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的美是毋庸置疑的。
無論是她年輕時完美無瑕的臉,還是年老後生出蒼老的皺紋,赫本都是美麗和優雅的代名詞。
一個女人的長相,30歲前是父母給的,30歲後是自己修的。赫本也不例外。
翻開她一生的相冊,會發現她的相貌雖然始終是美人的標準,但是她的神態、眼神裡的情緒,卻不總是「美」的。
童年時,她略顯憂鬱;20來歲,出演電影爆火,她的眼睛裡都是美好的未來;中年,本就清瘦的她,迅速蒼老;60歲以後,歷盡滄桑,卻有了比中年更優雅的氣質,眼神也如青春時一樣靈動。
童年
20歲+
中年
晚年
這一路,赫本經歷四段感情、兩段出軌的婚姻,她像每個追求愛的女孩一樣,把情感裡的傷害和蛻變,都寫在臉上。
赫本說:「我的人生比童話故事還精彩,我也曾遇到困難,但隧道的盡頭總有一盞燈。」
1929年,赫本出生在布魯塞爾。父親是銀行家,母親是荷蘭女爵,原本家境非常富有。
二戰開始後,赫本的父母都支持法西斯主義,尤其是父親,他對法西斯主義越發狂熱,變得喜怒無常。
小時候,赫本很希望討父親喜歡,父親下班時,她總是很興奮的迎接,但父親對她沒有多少興趣,總是冷漠地忽略她。
赫本6歲那年,有一次父母吵架,父親收拾行囊就離開了家,此後,她再也沒有見到過父親。
這也為她日後不幸的婚姻埋下了種子。
21歲時,赫本在倫敦一場酒會上結識了自己的初戀:29歲的商人詹姆斯·漢森。
漢森對天生麗質的赫本一見鍾情,他在回憶錄中寫到:「我一下子被她迷住了,凡是見到她的人,無不驚嘆她的美貌、開朗和堅強,我們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並互生愛意。」
赫本也覺得,漢森是理想的丈夫,會成為自己的依靠。
幾個月後,她便宣布了與漢森訂婚的消息。
赫本和費勒
可是婚期臨近時,赫本又猶豫了。
那時赫本輾轉在世界各地拍戲,兩人聚少離多,感情也慢慢淡了。就在赫本糾結於要婚姻還是要事業時,漢森出軌,二人也就解除了婚約。
正如日中天的赫本,未來似乎鋪滿了鮮花,但是她沒有想到,前方等待自己的,依然卻是一個又一個噩夢。
赫本24歲時,《羅馬假日》風靡全球,喜歡她的才俊和富豪,從歐洲排到美洲。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赫本選擇了一個比她大12歲、有過三次婚姻、五個孩子的二三線演員——梅爾·費勒。
費勒成熟、穩重,赫本對他的偏愛,其實是在彌補童年父愛的缺失。
赫本說:「我6歲時,父親就離開了我,讓我非常傷心,我受不了再也看不到他;可是,一天又一天,他再也沒有回來,也讓我一生遠離了安全感。」
然而在費勒成熟的外表之下,隱藏的是他近乎變態的控制欲。
赫本的衣食住行全部由他安排,新劇本也都由他檢查,碰到自己不能接受的戲份,他會直接刪除。
這種控制和霸道,在赫本看來,是關心和愛。她擔心自己的名氣太大會讓丈夫自卑,就刻意隱去鋒芒,甚至說:「沒有費勒的電影,我不會出演。」
這一次,在婚姻與事業之間,她堅定地選擇婚姻。
為了有自己的孩子,她先後三次懷孕,全部不幸流產。第四次懷孕時,她已經36歲。
而這時,費勒喜歡上了一個西班牙女演員。
赫本對好友說:
我一直嘗試,極力想保住我們的婚姻,但太難、太難了;做我們這一行,常常要表演熱烈愛撫,有時就不免假戲真做,在這個圈子裡,婚姻真難維持啊!請你相信,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業放在第二位的。
結婚第13年,赫本終於決定離開這段折磨她的婚姻。
離婚後,她四處旅行,一邊散心一邊療傷。在一次去往希臘的旅途中,赫本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心理醫生安德烈·多蒂。
多蒂比赫本小9歲,有義大利人的浪漫和詼諧,他讓赫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沒過多久,二人就閃婚了,赫本很快又生下一個兒子。
赫本和多蒂
她以為,這段婚姻是上天對自己的賞賜,她願意息影、全身心放在家庭上。可是多蒂不止能哄赫本開心,他還哄很多女人開心。
記者多次拍到他流連於夜店和脫衣舞廳,身邊經常有各種火辣女人簇擁。
刊物《國家調查》曾這樣報導多蒂:
多蒂時常帶女人上夜總會;當奧黛麗·赫本在羅馬時,他就裝得像個天使;當多蒂和女演員、模特兒在一起被人拍照時,多蒂非常狼狽,恨不得把這些女人藏進汽車裡。
每當赫本發作,多蒂都能用花言巧語讓她心軟。直到有一次,多蒂趁赫本不在家,把別的女人帶回家。
結果赫本回來了,她看到這一幕,多蒂只是毫不在乎地說:「義大利丈夫如果沒有情婦,會讓別人笑話。」
這時候,赫本也結識了未來和她相伴後半生的羅伯特·沃德斯。
就這樣,1981年,赫本與多蒂12年的感情正式破裂。
渴望愛的女人,卻總是遇人不淑,被愛所傷。兩段超過10年的婚姻,都以對方出軌告終。
赫本曾說:「愛情可怕的是枯萎和變質,它可以殘酷地扭曲你的生活,粉碎你的人生。」
被婚姻傷透了的赫本,不再奢望一紙婚約,而是心靈上的契合,沃德斯就成了她最後的靈魂伴侶。
相識時,赫本還在為多蒂的出軌煩惱,沃德斯則剛剛經歷喪妻之痛。兩個人每天打電話,從詩詞歌賦到人生哲學,無所不談。
兩人都覺得自己遇到了一輩子都在找的人。
之後的十多年裡,他們互相陪伴,一起致力於公益事業。
他們走遍數十個貧苦國家,為孩子募集善款。
但是直到最後,他們也沒有結婚。
1993年1月,赫本離世前夕,躺在病床上的她,看到坐在床邊守護著自己的沃德斯,用微弱的聲音說:「你給了我最好的愛情回憶,可是現在,我要走了......」
聚光燈前,她是人人仰視的明星;褪去光環,她只是一個渴望愛的女人、妻子、母親。
赫本和無數人一樣,苦苦追求真愛而不得、在愛情裡迷失。
不同的是,她始終相信,不管到了什麼年齡,你都可以追求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即使命運捉弄了你,也依然可以活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