段,更是一種飽滿、主動、豐富的生活狀態,這次穿越歐亞大陸的騎行經歷,會讓讀者對「夢想」重新界定。
騎行遊記:《轉山》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第二版)
2004年,24歲的謝旺霖入選 「雲門舞集流浪者計劃」,千裡單騎,重走西藏,4000 米的大山,2000 公裡的行程,60 多天的騎行,不足1500 塊人民幣的花費。
時隔4 年,他才正式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轉山》,受到臺灣文壇的矚目。
轉山是藏族的一種祈福儀式,朝聖者繞著大山不間斷地行走、磕長頭,據說轉108圈,即可今世成佛。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謝旺霖將流浪之行視為對生命出路的找尋,他說,沒有痛感便沒有存在感,那樣的生活不是生活。途中的孤獨和貧窮都是練習曲,幾次生生死死,讓他仿佛經歷了重生。
書中以第二人稱為口吻記述,隨處可見西藏騎行所引發的作者的哲思:
「大家覺得我是在找死,其實我是在找生命的出路。」
「勇於面對自己的軟弱,才是真正堅強的地方。」
「當跨過這一步,你或許就不是你,而是另一個真正可去冒險和犯難的人。」
騎行文學:《不去會死》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既然來到人間,就要看遍這世界,找出全世界最棒的東西。」
日本著名青年作家石田裕輔花了七年半的時間長途跋涉,完成了環遊世界的夢想,精選的散文集結成集。
石田在高中一年級騎自行車環遊和歌山縣一周後,開始憧憬旅行。高中二年級達成「環遊近畿一周」,大學時休學一年,完成「環遊日本一周」。在旅途各地寫下老套的歌詞,畫了風景和人物的素描,自我陶醉。1995年,他辭去食品製造企業的工作,踏上環遊世界之旅,選擇了最讓自己感動的方式——自行車旅行,用自己的雙腳抵達目標,與美好事物相遇時得到最大的喜悅。
「在路上」的哲學:《達摩流浪者》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傑克 ▪ 凱魯亞克,美國著名的「垮掉的一代」作家,以《在路上》一舉成名,有學人評為「背包革命」,即:以簡樸的生活條件進行近乎禪修式的漫遊,認識自我與世界,最終抵達對中產階級生活的獨立批判和生活準則。當傑克於1958年寫作自傳體小說《達摩流浪者》時,將這一想法打磨成一種生活哲學。
小說描寫一個沒有「悟性」的佛教追隨者、主人公雷蒙進行著近乎禪僧修業式的全國各地漫遊,途中他遇到先行者賈菲,便跟隨他漫遊險峻的山川。在此過程中他逐漸認識自我和世界,回到家鄉後他自願擔當一名孤獨的夏季火山觀望員。
賈菲第一次提到「達摩流浪者」時說,「想想看,如果整個世界到處都是背著背包的流浪漢,都是拒絕為消費而活的達摩流浪者的話,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我期待著一場偉大的背包革命的誕生!」
書中宣揚的自由上路、追求理想與愛的理念影響了六十年代整整一代的西方青年。
本文是跑步學院書單第二期。第一期關於跑步專題,《當我跑步時,我會推薦這本書給你看》,獲取請關注跑步學院後回復「跑步書單」
本文由跑步學院原創,轉載請聯繫跑步學院後臺
關於跑步學院
微信上最文藝範兒的跑步媒體。致力於推廣跑步文化,專注探討「姿勢跑法」的各種知識及訓練技巧,由「姿勢跑法」創立者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與臺灣知名鐵三運動員、跑步專家徐國峰提供專業支持。
長按關注
回復以下 關鍵詞 查看各欄目內容
關於做書|入行指南|經驗之談|書店|設計|書單|招聘|編輯手記|文案|數字出版|出版人|沈昌文|張立憲|劉瑞琳|黃明雨|王思迅|汪家明|劉景琳|安德列·西弗林|胡曉東|姜峰|設計|原研哉|朱贏椿|聶永真|楊林青|王志弘|佐藤可士和|誠品|PAGEONE|先鋒|彼岸|方所|吳清友|錢曉華|劉蘇裡|鍾芳玲|微信運營|微博運營|運營管理|大數據|kindle|豆瓣閱讀|知乎|眾籌出版|網際網路|電商|噹噹|亞馬遜|出版研究|出版觀察|行業數據|暢銷書案例|轉行案例|吐槽
▼點擊閱讀往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