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真的沒權力嗎?

2021-02-23 娘子曰

什麼?日本天皇要退位?

確實,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日本明仁天皇宣布了退位意願,這位年過80歲的老者這幾年身體不好,也該退休了。

對於日本天皇,我們通常的認知都是兩個字:傀儡。

在日本,首相才是老大,天皇算個屁。

 

但你仔細想想,日本不光是現在有天皇,以前也有,難道就沒一個有實權的?

娘子今天就拿近代史上的一些現象說一說,天皇與內閣和藩鎮之間的博弈



幕府時期的日本

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共經歷了三個幕府時期:即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始於1185年終於1867年,總共682年。

在這682年時間裡,日本的軍政大權都在幕府將軍的手裡,天皇名義上是最高領導者,實際上只是一個精神上的象徵,沒有實權。

 

話又說回來,「幕府」是什麼東西

「幕府」原本指的是辦公地點,因為日本的大將軍經常外出打仗,在外辦公的地點叫「幕」,在朝廷辦公的地點叫「府」,所以就把大將軍統治的時期叫「幕府時期」

 

在明治維新以前,大將軍統治國家是世襲的,也就是說,某將軍如果老了,會把位置讓給兒子,由兒子來當將軍,繼續統治國家。

當然,有些不成器的幕府會被奪權,這才有幕府的更迭。所以日本才會出現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說白了,就是將軍的家族換人了。

然而,日本歷史上的天皇卻從來沒換過。咱們中國有N多朝代,而日本1000多年的歷史,到如今就一個朝代,天皇的家族血緣從未斷過。因為他們的天皇不掌實權,真正鬥得最厲害的是下面掌權的大將軍。

 

15歲的孩子領導「明治維新」

各位客官聽過日本的國歌嗎?

歌名叫《君之代》。很悲傷的一首歌,特別像咱們中國的《二泉映月》,越聽越哀怨,跟死了親爹似的。這不是我侮辱日本人,確實如此。

 

日本國歌翻譯過來一共四句:

 

(文言文)

吾皇盛世兮,千秋萬代;

砂礫成巖兮,遍生青苔。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我皇御統傳千代,一直傳到一萬代。

直到小石變巨巖,直到巨巖長青苔。

 

雖然國歌很難聽,但也能看出來,歌裡面對天皇是無比的崇敬。在日本,天皇不是人,而是神,擁有無尚的權利,是日本精神的象徵。當然,在幕府時期也只能是精神象徵。

 

在幕府統治持續了682年之後,終於在1867年結束了,改變幕府統治的人居然是一個小屁孩,他就是日本的明治天皇,那一年剛滿15歲。

從這之後,日本開始全面學習西方,明治維新正式拉開帷幕。



日本曾經也閉關鎖國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其實也是個閉關鎖國的國家。

有人常把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戊戌變法相提並論,其實這兩者是沒有可比性的,反而是洋務運動,不論從時間上還是從性質上,和明治維新都特別相似。

從時間上來看,洋務運動是1861年,明治維新的時間是1868年,僅僅比洋務運動晚了七年。

從背景上來看,中國在1840年被西方列強抽了一耳光,打開了閉關鎖國的門戶。然後中國開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特別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為首的洋務派,充分發展經濟和軍事,李鴻章還在1888年創建了北洋水師,成為亞洲裝備最強的海軍部隊。

 

日本也一樣,原先也是閉關鎖國,只跟中國、朝鮮、荷蘭做點小買賣,其他人膽敢踏入日本半步,立馬咔嚓掉。

後來日本在1853年發生了著名的「黑船事件」,這才使得日本打開國門學習西方。

黑船事件」其實是很小很簡單的一個事件,當時美國一個叫佩裡的司令官帶著四艘戰艦來到日本,戰艦上那十幾門大炮就把日本人嚇得夠嗆,佩裡拿出一疊紙,上面寫了各種不平等條,要求日開設通商口岸、要求進駐日本、要求這個要求那個……

日本人想都沒想,立馬就答應了。

 

要論慫,那個時候的日本政府可比清政府慫多了。都說清王朝不行,好歹我們在鴉片戰爭還打了兩年仗,打不過才籤的條約,日本壓根沒打就籤條約了。

 

小人物也能影響大歷史

在日本「黑船事件」中,有一個小細節很值得講一下。當時美國海軍司令官佩裡逼日本政府籤不平等條約,之後就帶領艦隊準備離開了。可離開的時候發現,船上竟然偷偷溜進來了一個日本人,他的名字叫吉田松陰

據說,吉田松陰想去美國看看,為何美國如此強大。

佩裡最終把吉田松陰哄了下來。

吉先生的行為讓日本政府很惱怒:敢上美國人的船?這不是給我們添麻煩麼?於是被日本政府關了起來。

 

吉田松陰是誰?我估計很多人不知道,但他有一個學生特別有名:伊藤博文——明治維新改革的頭號人物,甲午海戰的總策劃師

 

吉田松陰被關起來沒多久就出獄了,之後開私塾,做了一名教師。他當的教師也不是一般的教師,其宣傳的理論處處針對當時的幕府,他宣稱:籤不平等條約的是德川幕府,他們架空天皇,做了很多壞事,這次「黑船事件」就是德川幕府的賣國行為。

吉田松陰隨即提出「尊王嚷夷」的口號,要求幕府把權力交還給天皇。

 

把權力交還天皇!這還得了?

大將軍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1859年11月21日,吉田松陰被殺了。

這一殺可就壞了,吉田松陰陪養了大批學生,他們當中有的出生武士,有的是地方掌權者,於是紛紛造反,要求幕府大將軍把權力交還天皇,造反的人中就有伊藤博文。

從此,「倒幕運動」正式開始!

「倒幕運動」反幕府,卻不反天皇,天皇自然很高興,於是得到了天皇的支持,而且日本民眾一直以天皇為精神支柱,當然也投向「倒幕運動」一邊。

 

幕府的掌權者叫德川慶喜,是一位青年,剛滿30歲。他一看這情勢就嚇壞了。得,我把權力交給天皇還不行麼?

 

從此,德川幕府倒臺,在日本持續了682年的幕府統治宣告結束。

 

(娘子岔句話:吉田松陰這不是在模仿三國時候的曹操麼?明顯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節奏啊。)

 

洋務運動VS明治維新

日本在「黑船事件」之後開始明治維新,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後也開始了洋務運動,雙方都在各自改革,一直到了1895年,不論是中國還是日本,在經濟和軍事上都發展得很快,而且就當時的軍事實力而言,中國其實還要比日本稍強一些。

倒底是中國還是日本強?雙方都想檢驗一下各自改革的成果,如何檢驗?

一句話:「拳頭」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式!

 

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掛了,日本贏了。

 

對於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以及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教科書上說了一堆大道理,我其實一個都沒信。

因為日本打贏了,所以明治維新成功了;因為中國打輸了,所以洋務運動失敗了,這就是原因。

自古以來,贏家放個屁都是有道理的,輸家再有道理都是放屁。


日本天皇有權利嗎?

日本天皇的權利變化有兩個分水嶺:一個是1868年的明治維新,另一個是1945年日本投降

我簡單把天皇權利變化分為下面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867年以前的幕府統治時期;

第二階段:1868年-1945年。

第三階段: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

 

在幕府統治時期,幕府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而日本天皇只是一個精神象徵,並無實權。

那麼,在明治維新時,幕府已經被推翻,天皇掌權了嗎?

應該說,這一時期天皇的權力相較幕府時期確實變大了,可還沒有達到絕對控制權的程度。

 

雖然日本的明治維新很像中國的洋務運動,但在國家體制上卻一點都不像。

中國在洋務運動之前是一個典型的集權國家,國家大事皇帝一個人說了算。而日本卻不是,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更像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分封制,有天子,也有諸侯。只不過日本把「天子」角色一分為二,表面上的天子是天皇,實際上的天子是幕府,而日本的地方藩鎮就好比中國春秋時期的各大諸侯,這些諸侯都統稱為:大名。

 

「大明」相當於我們現在說的「縣委書記」,是日本下屬藩鎮的一把手。只不過,縣委書記要聽中央的,而「大名」則不一定。「大名」擁有世襲的權力,世世代代待在本地做土豪,表面上服從中央,但私底下並不安份,一旦有機會翻身就造反。

 

日本天皇的集權歷程

在幕府倒臺之後,日本天皇為了加強集權,頒布了一套法令,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廢藩置縣

「廢藩置縣」的意思就是說,你們這些地方諸侯別幹了,我要換成我信任的人去管。

當然明著不能這麼說,否則地方的「大名」們聯合起來造反,中央政府也是扛不住的。

所以,日本天皇用了一招「杯酒釋兵權」,把地方的「大名」都叫到中央來喝酒,然後告訴他們,給足他們後半輩子的錢,但有一個代價,就是要「大名」讓出地方藩鎮的權力,以權換錢。

 

這一要求並沒有當年趙匡胤搞的那麼順利,有一部分大名還是造反了,還好,中央政府沒花多大力氣就將其鎮壓下去。

從此,地方藩鎮的「大名」都被統一到江戶(今天的東京),然後過著幸福的生活(說白了就是天皇想找個地看住他們),這些失去了權力的「大名」被軟禁在京城,在歷史上都把他們統稱為「華族」。

 

幕府扳倒了,藩鎮也消停了,日本天皇集權了麼?

並沒有,路還長著呢。

 

下一步是制定憲法

日本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實行什麼樣的制度,要寫進憲法裡。是君主專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

 

關於憲法的制定,其實日本人並沒有什麼經驗,主要是向西方學習。當時在日本內部就形成了兩派,一派主張學習英國,建立議會制的國家;另一派主張學習德國,建立君主集權的國家。

最後「德國派」一家獨大。1882年,伊藤博文西渡德國,學習德國的政治體制,1889年回到日本,制定了《明治憲法》

 

《憲法》規定,依天皇敕令設置的「內閣」成為政務機關,掌握「統治大權」「行政命令大權」「官制大權」「任官大權」「統帥大全」。

 

乍一看,天皇的權力確實夠大,但仔細分析,其實是受限制的

第一,《憲法》中提到的「依天皇敕令設置的內閣掌握各種權……」,涵義是說:內閣掌握各種權,而不是天皇掌握各種權。至於「依天皇敕令」幾個字基本可以忽略。依不依天皇誰知道?

內閣處理國家事務的決策,給天皇象徵性地蓋個章就可以了。

你不想想,伊藤博文是倒幕的領軍人物,他打下的江山,怎麼說讓就讓呢?

 

所以,明治維新之後,天皇名義上獨享大權,但實際是沒有實權的。

 

【娘子語錄】

今天娘子說得有點多,主要是擺乎少了不易表達清楚觀點。

官人們喜歡的話,娘子還是會儘量說一些深度趣聞,以供有逼格的官人們刷新自己的歷史觀。

 

再來看,二戰之後的日本天皇有實權麼

答案是:沒有。而且比二戰前還不如。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發表,這是中美英三國對日本的最後通牒,裡面有一部分內容很有趣,大意是說:全世界都在搞民主,日本天皇的特權就別要了,最多留個名號,作為「國民象徵」得了。

大意如此。

 

於是,日本只能重新修改《憲法》,把之前《明治憲法》中寫到的「天皇是權力總攬者,是國民象徵」刪減成「天皇是國民象徵」。

 

在如今日本的新《憲法》中,天皇連象徵性的權力都沒有,即「連蓋章的權力都沒有」,只能像動物園的阿貓阿狗,關在那兒供人觀賞。

◆ ◆ ◆ ◆ ◆ ◆ ◆ ◆ ◆ ◆ ◆ ◆ ◆ ◆ 

oh hi hi,

歡迎來到娘子曰

聽說你是個問題少年?

還聽說你上知天文下知歷史,

滿腹詩書想和娘子論古今?

敢不敢掃一掃下方二維碼

向老闆娘宣問!

相關焦點

  • 日本天皇真的熱愛和平嗎?
    明仁天皇 儘管這位天皇看上去就像鄰居家的老爺爺一樣慈祥,但其實,中國民眾對於日本天皇的印象一直不怎麼好,畢竟,在明仁天皇的父親裕仁天皇執政時期,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發動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給亞洲各國包括日本自身都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 《天皇的御廚》 當代日本人真的變了嗎?
    做廚師難道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嗎?然而在日本人看來,這似乎並不離譜。戰後,日本看待歷史,形成了一種比較主流的認識。那就是頌揚明治時代,而貶低昭和前期。前些年的代表性電視劇《坂上之雲》就是這種認識的代表。在他們眼裡,明治時期的日本昂揚奮進,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都努力克服通過。這跟主人公的勵志經歷是完全吻合的。
  • 日本有女性天皇嗎?
    現在各式各樣的意見湧出來,隨著新天皇即位,日本國民乃至國際間對於日本是否會有女性天皇比以前更為關心,雖然依照現行法律是天皇的姪兒(日文稱「皇甥」)的悠仁繼承,但共同通訊社的調查顯示贊成女性天皇的高達79.6%,遠超過反對的13.3%,但即使民意如此,日本是否能會有女性天皇嗎?
  • 日本投降後,日本天皇被問:為何不剖腹自盡?天皇無恥回復4字
    侵華戰爭的元兇 我們都知道帶領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是當時的第124代天皇,也就是裕仁天皇。並且他也是日本在位最久的天皇,他總共領導日本了62年。在他在位期間,也是沒有消停過,無論是侵華戰爭前前後後各項事宜還是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都和他有關係。
  • 在日本,首相有權力廢天皇嗎?安倍晉三高呼萬歲討好,天皇不理睬
    對於日本這個國家而言,近些年已註定是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尤其是隨著2019年天皇大位的更迭,「改朝換代」成為事實。「日本將往何處去」,又將要踏出新的步伐。對於日本而言,最能在根本上影響家國大局的,毫無疑問,就是天皇和首相這兩個席位的變動——天皇表徵「國家」,首相則是「政府」首腦。
  • 日本天皇「生前退位」,是安倍的陰謀嗎?
    今天,知事君就來說說日本天皇的那些事兒。退位也要按照基本法日本那邊「天皇生前退位」的新聞剛剛見報,國內的新聞評論裡就炸開了鍋。「網絡東亞局勢戰略觀察家」們紛紛表示一臉懵逼!煞有介事地分析說:「夭壽啦!安倍晉三要逼宮啦!」。
  • 日本天皇有意退位的背後
    8月8日北京時間下午2:00,日本天皇發表電視講話,表示自己數年來一直思考在他日益年老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處理好公務,完成對社會的責任。天皇在講話中流露出強烈的退位意願,這是他自7月13日NHK披露天皇有意生前退位後,首次面向公眾做出的正式回應。 對於外界來講,日本皇室家族顯得低調而神秘,重重宮門內的一舉一動都會引發人們無限的暇想,皇位的變化更是具有爆炸性的焦點新聞。這次日本天皇為何會考慮退位?誰又會成為新的天皇?天皇的「生前退位」將會產生怎樣的政治影響?
  • 日本天皇退位的真正原因竟然是...
    ,這也是日本天皇迄今為止唯一一次訪華。據日本NHK新聞網2016年7月29日報導,日本天皇此前向宮內廳表明了「生前退位」的心願,對此,相關機構將在8月安排機會,讓天皇親自向國民傳達意願。2016年8月8日下午2點,日本明仁天皇向日本國民發布電視講話,正式表明了自己「生前退位」的決定。
  • 日本天皇為什麼沒有姓?
    其中一個最為人氣的話題是:日本天皇家為什麼沒有姓? 日本天皇沒有姓嗎?那麼明治天皇叫睦仁,大正天皇叫嘉仁,昭和天皇叫裕仁,現天皇叫明仁,即將即位的新天皇叫德仁。這些不是姓氏嗎?是的。這些不是姓氏而是名字。日本皇室採用宮號(尊稱)+名字的方式。如現天皇名字是「繼宮明仁」,繼宮是宮號,明仁是名字。
  • 日本天皇的「辭職」傳聞為何會震驚日本?丨日本物語
    天皇真的要退位嗎?如果真的決定退位,明仁天皇將成為明治維新以來首位「生前退位」的天皇。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根據日本《皇室典範》第一章第四條,若天皇去世,其子嗣繼承人才可直接繼位,並沒有對天皇退位有何規定。換言之,如果明仁天皇想退位,還需要修改日本法律。
  • 目標——日本天皇!近現代史上刺殺日本天皇事件
    日本人素以驕橫自大著稱於世,他們自負的資本就是他們自詡「萬世一系」的天皇制度,日本獨一無二的地理環境和單一民族的社會架構,相對中國這樣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不穩定因素層出不窮的不利歷史環境,日本的歷史相當穩定而保守,才造成日本這樣獨特的國體。但這卻給日本人一種狂妄自大蔑視其他國家民族的理由。
  • 日本人為什麼離不開天皇
    這個時代的天皇,必須是一個空洞的存在嗎?一個虛無的存在嗎?作為權威的天皇,過去也是在權力之上的一個空洞。但是像這樣深刻的空洞,是任何時代所沒有的。但是再怎樣論述天皇制,一個常套的問題依舊難以消失:也就是說,天皇制為什麼是日本人一個無法逃脫的宿命?不能說日本沒有不同的聲音。不能說日本人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反對天皇制,在放棄天皇制的聲浪中,天皇制還是我行我素,不動聲色地述說著自己的話語權。
  • 日本天皇是如何煉成的?
    第二個使勁加面的,是18世紀的日本國學家本居宣長。當時是江戶時期,日本事實上的統治者是幕府將軍,天皇只是微弱的象徵。而且從九世紀開始,日本的實際最高權力,就被外戚和將軍們奪走,以至於歐洲人剛到日本的時候,都不知道將軍名義上還有一個上級叫天皇。在本居宣長所處的年代,日本讀書人開始主張日本應該追尋自己固有的文化傳統,而不僅僅接受中國的影響。
  • 平成最後的日子裡,與日本人談天皇
    但是,現代日本人和天皇真的是這樣嗎?明仁在位的最後一個生日 / IC Photo提起天皇,如今日本的民眾究竟是如何思考的?在平成年的最後的日子裡,也恰恰是天皇生日的那天,我與四名在居酒屋裡喝酒的日本人談起了這些問題。
  • 日本天皇退位——順便聊聊天皇制度
    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12月23日,1989年1月7日繼位,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平成。他打算下個月正式退位,由皇太子德仁繼任。從3月12號開始,天皇退位的一系列儀式就開始了。早晨,先要去參拜神宮,將下個月的要退位的消息傳達給皇室的祖先。天皇在12日上午10點參加了儀式。這個儀式是要告訴皇室先人退位時間,並且是下個月30日有關退位的10個儀式中的第一個。
  • 日本天皇與「赤牛」
    赤牛是日本福島縣會津地區的民間玩具,它用紙糊制而成,全身被塗成紅色,頭可以擺動。赤牛在日語中讀作「akabeko(赤べこ)」,「beko」在日本東北方言中就是牛的意思。2021年元旦,日本宮內廳公布的德仁天皇一家的照片。
  • 日本天皇父傳子的直系繼承,悄悄宣告了終焉
    11月8日,在日本皇宮「松之間」舉行的「立皇嗣宣明之儀」日本天皇家舉行「立皇嗣宣明之禮」是日本憲政史上的首次。因為現任天皇沒有皇子出生,故無法舉行「立太子之禮」。而現行的皇室典範也不認可女性天皇,故也不能宣明現任天皇的長女愛子為皇太子。雖然日本天皇史上有皇女被立太子的。如第45代聖武天皇就立自己的第一皇女阿倍內親王為皇太子,即位後成第46代孝謙天皇。
  • 日本天皇的貓侍衛:保衛稻米就是保護天皇,保護日本的統治核心
    但這裡倒是讓人覺得奇怪,難道日本沒有本地貓嗎?根據日本的考古資料,顯然在進口貓以前,日本也是有貓的。日本長崎縣壹岐市勝本町的彌生時代(公元前300-250年)的遺蹟中,就曾出土12件貓骨,根據檢測,時間在公元前1世紀左右。
  • 劉邦後裔在日本成名門望族,日本女天皇為妻,創造200多姓氏
    如今中國這片土地上真的都是炎黃子孫嗎?為了躲避當時的戰亂便帶著整個家族共2040人東渡日本,他們經過艱難險阻終於在應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抵達日本!東渡到日本的劉阿知被日本當時的倭奴國國王封為東漢使主,並命其居住在大和國高市郡檜[guì]前村。在《日本書記》中曾有這樣一段歷史——劉阿知救了履中天皇一命!
  • 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成為首位訪問中國的日本天皇.
    [akiçito];1933年12月23日-)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為「平成」(平成/へいせい Heisei ?)。1989年1月7日即位為日本天皇,2019年4月30日生前退位為上皇。其為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的長子,出生時稱號繼宮(継宮/つぐのみや Tsugu no miya ?),御印為「榮」(榮/えい 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