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荊門天氣晴好,不少市民攜親邀友出門享受冬日暖陽。
象山景區、東寶山景區迎來了大量遊客,景區周邊停車場爆滿;中心城區天鵝廣場、生態運動公園、鳳凰湖溼地公園、瀏河島遊園等大、小遊園、廣場也是處處歡聲笑語,前來鍛鍊、休閒的市民很多。
「小長假不用出遠門,家門口就有好風景,遊玩的地方也多,想去哪兒都很方便。」1月1日下午,在掇刀區城南新區居住的鄧女士開車帶著孩子和老人來到象山景區,見孩子們歡快地奔跑玩耍,老人坐在樹下舒適地曬太陽,頓覺幸福感滿滿。
「改造後的象山比以前美多了,我們小時候玩過的猴山被改造成了兒童樂園,又成了現在孩子們的最愛,真是奇妙的變遷。感覺我們老百姓心裡想到的、沒想到的都變成了現實。」
2018年,荊門中心城區「兩山」綜合整治項目正式啟動,通過基礎設施完善和景觀節點的打造,將象山、東寶山建設成為服務市民生活、展現歷史文化、拓展旅遊空間的城市公園。
綠色是一座城市活力的象徵。「十三五」期間,我市以發展的戰略眼光,不斷加快城市公園綠地建設步伐,按照中心城區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促進公園設施提檔升級——龍泉公園、荊門植物園、鳳凰湖溼地公園、市民廣場、龍鳳山公園……一座座獨具特色的公園不斷刷新著城市的顏值,花博園、園博園更是為荊門園林產業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這五年,我市中心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78%、綠地率37.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25平方米,分別較「十二五」末增加2.56%、1.6%、1.66平方米。
綠色連接著市民的幸福指數,道路是將幸福串聯的紐帶。這五年,我市全面推行現代化精緻城市建設,累計投資715億元,高標準完成了象山大道、白雲大道南段等城市主軸及城區三條高速公路出入口沿線綜合整治;完成了陽光大道、金龍泉大道等道路改造;打通了泉口西路、雙喜大道東西隧道等重要節點;漳河新區路網骨架全面拉開,城市「三環九射六隧」路網體系基本形成。中心城區城市道路總長達576.3公裡,人均城市道路面積24.6平方米。同時,完成了中心城區37條背街小巷刷黑、95處主次幹道市政設施維修改造、16處滯水點改造,市政設施完好率超過98%,群眾出行環境有效改善,城市文明形象顯著提升。
荊門的路,越來越美了。這是市民在面對記者採訪時吐露的共同心聲。
「道路建設是城市發展的先導,也是最為迫切的民生訴求。」市住建局局長陶然表示,將繼續加快道路融合銜接、聯網成線,不斷完善城市道路體系,提升道路通達性,為群眾出行帶去更多的、實實在在的便利。
路有兩端,一端連著遠方,一端連著家。
這五年,我市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強化房地產市場監管,規範物業服務管理,保持了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不僅對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也讓市民切切實實感受到家的溫暖、幸福的溫度。
掇刀區長坂坡小區是一個公租房小區,2017年11月建成入住以來,陸續搬進了184戶租戶,目前小區房子全部住滿。據該小區房管員介紹,該小區的租戶大多是我市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雙創人才等新市民和環衛工人、青年教師、公交司機等,小區配套設施齊全,環境較好,租戶們都比較滿意。
湖北美藍德汽車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招商引資而來的企業,2019年1月,該公司4名外地職工入住了長坂坡小區,享受我市新市民住房保障政策。「長坂坡小區的環境、房子質量和物業服務都還不錯,離公司也不算遠,我常年在外地奔波,回荊門後有個屬於自己的家還是很有歸屬感的。」其中一位職工說。
「十三五」期間,我市不斷加大住房保障創新力度,擴寬保障範圍,2019年底,實現了對城市新市民的住房保障全覆蓋,全市享受各類住房保障總戶數已達143187戶,城鎮低收入家庭實現「應保盡保」。
為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緩解「住」的突出矛盾,我市出臺了中心城區地下車位管理辦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管理暫行辦法,市民拍手叫好。同時,積極引入市場主體,統籌推進中心城區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開工新建了龍山中央商務區、洋豐·鳳凰香醍等一批大型住宅小區,建成了萬達廣場、楚天文化廣場等一批高品質商住項目,不僅讓荊門城市品位形象顯著提升,也在潛移默化間推動著荊門人生活品質的提檔升級。
居者心悅,來者心怡。站在新的出發點,一座充滿著勃勃生機、宜居宜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新荊門正款款而來。(記者李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