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許多人都處於高強度、壓力大的生活環境中,年輕人猝死事件頻發。
猝死大多與心源性猝死有關,如冠心病、急性心衰等心臟性疾病。據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總人數高達54.4萬,居全球之首,而搶救成功率不到1%!
但是許多猝死的年輕人並沒有心源性疾病,平時也看不出有任何心源性疾病的症狀,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有時候,身體的一些不適很容易被大家忽視,例如胸悶、心慌、氣短等症狀,但這些問題可能就是猝死的前兆。
*猝死的前兆有:
1、暈厥、不明原因的疲乏;2、眼前發黑;3、心慌、心跳過緩;4、胸悶、胸痛、氣促;5、肩頸、手臂放射痛;6、手心、頸部、後背、腳掌等大量出汗;7、反覆發生的胃腸道不適;8、四肢麻木。
如果有以上症狀,請及時就醫。
不過,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就一定是心臟病,甚至會猝死,是嗎?
不是。
胸悶氣短並非都是病理性的,也可能是功能性的。出現胸悶氣短的朋友可以先自行判斷一下自己是功能性的還是病理性的。
常見的功能性胸悶氣短
1、青春期女生
青春期的女生,卵巢等生殖系統開始發育成熟,分泌大量的雌激素,促發月經按時來潮和形成明顯的女性特徵。
胸悶氣短和雌激素分泌水平有很大的關係。青春期女生體內雌激素分泌旺盛,皮下脂肪增厚,脂肪組織的耗氧量比肌肉組織多導致人體供氧不足,從而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
2、不良情緒
鬱悶、不愉快的情緒會引起心理性的胸悶氣短。據心理學家統計,這種原因導致的胸悶氣短是最常見的。
同時,長期處於憂慮、鬱悶狀態的人,也容易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悶悶不樂的狀態可以抑制呼吸中樞,當呼吸中樞恢復正常時他們會不自覺地深吸一口氣。
3、不良的作息/習慣
人在伏案工作時,長時間低頭呼吸,也會出現憋氣、氣短的情況。尤其是胖胖的人,因為腹部脂肪較多,橫膈膜上下活動受限制,肺呼吸功能較弱,更容易出現氣短的情況。
過度勞累、熬夜、平常運動過少等,也容易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
4、事故誘發
當意外或事故發生時,例如喪偶、吵架、被嚇到等情況發生,都可能會引起胸悶氣短等症狀。適當的休息和去除誘因,情況就會好轉(極少數會持續存在)。
常見的病理性胸悶氣短
1、心臟疾病
心臟功能較差,泵出的血量不足,就會出現氣短的情況。這種情況會在休息時得到緩解或不出現,仰臥位時加重,坐位時減輕。
2、肺部疾病
有過肺部疾病,治癒後肺功能受到影響的人常常會出現呼吸費勁的情況,這是由於肺組織彈性減弱及小支氣管狹窄,肺部的呼吸面積減少導致的。
3、其他慢性疾病
患重度貧血、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也會出現氣短的情況。
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時,可先自行判斷是什麼情況導致的。如果經常出現這個情況,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對症治療。
功能性胸悶氣短可以通過心理自我調適、增加運動鍛鍊、養成良好作息習慣等方式來改善。
保持良好情緒有利於神經系統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統一,使機體的生理代謝處於佳狀態,從而反饋性地增強大腦細胞的活力,改善神經功能和胸悶氣短的情況。
尤其是挑戰多、壓力大的上班族,更需要宣洩心中的鬱悶和痛苦,釋放壓力。
運動能調節和改善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調整大腦功能。堅持長期運動能夠增強體質、心血管功能改善,自主神經的調節功能增強等。
總結
總的來說,胸悶氣短可能是心臟問題引起的,也可能是肺部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導致的。
如果你是女性,雌激素分泌水平也會導致胸悶氣短出現,長期情緒不佳和作息習慣不良也可能會導致胸悶氣短,當事故發生,也可能會短暫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編輯: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