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贏了!他的「癌症登月計劃」會繼續嗎?

2021-02-15 Healthland

美國大選如火如荼,劇情多次反轉,如今終於塵埃落定。

據多家外媒報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以超過當選總統的270票戰勝了現任總統川普,贏得此次大選。

美國多家媒體全都在最醒目的位置發出了「BREAKING NEWS」,表示拜登獲勝。最大的左媒CNN,更是把「BIDEN WINS」打上了頭條,同時還放上了人民歡呼雀躍上街慶祝的各種新聞。

△ 被川普稱為「fake news」的CNN,早已掛上了預備好的大寫橫幅——「拜登贏了」(BIDEN WINS)。

儘管川普還在進行著「最後的掙扎」,但大選結果顯而易見,拜登才是這場熱鬧非凡政治之戰的最終贏家。

而對醫學界來說,這當然是最好的結果。《Nature》雜誌第一時間發表了題為「拜登贏了,科學家們終於鬆了一口氣」的報導。

可見,拜登的獲勝對於醫學界來說,意義非凡。

首先,他在演講中曾宣布,上臺之後的當務之急是控制美國日趨嚴峻的新冠疫情;其次,還將會延續歐巴馬政府時期的「平價醫療法案」,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拜登將繼續推動新的經濟刺激政策,而這部分內容就包括繼續推行他曾領導的「癌症登月計劃」。

「癌症登月計劃」是在2016年歐巴馬和拜登啟動的,曾受萬人擁戴,但後來因種種原因被擱淺,此次拜登贏得大選,他還會繼續這個「願望」麼?「登月計劃」到底是什麼?拜登又為何對此「耿耿於懷」?

01

拜登與癌症,心中抹不去的痛楚

拜登這一生,經歷了三場大悲劇:早年喪妻、中年重疾、晚年喪子。

他的一生是波折又痛苦的,也正因此,拜登才對「癌症」有著超乎想像的興趣和熱忱。

在拜登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人全部死於腦膠質瘤,他的「人生導師兼兄弟」泰德·甘迺迪、亦敵亦友的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和他自己親愛的長子博·拜登。

而他本人也曾患有腦瘤,經歷了人生的至暗時刻,對生死有更深的感悟。

當然,對他影響最大的還是他的大兒子博·拜登,他是一位冉冉升起的美國政壇新星,在2007~2015年間任德拉瓦州檢察長,當時不少的政府人員認為,博將追尋自己父親的腳步,走上國家政治舞臺,角逐州長的位置。

然而,2013年,最疼愛的兒子博卻被確診為腦膠質瘤,這讓身為父親的拜登心痛不已,他在兒子接受治療的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第一次看到了「癌症登月計劃」,並將這個看似奇怪的詞彙刻在心裡。

儘管與癌症做著積極的鬥爭,但博·拜登最終還是因為腦膠質瘤復發而離世。

「我和孩子們之間這種難以割捨的情感是上天對我的饋贈。」在宣布長子博的死訊時,拜登說:「我已經無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我們整個家族的悲傷之情。」

「兩年來,我親愛的兒子博以十足的勇氣,與癌症作鬥爭,他正直、勇敢、堅強,這是他在生命中每一天都詮釋著的優秀品質。」

兒子的去世讓拜登悲傷不已,這不僅讓他放棄參加 2016 年的總統大選,還造就了他在 2015 年的白宮玫瑰園慷慨成詞,發表了他關於「癌症登月計劃」的演講。

02

癌症登月計劃,匯聚一切力量抗癌

博死後的2015年,拜登在白宮玫瑰園的演講中再一次提到「癌症登月計劃」,並給出了自己對此的理解:「雖然攻克癌症是一件需要歷經困難、長期堅持的任務,但就像人類最終還是能夠登上月球一樣,人類最終也會攻克癌症」。

拜登呼籲發起政府層面的「癌症登月計劃」:「希望打破孤島,並讓所有癌症戰士團結起來,並肩作戰,加強溝通,最終戰勝癌症」。

這項提議,得到了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支持。

2016年1月28日,歐巴馬在華盛頓宣布,為了加快治療及預防癌症的科研步伐,將成立「癌症登月計劃」特別工作小組,並籤署總統備忘錄。而這個小組的領導人,則是這個計劃的倡導者,拜登。

在這項匯聚全國力量來終結癌症的行動,宣布了一系列的舉措,一場浩浩蕩蕩的「抗癌大戰」似乎即將拉開帷幕,計劃的目標是加快治癒癌症的研究進展,爭取在5年內完成在癌症預防、診斷、治療和護理方面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進展。

「癌症登月計劃」的舉措包括:

幫助癌症研究人員更快獲取所需藥物;

建立癌症數據的開放式共享平臺;

建立全新監管程序來加速抗癌產品的審評;

建立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加速癌症免疫療法開發;

以基因組學和蛋白組學技術提升癌症的醫療護理等。

「癌症登月計劃」的提出在美國社會上下反響熱烈,儘管歐巴馬卸任,拜登也繼續領導計劃小組,為川普政府抗癌政策提供建議。

然而,抗癌計劃並不是所有人的白月光,這項大工程的推動受到了很多阻礙,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對癌症治療保持美好的願景。更何況拜登如今已成功上位,抗癌大計終將再次提上議程。

03

癌症免疫治療,「抗癌大計」的新方向

回過頭來,再看這項抗癌大計,它從抗癌的方方面面出發,可以說是非常「周密」了。

大到癌症治療的新式方法,如免疫治療、癌症疫苗、新的癌症檢測方法,小到抗癌技術的升級、醫療護理,甚至倡導癌症數據共享、加強政府監管等等,從癌症發生發展到終極治療的各個流程都有考慮進去,足以看出拜登對抗癌的巨大決心,或許這也是民眾擁護「癌症登月計劃」的重要原因。

而說起抗癌最有效的「武器」,就不得不提到癌症免疫治療了。

無論有無「癌症登月計劃」,免疫治療的發展也一直蓄勢待發,潛力爆棚。尤其是近年來以CAR-T為主的細胞免疫治療在取得眾人矚目成就的同時,推動了全球免疫治療加速發展,更加速了人類對治癒癌症更多方面的研究探索。

免疫治療之所以如此「吃香」,關鍵還在於癌細胞的特異性,沒有一種療法可以治癒所有癌症,癌細胞的特異性決定了癌症治療的難度,而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應用人體免疫細胞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治療癌症。這也是免疫療法廣受科學家們歡迎的重要原因。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面對熟悉又陌生的癌症,人們正在逐漸揭開它的神秘面紗,而人類也將越來越認識到攻克癌症意味著什麼,希望拜登的成功入選,是美國人民的福音,也會是推動全球癌症前進的動力。

(和瀾轉載自網絡公開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拜登贏了!他的「癌症登月計劃」會繼續嗎?
    首先,他在演講中曾宣布,上臺之後的當務之急是控制美國日趨嚴峻的新冠疫情;其次,還將會延續歐巴馬政府時期的「平價醫療法案」,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拜登將繼續推動新的經濟刺激政策,而這部分內容就包括繼續推行他曾領導的「癌症登月計劃」。
  • 七問癌症「登月計劃」:真靠譜,抑或僅僅是政治噱頭?
    / 飽受腫瘤折磨並與之進行漫長、艱難抗爭的美國癌症患者們,正密切關注副總統拜登星期五參加的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發起了一場運動。該運動的實質即歐巴馬總統在他的周二國情諮文中提到的口號——「徹底治癒癌症」。美國副總統拜登受他的兒子博·拜登因腦部惡性腫瘤去世的影響,提出要打造「癌症登月計劃」。癌症研究領域的諸多大牛們則在考慮該項目的可行性,是否會成為人類癌症治療史上的真正飛躍,抑或如往常那樣,至多取得一些有限的進展而已。
  • 「 月球無碼 」NASA公布阿波羅登月計劃照片,駁斥「登月造假」
    近日,NASA通過在線相冊網站Flickr一口氣放出了8400多張歷次阿波羅登月計劃高清照片,解析度都是1800dpi。此次NASA公開的8400多張照片涵蓋了從阿波羅7號開始到17號的所有登月任務,而不只是「人類一大步」的阿波羅11號登月照片。這些照片均由幾架隨飛船上天的哈蘇相機拍攝,在2004年前後,美國詹森航天中心開始重新掃描這些原始膠片。
  • 向癌症宣戰!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癌症登月計劃」或將重啟|免疫療法...
    在副總統任內就投身抗癌事業,呼籲並發起了「癌症登月計劃」(Cancer Moon Shot)。▌癌症:拜登心底永遠的痛拜登本人早前曾確診腦動脈瘤,幸運的是這並非惡性腫瘤,經歷兩次開顱手術,他最終戰勝了疾病。2015年,長子博·拜登患腦膠質瘤去世,拜登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博·拜登曾任德拉瓦州總檢察長,他生前曾鼓勵父親第三次競選總統。
  • 癌症「登月計劃」需要大數據作後盾
    只要按約定轉載即可,但文末需放置大數據文摘二維碼。作者:孫強  (大數據文摘醫療專欄主編)歐巴馬總統在不久前的國情諮文中重新闡述了美國要戰勝癌症的信心和決心,副總統拜登更是將之命名為癌症的「登月計劃」。本文將從大數據角度為癌症「登月計劃」做一些分析和闡述。
  • NASA公布「阿提米絲」登月團隊,臺裔太空人林其兒入列!
    臺裔美籍太空人林其兒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公布「阿提米絲」(Artemis)登月計畫的18名太空人名單,其中一人是來自臺灣的林其兒(Kjell Lindgren),他們將為登月計畫接受訓練「阿提米絲」是人類重返月球的計畫,自1972年NASA阿波羅(Apollo)計畫結束後,迄今沒有人類登月。
  • 拜登還沒上任就飄了,要到月球上治療癌症?
    你可能覺得標題很傻白甜,因為你已經了解「癌症登月計劃」。 對多數不了解的人來說,第一次聽到「癌症登月計劃」後的反應往往是「難道要到月球上治療癌症嗎?」 實際上,人類要攻克癌症難關,比登月還難!
  • 電影《登月第一人》,你應知道的5件事,美國是否登月至今存疑?
    《登月第一人》改編自「登月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傳記故事,由金獎導演達米恩·查澤雷與金獎編劇喬希·辛格兩人聯手,重現阿姆斯特朗當年執行登月計劃的過程,以及與家人、同事的互動關係。《登月第一人》在各大影評網的評價還不錯,IMDb在7.7分上下,爛番茄則有88%的新鮮度,豆瓣7.7分,但卻沒有帶來亮眼的票房收益,究竟是出了什麼原因?難道是電影訴求的「政治」不正確嗎?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是假新聞?至今仍有不少美國人認為阿姆斯特朗沒到過月球,這些爭議與質疑看起來自有道理。
  • 黃安質疑「美國太空人沒登月」陸網嗆爆:反美到弱智
    據臺灣媒體報導:57歲資深藝人黃安長年在大陸發展,多次表明政治立場,而近年來中美爆發衝突,黃安也時常發表反美言論,引起兩派網友交戰,日前他再度發文表達立場,大談第二位登月的太空人伯茲·艾德林(Buzz Aldrin),質疑當初根本沒有登上月球,不料卻引來大陸網友炮轟。
  • 怎麼還有人覺得登月是假的丨混亂博物館
    他們或認為假登月是為了拖垮蘇聯,或認為是在掩蓋地球是平的,這就是著名的「登月陰謀論」。  不只是「登月陰謀論」,還有很多人去相信「比爾•蓋茨人類清除計劃」、「5G是政府控制人類腦波的手段」,所有的陰謀論都在嘗試告訴它們的信眾——某個重大事件其實是某個有權勢的個人或組織的秘密陰謀,並且這個幕後黑手是無所不能的。在登月中,陰謀論者心中的幕後黑手就是美國政府。
  • 林其兒入選NASA2023年登月計劃
    繼北京於11月24日派出「嫦娥五號」探測器,執行史上首次月球土壤、巖石樣本採集任務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本月公布「阿提米絲」(Artemis) 登月計畫的18名太空人名單,其中包括來自臺灣的林其兒(Kjell N. Lindgren),他們將為預定2023年實現的登月計劃接受訓練。
  • 美國登月計劃從奇蹟到被質疑造假,人類的登月計劃經歷什麼?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劃時代意義的一件事情。但是最近為何有人質疑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假的,並且還有人認為登月計劃其實是美國軍方在沙漠搭建基地中完成的,那麼為何有人提出質疑那?
  • 美國登月風波(三):人類為何不再登月?NASA:太燒錢
    自從阿波羅登月計劃結束後,時至今日五十年過去了,再也沒有人類登陸過月球,NASA對這件事最初的解釋是當時阿波羅計劃的耗費資金已經超過了千億美元,登月實在是太花錢了,但這個說法顯然無法說服那些陰謀論者,登月花錢那登陸火星就不花錢嗎?美國整天喊著移民火星,那最起碼NASA 也應該先用離我們最近的月球來練習一下吧。
  • 一個人的登月計劃
    湯友起初並不支持,另一個身體很明顯就意味著另一個生命,矛盾的他又想拯救瘋狂的愛人和已經離世的孩子。李山不斷描述孩子復活時候的場景,並且會保證湯友不會承受內心的「道德譴責」。湯友最終還是點頭了。李山給這個計劃取名為為「登月計劃」,就像兩千年來人類不切實際又美好的願望。
  • 這一次是韓國「雞」贏了
    馬刑警英勇制服犯人,卻找不到手銬,毒販反手一個電擊棒,就教他唱「Gee」;(來源南方都市報)一個是「龍蝦刑警」,一個是「極限職業」。做雞的贏了。中國人是拍不好犯罪喜劇嗎?「瘋狂的石頭」06年的電影;中國人是拍不好動作喜劇嗎?「羞羞的鐵拳」17年的電影。
  • 「郭董脫黨沒錯,大選不贏!」| 慈惠宮與媽祖Q&A
    「媽祖託夢,要我出來!」這是當時他脫口而出的。當天早上11:00,郭臺銘的黑色賓士座車,緩緩駛進板橋慈惠宮旁狹窄的馬路上。郭臺銘越過宮前兩隻大龍柱,上頭刻著「信士郭臺銘、林淑如、郭守正、郭曉玲敬獻」。慈惠宮是郭臺銘從小長大、玩耍的地方,郭臺銘小時候全家人曾借住在宮內,管理委員們都知道,這位臺灣企業家龍頭每年初一、他生日、母親生日,他都會回來拜拜,甚至還曾協助資源有限的慈惠宮迎回中國莆田湄洲媽祖。「今天特別來請示媽祖,」戴著墨鏡、穿著慈惠宮紅色背心、藍色球帽,郭臺銘用閩南語說,「如果要替臺灣20年以後想,2020年選舉很重要,我需不需要出來?
  • 1972年12月19日,最後一次登月計劃結束,下次人類登月是什麼時候
    1972年12月19日在完成了系列登月計劃中歷時最長的一次使命之後,「阿波羅17」號飛船濺落太平洋,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全部結束,3名太空人中有2名--尤金-A-塞爾南和哈裡森-施密特總計在月球上逗留75小時,與此同時,第3名太空人,羅納德-E-埃文斯駕指揮船繞月球飛行。
  • 肖戰參與演唱的歌曲《堅信愛會贏》登月,這是一份「特殊」的榮譽
    歌曲《堅信愛會贏》是在今年疫情爆發期間誕生的,寓意也很簡單,堅信愛會贏,堅信愛就會贏,最終整個國家齊心協力,用愛戰勝了此次疫情,充分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民的意志!近兩年,肖戰雖然因為某些輿論,曾處於低谷,但官方始終相信他是一名正能量藝人,因此,在這期間曾多次受官方邀約參與歌曲的演唱,其中像歌曲《青春為祖國歌唱》中的很多歌都有肖戰的身影,關於今年的抗疫公益歌曲肖戰也一併參與,其中就包括《堅信愛會贏》和《歲歲平安》。
  • 研發非侵入性癌症篩查技術,新加坡基因測序醫學公司「Lucence」 獲...
    外媒消息,新加坡基因測序醫學公司「Lucence」 獲2000萬美元A輪融資,由馬來西亞私人醫療保健集團IHH Healthcare領投,SGInnovate、Heliconia Capital、Lim Kaling和Koh Boon Hwee也參與了本輪融資。 2016年,「Lucence」 從新加坡科學技術研究局分離出來,潛心研發早期癌症篩查的相關技術。
  • 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按照在 2004 年立項的中國探月工程規劃,嫦娥工程分為 「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也基本體現在這四個「首次」裡了。不僅如此,為了裝更多燃料,上升器的重量也會相應增加,這也加大了地面發射時運載火箭的壓力,那麼可能連中國最強的運載火箭「胖五」也無法支持。而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則解決了這個問題,探測器採樣後不直接飛回地球,而是由上升器將土壤樣本轉移到月球軌道上飛行的返回器中,再由返回器帶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