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生娃是女人人生中的裡程碑,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坐月子」的傳統,月子期間恢復得怎麼樣,直接關係到將來寶媽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還會影響到日後家庭生活的和諧。
坐月子,照顧寶媽的人選,當然是個重要因素。坐月子,也是有「鄙視鏈」的,寶媽們不妨來看看,你屬於哪個層級?
坐月子「鄙視鏈」出爐:讓親媽伺候是丟人?最後一層太心酸
★第一層:月嫂or月子中心來照顧
家庭條件比較不錯的寶媽,生了寶寶,由專業的月子中心或月嫂照顧,不但月子餐能做得科學又營養,寶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寶寶還能得到周到細緻的照顧餵養,最重要的是,新手媽媽在手忙腳亂的時候,有個手把手教你帶娃的貼身指導,能學習照顧新生兒的技巧方法,心裡會踏實許多。
★第二層:娘家與婆婆共同照顧
大多數寶媽都在這個層級,從寶寶出生那一刻,自己母親和婆婆就陪伴左右,雙方共同照顧,彼此有個照應,能商量,媽媽恢復得快,寶寶長得好。不過有時也會發生許多不愉快,畢竟媽媽和婆婆來自於兩個家庭,三個女人一臺戲,磕磕絆絆也是避免不了的。
★第三層:婆婆來伺候
由婆婆來伺候的寶媽都知道,「月子仇」這個東西,真的能記一輩子。婆媳之間,不是親母女,即使關係再好,也總是隔著點什麼。育兒理念不同,帶娃方式的差異,圍繞著寶寶出現的矛盾激增,讓許多家庭陷入了不和諧的危機之中。
★第四層:親媽來伺候
婆婆指望不上的,媽媽們只能求助於自己的親媽。雖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可有哪個母親忍心看著自己的女兒受委屈呢?碰到個「沒用」的婆婆,親媽只能自己上,這就是母愛,是女人的本能!
★第五層:老公來伺候
不想麻煩雙方父母的,老公也能夠請個「產假」的,陪在妻子身邊,和愛人共同面對照顧新生命的瑣碎和勞累,就算是不錯的好老公了。不過,男性進入父親的角色要比女性晚很多,媽媽是從知道自己懷孕的那一刻,就給自己貼上了母親的標籤,時刻提醒自己作為媽媽的身份,而爸爸則要好幾個月、一年、三年、七年不等,沒有責任心不學習的爸爸,通常只會成為媽媽的「豬隊友」,坑老婆坑娃有一套,幫忙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摸索。
★第六層:自己照顧自己
這類寶媽不是沒有,孤立無援,在身體和心理都最虛弱的時候,身邊連一個能依靠的人都沒有,自己再苦再累再難過,都不敢倒下,因為還有更無助更脆弱的寶寶要照顧,別再說什麼「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還不都是被逼的?不是為了娃,誰願意做超人?
李玫瑾教授:自己親媽伺候不丟人,是最佳選擇
李玫瑾教授是育兒方面的高級專家,曾就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自己的親媽伺候,不但不丟人,而且是最佳選擇。
1)對自己女兒更了解更心疼,照顧周到
因為是自己的親媽,對女兒的口味偏好更了解,做月子餐更順口,而且女兒的性格媽媽最了解,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遞過去,不需要多說,親媽立刻能明白女兒什麼意圖,新手媽媽也能從母親那裡學到帶娃技巧,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體會自己兒時母親是如何把自己辛苦養大的,「養兒方之父母心」,將來對母親會更加孝順。
2)和自己女兒好溝通不記仇
母親和女兒之間的溝通,比婆婆與媳婦之間的溝通,要輕鬆得多,婆婆與媳婦,一句話不和,就會產生矛盾和誤解,生活習慣不同,思維方式不同,處事態度不同,隔閡太多,會給雙方都形成巨大壓力。而母親和女兒之間,即使有矛盾,也會「床頭打架床尾和」,不會產生「月子仇」。
老公伺候也不錯,前提是:靠譜
伺候月子,老公也是個不錯的人選,不過前提是,這個老公要靠譜點,就算是帶娃技術上不行,至少要有一顆當爹的「上進心」。
1)了解帶娃辛苦,儘快進入角色
幫新手媽媽一起帶娃,了解媽媽日夜顛倒的辛苦,能更快地進入當爸爸的角色,承擔起一個做父親的責任。
2)學習帶娃技巧,幫妻子減輕負擔
媽媽生了寶寶,身體虛弱,但寶寶是需要24小時照顧的,如果爸爸能積極學習科學帶娃,成為媽媽的「神助攻」而不是「豬隊友」,那這媽媽簡直是最幸福的媽媽了。
3)幫妻子疏導情緒,加深夫妻感情
月子期間是產後抑鬱發病的最高峰,預防產後抑鬱,最有效最關鍵的方法,是有個靠譜的老公,讓妻子脆弱的時候有堅實的肩膀可以依靠,讓妻子的情緒保持良好的狀態,而且這個同甘共苦的時期,可以大幅度加深夫妻感情,給寶寶日後的茁壯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