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十七歲的單車》,青春追夢的季節,演繹悲喜人生

2021-01-10 百家號

十七歲的少年,用一番熱血青春演繹出了一部觸動人心的精彩影片,或叛逆,或堅韌,亦或魯莽,可這也正是十七歲本該有的姿態和活力,之後方可破繭成蝶,褪去一身的稚嫩成長起來。《我十一》《十七歲的單車》《青紅》被稱為王小帥導演拍攝的青春自傳三部曲,他作為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之一,將拍攝手法運用的極其到位,對於邊緣人物的探索與反映,引起人們對整個現實社會的深沉反思,更是對自己曾經那段青春年華的回望。

《十七歲的單車》採用線性敘事的方式,將兩個不同命運的少年僅僅聯繫在了一起,一個是來自農村的打工仔,一個是工薪階級的學生,因一輛單車而結緣,從此一同成長。影片 中的跟拍長鏡頭,緩慢的節奏自己背景音樂的獨創性,都為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讓觀眾細細品味青春故事之餘,仍不忘記沉浸其中。回憶自己的那一段生涯。

對比之下產生美:

在影片中經常出現出一大片自行車騎過的鏡頭,在反應當時城市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的同時,也為下文自行車時間設置了一個巧妙的懸念,對其特寫鏡頭的展現更是用心良苦。另外,影片還使用到對比蒙太奇,西裝革履的小堅與衣著樸素的小貴,綠化帶隔開的破舊小胡同與佇立的高樓,都形成一種鮮明強烈的對比,給人以視覺上的一大亮點,在繁華的北京也有著生活不盡如意的小人物,是對當時社會環境的體現,在這個大背景下表現出了一輛自行車對於他們來說別樣的情懷,使下文情節更顯娓娓道來。

也正是有了這個大時代背景下的牽引,使小貴生活在社會底層卻總是憧憬著要擁有一輛自己的自行車,這是在學校裡一種尊嚴的象徵,在心愛的女孩子面前也好顯得不丟份。當他們透過那堵牆孔去偷看落地窗後亭亭玉立的姑娘時,內心的激動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但就像是他們的距離一般,中間有著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現實的差距。這種差距讓他只能隔窗眺望,卻無法有進一步的發展。

顛簸路上的真實:

長根鏡頭在本片中使用比較突出,給人一種真實感,也很好的描繪出刻畫了人物的內心狀況。剛剛來到這個大城市,處於懵懂無知的他什麼都不懂,所以當得到自行車後便意味著他今後的歡快,騎行飛馳在馬路上,飛蹬的雙腳是對內心波瀾的最好體現,掩飾不了心中的喜悅。當他拿著快遞站在高樓前,抬頭望去遮掩不住的興奮,對於未來滿是一樣,所以,他不知疲憊的奔走在各個街道上,還總是笑呵呵的,單純的他認為只要自己努力便可以,可是,一切的一切,都從自行車的消失而發生了轉折,劇情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那顛簸坎坷的人生拉開了序幕。當他和小堅被人圍追堵截時,兩個十七歲少年,一個人跑一個人騎車,此時也用了一個跟鏡頭,滾動的輪胎,剎車的動作,都給人營造了緊張急切的心情,而觀眾的內心也是緊緊緊的聯繫在一起,迫切的想要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結局如何?

悠揚獨特的背景音:

在這部影片中運用恰到好處的還有背景音樂的獨特性,北京的故事,北京的街道,所以北京的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當時的年代,自行車算是一個高檔的出行工具,車鈴聲給人們真實的感覺。同時,京東大鼓,京劇,鴿子,當時的流行音樂,相聲都顯示出了一種深厚的當地文化蘊含,結合畫面突出人物的內心。在兩人被黃毛男生追打以及小堅舉起磚頭跟蹤女友時,背景都會出現咚咚咚這樣快節奏的響聲,每一次擊打都似乎是敲進了觀眾的心裡,深吸一口氣不敢放鬆。預示著接下來將會出現殘酷的一個鏡頭,人們深呼一口氣,不好動彈,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此時觀眾的內心也是超級複雜的,明明踏實工作的小貴什麼都不懂,只想靠汗水去辛勤幹活,卻在無緣無故中捲入了一場奇怪的浩劫。這是一個平凡的故事,它沒有瘋狂的石頭那般波瀾起伏的劇情,也沒有百鳥朝鳳中那久久迴蕩的嗩吶聲,只是透過這個現實社會展開了折射,依舊讓人深深地沉浸在這個虛幻的世界中,無法自拔。

十七歲那年的青春,總會是值得回憶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那段最美好的年華裡盡顯我們的張揚,放肆盡情的揮霍,但後來再去慢慢品嘗時,才會發覺苦澀之後的味道才是最耐咀嚼的,他將會成為我們生命中最為絢麗的煙花。可能都會有不一樣的起點,不一樣的距離,可這並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相反,正是因為如此,才給了我們不一樣的精彩,讓我們在這個青春,活出不同的悲喜人生。

相關焦點

  • 一輛單車,兩樣青春,電影《十七歲的單車》追尋兩少年的人生軌跡
    導語:十七歲,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也是青春歲月中憧憬人生夢想的年齡。按照普通人的生活軌跡,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奔波在學校與家的兩點一線之間。這個年紀正值上高中,在繁重學業和懵懂愛情的共同作用下,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殘酷現實面前變得曲折。或叛逆、或躁動、或清純,這些都是青春期裡特有的符號。不同時代背景下,青春歷程也是截然不同的。
  • 《十七歲的單車》電影影評
    《十七歲的單車》是由第六代導演王小帥用自己獨特的目光對成長故事新的演繹的影片,此部片子經歷很多波折,出品時間是2001年上映在德國,因為影片涉及政治問題等在中國大陸禁播
  • 《十七歲的單車》「單車」為王的日子裡
    九十年代末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行著無數自行車自行車是那個時代的象徵在電影《十七歲單車》中單車是貫穿整部電影的線索,也是電影裡被賦予最多含義的最具代表性的符號。九十年代末,自行車雖然不再是曾經的「三大件」。
  • 經典青春影片《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導語:經典青春影片《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影片《十七歲的單車》又是一個17歲的故事。是否因為雨季中的故事總是特別多呢?這個17歲不美:暴力,以強欺弱,狂躁以及命運的不公。只是這樣一些記憶如今在看了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後,竟似乎又變得不夠真實了,好像說自己17歲單車的美好時光純屬偶然,而那些孩子的那些沮喪少年的單車故事,才是真實的17歲。「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最暴力的一點是小時候沒人告訴你童話,長大之後沒人告訴你童話是假的。」徐克如是說。
  • [騎行電影] 十七歲的單車......
    那麼今天,GZC通過向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來讓大家細細的體驗一下這種自行車的情感,雖然主角是一位17歲的騷年,但他其實就是一名典型的自行車愛好者的代表!《十七歲的單車》是2000年由王小帥導演,崔林、李濱、高圓圓和周迅等人主演的一部圍繞自行車為故事主題的青春電影。這部電影在不同的國家發行,採用的是不同的電影海報,上面這張是中國版的電影海報
  • 如何評價電影《十七歲的單車》?
    同樣是以兩個年輕男子為主線的故事,內地第六代導演中有個叫王小帥的拍過一部《十七歲的單車》,比韓寒的《後會無期》不知高到哪去了。
  • 青春划過的時代——《十七歲的單車》賞析
    全片以單車為主線,兩位主人公為它欣喜若狂,也為它失魂落魄,小小一輛單車,承載著兩個少年的希冀。十七歲的小貴從貧困農村來城市討生活,靠著快遞公司的工作得到了人生第一輛單車,還是經理口中全北京城都少見的高級山地。
  • 第六代導演電影賞析:《十七歲的單車》
    2001年,中國第六代導演主要代表之一王小帥發行了他本人第一部在商業上相對較為成功的電影:《十七歲的單車》。影片講述了兩個青少年和一部單車故事。郭連貴(崔林飾)來自農村,在北京的一家快遞公司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騎著的單車來往於大街小巷。這是一輛銀白色山地車,公司借給他送貨,眼看自己就要掙夠錢買下它了,車卻丟了。
  • 《十七歲的單車》逆風飛揚,那是青春疼痛的成長
    《十七歲的單車》1993年,王小帥獨立製片編劇導演的影片處女作《冬春的日子》被英國BBC選為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2001年執導《十七歲的單車》獲得2019年11月23日,憑藉電影《地久天長》獲得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7歲是青黃不接的年齡。
  • 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同一臺單車,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青春
    而2001年王小帥導演電影《十七歲的單車》則正是一首對自行車的「頌歌。這部電影以當代北京為背景,講述了兩個十七歲男孩的命運和不幸,他們一個來自城市,一個來自農村。然而這樣一部優秀的電影在最開始便被禁了。影片一開始,阿貴剛來到北京,並找到了一份快遞員的工作。老闆告訴他們,只要他們賺夠六百塊,便可以擁有公司暫借給他們的銀色山地自行車。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44部《十七歲的單車》
    十七歲,造夢的季節,希望與失落並存,自尊與叛逆齊飛。成長總是伴隨殘酷和痛苦,一個關於自行車的故事,一個關於少年的故事.關於青春,關於夢想,關於成長。美好又殘酷的青春歲月,充滿夢想,但面對的卻是充滿壓力的現實,都在執著,都在抗爭,通過一輛車很好地表現了出來。
  • 評《十七歲的單車》
    ———淺析《十七歲的單車》藝術特色 特殊的歲月留給我們的記憶也許是反思或是感慨,每個人都曾擁有十七歲那段炙熱的青春,也許夾雜著殘酷與現實王小帥的力作《十七歲的單車》通過鄉下人小貴到大城市當郵遞員經歷的悲歡、辛酸、苦楚的講述,展現了一段殘酷而現實的十七歲青春物語,揭露城鄉之間的差距以及展現了導演對社會最底層最平凡的生命個體狀態進行的探索與反思。影片風格化的藝術特色已成為其一大亮點。
  • 藍風箏與十七歲的單車
    註:這是一篇老文,寫於2008年。同樣面臨厄運的是她母親的娘家人,從革命氣質十足的大姐、到愛情事業失落的失明的二哥,再到血氣方剛流放異鄉的小弟,鐵頭的母親以及母親的母親,這兩個可憐又可敬的女人,承受著本不該承受的一切。 十七歲的單車像一部風情畫,細緻綿密地刻畫了20世紀80年代生人一代的青春衝動與迷惘。
  • 美好而又痛苦的青春——影評《十七歲的單車》
    在我們的人生過程中,總會有一個重要的物品來寄託著我們的青春歲月,一輛高級山地車,把兩個17歲男孩的青春聯繫起來,從農村來北京打工的小貴,城裡的高中學生小堅,兩人在丟車和找車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因為在所有人的人生經歷中都會有這樣一段歲月既要為生存也要為顏面。影片另一個主要人物是北京的高中生小堅。他成績優異,有一群鐵哥們兒和愛慕他的女孩,可他來自重組家庭,家庭條件也不好,這導致了小堅自卑又虛榮、驕傲卻敏感的性格特點。一群玩弄單車技巧的少年,臉上儘是青春的朝氣和快樂,可小堅的快樂虛偽而脆弱,因為他是偷了家裡的錢暗自買了車。
  • 【影評範例】電影《十七歲的單車》影評
    【影評範例】《十七歲的單車》講述的是關於單車的故事。
  • 十七歲的單車
    前些天,我在百無聊賴之際,又看了一遍王小帥導演的《十七歲的單車》,看著影片中的人物騎著車在胡同裡穿梭,自己仿佛又跳回到那段人車爭道的單車歲月
  • 第六代導演王小帥:電影《十七歲的單車》給了我做獨立電影的勇氣
    《地久天長》,是近幾年來我所看到的最優秀的華語家庭電影。然而, 今天的影評文章我要談論的是王小帥的另一部電影,《十七歲的單車》。這部電影看過的人很少,在豆瓣上標記看過的人只有14.2萬,所以今天講這部電影,原因是有時候酒香也怕巷子深。
  • 殘酷的成人儀式,《十七歲的單車》
    雨水紛紛揚揚,草木拔節滋長,我們並肩來到了一個叫做青春的地方。《十七歲的單車》的主線正是一則關於青春期的寓言。兩個因為單車遭遇的少年,兩幕惶惶不安的的青春紀實。初到北京的少年小貴找到了一份騎單車送快件的工作,他很滿足這樣充實又可預期的生活。
  • 《十七歲的單車》來自底層生活的窺視
    《十七歲的單車》講的是因為一個單車而產生交集的兩個不同生活階級的兩個少年。是一部社會現實主義青春題材的一部影片,導演以他獨特的視角表達了他對城市中下層人遭遇的看法和對青春別樣的詮釋。低調簡單的拍攝,帶有一種黑色幽默的來講述的現實。
  • 《十七歲的單車》:一輛單車引發的戰爭,牽涉著女神高圓圓和周迅
    《十七歲的單車》是王小帥導演的一部劇情片,由崔林,李濱,高圓圓,周迅等人主演,該片於2001年在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主角青春期的故事,影片的整體敘述風格和畫面渲染,都是灰暗的色調,讓人的內心覺得壓抑與不安。但《十七歲的單車》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卻值得我們回味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