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過反覆折騰和拉鋸,美國總統大選終於塵埃落定。根據選舉規則,拜登將成為新一屆美國總統。
對科學界而言,川普下臺,拜登上臺,顯然是個重大好消息。《自然》雜誌第一時間發表文章稱,「拜登贏得總統選舉,科學家們鬆了一口氣」。
這一切還要源於一個重大項目——「癌症登月計劃」。
由於個人經歷的原因,拜登對癌症研究興趣濃厚。在副總統任內就投身抗癌事業,呼籲並發起了「癌症登月計劃」(Cancer Moon Shot)。
▌癌症:拜登心底永遠的痛
拜登本人早前曾確診腦動脈瘤,幸運的是這並非惡性腫瘤,經歷兩次開顱手術,他最終戰勝了疾病。
2015年,長子博·拜登患腦膠質瘤去世,拜登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博·拜登曾任德拉瓦州總檢察長,他生前曾鼓勵父親第三次競選總統。拜登在得知勝選結果後,第一時間便前往家族墓地為愛子掃墓。
此外,他的人生導師兼兄弟泰德·甘迺迪、亦敵亦友的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也都因腦膠質瘤去世,讓拜登悲痛不已。
事實上,癌症給每一個家庭帶來的都是永遠的痛。
痛失愛子的拜登,宣布放棄2016年總統大選,投身抗癌事業,並呼籲發起「癌症登月計劃」。這項提議還得到了時任總統歐巴馬的支持。
這項計劃最早是由美國最大的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推出,旨在顯著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使癌症可被預防、發現和治療。
▌並肩作戰,信息共享,戰勝癌症
2012年,全球每年有820萬人死於癌症。預計2030年,全球每年死於癌症的人數將達到1300萬。
治癒癌症,對人類而言仍面臨著巨大挑戰。如同登月一般,同樣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如今,人類早已登上月球,未來也終將會「攻克」癌症。
雖然這一計劃隨著2017年川普總統上臺,被束之高閣,但醫療研究未曾終止。
未來幾十年,全球癌症發病率預計還會持續攀升,但層出不窮的新療法,讓我們看到了攻克癌症的曙光。現在,我們需要盡最大努力推進癌症研究。
拜登上任後,癌症登月計劃或將重啟。正如他說的那樣:「希望打破孤島,讓所有癌症鬥士團結起來——並肩作戰,信息共享,戰勝癌症。」
2016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指出,由28位頂尖癌症研究者組成的藍絲帶顧問委員會成立。他們將協助政府制定癌症登月計劃的長期目標、科學目標以及具體實施方案。
▌抗癌登月計劃
藍絲帶顧問委員會提出了癌症登月計劃的十項建議,包括建立專門利用免疫療法的臨床試驗網絡、克服癌症耐藥的方法、加強兒童癌症的研究、創建3D癌症地圖等等。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布的「抗癌登月計劃」中有7大報告和建議,好醫友為大家重點介紹其中5項:
1.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是當下腫瘤治療領域最熱門、最具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對於許多患者來說,它已成為僅次於手術、化療、放療的癌症療法。
利用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的免疫療法,已在許多人類惡性腫瘤中顯示出顯著的治療效果。
針對CTLA-4、PD-1/PDL1免疫檢查點的成功,以及免疫聯合療法的突破性進展,為許多晚期癌症患者帶來了生存的希望。
免疫療法還包括癌症疫苗。癌症疫苗包括預防性疫苗和治療性疫苗。
預防性疫苗主要針對主要的致癌病毒。通過預防病毒感染,來預防一些病毒相關的癌症。目前,預防性疫苗主要有兩個,一是B肝疫苗,主要預防肝癌;另一個是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主要預防宮頸癌。
現在主要在研的是「治療性癌症疫苗」。在腫瘤發生後,通過特異性激活針對癌細胞的免疫系統,從而治療癌症。
最近大熱的「個體化癌症疫苗」,就是根據患者不同種類的癌細胞表面來開發個性化疫苗,理論上是一種高效且無副作用的抗癌「神器」,潛力無窮。
不久前,好醫友醫療網腫瘤專家麥可·卡斯楚博士(Michael Castro, MD)在為一名胰腺癌患者會診時,向患者介紹了許多全球前沿療法,其中就包括一款個性化新抗原疫苗。
不過,目前治療性癌症疫苗在研究、製備、成本上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2.關注兒童癌症
全世界約有50萬兒童患有各種癌症,癌症已成為兒童死亡的「第一殺手」。
兒童癌症中最常見的是白血病,佔了近40%,其次是神經系統腫瘤,然後是骨和軟組織腫瘤。目前主要治療手段還是手術+化療/放療。
兒童癌症基本屬於罕見病,研究一直落後於其他癌症,臨床試驗很難進行,即使開發出新藥也不難以收回成本。
但是,兒童癌症患者一旦治癒,理論上生存期可達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因此也需要重點關注。
3.精準醫學
精準醫學是當前腫瘤研究領域最前沿、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主要指依據患者的基因組信息,調整現有的治療方案,使其最適用於患者,其核心是人類基因組技術。
腫瘤基因檢測是腫瘤精準醫學的基礎。通過對腫瘤患者的基因突變情況進行分析,為每個腫瘤患者量身定製治療方案。
在癌症登月計劃中,精準醫學不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具體實施策略,還是最核心的基礎醫學支撐。
隨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進步,腫瘤精準醫學也得到快速發展。以好醫友腫瘤治療應答指數(TRI)為例,它藉助含有數千個基因的計算機模擬模型,分析了基因組、蛋白質組、轉錄組和表觀基因組變異信息對腫瘤細胞信號通路上下遊的影響。並針對特定藥物或藥物組合進行計算,從而預測治療效果。
TRI堪稱癌症個性化精準醫療應用的典範,有助於改善患者預後,節省費用,並挽救患者生命。
進入中國一年多來,好醫友已攜手國內上百家三甲醫院,讓數百名腫瘤患者受益於TRI,獲得有匹配的個性化精準治療方案。
4.癌症預防和早篩
抗癌計劃中的癌症預防和控制平臺主要負責制定和推進癌症的預防、篩查、早期檢測、倖存者教育,降低人群癌症高危風險因素(菸草、肥胖、不健康飲食、鍛鍊少、紫外線、高危不篩查等)和社區癌症發病死亡率。
除預防外,早檢早治一直都是大家共同的目標。早期癌症,醫生的目標都是治癒;晚期癌症,則往往是提高生存期和生活質量。但是,癌症早篩也面臨著一些難題。
尤其是在中國,很多人科學的健康意識尚未系統建立,對早期篩查不夠重視;另外,早篩技術不夠成熟,加上許多癌症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部分指標反映不夠準確,更增加了篩查的難度。
未來,隨著大家對健康的重視和篩查技術水平的提升,相信能更加精確地發現病變,實現早診早治。
5.加強數據共享
拜登最開始時就指出,要想儘快攻克癌症,大家必須共享數據。
癌症有成百上千種,每個人癌症都不同,可以說「千人千癌」,甚至1個患者身上可能有多種不同癌症;即便是同一種癌症,不同種族之前也會有一些差別。這些都給研究帶來極大困難。
幸運的是,癌症患者的信息在數量和多樣性等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積累,這些數據包括基因組信息、家族史、生活方式以及治療結果等。
但是數據樣本掌握在不同人手中,只有共享數據,更好地利用這些數據,對癌症有更全面的認識和把握之後,治療手段也將更加有效即有針對性。
而今,超級計算機已能幫助研究人員對複雜的海量數據展開分析,共享數據,從中找到最佳治療方案,最大程度上「消滅」癌症。
▌「消滅」12種癌症,成果漸顯
癌症登月計劃致力於攻克12種癌症,包括:白血病、肺癌、黑色素瘤、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三陰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結直腸癌、B細胞淋巴瘤、HPV相關癌症、膠質母細胞瘤和高風險多發性骨髓瘤,希望顯著提高癌症的生存率。
其中,胰腺癌、B細胞淋巴瘤和膠質母細胞瘤的5年生存率長期以來不到10%,很多年在治療上幾乎沒有顯著進展。癌症登月計劃希望藉助新療法攻克這些難關。
如今,癌症登月計劃已產生多個重要成果。一個是前面說過的治療性癌症疫苗;另一個則是CAR-T細胞療法,該療法在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方面效果顯著。
人類和癌症已鬥爭了超過一百年,這場持久戰還將繼續。不過,相信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未來人類能像登月一樣,戰勝「癌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