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合葬陵(檜隈大內陵)

2021-02-13 愛塔傳奇

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是夫妻,分別是日本的第40代和41代天皇,持統天皇是天武天皇的哥哥天智天皇的女兒,嫁給了叔父,天武天皇去世後,持統天皇繼位,他們在位時間是我國唐朝的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兩邊都出現了一對夫妻皇帝

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的合葬陵位於奈良以南的明日香村地區,近鐵飛鳥站以東大約1.5公裡,是一座封土墓

【通往陵區的道路】

天武天皇繼位前稱為大海人皇子,他的哥哥天智天皇在位時中日之間發生了白江口之戰,日軍大敗,為了擺脫困境,大海人皇子輔弼朝政,協助天智天皇,一度被立為東宮,以皇位相許,天智天皇有四個女兒嫁給了大海人皇子,後來繼位的持統天皇是其中之一

天智天皇臨終前,立自己的兒子大友皇子為太子,繼位為弘文天皇,引發大海人皇子與弘文天皇之間的衝突,經過大規模戰爭,最終大海人皇子勝出,繼位為天武天皇,這次動亂稱為「壬申之亂」

天武天皇在位十三年,後期多病,皇后也就是後來的持統天皇多參與政事

天武天皇去世後不久,太子草壁皇子也去世了,持統天皇自己繼位為第41代天皇,女天皇

自天武天皇去世,持統天皇掌握權力二十四年,後讓位於草壁皇子的兒子文武天皇

天武天皇與持統天皇在位期間與新羅交好,與唐朝關係不睦,多次派出遣新羅使,沒有派出遣唐使

2018.11.12,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合葬陵

(16代)堺市仁德天皇陵(日本最大古墳)>>>

(17代)堺市履中天皇陵(百舌鳥耳原南陵)>>>

(18代)堺市反正天皇陵(百舌鳥耳原北陵)>>>

(42代)日本文武天皇陵(檜隈安古岡上陵)>>>

(45代)奈良聖武天皇陵和光明皇后陵(佐保山南陵)>>>

日本太子町聖德太子墓>>>

京都東寺御影堂修繕現場>>>

奈良東大寺講堂遺址>>>

奈良法隆寺東大門(奈良時代)>>>

奈良東大寺轉害門(奈良時代)>>>

日本的枯山水>>>

2018大阪造幣局的櫻花>>>

大阪阿倍野大廈的日落和夜景>>>

高野山金剛峰寺蟠龍庭枯山水以及《妖貓傳》背後的真實歷史>>>

日本早期建築調查(飛鳥時代)>>>

日本五條市榮山寺八角堂(奈良時代)>>>

奈良平城宮第二次大極殿遺址的迴廊(第二稿)>>>

京都東福寺本坊的枯山水庭院>>>

京都寶嚴院的紅葉和庭院>>>

奈良東大寺的銅燈>>>

京都永觀堂夜觀楓>>>

京都東福寺通天橋的楓葉和普門院的枯山水庭院>>>

京都青蓮院夜景>>>

比叡山延曆寺的紅葉>>>

蘭陵王入陣曲(視頻)>>>

京都天龍寺的山水園林和建築>>>

京都仁和寺的枯山水庭院和建築>>>

京都龍安寺枯山水庭院>>>

京都南禪寺枯山水庭院和三門>>>

京都醍醐寺三寶院枯山水>>>

2018·大阪·萬聖節>>>

2017京都楓祭>>>

2017京都清涼寺夕霧祭>>>

2017伏見稻荷大社火焚祭>>>

2017京都葵祭>>>

2017京都御靈祭>>>

2017京都三船祭>>>

2019年1月9日~13日,成都起止,5天,四川北部石窟造像,三星堆博物館、竇圌山鐵索飛渡、平武報恩寺、覺苑寺壁畫、攔馬牆古蜀道、劍門關、廣元千佛崖,皇澤寺,巴中南龕、閬中古城等。 詳情>>>

如果您對歷史古蹟感興趣,歡迎加入我們

QQ群:115112549

進微信群請先加 13354428550 為好友

抖音:91215700

查閱歷史文章請點擊訂閱號菜單「基礎知識」-「文章列表

「醉美古中國」文旅活動排期請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特別篇]「第一任天皇」——天武天皇
    -686年10月1日),日本第40代天皇,673年3月20日(天武天皇二年2月27日)-686年10月1日(朱鳥元年9月9日)在位。天武天皇幼名大海人皇子,是舒明天皇和皇極天皇(齊明天皇)之子,天智天皇之弟。672年,天智天皇薨,大海人皇子於壬申之亂中擊敗大友皇子(弘文天皇),於次年即位。大海人皇子與大友皇子的矛盾在天智天皇時就已凸顯。
  • 明嘉靖皇帝父親恭睿獻皇帝朱佑杬、母親慈孝獻皇后合葬墓,明顯陵
    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北7.5公裡的純德山上。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於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歷時47年建成,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朱佑杬、母親慈孝獻皇后的合葬墓。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陝西文物覽】北周帝陵——成陵
    成陵是北周文帝宇文泰與皇后合葬陵。位於富平縣宮裡鄉宮裡小學校內。宇文泰(507—556),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人,鮮卑族,曾參加六鎮起義軍,佔據關中。西魏時期,以丞相、尚書令、大冢宰專擅朝政。西魏恭帝三年(556)卒,其子宇文覺代西魏稱帝,史稱北周,追其為文帝,號墓為成陵。
  • 西漢陵寢:陽陵
    在位16年(前156—前141年),後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崩於未央宮,葬陽陵。    漢景帝陽陵,位於陝西省鹹陽市肖家村鄉東張家灣北,渭水與涇水會合處,西距漢高祖長陵約6公裡。是鹹陽原上西漢帝陵中最東邊的一座。因修陵時,該地屬弋陽縣,故名陽陵。    文帝、景帝兩代40年左右的時間,政治穩定,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歷來被譽為封建社會的盛世,有「文景之制」之稱。
  • 孝莊臨終前囑咐康熙:不要與皇太極合葬!和這個男人有關係嗎?
    因此,孝莊被譽為「清朝興國太后」,深受後世的敬重和愛戴。然而,讓人驚訝的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皇后,死後並沒有和丈夫皇太極合葬,而是葬在順治帝旁邊,這實在是匪夷所思。按照皇家常理,皇后與皇帝理應同葬一陵,或者皇后陵建在皇帝陵的一旁。
  • 惠陵到底該不該發掘?
    自古以來,皇帝陵除了保護措施極其完善的幾個外,或盜挖成功,或盜挖失敗,還從未有過不被盜的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關於劉備墓葬地所在歷來有 「惠陵說」和「白帝城說」「彭山蓮花壩說」等觀點。《三國演義》劉備劇照而《三國志》則有更詳細的記載,劉備死後,屍體由奉節運回,於甘夫人合葬於惠陵。
  • 年羹堯的妹妹為什麼能和雍正合葬泰陵?泰陵有沒有被盜過?
    敬敏皇貴妃能夠和康熙帝合葬,這確實是母以子貴了。這第二件事就是為孝莊文皇后(我們熟知的孝莊太后)建了昭西陵。當初孝莊文皇后臨終之際立下遺囑,不和皇太極合葬,康熙帝雖然聽了孝莊文皇后的遺命,但對於如此安葬她卻始終不得其法, 遂弄了個暫安奉殿,讓孝莊文皇后的棺槨在其中停靈37年。
  • 孝莊太后不和丈夫合葬,也沒葬入清東陵,是因為她再嫁?
    在孝莊太后剛剛去世時,不論是明朝還是清初,都是帝後合葬,這是祖制,但是孝莊太后的遺言卻說不願因為自己再開丈夫昭陵的地宮,想在孝陵附近安厝,深受祖母大恩的玄燁怎麼會違逆祖母的遺言呢?在祖訓和祖母遺言之下,康熙帝糾結了。
  • 韓德讓和蕭燕燕夫妻合葬?遼聖宗怒:誰亂造謠?我有那麼不孝?
    網上說韓德讓與蕭燕燕合葬的還不少呢,要是遼聖宗耶律隆緒知道了,恐怕棺材板都按不住:誰在亂造謠,我會把韓德讓和我老娘合葬?我對親爹景宗皇帝有那麼不孝嗎?那麼,在歷史上,契丹的權臣韓德讓真的和情人承天太后蕭燕燕合葬了嗎?或者說,韓德讓真的和蕭燕燕、明扆夫妻三人合葬了嗎?
  • 《清平樂》劇中人物死後結局:官家丹姝合葬,妼含屍骨無存
    北宋題材古裝劇《清平樂》即將進入尾聲,不少演員都提前領了盒飯,只剩下主角官家和曹丹姝依舊每集可見。其實大家更好奇的是,歷史上的《清平樂》劇中人物死後都埋在哪裡,他們的墓地今天還能找到嗎,接下來就由溫哥華的小麥克為您仔細盤點一番。官家和曹丹姝:北宋最奢華帝後陵園公元1063年,北宋嘉祐八年,官家宋仁宗病逝,享年53歲。
  • 走進鞏義宋陵 傾聽歷史回聲
    孝義陵區即鞏義市區內,有宋仁宗趙禎的永昭陵、宋英宗趙曙的永厚陵,祔葬兩個皇后和五個公主陵,陪葬大臣墓有:趙普、楊延昭、狄青等。 八陵陵區在芝田鎮八陵村南,建有宋神宗趙頊的永裕陵、宋哲宗趙煦的永泰陵,祔葬八個皇后陵和四個公主陵。
  • 帝陵的陪葬陵是個什麼陵
    不過,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小心謹慎的對唐帝陵的陪葬陵進行了考古發掘和清理,包括陪葬獻陵的李鳳墓;陪葬昭陵的阿史那忠墓、尉遲敬德墓、越王李貞墓、張士貴墓、鄭仁泰墓;陪葬乾陵的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
  • 【陝西文物覽】西漢帝陵——陽陵
    陽陵,西漢景帝劉啟和孝景王皇后同塋異穴合葬陵園。位於鹹陽市正陽鎮張家灣村和後溝村以北的鹹陽原上。劉啟(前188—前141),漢文帝劉恆之子,漢武帝劉徹之父,西漢第四代皇帝。在位17年,繼承其父與民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賦稅,重農抑商,平定「七國之亂」,社會安定,海內殷富,史稱「文景之治」。
  • 雍正死後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有沒有被盜過?
    這第二件事就是為孝莊文皇后(我們熟知的孝莊太后)建了昭西陵。 這第三件事就是有了清西陵,原本清軍入關之後,順治帝就在昌瑞山為自己建了孝陵,後來的皇帝就以孝陵為主為自己建陵,自此就有了清皇陵,但到了雍正帝時期卻有了變化。原本雍正帝為自己選擇了萬年吉地,即九鳳朝陽山。 但在真正建陵的時候,才發現此地初看是好地,但「形局末全,穴中之士又帶砂石,實不可用。」
  • 皇后衛子夫死後擁有獨立諡號為思,為何卻不能與漢武帝合葬?
    太子劉據害怕,便聯合衛子夫用兵殺了江充和圍繞在漢武帝身邊的胡人術士。最後事態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導致太子兵敗,衛子夫自殺以證清白,可惜最後太子還是全家死光光,除了一出生就進監獄的未來的漢宣帝劉病已。衛子夫和太子劉據是同一年死亡的,死後,她的屍體被兒子劉據的政敵——太監蘇文等人裝入小棺材運出宮外草草埋葬。
  • 明朝第五代皇帝朱瞻基與皇后孫氏的合葬陵寢,北京市昌平明景陵
    明景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東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號宣德)與皇后孫氏的合葬陵寢。孝翼太后(吳賢妃)附葬陵寢,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陵寢營建正式動工。太監沐敬、豐城侯李賢、工部尚書吳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