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菁清致梁實秋:你走了,這個城市也好冷落 | 戀人絮語

2021-02-08 單向街書店


這是#戀人絮語#徵集後的第四期。


作為單向街的固定欄目,「戀人絮語」徵集大家的聲音,我們希望你從人類情書的歷史長河中,拾起最打動你的珍珠。我們希望大家伴隨戀人們不合時宜的語言,觸摸到隱藏在聲音背後的執拗、不妥協,與義無反顧。【戀人絮語繼續徵集中,詳情見文末...】



今天我們將要聽到的這封情書來自臺灣歌星韓菁清,這是她於 1975 年元月寫給梁實秋的,這封情書的背後是一段轟轟烈烈的忘年戀。


韓菁清給梁實秋的情書

(點擊下面視頻,收聽音頻)


朗讀者:廖穎






1974 年梁實秋在臺北結識了比他小將近 30 歲的臺灣歌星韓菁清。她自幼及極具音樂稟賦,不顧家人的反對走上了歌星之路。


韓菁清出生在一個富豪之家,父親韓惠安是財大氣粗的商人,先後娶過八個太太;母親在生下她不久後便遠走高飛,不知所蹤。她出落成才女,懂古文和英文,擅長書法和國畫,而且會填詩寫詞。


韓菁清


二人的相識,竟是因為梁實秋的亡妻。


在梁實秋七十一歲的時候,與元配之妻程季淑客居美國,不想一場意外突然攫去了她的生命。 悲傷不已的梁實秋,寫下感人的《槐園夢憶》一書。臺灣遠東出版社老闆是梁實秋的摯友,以校對該書清樣為名,邀請梁實秋到臺北散散心。


《槐園夢憶》


梁實秋卻於偶然中認識小他 28 歲的韓菁清,她的一切讓他難忘。那一面後,大清早的,梁實秋會到韓菁清樓下向上仰望,靜候韓菁清所住的七樓的窗簾被緩緩拉開,然後急切地上樓當面遞送著他的情書。


兩個月,梁實秋竟寫了二十多萬字的三十多封情書。


他給她的情書稱呼是「我的小娃」,落款是:你的人,秋。她給他的情書稱呼為「我的秋秋」。


情書成了他們的精神橋梁,他們愛得急促且有序,起程便擺開了與時間賽跑的架式。


然而由於年齡的差距、外界的輿論以及朋友的責備,二人的愛情受到很大阻力。此時的梁實秋還在忙於前妻程季淑的死亡官司,在飛往美國之前,梁實秋對韓菁清說:「親親,我的心已經亂了,離愁已開始威脅我,上天不仁,殘酷乃爾!」而韓菁清則回覆:「秋:你走了,好像全臺北的人都跟著你走了,我的家是一個空虛的家,這個城市也好冷落!


上面音頻中,廖穎朗誦的情書,便是韓菁清以「好像全臺北的人都跟著你走了」開頭的這封情書。


梁實秋


然而二人心中早已燃起了無法熄滅的愛情火爐,外界的輿論反而加速了二人儘快結婚的決定,終於梁韓二人於 1975 年 5 月 9 日攜手走入婚姻殿堂,相濡以沫共同度過了十三個春秋。


在梁實秋去世後,她照舊給他寫信,焚化在他的墓前,遙看幾縷青煙寄送著她無限的愛戀。


在他的遺囑裡,他為她往後的生活作了安排。他終年時八十四歲,而她才五十六歲。寡居期間她整理著他的遺作,與他的女兒一同前往大陸看望他曾經念叨過的朋友冰心及老舍的妻子,以了卻心願。她還撰寫著「秋的懷念」一如當初相識時他為她單獨創辦的「清秋副刊」,這些文字記錄著他們愛的過往。他走後的七年她因病仙逝,終年六十三歲。



以下為朗誦文稿


秋:

你走了,好像全臺北的人都跟著你走了,我的家是一個空虛的家,這個城市也好冷落!「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你的笑聲、哭聲,臨別前的叮嚀,重複在我耳際,掛斷了電話後,我不能成眠,我腦海中出現的只有你的影子,八、九、十、十一這四個小時中我無時無刻不想再撥電話給你,但是,你說怕聽我的聲音,我的聲音會令你心碎。所以我忍了又忍,一再的忍,並且盯著床邊的小鍾發怔,數著秒、分、刻、時!我知道你所講的都是實話,沒有半句騙我的。可是,我整個上午電話插頭依然不忍心撥下!我希望有個奇蹟突然來臨,那就是電話鈴聲。十時半是有電話來了,通話人即是小胖子,失望之餘,也算有一絲希望,一個心願沒有達到,另一個心願總算實現,他們四位替我送你也很好啊!至少在登機前,你能看到幾個我集團裡的親切面孔呼喚你,「聊勝於無」,你不論是真的報以微笑還是裝出來的,至少他們回來說你是笑了,而且你要他們趕回來向我報告,不是麼?

親人,想不到我出生至今才在臺北的字典裡、書店裡、莎士比亞戲劇全集裡找到你,我唯一的親人啊!我願意和你廝守一世、二世、三世……八百世……永遠永遠。親人,你高興嗎?我要你高興,我要使你高興,你高興,我才快樂,高興快樂,才有健康,才有幸福,親人,請你記得我所說的,我所希望的,因為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要在一起創造我們的新宇宙、新園地!你能不給我這些我所需要的麼?

臨別前一天,你所提出來的要求,我全部答應並遵守,我是個很明理的「小娃」,何況你是如此痴狂的愛著我,這份愛我如何擔當得起?我會聽話的!我乖亦即是深愛著你,往後我不會太任性了,我絕不令你失望,因為你的失望,就是我的失敗!我懂,我會保重,祝健康快樂如意。

你的小親親

1975 年元月 10 日夜 11 時付郵



這位情書朗讀者——廖穎,將獲得由單向空間送出的單讀手帳一本。



單讀手帳是與你並肩站在一起的朋友,它的封面鐫刻毛姆名言:「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成為你貼心夥伴的單讀手帳,也會在你隨時翻開的時候,成為你的小小避難所。


喜歡單讀手帳的你,也可以點擊識別下圖二維碼,購買。



如何參與#戀人絮語#?


1、選取一段你喜歡的情書(非原創,即書中的或者文章中的),用手機或其他錄音設備錄製你的朗誦,時常 5 分鐘左右。注意錄製時保持周圍環境安靜,你甚至可以為你朗誦的情書配樂。


2、點擊【閱讀原文】,填寫表單。將你的聲音文件(mp3)與傳進表單,並附帶文稿


特別提示



在 2 月14 日單向街開始的「戀人絮語」徵集中,有讀者反映在表單中存在上傳音頻失敗的情況,您也可以將您的音頻發送至郵箱:heyuda@wezeit.com   郵件以「戀人絮語徵集-姓名」為題,在郵件中務必附帶音頻和音頻文稿,如果您特別想把這段音頻送給一個人,也請留下那個人的名字。


點擊【閱讀原文】,給你愛的人朗讀一封情書

相關焦點

  • 梁實秋與韓菁清—一段塵封的忘年戀,一曲唱不完的歌
    下午的時候,看到窗簾被拉起,他知道韓菁清應該是起床了,不久後梁實秋貿然上樓敲門,他心中是喜悅的。開門的韓菁清著實被嚇了一跳,她沒想到梁實秋能來自己家裡,連忙招待進屋,兩人於是又是促膝長談,在韓菁清家裡,梁實秋看到了各大書法家的作品,還有各種字帖,經此一見,梁實秋對韓菁清的印象更上一層樓。「 我想為你做紅娘。」
  • 梁實秋與韓菁清 忘年戀的琴瑟之好
    這位新郎,是國寶級大師梁實秋,他的新娘是比他女兒還小的港臺影歌紅星韓菁清。有人不懷好意地揣測,韓菁清是「收屍集團」一樣的女人,這場忘年婚姻,短則三天,長則三個月,必定勞燕分飛。「我們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希望我們能相互扶持。」他說,「我和你一見面,就喜歡你的為人——你這個人表裡如一,雖說是演員出身,但在人生的舞臺上沒有演習,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做。」她被他熾熱的真誠打敗了,同意和他在一起。以後每天,她總能收到他從樓下「撿來的沒貼郵票的信」。他們天天見面,卻情書不斷。梁實秋和韓菁清很快陷入熱戀之中。因為名聲太大,他們不得不偷偷地約會。
  • 李菁丨梁實秋與韓菁清:文學巨匠的傾城之戀
    社會輿論譁然,有人怨懟梁實秋的夫人剛去世不久,梁就另結新歡,確實不該;有人覺得梁實秋作為大文豪,就算再娶,也不應找歌影星,他們本是兩個星球的人;有人勸告韓菁清,她尚且年輕,有權有勢的男人一大把,為什麼偏偏選了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有人惡意攻擊菁清,說她是「收屍集團」的女人,等著梁實秋去世後繼承他的遺產;梁實秋的學生們甚至成立了「護師團」,堅決阻止這門婚事,以維護梁實秋「孔夫子」的形象……各方指責,讓這份戀情走得如履薄冰
  • 新書嘗鮮|《若無相欠 怎會相見》之梁實秋致韓菁清:願我愛你,像你...
    文/桑妮梁實秋致韓菁清:願我愛你,像你愛我最好的婚姻,是一起慢慢變老,老到哪兒都去不了還能相互扶持。兩個人在一起,最幸福的是:到老了,還能一起吃早點,一起散步,一起喝茶,偶爾還會拌兩句嘴;睡一張床,聽著彼此的呼吸入睡。
  • 憶文 她從臺北寄來花哨書信:葉永烈憶梁實秋夫人韓菁清
    這些花哨的信,是梁實秋夫人韓菁清從臺灣寄給我的。信封上的粘紙紙花是她精心挑選的:要麼是個《雅舍小品》的「雅」字,要麼是小貓,要麼是「想念」,要麼是「永久的朋友」。  初識韓菁清  我寫出報告文學《梁實秋的夢》並且寄給了在臺北的韓菁清。我還附了一封用繁體字寫的信。信寄出之後,一年多沒有回音。1990年元旦剛過——1月2日,夜9時——忽然電話裡響起陌生的女聲:「你是葉永烈先生嗎?」她說,她就是韓菁清,現住在上海衡山賓館。
  • 韓菁清:15歲當選歌星皇后,44歲嫁給72歲的梁實秋,守寡7年
    韓菁清與梁實秋初次相遇時,梁實秋便對韓菁清的名字起了興趣,韓菁清解釋說這是取自《詩經——唐風·杕杜》一句「其葉菁菁裡」。她完全把對方當作一個長輩,言談舉止把握有度,梁實秋從一個長輩層面誇獎她說「你這樣喜歡文字的女孩子,當初如果長在我家裡,那該多好」。不曾想,梁實秋一語成讖。
  • 曾經的女星韓菁清:從交際花到姐弟戀,最後歸宿是與梁實秋忘年戀
    二、星光燦爛成富姐 體驗姐弟戀上海解放以後,韓菁清隨父親到香港,步入影壇,成為香港影歌雙棲紅星。曾經她自編、自演、自唱、自己製片的《我的愛人就是你》獲得金馬獎優秀演員獎。三、曾經滄海後的歸宿——與梁實秋的忘年戀有一天,韓菁清跟姨夫謝仁釗一起到了華美大廈拜見剛到臺灣的梁實秋,然後請他去統一飯店喝咖啡。
  • 張毅靜:四千個春天 梁實秋和韓菁清的愛情故事
    以熱烈的愛,以無比的激情,以無限的寬容,以無盡的留戀為證,梁實秋在和韓菁清度過了13年質量飽滿的婚姻之後,在84歲時駕鶴西去。我不想成佛!我不想成聖賢!我只想能永久和我的小娃相愛。人在愛中即是成仙成佛成聖賢!」經過這煉獄般的考驗,相戀的兩個人更加堅定了執子之手的信心與勇氣。十幾歲起就在娛樂圈闖蕩的韓菁清面對這場轟轟烈烈的愛,越來越清楚地知道:歷史是人家的,傳奇是人家的,世間嘈雜的耳語,不過是他人自說自話。她這個遇到真愛的女人,此刻不過是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把愛情進行到底!
  • 老男人與小女人:梁實秋與韓菁清,那段轟轟烈烈的愛情
    不經意於網上看到梁實秋先生的一句話: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 梁實秋晚年的紅顏知己
    從臺北來淡水,我不由得記起了梁實秋,因為梁實秋是安葬在淡水一座面海的山上的。我也不由得記起梁實秋的夫人韓菁清。韓菁清有很好的文學修養。她從小練過書法,臨摹《三希堂石渠寶芨法帖》,字寫得漂亮。梁實秋故後,墓碑上「梁實秋教授之墓」就出自她的手筆。
  • 2020西泠秋拍 | 相逢何太晚——梁實秋、韓菁清往來情書五百通賞析
    ▲2020西泠秋拍 近現代名人手跡專場梁實秋(1903~1987)  致韓菁清重要情書近三百通信箋  約二百九十五通四百八十頁(帶信封七枚)1974至1987年作出版:《梁實秋·韓菁清情書選著錄:《梁實秋·韓菁清情書選》P2-525,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說明:梁實秋第二任妻子韓菁清上款。此為梁實秋作情書約295通480頁,是現存數量最大的梁氏情書,亦是市場所見數量最大、最為重要的梁氏信札。
  • 梁實秋:原配意外死亡,71歲追到漂亮女星,大家都反對卻都錯了
    梁實秋應出版社之邀到臺化一個多月後,即1974年11月27日,謝仁釗教授在韓菁清的陪同下到遠東圖書出版公司辦事,那裡的老闆告訴謝先生,說梁實秋教授來了,正住在華美大廈。於是,韓菁清又隨著謝先生去看梁實秋。見面後,三人一起到統一飯店喝了咖啡,在那裡,謝先生遇上一位美國的饒教授,二人談得很投機,反而把梁實秋和韓菁清撂在了一邊。
  • 梁實秋與妻子恩愛近50年,妻子去世一年後,娶小20多歲女明星
    就這樣,他們的婚姻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著,一直走到了梁秋實71歲時,相伴一生,攜手到老,是多少人都羨慕不來的愛情童話呀?妻子剛死就另結新歡,備受爭議的黃昏戀本以為這場婚姻一定會以幸福作為結尾,但事實卻令所有人大吃一驚。
  • 喪妻再娶,古稀之年的梁實秋聊發少年狂,狂追女明星,演傾城之戀
    誰也沒有想到,這次返臺,梁實秋遇到了他的晚年至愛——韓菁清,並由此引發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傾城之戀」!韓菁清生於1931年10月,比梁實秋小了整整28歲。她祖籍湖北,父親是一位富甲一方的商人,後移居上海。
  • 髮妻剛亡他就娶小28歲明星為妻,梁實秋:老少配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可是對方有自己的家室,在苦戀八年之後無疾而終;第二個男人是一位菲律賓籍的華裔樂師,這個人是個油頭粉面的小白臉,比韓菁清年輕,據說他娶韓為妻主要目的是為了「掘金」,最終這場婚姻也是以離異收場。,二人相談甚歡,而遇見韓菁清後的梁實秋更是一掃亡妻所帶來的悲傷,他情不自禁的愛上了這個小他28歲的女人,此時的梁實秋已經71歲,而韓菁清才43歲,由於保養得當,此時的韓菁清看上去也就是30多歲的樣子。
  • 陪伴48年髮妻離世,71歲梁實秋娶小他28歲的嬌妻:愛就是那麼簡單
    1921年有人到梁家為梁實秋提親,此時的梁實秋還在清華大學讀書,而那位提親的對象叫做程季淑,她出身名門,年長梁實秋兩歲,已經是北平一所職業學校的老師了。兩個人手拉著手的走下山,一個突然倒下去,另一個只好踉踉蹌蹌地獨自繼續他的旅程!」——節選片段這部為亡妻而作的《槐園夢憶》迅速的火了,書中梁老的真情告白感動了很多的讀者,也許是程季淑不希望梁老如此孤單,就在梁老悲傷還未痊癒之時,一段大張旗鼓轟轟烈烈的新戀情就要開始了。
  • #010 札記丨羅蘭·巴特《戀人絮語》
    就像希波克拉底所論證的病理過程:愛情故事是戀人為達到與社會的調和而付出的貢品。「演講規定性」是社會建構的,是適應社會,並與之調和的,因而愛情故事也是如此。《戀人絮語》不是戀愛故事,羅蘭·巴特也無意於雕鑿一個有頭有尾的愛情故事。它的匠心旨在反戀愛故事的結構。
  • 【最新電影天堂大全】《戀人絮語》細膩的長鏡頭
    所謂「絮語」,指的是一種說話方法,即綿綿不斷地低聲說話。若無事前準備,綿綿不斷的說話必定短少邏輯性,想到哪提到哪,拉拉雜雜,放言高論;低聲則不只聽眾的人數有限,還必須靠得很近才行。兩相交集,「絮語」便逐漸成為戀人之間專屬的說話方法。
  • 戀人絮語 | 羅蘭·巴特
    戀人絮語 | 羅蘭·巴特(節選)羅蘭·巴特,20世紀法國著名學者和思想家,被認為是薩特之後法國知識界的領袖人物,蒙田之後最有才華的散文家。其許多著作對於後現代主義思想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其影響所至包括結構主義、符號學、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和後結構主義。
  • 電影《戀人絮語》擠上賀歲檔 粵語版同時上映
    本站娛樂快訊 (記者 陳爽) 由曾志偉兒子曾國祥和搭檔尹志文聯合執導、彭浩翔首次擔任監製的長片《戀人絮語》昨日已通過審查,並定於12月31日在內地和港臺同步上映。片方透露,相比起《志明與春嬌》,一次過審的《戀人絮語》幸運得多,這將會是首部在內地足本上映的彭氏大銀幕作品。除了國語版,該片還會有原汁原味的粵語版同時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