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是好萊塢明星,是時尚偶像,是慈善家,她高貴、優雅、親切又充滿愛心,她是個好母親,是個好妻子,是個好演員,這麼看她的話,她的人生簡直完美無瑕。
但是,真實的赫本又是個很讓人心疼的人。
她童年被父親拋棄,經歷二戰,親人在眼前被害,差點餓死,夢想破滅,5次流產,晚年得癌症去世。
她渴望愛,一生都在尋找愛,但是所遇非人,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
幸好,上天還算厚道,給了她兩個摯愛的兒子,讓她在人生下半場,從慈善事業中,真正得到了快樂,還遇到了一個陪她走到最後的伴侶。
她這一生傳奇、坎坷而美麗。可貴的是,儘管她遇到了那麼多磨難,但是她從未因不幸而改變善良的天性。
奧黛麗·赫本原名叫奧黛麗·凱薩琳·拉斯頓,1929年出生於比利時,父親是英國銀行家,母親是荷蘭貴族,有男爵爵位,跟前夫有兩個兒子。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跟兩個哥哥很親近。
赫本出生在這樣富有的家庭,生活條件是很好,但是她父母的關係並不好,兩人經常吵架,家裡的氛圍很是緊張。
父親對她很冷漠,也很少會主動關心她,儘管如此,她還是很崇拜父親,希望可以得到父親的關注和愛護。
然而,在她6歲的時候,她父親不告而別,再也沒有回去。父親的拋家棄子,給她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她由此極度缺乏安全感,她說,「我感到非常害怕,覺得世界已經崩塌。」
她覺得自己是被父親遺棄的,這對她此後餘生在感情的處理上都頗受影響。
這一年,母親為了培養女兒的獨立性,把她送到了貴族寄宿學校讀書。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非常有挑戰的,但是四年的寄宿生活,也確實培養了她的獨立性。
更難得的是,她在學校展現出了舞蹈天賦,她希望長大後,能成為一名專業的芭蕾舞者。
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她的人生由此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荷蘭當時是中立國,她母親便帶著她從英國回了荷蘭,只是沒過多久,荷蘭便被德國佔領。
她外祖父家幾代積累下來的財富在這場浩劫中,被洗劫一空,她的兩個哥哥,一個被帶走做苦力,一個因參加荷蘭抵抗運動,藏了起來,她唯一的舅舅被槍殺,表親和朋友也有很多遭難的。
要說的是,她母親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依然想辦法讓她繼續學習芭蕾。她非常勇敢,給荷蘭抵抗組織送信,通過秘密演出為遊擊隊募集資金。
戰爭時期,本就匱乏的食物,在戰爭的最後一年達到了頂峰,他們一家那時在外祖母鄉下的房子裡, 「我們經常每個人每天吃一片用草做成的麵包,喝用一顆馬鈴薯燒出來的湯水。如果能夠熬下去就可以存活,如果不能就會喪命。」
那年的冬天,她有時一連幾天都吃不上一點東西,差一點餓死。
1945年戰爭結束後,大量食物和緊急救援物資到來的時候,她一口氣吃了一整罐煉乳。雖然日後她再也沒有過挨餓的日子,但是她的身體永遠沒有完全恢復過來。
之後一年,赫本和母親加入了照顧傷病員的行列。後面,她母親為了讓女兒能繼續學習芭蕾,節衣縮食,給人當廚工。
19歲的時候,她和母親來到了英國倫敦,經荷蘭老師的推薦,進入著名的瑪麗蘭伯特芭蕾舞學校學習。
對她來說,成為一名頂尖的芭蕾舞者,是她的夢想。她和母親也都在為之努力著。
然而,她的芭蕾夢很快就破滅了。因為老師告訴她,受年齡和身高的限制,她已經成不了頂尖的芭蕾舞演員。
多年的努力因為戰爭的緣故,都將化為泡影,這讓她很崩潰。但是,多年刻苦不懈的練習,鑄就了她身上獨特的高雅氣質。
不管怎麼說,生活還需要繼續,她也沒有太多時間沉湎於傷心中。那時,她母親失業,為了生計,她憑著舞蹈特長進了歌舞團。
後來,她被攝影師和導演發現,在幾部電影裡出演了一些小角色,直到遇到法國知名作家科萊特夫人。
當時,科萊特夫人已經78歲,正在尋找百老匯音樂劇《金粉世界》的女主角,科萊特夫人一眼看中了她。
結果《金粉世界》讓她一炮而紅,這部音樂劇一共演了兩百多場,她憑此劇拿到了託尼獎(美國音樂劇的最高獎)最佳女主角獎。那一年,她23歲。
就這樣,她開始進入電影圈。
第一次主演電影《羅馬假日》,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由此成為好萊塢的頂級明星。
說起來,她這一生主演的電影,從數量上來說並不算高產。但是,她所塑造的電影形象,卻是極其經典的。
她有一雙大而有神的清澈眼睛,給人感覺很純真,很有氣質,她簡約而不簡單的著裝風格,她成熟又不失童趣的形象,重新定義了好萊塢對美的標準。
她從來只要做自己,從不會做墊胸之類的事情。步入中年、老年的赫本依然那麼優雅迷人,依然那麼時尚亮眼。對她來說,演電影是喜歡,但也僅僅是的工作,所以她從不迷戀名利圈,她也不喜歡浮華的熱鬧。
她晚年很少再回好萊塢,她把事業的重心放在了慈善上,對她來說,這份工作的意義更為重大,她用自己的知名度,為慈善事業添磚加瓦,她走進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裡,奉獻了自己的力量。
所以,赫本的美,不光只有容貌,她的優雅、自信、善良在不停的閃著光。她是個超有魅力的女人。
赫本把電影和生活分得很開,她渴望擁有穩定幸福的家庭生活,為此她可以息影,可以做一個相夫教子的女人。但是,她的婚姻生活,卻是一波三折。
24歲的時候,她在《羅馬假日》首映後的晚會上,遇到了演員兼劇作家梅爾·費勒,兩人一見鍾情,墜入愛河。
梅爾比赫本大12歲,結過三次婚,對事業充滿激情。她一點都不在意對方的婚史,反而為對方成熟穩重的氣質所著迷。兩人談了一年戀愛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不久,她發現自己懷孕了,渴望家庭的她很是開心,不幸的是,她流產了。這種不幸,後面還發生了兩次,第三次流產嚴格來說,是生了一個死胎。
她一直渴望成為母親,幾次流產給她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她為此陷入了抑鬱。那時,她每天抽很多煙,體重下降到30公斤,一米七的個子瘦得脫了形。
幸運的是,她再次懷孕了,為了保胎,她拒絕了所有片約,終日臥床休息,最終在1960年生下了第一個孩子,肖恩。
兒子出生後,她的生活重心不斷從電影事業向家庭傾斜,希望每年最好只拍一部電影,好照顧孩子,做一個稱職的母親。她還想跟丈夫再生幾個孩子,然而又流產了一次。
她最想要的就是有個幸福的家,她是個稱職的母親,稱職的妻子,但即便如此,她跟丈夫的關係依然在走下坡路。
究其原因,一個是因為兩人在事業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奧黛麗·赫本的先生」這樣的稱謂,是梅爾所不願聽到的,用赫本的話來說,就是「女人有了孩子就已經很滿足,而不會把事業看得那麼重。男人卻並不這樣。於梅爾而言,他沒有辦法接受自己只是奧黛麗的丈夫。」
另一個則是梅爾的出軌。
當丈夫緋聞不斷的時候,她並沒有想過要離婚,她說,「我因為擁有肖恩而努力維持婚姻。」為了挽回丈夫,她帶著兒子跟丈夫到處拍片,還出演了丈夫製作的電影《盲女驚魂記》。
然而,電影拍完了,這段婚姻也走到了盡頭,兩人於1968年離婚。理由是不可調和的分歧。這一年,她39歲。
離婚,對任何一個全身心付出的女人來說,都是一種打擊,對赫本這樣渴望家庭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離婚後,她剪掉了長發,人消瘦得很厲害。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兒子,她宣布息影。
慶幸的是,婚姻的失敗,並沒有讓赫本失去愛的能力,離婚後,朋友邀請她去希臘的愛琴海散心,在遊輪上,她遇到了安德烈·多蒂。
安德烈·多蒂是義大利人,心理醫生,比赫本小9歲,小的時候,也經歷過父母離異。兩人的戀情發展很快,1969年便舉行了婚禮。
遭遇了離婚打擊的她,原以為自己再也不會遇到終生伴侶,所以跟多蒂結婚後,她非常珍惜這段婚姻,她說,「我必須照顧我的丈夫和孩子,我願意做一個好妻子、好母親。」
她也很享受當家庭主婦的日子,她覺得丈夫下班回家能看到妻子,兒子放學回家能看到媽媽,是一種非常幸福的生活。
對於事業,她說,「如果某一天會放到我住的這條街上進行,我可能會拍。但仍然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可以回家吃中飯。」
婚後第二年,她生了一個孩子。她很愛兩個兒子,也很愛丈夫,她專心做賢妻良母,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家庭裡,中間她又流產了一次,原本想多生幾個孩子的願望,只能擱淺。
但是,她真心的付出並沒有得到丈夫的珍惜。
她發現,只要自己不在義大利,丈夫身邊總有不同的女人。婚後第6年的時候,他們的婚姻已經名存實亡,但考慮到孩子,她愣是又拖了6年才正式離婚。
她依然很天真,想法一直都沒有變,她以為自己只要足夠愛對方,對方就能改變。然而,現實讓她痛苦不堪。
為了緩解婚姻失敗的傷痛,她復出了,她跟丈夫的生活漸行漸遠。兩人最終於1981年辦理了離婚。
1980年的一次宴會上,她遇到了荷蘭演員羅伯特·沃德斯。當時,兩人都處在人生的低谷。
羅伯特的妻子剛去世不久,赫本則被失敗的婚姻折磨抑鬱不已。兩人陷入了愛河,並於赫本離婚後,開始了同居的生活。
此後,羅伯特成了赫本的靈魂伴侶。
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樣是荷蘭血統,一樣在荷蘭經歷過二戰,他們在荷蘭其實住的也很近,只是相互不認識。他們沒有結婚,但是生活很和諧,他們在一起的日子過得非常休閒,會一起遛狗,一起遊泳,他們有共同語言,也都很真誠,羅伯特也非常支持赫本的慈善事業。
總之,他們的感情很好,兩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1992年,赫本檢查得了癌症,僅僅一年後,便與世長辭,年僅63歲。不管怎麼說,是他陪赫本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最後,回顧赫本的一生,她一生其實並不是很幸福,有個悲慘的童年,有兩段真心付出卻不被珍惜的婚姻。還好,晚年她的感情得到了圓滿,遇到了真正的靈魂伴侶。
其實,從我的角度來看,我並不贊同她在不幸婚姻裡所採取的隱忍態度。她渴望愛,擔心孩子會經歷自己童年的創傷,所以選擇隱忍,抱著用愛感化對方的心態。
但真正最應該做的,是先愛自己。
再者,因為童年父親的遺棄,她一直都想從丈夫身上得到安全感,或者說,在對待情感方面一直抱著一種不太現實的期待,就像她在面對丈夫不忠時選擇隱忍的態度,「你總希望若你愛某人愛得夠多,一切都會改變——但這不一定會成真。」
可惜的是,她的兩任丈夫並不能滿足她的期望。
怎麼說呢?
其實,無論是在婚姻中,還是在戀愛中,如果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或者活得不夠現實的話,主動權永遠都不會在我們自己手裡啊。
還有就是,赫本在丈夫出軌後,都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好。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對婚姻不忠時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我覺得這真的大可不必,大家看看赫本,這麼完美的人都會被戴綠帽子,這真的說明,不是你好不好的問題,是對方的渣的屬性而已。
參考來源:
書籍:
《赫本傳》
《奧黛麗赫本:美麗天使,上帝身邊的女人》
《奧黛麗赫本:永遠的女神》
《奧黛麗赫本傳》
紀錄片:
《奧黛麗赫本與羅馬假日》
《魅力紀錄--絕代淑女: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的自述》
《揭秘不為人知的奧黛麗赫本》
《尋找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
《人間天使: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回憶》
《奧黛麗赫本:珍貴照片解讀傳奇人物》
《好萊塢傳奇影后:奧黛麗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