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小丑,敗也小丑——《小丑》

2020-08-15 劇說挺好看吶

2019年10月4日,《小丑》在美國上映,以9620萬美元的收入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榜,創下北美影史10月份上映影片首周末最高票房紀錄。雖然沒有在國內上映,但是joker的名聲在外,希斯·萊傑的小丑也早已被封神,所以這部電影一經上映就備受矚目。但是值得高興的是,《小丑》憑藉其炸裂的口碑,讓我們對joker再愛一次。



對於這部電影,網上褒貶不一,可能是褒讚太多,反而讓慕名而來的粉絲有些失望,發出「joker的起源不過如此」的感嘆,對於這個心態,我稍微的思考了一下,所以想出了標題「成也小丑,敗也小丑」,為什麼呢?我們分開了解一下!

成在哪裡?

希斯·萊傑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表演是最精彩的,其飾演的小丑是已經蛻變的小丑,此時的小丑更多的是釋放本心,展現極具個性魅力的小丑對世界最直接的發洩,這種報復性的手段更加直接,殘忍,不容一絲一毫的猶豫和任性,所以看起來是一個行走的炸彈,所及之處必是災難,爆發力,衝擊力和視覺效果都堪稱極致。

作為蝙蝠俠三部曲之一的《黑暗騎士》,小丑更加符合原著,為DC宇宙框架而存在的人物。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贏得了一票粉絲們的青睞。小丑的名聲是希斯·萊傑打響的,更何況又有「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的肯定,那麼以後的《小丑》獨立作品必將受到廣泛關注。

但是新作《小丑》作為一部比較優秀的電影受到很大的爭議,原因也在這裡。那就是內容比較「俗套」,為什麼呢?因為《小丑》的故事講的是joker的源頭,那個殘忍,陰險,毫無人性的反派角色,joker作為蝙蝠俠的死對頭,他的身上有太多神秘的特質,這些特質反而就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



但是《小丑》作為解釋joker的存在,並沒有跳出「壞人都是被逼出來的」這樣的套路,反而將joker的形象平面化,讓大量原著粉,joker粉有點失望,所以說,神秘的人就讓他什麼著好了,非要細扒源頭反而缺少了魅力。

拋去DC,拋去《黑暗騎士》,把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作為一個全新的故事,不帶任何偏心的想法來看這部電影,那麼它就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電影名字中的小丑就是亞瑟蛻變成的那個joker,這時候「小丑」兩個字才更有力量。或者說,《小丑》需要你忘記《黑暗騎士》,才會格外關注「小丑」這個名字到底蘊含著一些什麼。

對於詳細的劇情和內容分析,網上已經撲天蓋該地,所以我們就不做大量的劇透啦。籠統的概括,電影講述的只是亞瑟作為精神病人遭受的無數排擠和歧視,最後爆發,成為殘忍的,癲狂的,毫無束縛的joker,成為暴亂分子的領袖。但是不同於其他類似的影視題材,這裡的黑化成果不是什麼妖魔鬼怪,而是「小丑」這個名字貫穿著整部電影。



有人說因為這是小丑的起源,所以最終必定成為小丑,但是別忘了,正因為這是小丑的起源,所以小丑兩個字才格外重要。電影從頭到尾都在解釋為什麼黑化的亞瑟選擇成為小丑,而不是其他的洪水猛獸,不要覺得後面黑暗騎士在等他。



在充斥著骯髒,老鼠,失業,冷漠的歌譚市,亞瑟對著鏡子化著小丑妝,這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噩夢。電影的一開始就用背景的新聞交代的歌譚市的環境,而生活最底層,從事著小丑工作的亞瑟就是大部分人口中的「小丑」,電影最有意思的設定也是與小丑有關,就是亞瑟不自覺的狂笑,越是緊張,越是害怕,越是瘋狂的大笑,雖然這在表面上是亞瑟的一種精神疾病。


但是這種病難道不就是小丑的特質嗎?每一個給別人帶去歡笑的小丑,內心究竟是怎樣的,小丑們所謂的「笑」也許就像疾病一樣,不由衷的表現出來。所以亞瑟和小丑必定是互相成就的。

從亞瑟化著小丑妝,一邊努力的裂開自己的嘴,一邊流眼淚,我們可以看出,小丑原本並不是亞瑟喜歡的工作,一方面有喜劇之夢的他希望自己通過小丑給別人帶去歡樂,一方面小丑的微笑是他向整個世界的妥協。而事實上,亞瑟的人生過的並不容易,作為街頭小丑,他經歷了街頭毒打,陌生人白眼,同事出賣,母親欺騙,偶像嘲諷,失戀等一系列的打擊,在一次一次失望,絕望之後,真正的小丑才逐漸誕生。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說,亞瑟與小丑是兩個人格的博弈,最後小丑取代了亞瑟,成為暴力群體的精神領袖。雖然從亞瑟人格的轉變上來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但是,這個「小丑」不是從亞瑟體內生出來的,而是別人賦予他的。從電影前半部分,我們都能知道,亞瑟喜歡喜劇,他崇拜脫口秀明星富蘭克林,他幻想自己可以與富蘭克林一起站在脫口秀的舞臺上,得到富蘭克林的重視和父親一樣的擁抱,這是他的幻想,也是他最純粹的精神天地。

但是他一直像父親一樣仰視的人對他一樣投來諷刺與羞辱,他做小丑的時候,遭受百般欺凌,他不做小丑的時候,被人們稱為小丑,小丑兩個字就像烙印一樣從不離去。在亞瑟殺死自己的母親的時候,他說「我以為我的人生是個悲劇,沒想到是個喜劇」,我們都知道,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就像小丑一樣,就算流出眼淚,依然不能打溼上揚的嘴角。亞瑟弒母后回到家開始了小丑的裝扮,如果說小丑是很多人對他強制賦予的,那麼當他擔上這個形象後,小丑就被重新定義。

擺脫「黑暗騎士」,「小丑」可以是脫口秀演員富蘭克林口中的任何一個人,他們是一個階級,這個階級被稱為小丑,而亞瑟就是濃縮了整個「小丑」裡面所有人所承受的,經歷的一切,最後化身成為joker,成為精神領袖。


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要給亞瑟帶有那麼多的屬性,比如小丑的工作,狂笑不止的精神疾病,happy的綽號,喜劇的人生,所有加在一起就是「小丑」的縮影,所以,如果順序來看電影,那小丑只不過是一個弱者黑化的過程,不論是三觀,還是內涵都淺了很多,粉絲無法相信自己喜歡的joker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但是如果倒敘來看,那就非常有意思了,小丑代表的是被強者強制賦予的一個階層,那麼退回《黑暗騎士》,蝙蝠俠是代表那個階層的呢?瞬間好有意思。

整部電影中,傑昆菲尼克斯用靈魂詮釋了小丑作為精神疾病患者的崩潰,將小丑的猙獰,殘忍,恐怖表演到極致,甚至讓人不敢直視。小丑亞瑟就是一個普通人,因此亞瑟變成小丑的過程殘忍又真實,成功打破「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的傳說,

威尼斯電影節頒給小丑「最佳影片」證明了小丑角色塑造的成功,也證明了電影的品質,傑昆菲尼克斯將小丑演的精彩絕倫,每一個表情,動態都讓人倒抽一口涼氣,讓觀眾看見亞瑟變成小丑殘忍,真實的過程。同時小丑大量的誇張舞姿從形式上展現小丑本身的特性,那段樓梯跳舞的橋段可以評為19年最靚的舞步,雖然國內沒有上映,但是《小丑》確實好看,依然強烈推薦。

相關焦點

  • 影視賞析 | 成也小丑,敗也小丑——《小丑》
    對於這部電影,網上褒貶不一,可能是褒讚太多,反而讓慕名而來的粉絲有些失望,發出「joker的起源不過如此」的感嘆,對於這個心態,我稍微的思考了一下,所以想出了標題「成也小丑,敗也小丑」,為什麼呢?成在哪裡?
  • 《小丑回魂2》,小丑還在,魂沒回來……
    話說,2017年上映的《小丑回魂》無疑是近年來恐怖片復興浪潮中極為引人注目的一部,比爾·斯卡斯加德飾演的殺人小丑潘尼懷斯也成了不少新一代影迷的銀幕夢魘。第一部3500萬美元的投資換來了超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爆款無疑。這也讓《小丑回魂2》自然而然地成了又一部「年度期待」。
  • 《小丑》他是小丑,是社會,是生活,是現實,在這些壓迫下,他成了小丑。
    他是小丑,是社會,是生活,是現實,在這些壓迫下,他成了小丑。這是他的不幸,還是死在他手下那些和他接觸人的不幸,抑或是這個社會的不幸。本片通過一個小丑向我們揭示了那個特定時期,那個城市的現實。民主選舉、社會不公、貧富差距懸殊。。。。。。所有的社會問題不斷向我們湧來,真的有什麼徹底的解決方案嗎?
  • 《小丑》,關於小丑角色的觀後感.
    本人認為最符合小丑故事線的是第一部小丑電影,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的小丑。小丑氣質最好的是西斯萊傑版本的小丑。傑昆版的小丑亞瑟可能是最要命的小丑。解釋一下,我們先看一下對小丑的設定,第一部《蝙蝠俠》對小丑的設定是:小丑,智商極高,情緒不穩定,精通化學。這個設定也是最符合漫畫裡小丑的那一個版本。
  • 我們都是小丑 ~評《小丑》
    影片最後,小丑用自己的血把自己的嘴巴畫成笑臉,站起來,接受下面那群無政府主義者的群氓的歡呼與膜拜。即便這樣,電影也未曾交代清楚在黑暗騎士中那犯罪高智商的來源。套路雖老管用就好,在伊甸園中,從亞當夏娃那個時代,人類習慣性把問題指向自己之外成為人類共有的習性,成為一代一代人類的DNA遺傳下來。
  • DC的小丑爆了,史蒂芬·金的小丑撲了
    史蒂芬·金這位作家對於好萊塢來說無疑是一個寶藏,包括《閃靈》、《肖申克的救贖》和《寵物墳場》在內,他的小說作品改編成了無數成功的商業電影。《小丑回魂》則是這位恐怖懸疑大師的代表作之一,早在1990年就曾改編成長篇電影(分為上下部),27年之後又重拍了新版的電影《小丑回魂》。影片講述了七個孩子發現一直在鎮子上作惡的小丑,並與「它」進行對抗的故事。
  • 《小丑》| 希斯萊傑之後,小丑重生!
    也許正因如此,《小丑》當初在立項時,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就拒絕了超英電影的定位。主創們僅僅借用了蝙蝠俠故事中的人物關係,但劇情和原著漫畫並無大關聯。兩刷《小丑》之後,我可以負責地說,此小丑確實與漫畫無關,他的故事,來自真實的美國連環殺人犯JohnWayne Gacy。Gacy於1942年出生於芝加哥一個五口之家,童年時常被酗酒的父親抽打,又曾被家人的朋友猥褻。
  • 《小丑joker》若小丑是託馬斯韋恩的私生子,他還會成為小丑嗎?
    今年DC推出的《小丑joker》電影受到了諸多觀眾的喜愛,作為一部漫改電影,它並不是全部都遵從漫畫,反而大多數情節與漫畫並不相關。據悉,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小丑的起源故事,因為小丑這個角色本身擁有著超高的人氣,因此這次知道這部電影要告訴我們小丑是怎麼誕生的時候,不少觀眾也是特別期待。
  • 小丑
    人在一生中,誰還沒機會認識幾個小丑呢?亂蓬蓬的頭髮、蒼白的面孔、大而圓的紅鼻頭、色彩誇張的服裝……小丑一出場就自帶笑點,容不得你不樂。他們是喜劇舞臺上的常客,也是馬戲團中的「搞笑擔當」,在一場馬戲當中,小丑的表演經常會被安排在一些重量級節目中間——比如空中飛人或是訓練獅子老虎,這非常有助於觀眾繃緊的神經得到鬆弛。
  • 哥譚市小丑第幾集出現 哥譚市小丑在哪一集出現的
    《哥譚市》是美國華納兄弟娛樂公司聯合DC漫畫出品的美國漫畫改編的電視劇,而在DC美劇《哥譚市》中備受觀眾喜愛的角色傑羅姆小丑(Joker)則是美國DC漫畫旗下超級反派、蝙蝠俠的頭號死敵,那在《哥譚市》小丑第幾集出現呢?
  • 小丑恐慌 美國校園出現超恐怖小丑,是什麼讓我們害怕小丑和人偶?
    明明應該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小丑,怎麼突然成為讓人不寒而慄,人人喊打的恐怖代言人了? 美國曾出了讓人聞風喪膽的連環「小丑」殺手、「殺人小丑」John Wayne Gacy,電影蝙蝠俠裡的小丑也是大反派。這些與大眾傳媒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但是心理學卻對此有研究,並提出了「小丑恐慌症」和「恐怖谷」理論。
  • 《小丑回魂》只有小孩子看得見小丑,小丑卻能在任何地方.
    《小丑回魂》的故事發生地圍繞於安大略的希望港、奧沙華與多倫多的裡弗代爾[18]。   《小丑回魂》的發行商為華納兄弟和新線影業,並定於2017年9月8日在美國上映。   故事講述一美國小鎮莫名其妙的出現一位貌似小丑的古怪人士,他的出現不是為人帶來歡樂,相反卻四處恐嚇小朋友,甚至為他們帶來可怖的厄運或招致死亡;30年後,此邪惡小丑再度重現小鎮為害人間,且看長大後的小朋友如何合力對抗惡魔 [3]    是一座籍由伐木業形成的城鎮。但從建鎮那天起,這裡似乎就有一個小丑(Tim Curry 飾)存在,但他絕非善類,反而以殘害兒童為樂。
  • 《小丑》小丑=HAPPY+極端+猙獰
    在今天這個萌的日子,看了一部極度極端的電影——《小丑》。看完後我非常好奇,導演拍這部片子的意圖是啥?肯定不是為了展現另一種人的人生如此簡單,更多是想讓大家更多聚焦於悲劇人生、悲劇人格背後的原因。沒有人會報導罪犯為何這樣做?只要犯了錯就是有罪,罪在這部片子中好像並不是那麼地非黑即白,總之用兩個詞語的概括觀後感是極端、猙獰。
  • 5位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萊傑的小丑最經典!傑昆的小丑最不可思議
    ,這一點廣大的網友也都非常的認可,大家說是不是,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四位小丑的扮演者,你認為誰的小丑最經典,歡迎各位網友在評論區評論一下第一位,是傑克版的小丑,這個版本的小丑也被稱為「最恐怖的小丑」不得不說傑克的演技還是非常精湛的,他的小丑一直都是小編我的心理陰影,不得不說他演的小丑還是非常好的,一個簡單的笑容就可以嚇到我們,不知道各位喜不喜歡這個版本的小丑呢
  • 一部《小丑回魂》,再次引發英國恐怖小丑恐慌
    我在看It的時候,一個小丑走進了我的劇場。我對天發誓:我快要嚇死了! 也許那些假扮成恐怖小丑的人沒有惡意,只是覺得惡作劇很好玩。但多數人對此並不能接受,因為這樣既顯得這些「恐怖小丑」愚蠢幼稚,又觸碰到了其他人的底線。 這不是第一次了。
  • 小丑回魂裡小丑身份的真實是什麼?小丑回魂的結局是好是壞
    喜歡看恐怖片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小丑回魂這部電影。到現在還有很多警匪片中,一些壞人還以小丑的形象出現,就是因為瘦了小丑回魂這部電影的影響。
  • 蝙蝠俠與小丑
    小丑逃脫之後又製造出了更大的災難,更多的平民死去,雖然最後小丑掛掉了,蝙蝠俠如果早些幹掉小丑的話就避免了更大的災難。《蝙蝠俠之黑暗騎士》08年上映至今,我幾乎每年都看一遍,曾經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蝙蝠俠不直接幹掉小丑,而且在影片中小丑曾經主動找死,被蝙蝠俠的摩託車迎面撞擊,即將撞上的一剎那蝙蝠俠掉頭,還差點把自己摔傷。如果你也是蝙蝠俠的粉絲,會對上面的情節很熟悉。
  • 小丑小丑女愛情電影《哈利·奎因與小丑》導演被曝
    去年上映的電影《X特遣隊》雖然口碑不高、頻頻被批選角太差,但片中的小丑、小丑女卻讓人記憶深刻,圈粉無數。之前一直有消息說DC正在籌備小丑相關獨立電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呼聲最高。現在,小丑與小丑女的相關影片也被提上日程,名為:《哈利·奎因與小丑》,男女主角還是由瑪格特·羅比和傑瑞德·萊託主演。日前,在一次採訪中,瑪格特·羅比談到《哈利·奎因與小丑》將由《瘋狂愚蠢的愛》導演格倫·費卡拉、約翰·裡誇執導、編劇,「我也聽說了。
  • 看完「它」,小丑都成我的噩夢了!——小丑回魂系列
    最近,小編看完了一部恐怖片,雖然說是恐怖片,但是看完之後,也沒有那麼害怕,只是對「小丑」一詞有點敏感了。平時,大家所認識的小丑,是於舞臺,馬戲團,綜藝節目等場合逗大家開心的喜劇演員,他們穿著特大號鞋子以及奇裝異服,臉部也是塗著誇張的顏色,看起來十分搞笑。但是,我今天要講的小丑,顛覆你的想像,他可是會吃小孩的哦。
  • 小丑笑臉的傳遞,以及蝙蝠俠小丑的對立統一
    就是在《小丑》中,其實小丑被設定為蝙蝠俠同父異母的兄弟。因為蝙蝠俠爸爸的自私和殘忍,拋棄了小丑母子。所以導致小丑最終暴走,然後引發了蝙蝠俠父母遇害事件。讓蝙蝠俠的童年和小丑的童年一樣不幸。但卻因為蝙蝠俠的個人選擇,從而使蝙蝠俠和小丑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我非常同意這個說法。很多人看《小丑》覺得不適,這個恰恰是影片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