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是如何煉成的?

2021-02-13 Vista看天下

撰文 | 倪天長

 編輯 | 張  恆 

日本東京的皇居一角。(東方IC 圖)

天皇,日本的國家象徵,神道教的領袖。自公元前七世紀以來,歷125代君主更替,綿延不絕,造就人類有史以來最漫長的君主制度。而且可預見的是,這一紀錄基本上不太可能被打破。

雖然在1946年,第124代天皇裕仁已經承認天皇不是神,但天皇的傳承中,依然保留著許多神聖化的神秘儀式、象徵物。

對中國人來說,天皇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我們對這個詞特別熟,尤其能特別熟練地在影視劇中嘲諷日本軍人一邊嚷嚷「天皇陛下萬歲」,一邊跟自己的命過不去,但天皇到底是什麼,在日本歷史中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大多數人卻少有所知。

所以,我們就關於天皇的幾個基本問題,來一個快問快答。

我們在開頭說了,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君主制度就是天皇制,歷經125代傳承,馬上就要傳到126代。

對這種說法我們表示尊重,畢竟那是人家的國家象徵。但是要論事實,那這個說法的可信度,跟你家隔壁老李說他祖上是太上老君而且能滴血認親差不多。

按照日本8世紀初編撰的《古事記》記載,第一位天皇是神武天皇。該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在神的庇佑下,建立了大和政權,於公元前660年即位,從此開啟兩千多年天皇世系的血脈之源。

但是連同神武在內的前十四代天皇,都只有傳說,無法確認史實。自第十五代的應神天皇開始,也就是公元三世紀後期,由於漢字傳入,文字記載和相關的考古發現才讓這一代天皇的歷史有了比較高的可信度。

總之,之前差不多一千年天皇傳承史,只能在事實上存疑,並且出於外交禮儀表示尊重。

但是這麼講,天皇「萬世一系」的神聖性未免水得有點多。

必須加面。

第一個給天皇神聖血統使勁兒加面的人,是公元七世紀的第三十六代孝德天皇。這位天皇在位時,仿照唐朝律令,推行大化改新。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神化天皇,以便集中權力,避免貴族專權亂政。他在日本歷史上,第一次通過君臣盟誓的方式,把天皇和天、神緊密聯繫在一起,搞起了君權神授。

這段誓言是這樣的:

「天覆地載,帝道唯一,而末代澆薄,君臣失序。皇天假手於我,誅殄暴逆。今共瀝心血,而自今以後,君無二政,臣無貳朝,若貳此盟,天災地妖,鬼誅人伐,皎如日月也。」大意就是,天下只有一個天皇,這個天皇是老天的意旨決定的。臣子要遵守這個天定的秩序,不然就不得好死。

之後,他又在詔書中說:「由天委付之故,朕總臨而御寓。」意思是說,上天委任他來管理天下。

由此開始,日本的最高統治者,才被正式尊為「天皇」,而不是之前的「大王」。

需要說明的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天皇」這個詞,要比大化改新早一些。在608年。聖德太子派遣使臣出使隋朝,在遞交的國書中自稱為「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但是這裡的「天皇」,只是為了跟中國的皇帝表示地位對等。而自大化改新之後,天皇就成了「天授之皇」,不僅僅是神在人間的代表,還是現實的神本身。

第二個使勁加面的,是18世紀的日本國學家本居宣長。當時是江戶時期,日本事實上的統治者是幕府將軍,天皇只是微弱的象徵。

而且從九世紀開始,日本的實際最高權力,就被外戚和將軍們奪走,以至於歐洲人剛到日本的時候,都不知道將軍名義上還有一個上級叫天皇。

在本居宣長所處的年代,日本讀書人開始主張日本應該追尋自己固有的文化傳統,而不僅僅接受中國的影響。他著力研究《古事記》,認為其中有未被中國傳來的儒學和佛學所汙染的日本傳統。而根據《古事記》的記載,就會得出天皇是神的後裔,日本是神統御的神國,天皇來自神授,萬世不易的結論。天皇的神話敘事,由此奠定了近代基調。

再之後,就來到了我們熟悉的第一百二十二代明治天皇。

這位勵精圖治的改革派天皇,不僅通過贏得倒幕戰爭,重新樹立了天皇皇室的權威,還進一步通過近代化的宣傳教育、法律制度,讓「天皇萬世一系」寫進憲法、深入人心。

頒布於明治二十二年,也就是1889年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規定了天皇的「萬世一系」:

第一條: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之天皇統治之。  

 

第二條:皇位依皇宗典範之規定,由皇族男系子孫繼承之。

第三條:天皇神聖不可侵犯。

第二年,明治天皇頒行了《教育敕語》,宣稱「爾臣民…… 應義勇奉公,以輔佐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不僅為朕之忠良臣民,亦足以顯揚爾祖先之遺風焉。斯道實為我皇祖皇宗之遺訓,子孫臣民俱應遵守」。

雖然裡面也有擴大公益、遵守法律的近代西方話語,但核心思想,就是要「臣民」絕對服從天皇的意志。

《教育敕語》頒布之後,所有公立私立學校、感化院、養育院,乃至藝術團體,都要奉讀背誦,洗腦從娃娃抓起。

與此同時,為了從歷史上佐證天皇的傳承,明治政府還在全國認定了上百座歷代天皇的陵墓。包括皇后、王子的墓在內,多達896座。毫無疑問,其中很多陵墓的認定是非常草率的,比拍腦袋強不了多少。後來為了解決很多明顯荒謬的假天皇陵問題,宮內廳還強行解釋了一下,說雖然陵墓不一定有真的天皇在裡面,但是通過祭祀,可以把天皇之靈轉移過來。

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天皇萬世一系的概念,才深深根植於日本人的頭腦之中。

前面我們說到,天皇作為日本最高統治者,在大部分歷史中是比較憋屈的。

雖然天皇名義上統治了日本兩千多年,但真正對日本行使統治權力的時間,只有從大化改新到攝關政治之間的區區兩百多年。

公元858年,年僅九歲的清和天皇即位,他的外公,也是當時的權臣藤原良房成為攝政,藤原家從此總攬日本軍政大權兩百年,天皇成為傀儡。

到公元1192年,武將源賴朝出任「徵夷大將軍」,開始鎌倉幕府統治時期。之後室町、江戶時期,都是由幕府掌握實際政權,以至於明建文帝年間,日本與明朝建立朝貢關係之時,明朝皇帝將當時的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冊封為「日本國王」。而幕府將軍也順理成章接受了這個名號,在之後的外交中以「日本國王」自稱,完全沒有把天皇放在眼裡。

貴族武士們對天皇的輕蔑到了何等地步呢?室町幕府的執事高師直曾說:「京城有個王,雖有若干領地,在內裡院有御所,其實不過馬下的從者。如果非有王不可的話,莫如以木頭雕一個,或者用金屬鑄一個,把活的那個流放到偏僻遙遠的地方去,免得生事。」

由於天皇沒有實權,經濟上還要仰仗貴族和武士供應,日子往往過得非常悽涼。

1500年,第一百零三代天皇后土御門天皇駕崩,沒有錢安葬,求助於幕府,幕府也不肯給,只好把靈柩在皇宮放了一個多月。之後繼位的後柏原天皇沒錢安葬老父親,更沒有錢辦自己的登基大典,幕府的掌權者甚至放話說:「即位大禮儀式毫無益處,徒費錢孥而已。」

之後後柏原天皇登基二十多年,才在各種資助之下,補辦了儀式。過了五年,這位天皇駕崩,幕府只派人送來六百貫錢作為安葬費,裡面還包括了下一任天皇辦即位大典的預算。

沒辦法,這幾代天皇,只能仗著文化修養高,賣字補貼家用。

一直到明治天皇的爸爸孝明天皇,日子同樣過得非常悽慘。由於皇室全靠幕府每年撥給的一萬石糧食,吃穿用度捉襟見肘。吃一尾鹹魚,魚骨頭要留著下一頓做茶泡飯。年三十晚上揭不開鍋,幸虧城裡的富商偷偷送來一筐飯菜,才勉強用豆腐和肉湯過了個年。

孝明天皇,別號幕末天皇,日本第121代天皇,是仁孝天皇的兒子,明治天皇的父親,在反對倒幕派時於1867年1月30日突然去世,他的死引起了種種議論,死亡真相至今未解。(fotoe 圖)

皇上當成這樣,不如上山打遊擊算了。

歷史上也確有此事。由於被幕府欺負得太狠,第九十六代天皇——後醍醐天皇決定掀桌子。從1331年到1333年,這位勇武不屈的天皇兩次舉起反抗鎌倉幕府的大旗,史稱「天皇御謀反」——天皇都要造反了。

曹魏第四任皇帝高貴鄉公曹髦、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流下了同情的眼淚:中日兩國不愧是一衣帶水的鄰邦。

不要說天照大神首先就是女的,就天皇這兩千多年的傳承,沒有婦女的半邊天,那哪兒成啊?

天皇歷史上,一共出現過八位女天皇,其中有兩位還兩度擔任天皇之職。

第一位女天皇,就是我們前面講過,自稱「東天皇敬白西皇帝」的那位,第三十三代天皇推古天皇。據記載,她於公元592年登基,在位至628年,在位36年,與侄子聖德太子一起進行了加強皇權、限制貴族的改革,學習中國的文化和制度,算是女天皇中政績最顯赫的一位。

7世紀末到8世紀初年,是日本女天皇持續在位最頻繁的一段時間。

公元686年,第四代天皇天武天皇去世,皇后鸕野贊良執掌政事,準備作為皇太子繼位前的過渡。但四年後皇太子即去世,鸕野贊良正式即位為天皇,是為持統天皇。

公元697年,持統天皇讓位給皇孫文武天皇,自居為太上天皇。

707年,文武天皇也去世了,他的母親在太上天皇的授意下,即位為元明天皇。在位七年間,元明天皇推行了一些經濟和政治改革,修建了平安京,還命人完成了《古事記》的編撰。之後,元明天皇因為年老,又讓位給女兒元正天皇,後者一直在位到724年。

也就是說,從686年到724年這38年間,日本一共經歷了四代天皇,其中三代都是女天皇。

……

以上內容節選自Vista看天下APP《號外》第13期。

閱讀全文及精彩書摘請長按二維碼,獲得完整雜誌:《天皇の秘密》

《Vista看天下》14周歲啦,邀請你來我們的」生日趴「~


相關焦點

  • 日本天皇登基儀式將如何進行?
    登基儀式於10月22日在日本皇宮舉行。大約六個月前,德仁從85歲的父親明仁天皇手中繼承了皇位。明仁天皇因身體欠佳為由退位,是兩個世紀以來首位退位的日本天皇。登基儀式結束後,德仁天皇和德仁皇后雅子將舉辦一系列禮宴。1. 德仁是誰?
  • 日本天皇是如何一步步走下神壇的?
    北京時間8月8日下午2時,現年82歲的日本明仁天皇發布視頻講話,表達「生前退位」意向。如此一來,日本天皇還是「現世神」嗎?日本近代以來的天皇們都是如何一步步走下神壇的呢?時至今日,日本的國歌依舊是那首《君之代》:「皇盛世兮,千秋萬代;砂礫成巖兮,遍生青苔;長治久安兮,國富民泰。」在日本,天皇曾被看作是太陽神「天照大神」在人間的化身,菊花王朝「萬世一系」。
  • 目標——日本天皇!近現代史上刺殺日本天皇事件
    日本人素以驕橫自大著稱於世,他們自負的資本就是他們自詡「萬世一系」的天皇制度,日本獨一無二的地理環境和單一民族的社會架構,相對中國這樣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不穩定因素層出不窮的不利歷史環境,日本的歷史相當穩定而保守,才造成日本這樣獨特的國體。但這卻給日本人一種狂妄自大蔑視其他國家民族的理由。
  • 2019年日本將改年號、新天皇將即位?日本天皇生前退位事件的後續
    去年的這次講話並非明仁天皇首次在公眾面前表達退意,在2011年的日本關東大地震後的第五天,明仁天皇也曾流露退位的想法。那麼民眾的反應如何?媒體報導日本政府正處於討論天皇生前退位的相關事宜,《產經新聞》給出了政府預想的天皇退位流程的時間表。對此,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對媒體表示,對此毫不知情。
  • 日本天皇退位——順便聊聊天皇制度
    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12月23日,1989年1月7日繼位,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平成。他打算下個月正式退位,由皇太子德仁繼任。從3月12號開始,天皇退位的一系列儀式就開始了。早晨,先要去參拜神宮,將下個月的要退位的消息傳達給皇室的祖先。天皇在12日上午10點參加了儀式。這個儀式是要告訴皇室先人退位時間,並且是下個月30日有關退位的10個儀式中的第一個。
  • 日本天皇有意退位的背後
    >
  • 黑澤明:電影天皇是怎麼煉成的?
    在踏入電影界後,黑澤明又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就是導演山本嘉次郎,山本導演手把手地教他如何編劇、如何剪輯,傳授他各種藝術知識,同時包容他暴躁的個性,而對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黑澤明,山本導演卻謙虛而幽默地公開表示他只教會了黑澤明喝酒。
  • 日本天皇與「赤牛」
    赤牛是日本福島縣會津地區的民間玩具,它用紙糊制而成,全身被塗成紅色,頭可以擺動。赤牛在日語中讀作「akabeko(赤べこ)」,「beko」在日本東北方言中就是牛的意思。2021年元旦,日本宮內廳公布的德仁天皇一家的照片。
  • 日本人為什麼離不開天皇
    作為一個受教育程度很高的現代化國家,這些日本人當然不至於沒有科學常識,但為何在天皇的事情上,這麼容易「感情用事」呢?而日本,又何以一定要保留天皇呢?下文是一種解讀:👇1946年5月,日本誕生了新憲法,宣布天皇是國民統合的象徵。日本歷史的安定之軸,被暫時保持了下來。這對日本戰後復興與繁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日本天皇真的沒權力嗎?
    在這682年時間裡,日本的軍政大權都在幕府將軍的手裡,天皇名義上是最高領導者,實際上只是一個精神上的象徵,沒有實權。 話又說回來,「幕府」是什麼東西?「倒幕運動」反幕府,卻不反天皇,天皇自然很高興,於是得到了天皇的支持,而且日本民眾一直以天皇為精神支柱,當然也投向「倒幕運動」一邊。 幕府的掌權者叫德川慶喜,是一位青年,剛滿30歲。他一看這情勢就嚇壞了。得,我把權力交給天皇還不行麼? 從此,德川幕府倒臺,在日本持續了682年的幕府統治宣告結束。
  • 爭奪「天皇」:光格天皇如何「奪回」天皇稱號
    如今提到天皇,所有人都會想到日本君主。但在歷史上,日本「天皇」尊號與中國「皇帝」稱號其實有著一個巨大的不同點:「皇帝」稱號自秦始皇創造以來一直延續到近代,但「天皇」尊號卻間斷過很久,直到近代才重新復活。「天皇」尊號首次使用是天武天皇(第40代,?
  • 日本天皇真的熱愛和平嗎?
    明仁天皇 儘管這位天皇看上去就像鄰居家的老爺爺一樣慈祥,但其實,中國民眾對於日本天皇的印象一直不怎麼好,畢竟,在明仁天皇的父親裕仁天皇執政時期,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發動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給亞洲各國包括日本自身都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 日本天皇的「辭職」傳聞為何會震驚日本?丨日本物語
    如果真的決定退位,明仁天皇將成為明治維新以來首位「生前退位」的天皇。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根據日本《皇室典範》第一章第四條,若天皇去世,其子嗣繼承人才可直接繼位,並沒有對天皇退位有何規定。換言之,如果明仁天皇想退位,還需要修改日本法律。
  • 日本皇室「宮鬥」,天皇被逼退位
    在日本,天皇的地位是最為尊貴的,明仁天皇退位之後,由誰來繼承天皇之位?這一直是日本人民密切關注的問題。原本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肯定是德仁皇太子啊!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德仁皇太子沒有兒子,只有一個獨生女愛子公主,這就意味著德仁百年之後天皇一系面臨絕嗣。這可就是個嚴重的問題了。要知道,日本皇室和其他各國的皇室不一樣,日本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屬於「萬世一系」,血統和統治從來就沒有中斷過,傳承到現在的明仁天皇這裡已經有125代了。皇室的血統傳承,是絕對不能斷的。
  • 我在日本親歷天皇登基
    我是1988年(昭和63年)初來日本留學的,剛好趕上了昭和時代末班車,不到一年昭和天皇駕崩,明仁皇太子繼位,改年號為平成。
  • 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成為首位訪問中國的日本天皇.
    [akiçito];1933年12月23日-)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為「平成」(平成/へいせい Heisei ?)。1989年1月7日即位為日本天皇,2019年4月30日生前退位為上皇。其為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的長子,出生時稱號繼宮(継宮/つぐのみや Tsugu no miya ?),御印為「榮」(榮/えい Ei ?)
  • 蕭西之水:裕仁天皇如何逃脫戰爭責任?
    1946年1月1日,美軍佔領下的日本政府發布「關於新日本建設的詔書」,也稱《人間宣言》(日語「人間」為「人類」之意)。雖然通篇詔書中都未出現「人間」「宣言」兩個詞,但並不妨礙駐日美軍通過這份詔書表達自身思路:戰前的軍國主義宣傳已經結束,日本天皇不再是帝國日本的「現人神」,所有日本國民都要在嶄新制度下尋求生存之道。
  • 日本天皇父傳子的直系繼承,悄悄宣告了終焉
    11月8日,在日本皇宮「松之間」舉行的「立皇嗣宣明之儀」日本天皇家舉行「立皇嗣宣明之禮」是日本憲政史上的首次。因為現任天皇沒有皇子出生,故無法舉行「立太子之禮」。而現行的皇室典範也不認可女性天皇,故也不能宣明現任天皇的長女愛子為皇太子。雖然日本天皇史上有皇女被立太子的。如第45代聖武天皇就立自己的第一皇女阿倍內親王為皇太子,即位後成第46代孝謙天皇。
  • 平成天皇退位 | 為什麼日本天皇都來自同一個家族?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問題:為什麼日本天皇全部都來自於同一個家族,始終「萬世一系」?對於我們的鄰國日本來說,今天是一個大日子——在位30年的平成天皇舉行退位儀式,日本即將迎來一位新的天皇。說起日本天皇,你可能會想到一個詞——萬世一系,即從上古時代開始,日本天皇都是同個家族的人,從未發生變化。
  • 在日本,首相有權力廢天皇嗎?安倍晉三高呼萬歲討好,天皇不理睬
    對於日本這個國家而言,近些年已註定是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尤其是隨著2019年天皇大位的更迭,「改朝換代」成為事實。「日本將往何處去」,又將要踏出新的步伐。對於日本而言,最能在根本上影響家國大局的,毫無疑問,就是天皇和首相這兩個席位的變動——天皇表徵「國家」,首相則是「政府」首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