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篇]「第一任天皇」——天武天皇

2021-02-13 諸神字幕組

天武天皇(?-686年10月1日),日本第40代天皇,673年3月20日(天武天皇二年2月27日)-686年10月1日(朱鳥元年9月9日)在位。

天武天皇幼名大海人皇子,是舒明天皇和皇極天皇(齊明天皇)之子,天智天皇之弟。

672年,天智天皇薨,大海人皇子於壬申之亂中擊敗大友皇子(弘文天皇),於次年即位。

大海人皇子與大友皇子的矛盾在天智天皇時就已凸顯。天智天皇雖有子嗣,但在能力上遠不如大海人皇子,無奈只得立大海人皇子為太子。大海人皇子經歷過大化改新的鍛鍊,在政治、軍事上聲望頗高,入主東宮後更如虎添翼,惹得天智天皇不滿。

為遏制大海人皇子,天智天皇年任命其子大友皇子為太政大臣,這直接預示著大海人皇子的太子之位不保。同時為了維護年輕的的大友皇子的地位,更不惜吸收大批守舊貴族勢力進入政權。同年天智天皇在病危時召見大海人,有意將皇位傳於他。

《日本書紀》記載大海人皇子的回覆:

臣之不幸,元有多病,何能保社稷?願陛下舉天下附皇后,仍立大友皇子宜為儲君。臣今日出家,為陛下欲修功德。

大海人皇子避禍吉野,天智天皇崩,友人皇子即位,是為弘文天皇。

隱居吉野的大海人皇子在此後一直關注大友皇子近江朝廷的動向,而近江朝廷也早已對大海人皇子有所戒備,在嚴密監視的同時積極備戰,聞訊後的大海人皇子最終決意舉兵推翻朝廷,「壬申之亂」拉開序幕。公元672年,大海人離開吉野,途經伊賀、伊勢,最終到達美濃,並以此作為起義的根據地,開始聯絡東國各地的軍隊。是時,近江朝聞大皇弟入東國,其群臣悉愕,京內震動。或遁欲入東國,或退將匿山澤。大海人皇子首先率兵佔領不破關和鈴鹿關等要道,直接截斷了近江朝廷與東國之間的聯繫。是年7月初,大海人皇子的兩路大軍開始向近江朝廷的大本營近江和大和進軍。7月22日,雙方軍隊在瀨田川決戰。在激烈戰鬥中,大海人軍隊取得最後決定性勝利。同時近江朝廷所控制各部相繼投降、戰敗,弘文天皇走投無路自縊而亡。

同年大海人皇子下令在現在的奈良縣修建飛鳥淨御原宮,並於673年正式在飛鳥淨御原宮登基,是為天武天皇。

天武天皇在位十五年,在政治方面概括來說可以說是強權專制。其政策的核心就是 「 集權 」 即進一 步加強皇權 。 這首先體現在對官僚機構的設置上 , 天武天皇在中央官僚機構中廢除了太政大臣、左右大臣和御史大夫而是改設了 直接聽命於天皇的太政官和大井官 但太政官和大井 官實際上並不掌握實權其職責在於聯絡天皇和群臣 。為了建立新的官僚秩序 天武天皇在天武十三年設立由真人、朝 臣、宿彌、忌寸、道師、臣、連、稻置八姓組成的「八色之姓「。通過此舉使原有氏族進一步趨於分化。而使一切政策趨於規範化則要歸功於天武朝時期《飛鳥淨御原令》的編纂。作為天皇統治合理化、體系化的依據。天武天皇通過這部日本歷史上最早的一部綜合性法典使日本向律令制國家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在種種強化皇權的政策實施的同時 , 天武天皇在意識形態方面也同樣積極尋求天皇統治的合法性 , 這就是日本天皇制意識形態的確立 。如前篇《「天皇」之名》

對天武天皇而言,由於取得皇位手段的特殊性,因此為了證明自身統治的正統性,就必須藉助一定的權威——即天皇的「神格」。基於提升天皇地位的需要,早在「壬申之亂」之時 天武天皇就在伊勢國朝明郡的跡太川附近遙拜了天照大神 , 在即位後又讓大來皇女作為齊王奉侍伊勢神宮,並在後世形成了固定制度。同時在天武朝時期又正式將天照大神奉為皇祖神 , 並將伊勢神宮作為國家祭祀對象。而根據都來源於日本高天原天孫降臨的神話在神話中找尋天皇統治神聖性、合法性的源頭並將此作為歷史依據寫入官修史書《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 。另一方面天武天皇又通過吸收日本民間百姓「相嘗祭」的傳統創建了國家祭祀「新嘗祭」即當每年新谷收穫後天皇可以與皇祖神一同品嘗新谷之後又創立了「大嘗祭」與「月次祭」。天武天皇正是通過這些國家祭祀儀式加強了天皇所具有的神格 , 讓天皇本身與普通人徹底割裂,最終使自己成為「神」 。

天武天皇駕崩後,其繼任者持統天皇遵循其丈夫的政策,繼續將日本古代天皇制統治推向了全盛階段 ,使日本距離律令制國家的建立又近了一步 。

本文多參考維基百科「天武天皇」詞條與刑寧《略論日本天武天皇》,向創作者致謝!

相關焦點

  • 【原創】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合葬陵(檜隈大內陵)
    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是夫妻,分別是日本的第40代和41代天皇,持統天皇是天武天皇的哥哥天智天皇的女兒,嫁給了叔父,天武天皇去世後,持統天皇繼位,他們在位時間是我國唐朝的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兩邊都出現了一對夫妻皇帝
  • 東瀛武則天 | 「孕育」日本的女天皇
    提起「女皇」這個稱謂,大家的第一反應或許都是武則天。公元690年9月,長期執掌大權的武后登臨大寶,改國號為周,並定都洛陽。中國歷史迎來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然而,對天智天皇來說,這實屬無奈之舉,在他心中,自己的兒子大友皇子才是下一任天皇的最佳人選。一晃又過了三年,公元671年,天智天皇年老體衰,深感自己時日無多,糾結多年的他終於下定決心更換皇儲。這年年初,他新設立了太政大臣一職,並任命大友皇子擔任這一職位。太政大臣,顧名思義,負責總攬國政。
  • 東瀛武則天:「孕育」出日本的女天皇
    此時鸕野贊良還是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失去了母親讓她的童年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倍受打擊。鸕野贊良的人生在十三歲那年迎來了轉機。這一年,為了完成父親的政治目的,她和其他三個姐妹一同,嫁給了親叔叔大海人皇子。萬幸的是,在這位「大齡」丈夫那裡,鸕野贊良獲得了久違的寵愛,這撫平了她幼年時的傷痛。
  • 那些年,和藤原家鬥智鬥勇的天皇們…
    天皇的遷都實際上與政治因素的變動有很大的關係,桓武天皇被烏煙瘴氣的政治搞得煩了,從70多年的「奈良之都」搬出來,那奈良時代的政治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狀態,我們來大致梳理一下。(大致可分為天皇線和大臣線,雙線並進)686年,天武天皇駕崩。天武天皇的皇后,第41代天皇持統天皇繼位,694年遷都藤原京。第42代天皇文武天皇,之前說過了,死得很早,24歲的時候死掉了。
  • 日本天皇是如何煉成的?
    我們對這個詞特別熟,尤其能特別熟練地在影視劇中嘲諷日本軍人一邊嚷嚷「天皇陛下萬歲」,一邊跟自己的命過不去,但天皇到底是什麼,在日本歷史中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大多數人卻少有所知。所以,我們就關於天皇的幾個基本問題,來一個快問快答。我們在開頭說了,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君主制度就是天皇制,歷經125代傳承,馬上就要傳到126代。
  • 日本歷史上8位女天皇,第一位嫁給哥哥,第八位優雅知性、極富文採
    不過,這8位女天皇都展現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和特色,有的女天皇甚至還起到了開啟新時代的巨大作用。那麼,這8位女天皇都有怎麼樣的人生呢?日本歷史上的首位女天皇是推古天皇,原名額田部,是欽明天皇的女兒,權臣蘇我馬子的外甥女。額田部皇女17歲時被同父異母的哥哥敏達天皇納為后妃,5年後成為皇后。
  • 日本女天皇的奇葩事,比武則天還多!
    不過,這8任女天皇並非都有堪比武則天的豐功偉績,有些也只是男人爭權奪利的「工具人」罷了~日本歷史上的女性命運,也是一部血淚史,女天皇也逃不過啊——第一位女天皇比如接下來的2位女天皇,都是因為嫁給了自己的叔叔,才獲得了繼位天皇的機會。皇極天皇:野心蓬勃這位天皇的特別之處在於,她曾兩次登上皇位。
  • 高僧積極發展與女天皇的關係,直到最後,女天皇才知道高僧目的
    在日本所謂「萬世一系」的天皇歷史中,一共出現過十代八位女天皇(其中二人兩次即位),她們分別是推古、皇極、齊明、持統、元明、元正、孝謙、稱德、明正、後櫻盯。前八代女天皇都出現在公元6世紀到8世紀,因此日本的這段歷史時期又被稱為「女皇世紀」。在這些女天皇中,要說誰的緋聞最多?恐怕就只能是孝謙天皇了。
  • 日本歷史上有8位女天皇你知道嗎?
    推古天皇本名叫額田部,由於額田部從小天資聰穎,長相耐人可親,所以居然被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敏達天皇看上了,之後成為敏達天皇的后妃。持統天皇:夫規妻隨,功成身退686年,持統女皇成為了日本第三位女天皇。她的名字叫鸕野贊良,年僅12歲就嫁給了自己的叔叔,也就是當時的天武天皇,直到28歲才被封為皇后。後來天武天皇去世,由於自己的孩子太小,沒辦法做天皇,於是鸕野贊良就像中國的慈禧太后一樣,垂簾聽政,主要事物均由自己處理。
  • 【從神武天皇到明治天皇——日本古代君王譜】大和時代(三):天皇列表
    3安寧天皇  (あんねい)  磯城津彥玉手看前549年  7月3日前511年  12月6日38年  156天綏靖天皇之第一子。闕史八代之一。一說安寧天皇元年為前548年。7孝靈天皇  (こうれい)  大日本根子太瓊前290年  1月12日前215年  2月8日75年  27天孝安天皇之第一子。闕史八代之一。
  • 略談天皇的姓氏、名字、諡號與追號
    在聖德太子的年代,「天皇」和作為其前身的「大王」這兩種稱號是混用的,將天皇正式作為稱號固定下來則要到天武天皇(40代)的時代了。「天皇」一般日語讀作「てんのう」,不過在涉及宗教的場合也會讀作「すめらみこと」,意為「天照大神之子孫」。
  • 歷史上,中國的皇帝可以輪流做,為何日本的天皇可以「萬世一系」?
    實際上,只要搞清楚日本天皇的地位和意思就明白了,日本的天皇和中國的皇帝壓根就沒有可比性,據日本古代野史《古事記》記載,日本從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始到日本最近的一代天皇德仁天皇為止,已經歷了126代,在此期間,日本的君主沒有出現過改朝換代的現象
  • 日本天皇為什麼沒有姓?
    日本天皇沒有姓嗎?那麼明治天皇叫睦仁,大正天皇叫嘉仁,昭和天皇叫裕仁,現天皇叫明仁,即將即位的新天皇叫德仁。這些不是姓氏嗎?是的。這些不是姓氏而是名字。日本皇室採用宮號(尊稱)+名字的方式。如現天皇名字是「繼宮明仁」,繼宮是宮號,明仁是名字。皇太子的名字是「浩宮德仁」,浩宮是宮號,德仁是名字。
  • 日本天皇萬世一系,但卻喪失最高權力一千多年,如何重回權力巔峰
    次日,新天皇德仁繼位登基,成為了日本歷史上的第126位天皇,開啟了令和時代。這位二戰後出生的新天皇引起了人們廣泛熱議的同時,也讓人們突然注意到了「天皇」這個快要消失在人們視野中的角色。那麼究竟什麼是日本天皇呢?天皇是日本國教神道教的最高領袖,也是日本國家元首。天皇起源於日本著名神話故事《古事記》,書中記撰日本天皇是創世之神照天大神的後裔。
  • 爭奪「天皇」:光格天皇如何「奪回」天皇稱號
    如今提到天皇,所有人都會想到日本君主。但在歷史上,日本「天皇」尊號與中國「皇帝」稱號其實有著一個巨大的不同點:「皇帝」稱號自秦始皇創造以來一直延續到近代,但「天皇」尊號卻間斷過很久,直到近代才重新復活。「天皇」尊號首次使用是天武天皇(第40代,?
  • 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大口吃肉,讓日本民眾增高14釐米
    重點在於1872年明治天皇帶頭大口吃肉的舉動。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一個吃肉,能讓日本民眾整體增高。關於日本人身高變化的問題,還得從古代說起。日本是個島國,物資極度不豐富,社會長期發展緩慢。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公元675年,天武天皇頒布"禁肉令",從此後長達1200來年,日本天皇屢屢頒布此類命令,日本進入禁肉時代。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日本的禁肉令是不針對魚肉等海鮮的,這就是為何如今的日本料理經常出現各種魚肉。
  • 最放蕩的日本女天皇:用身體統御群臣(圖)
    又把他的一家,個個封任顯要,派道鏡和尚的弟弟淨人任內豎省長官。內豎省等於唐宮的錦衣衛府,管理皇室的衛隊和兵器總庫。女天皇簡直把她自己的性命都交給了道鏡,道鏡到了這步田地,野心難戢,再登上半步,便是天皇了,他於是和日本神道教的主神官阿曾密議,授意阿曾上奏:「八幡大神有旨,倘由道鏡來即天位,天下必然太平。」女帝果然相信,日有所思,夜必有夢,她也夢見八幡大神來告,命她派宮女法均到宇佐來聽旨。
  • 日本天皇「三大神器」草薙劍、八咫鏡和八坂瓊曲玉,為何不願公諸於世
    對於草薙劍的記載比較可信是的《日本書記》的記載,當時天武天皇生病,眾人認為是草薙劍導致的,因此在公元688年,此劍從天皇王宮取走,放置在熱田神宮。其具體故事為:大化革新23年,神劍被新羅的僧人道行偷走潛逃道伊勢,可是經過一夜後,不知為何草薙劍又從新回到了神社,道行再次將神劍偷出來,從攝津逃到新羅。
  • 從平成到令和,處境尷尬的日本天皇
    ——德仁天皇即位,日本第126代天皇,開啟「令和」時代。然而翻看日本史書就不難發現,日本天皇名稱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673年至688年前後由天武天皇制定的《飛鳥淨御原令》中。而日本統治者真正使用「天皇」作為稱號,還是明治天皇在位時;明治天皇在位時期,通過改革派進行的「倒幕運動」取得了國家真正意義上的統治權,之後為了進一步增強天皇的統治權,開始對皇族進行神話,在廢舊的行動中,命人秘密篡改史料,並進行所謂「萬世一體」的宣揚。
  • 日本天皇家族兩千年史:從萬世一繫到《人間宣言》
    在書中出現了很多先代天皇,也出現了很多神,不同的天皇或者天皇族人與不同的神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聯繫,這就讓天皇家系顯得零落錯亂,比如說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是高天原統治者、太陽神天照大神的直系子孫,這也是天皇家族是天照大神子孫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