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電影] 十七歲的單車......

2021-02-08 新騎

喜歡騎行的車友們都有一句口頭禪「車如老婆」,可見自行車在我們心目中的位置是多麼重要,自行車不僅僅是旅途的伴侶、成長的導師,她是每個自行車愛好者的心靈所屬,所有的痛苦與快樂,都和自己的那部自行車有關。

但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他們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那些自行車愛好者們會對自行車有這麼不可理喻的情感呢?那麼今天,GZC通過向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來讓大家細細的體驗一下這種自行車的情感,雖然主角是一位17歲的騷年,但他其實就是一名典型的自行車愛好者的代表!

《十七歲的單車》是2000年由王小帥導演,崔林、李濱、高圓圓和周迅等人主演的一部圍繞自行車為故事主題的青春電影。


這部電影在不同的國家發行,採用的是不同的電影海報,上面這張是中國版的電影海報

法國版和英文版用的都是這張海報,名稱改成了「北京單車」

我個人比較喜歡韓國版的這種海報,把主人公與自行車的關係表現的淋漓盡致。

劇情簡介:

十七歲的農村少年阿貴(崔林)在北京找到一份送快遞的工作,因為得到許諾,當他賺到六百塊時可以擁有公司暫借他用的銀色變速越野車,他每日工作都很勤懇,可是就在夢想即將成真時,單車丟了,阿貴陷入絕望。
小堅(李濱)是和阿貴同歲的北京少年,但因家庭的貧困,他在維繫驕傲時又常自卑。 父親屢次三番將許下他一輛單車的承諾食言後,小堅為在同伴面前掙面子和泡馬子(高園園),從家裡偷來錢買了一輛二手車,不想此車正是阿貴所丟。阿貴發現他賴以生存的單車被小堅「盜」去後,開始不計代價拼命討回,兩個少年為守護自己的簡單夢想發生爭鬥。

雖然有周迅(來打醬油的)、高圓圓等大牌明星參演,但非常可惜的是,這部電影因為沒有經過國內某部門的審核就參展了柏林電影節,因而被禁止在中國內地公映,箇中原因,除了審核的問題,電影的內容估計也是原因之一吧。

《十七歲的單車》雖然沒能在國內上映,但在其他地方的獲獎情況確實槓槓的,以下是此片的獲獎清單:


從這些獎項大家不難看出,哪怕是過了10年後,依然獲得了非常高的認可,沒看過的車友們、朋友們一定要看看!

下面是節選的部門影片花絮:

小貴從家鄉來到北京找工作

進了一家自行車快遞公司,公司配了一輛山地自行車給他,只要做夠業績,車就歸他了

小貴對這部自行車喜愛有加

為了擁有這部自行車,開始了拼命的工作

眼看這車就快到手了

然後就遇到了來打醬油的周迅

話說周迅打起醬油來別有一番風情~

接著在一次攬件時莫名其妙的洗了個澡爽了一把

出來後單車就沒了

找回那部單車, 就成了十七歲的小貴生活中的頭等大事了


另一邊呢,原來小堅正用著小貴的車泡高圓圓妹子呢!

然後,圍繞著這輛自行車的狗血故事就正式開始上演了...

溫馨提示:片長113分鐘,整片的鏡頭拍的非常棒,音樂也很不錯,適合細細欣賞。

觀看方式:

1、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用手機觀看(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除外)

2、在對話框中回復關鍵詞十七歲的單車,GZC回復給你高清版全片資源,建議用電腦下載後觀看。


廣州自行車俱樂部(簡稱GZC)始創於2006年,是廣州最大的自行車愛好者交流平臺,專注於騎行旅遊、騎行主題活動等領域的發展,為喜歡騎行的人們提供海量的、特色主題的騎行旅遊線路,同時還可提供專業的領隊和後勤保障服務,讓您輕鬆無憂的暢享騎行的樂趣。

相關焦點

  • 一輛單車,兩樣青春,電影《十七歲的單車》追尋兩少年的人生軌跡
    導語:十七歲,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也是青春歲月中憧憬人生夢想的年齡。按照普通人的生活軌跡,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奔波在學校與家的兩點一線之間。這個年紀正值上高中,在繁重學業和懵懂愛情的共同作用下,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殘酷現實面前變得曲折。或叛逆、或躁動、或清純,這些都是青春期裡特有的符號。不同時代背景下,青春歷程也是截然不同的。
  • 《十七歲的單車》電影影評
    《十七歲的單車》講述的是1999北京城裡人和外地鄉下人的差距和青春的故事,故事敘述一個從外地到北京討生活的年輕人貴,好不容易找了一個快遞工作,但他沒有單車,只好由快遞公司提供,每個月扣錢等他掙夠了600塊錢,他就可以買下他特別喜歡的那輛公司借給他的銀色山地自行車。
  • 《十七歲的單車》「單車」為王的日子裡
    九十年代末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行著無數自行車自行車是那個時代的象徵在電影《十七歲單車》中單車是貫穿整部電影的線索,也是電影裡被賦予最多含義的最具代表性的符號。九十年代末,自行車雖然不再是曾經的「三大件」。
  • 如何評價電影《十七歲的單車》?
    同樣是以兩個年輕男子為主線的故事,內地第六代導演中有個叫王小帥的拍過一部《十七歲的單車》,比韓寒的《後會無期》不知高到哪去了。
  • 評《十七歲的單車》
    ———淺析《十七歲的單車》藝術特色 特殊的歲月留給我們的記憶也許是反思或是感慨,每個人都曾擁有十七歲那段炙熱的青春,也許夾雜著殘酷與現實王小帥的力作《十七歲的單車》通過鄉下人小貴到大城市當郵遞員經歷的悲歡、辛酸、苦楚的講述,展現了一段殘酷而現實的十七歲青春物語,揭露城鄉之間的差距以及展現了導演對社會最底層最平凡的生命個體狀態進行的探索與反思。影片風格化的藝術特色已成為其一大亮點。
  • 十七歲的單車
    前些天,我在百無聊賴之際,又看了一遍王小帥導演的《十七歲的單車》,看著影片中的人物騎著車在胡同裡穿梭,自己仿佛又跳回到那段人車爭道的單車歲月
  • 自行車就是青春的象徵,這次從《十七歲的單車》看起!
    這不,小拽又給大家帶來了幾部讓你宅得開心的自行車電影。也可以看看去年小拽給你們整理的電影list哦!宅在家裡太無聊?十部騎行電影讓你打發時間!有女神高圓圓和周迅,這部2001年上映的電影,由王小帥執導,崔林、李濱、高圓圓、周迅主演。
  • 單車·騎行10本書
    路易維耳市(Louisville)努力改建馬路,因為他們相信,對單車友善的城市,也會吸引最厲害的創意青年,因而影響都市的發展。臺灣是自行車生產王國,單車活動也非常流行,《鐵馬革命》讓我們思考如何建立屬於當地的自行車文化,打造舒適、低汙染的城市環境。長途旅行指南:《單車旅行》
  • 第六代導演電影賞析:《十七歲的單車》
    2001年,中國第六代導演主要代表之一王小帥發行了他本人第一部在商業上相對較為成功的電影:《十七歲的單車》。影片講述了兩個青少年和一部單車故事。郭連貴(崔林飾)來自農村,在北京的一家快遞公司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騎著的單車來往於大街小巷。這是一輛銀白色山地車,公司借給他送貨,眼看自己就要掙夠錢買下它了,車卻丟了。
  • 電影《十七歲的單車》,青春追夢的季節,演繹悲喜人生
    十七歲的少年,用一番熱血青春演繹出了一部觸動人心的精彩影片,或叛逆,或堅韌,亦或魯莽,可這也正是十七歲本該有的姿態和活力,之後方可破繭成蝶,褪去一身的稚嫩成長起來。《我十一》《十七歲的單車》《青紅》被稱為王小帥導演拍攝的青春自傳三部曲,他作為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之一,將拍攝手法運用的極其到位,對於邊緣人物的探索與反映,引起人們對整個現實社會的深沉反思,更是對自己曾經那段青春年華的回望。《十七歲的單車》採用線性敘事的方式,將兩個不同命運的少年僅僅聯繫在了一起,一個是來自農村的打工仔,一個是工薪階級的學生,因一輛單車而結緣,從此一同成長。
  • 【影評範例】電影《十七歲的單車》影評
    【影評範例】《十七歲的單車》講述的是關於單車的故事。
  • 經典青春影片《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導語:經典青春影片《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影片《十七歲的單車》又是一個17歲的故事。是否因為雨季中的故事總是特別多呢?這個17歲不美:暴力,以強欺弱,狂躁以及命運的不公。只是這樣一些記憶如今在看了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後,竟似乎又變得不夠真實了,好像說自己17歲單車的美好時光純屬偶然,而那些孩子的那些沮喪少年的單車故事,才是真實的17歲。「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最暴力的一點是小時候沒人告訴你童話,長大之後沒人告訴你童話是假的。」徐克如是說。
  • 第六代導演王小帥:電影《十七歲的單車》給了我做獨立電影的勇氣
    《地久天長》,是近幾年來我所看到的最優秀的華語家庭電影。然而, 今天的影評文章我要談論的是王小帥的另一部電影,《十七歲的單車》。這部電影看過的人很少,在豆瓣上標記看過的人只有14.2萬,所以今天講這部電影,原因是有時候酒香也怕巷子深。
  • 藍風箏與十七歲的單車
    註:這是一篇老文,寫於2008年。同樣面臨厄運的是她母親的娘家人,從革命氣質十足的大姐、到愛情事業失落的失明的二哥,再到血氣方剛流放異鄉的小弟,鐵頭的母親以及母親的母親,這兩個可憐又可敬的女人,承受著本不該承受的一切。 十七歲的單車像一部風情畫,細緻綿密地刻畫了20世紀80年代生人一代的青春衝動與迷惘。
  • 殘酷的成人儀式,《十七歲的單車》
    《十七歲的單車》的主線正是一則關於青春期的寓言。兩個因為單車遭遇的少年,兩幕惶惶不安的的青春紀實。初到北京的少年小貴找到了一份騎單車送快件的工作,他很滿足這樣充實又可預期的生活。他騎著公司配發的嶄新的山地車疾馳在車水馬龍的繁華所在,內心充盈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小堅是就讀於職高的北京孩子,成績優異的他有個青梅竹馬的同級女生瀟瀟。
  • 無名放映室 | 《十七歲的單車》
    】 片名:十七歲的單車 類型:劇情 導演:王小帥    編劇:唐大年/徐小明/焦雄屏/王小帥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臺灣/法國 上映時間:2001/02/17 (柏林電影節)   獎項: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最佳影片提名    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銀熊獎 評審團大獎
  • 青春划過的時代——《十七歲的單車》賞析
    全片以單車為主線,兩位主人公為它欣喜若狂,也為它失魂落魄,小小一輛單車,承載著兩個少年的希冀。十七歲的小貴從貧困農村來城市討生活,靠著快遞公司的工作得到了人生第一輛單車,還是經理口中全北京城都少見的高級山地。
  • 《十七歲的單車》來自底層生活的窺視
    《十七歲的單車》講的是因為一個單車而產生交集的兩個不同生活階級的兩個少年。是一部社會現實主義青春題材的一部影片,導演以他獨特的視角表達了他對城市中下層人遭遇的看法和對青春別樣的詮釋。低調簡單的拍攝,帶有一種黑色幽默的來講述的現實。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44部《十七歲的單車》
    十七歲,造夢的季節,希望與失落並存,自尊與叛逆齊飛。成長總是伴隨殘酷和痛苦,一個關於自行車的故事,一個關於少年的故事.關於青春,關於夢想,關於成長。美好又殘酷的青春歲月,充滿夢想,但面對的卻是充滿壓力的現實,都在執著,都在抗爭,通過一輛車很好地表現了出來。
  • 《十七歲的單車》逆風飛揚,那是青春疼痛的成長
    《十七歲的單車》1993年,王小帥獨立製片編劇導演的影片處女作《冬春的日子》被英國BBC選為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2001年執導《十七歲的單車》獲得2019年11月23日,憑藉電影《地久天長》獲得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7歲是青黃不接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