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新希望乳業 「黃金24小時」鮮牛乳在成都升級發布。升級版「黃金24小時」 實現了15倍免疫球蛋白的最大化保留,優質乳蛋白提升至3.6g\100ml, 同時相較普通鮮奶,刷新了目前中國市售鮮奶的營養新高度,也讓後疫情時代下的鮮奶消費市場為之一振。
疫情催化鮮奶市場爆發式成長
疫情期間,眾多專家也在公共場合倡導多喝牛奶提升免疫力,為牛奶需求增長提供了催化式科普和背書。乳製品攝入和免疫力之間的關係在國民心中已經形成共識。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障國際交流促進會、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奶商指數報告》顯示,96%的公眾認為喝奶對提升免疫力的作用大,尤其對乳鐵蛋白幫助提升免疫力的價值認同度很高。
根據尼爾森零售監測資料庫,數據截至2020年6月,鮮奶品類同比增速超過20%,成為乳製品中增長最快品類,這除了品類本身的慣性增長外,新冠疫情也進一步推動了品類的成長。「鮮奶等於更多活性營養「更是成為大部分城市家庭的消費共識,成為「增強免疫力」的首選。升級版「黃金24小時」鮮奶的高營養指標更是直指消費需求的靶心。
現象級「好奶」的迭代之路
2011年,「24小時」巴氏鮮奶橫空出世,以時間定義新鮮,實現了牛奶從生產到超市下架不超過24小時。這種「只賣當天」的極限之舉,對於供應鏈管理是一種極端的挑戰,直至現在也鮮有模仿者。
2017年,「24小時」巴氏鮮奶成為國內第一款通過中國優質乳工程驗收的產品,讓「新鮮等於最大化保留活性營養」的概念成為行業共識。
2018年底,「黃金24小時」巴氏鮮奶上市。做為「24小時」鮮奶升級版,除了原奶達到頂級理化指標外,更是將中國優質乳工程中「85℃,15S」的巴氏殺菌工藝標準進行了迭代升級,採用了自主智慧財產權的「72℃,15S殺菌技術」,讓免疫球蛋白等活性營養的保留實現了質的突破。
2020年12月,在保持72℃,15S的殺菌溫度基礎上,藉助瑞典膜RO反滲透過濾工藝,「黃金24小時」鮮牛乳完成了自我營養升級,達到了15倍免疫球蛋白、3.6g\100ml優質乳蛋白的營養新高度。
用「一直無人敢模仿,只求自我的超越」來形容現在的「新希望24小時鮮奶」家族再合適不過了。「黃金24小時」的營養升級,遇上了疫情下消費者對免疫力的提升需求,雖然是個巧合,但冥冥之中也是對新希望乳業不斷產品創新,不斷挑戰自我的一種獎勵吧。
鮮人一步,鮮戰略進入「三新」時代
戰略決定方向,方向決定行動,定力決定成效。正如新希望乳業市場總監張蕾女士所說:「黃金24小時不是新鮮的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新希望乳業對「極致新鮮」的理解是:追求鮮活,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鮮」不僅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是新希望乳業「三新」戰略的落地與詮釋。
以「新鮮、新潮、新科技」為核心內容,打造「非傳統科技型新乳企」的「三新」戰略,是新希望乳業「鮮戰略」在新時期下的全新戰略詮釋,是企業戰略的發展演進。
在 「新潮」指向上,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曾提出新希望乳業要以「新潮」提升體驗,時刻保持與年輕用戶的連接。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有著追求健康飲食的偏好,有著追求更新、更潮、更個性乳品的需求,低溫乳企不僅要滿足消費者新潮的需求,更要憑藉行業敏銳度、憑藉新科技賦能,讓產品走在消費者需求前面,引領全民飲奶新潮流。
另外,新鮮、新潮的實現都離不開「新科技」的賦能,新希望乳業近年來致力於打造非傳統的科技型乳企,其新科技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生物科技和數字科技。四洲四國科研創新中心的建立,讓乳業研發能力更紮實。上遊的智慧牧場、中間的智慧工廠、下遊數位化營銷等無處不在彰顯數字科技的運用和升級。以智慧牧場為例,截至目前,智慧牧場黑科技已全面覆蓋新希望乳業成都青白江牧場,數位化管理應用到養殖端,多套智能系統在物聯網的連通下實現了對於牧場的科學管控,既提高了整個牧場的生產效率,也從源頭上保證了牛奶的安全、可靠。新希望乳業的領導班子深知,傳統生產型企業只有不斷「鮮人一步」,用數位化、新技術驅動企業轉型,才能在競爭中一直保持優勢。企業發展如此,產品創新也是如此,「黃金24小時」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隨著中國乳業步入高質量發展的黃金十年,競爭格局又將會有怎樣的變化?在強者恆強的時代,面對巨頭強勢入局低溫鮮奶市場,以低溫見長的區域型乳業又將如何選擇自己的競爭策略?把長板做長,以「區域併購+科技創新賦能」的發展模式,推動品類、供應鏈、本地服務優勢的持續放大,也許能成為以新希望乳業為代表的城市型乳企構築競爭壁壘的必要手段。「24小時」鮮奶作為新希望乳業的一張王牌,只有持續科技創新,持續供應鏈升級,才能在中國乳業這盤「鬥地主」中打得更好,活得更久,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