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專權幾十年,為什麼一直沒有篡位?

2021-02-13 揚子文旅

很多人看過王莽篡漢之後都會有一個疑問,西漢歷史上明明有兩個人有機會當皇帝,為什麼他們沒篡位呢?這兩個人,一個是呂后,另一個就是霍光。如果說呂后當時還要忌憚外面強大諸侯國的話,而經過「推恩令」後,霍光連這個顧慮都沒有了,他為什麼沒有像王莽那樣,想辦法當皇帝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看這個話題。

一、霍光的上位之路

毫無疑問,霍光的上位離不開霍去病,正是憑藉與驃騎將軍霍去病同父異母的關係,霍光才被帶入宮中,當上一名郎官,也就是漢武帝身邊的一個下等的侍從官。從那以後,霍光就一直在漢武帝身邊做事,從郎官到各曹官,再到侍中,直至奉車都尉、光祿大夫,時間長達三十餘年。

在這三十餘年裡,霍光雖沒有什麼特別高光的時刻,但卻從未犯過大錯,所以才能夠得到漢武帝的極度信任,最後才將託孤重任交給他,讓他做了漢昭帝劉弗陵的首席輔政大臣,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為輔助。

這其中,金日磾是匈奴人,在漢昭帝登基後第二年就死了;上官桀跟霍光是兒女親家,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兒,當時由於漢昭帝還小,由霍光總理朝政,如果霍光不在,就由上官桀負責;桑弘羊是御史大夫,負責監督百官。

可以看得出來,這裡面表面上是各司其職,但是無論是上官桀,還是桑弘羊,甚至包括那些皇親國戚,真的有什麼事,還是得通過霍光。所以,時間一長,霍光否決了他們幾次意見之後,矛盾也就產生了。

上官桀聯合蓋長公主、燕王劉旦、輔政大臣桑弘羊等共結成同盟,並向漢昭帝進言誣告霍光有謀反之心(霍光招人眼紅了),並準備一舉幹掉霍光。

不料,年僅14歲的漢昭帝識破陰謀,不理不睬,還下令:誰再敢誣陷霍光,決不輕饒。上官桀等人,像狗咬了刺蝟一樣,眼看從漢昭帝這裡無處下牙,一計不成,便又生出一計。

這一計是什麼?這簡直不是一般地瘋狂:上官桀等人居然企圖發動政變,廢掉漢昭帝,立燕王為帝,進而誅殺掉霍光。連一代強人漢武帝指定親立的繼位人都敢廢,你說這幫人膽子該有多大!

結果,謀大事不密,陰謀洩漏,上官桀、桑弘羊被霍光殺掉,蓋長公主、燕王劉旦自殺。這一下好了,斬首卻被反斬首,霍光成了帝國朝政的實際決策者。

從那以後,霍光就成為了獨掌大權的唯一權臣,這一年是公元前80年,距離霍光入宮之時,已經過去整整四十年了。

霍光是因得到了漢昭帝的充分信任,而得以大權獨攬。當然,霍光在漢昭帝時期,攜手並輔佐皇帝,開創了和後來漢宣帝時期合稱的「昭宣中興」。

二、霍光的權力有多大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英年早逝,留下的上官太后(漢昭帝的皇后)是霍光的親外孫女,幾乎完全受霍光左右。滿朝文武也都唯霍光馬首是瞻,幾乎所有重要位置都是霍光信得過的人物,當時的霍光甚至已經擁有了廢立皇帝的權力。

霍光當時越過廣陵王劉胥(漢昭帝的四哥),而選擇昌邑王劉賀(漢昭帝五哥劉髆之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實際上就一個理由:漢武帝當時就沒選擇劉胥,就說明他不適合。

劉賀,是一個淫浪色君,看見美女就色心欲起,按捺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當皇帝也許不在行,但調戲女人倒有一套,調戲得女孩家春心萌動,宮中不少有姿色女人被搞上了龍床,荒淫床幃之事沒少幹。

不過,很悲劇的是,劉賀剛剛當了27天皇帝,就因為目無法度被霍光和上官太后給廢了,淪為西漢王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隨後,在大臣們的建議下,霍光選擇了流落民間的皇曾孫劉病已(漢昭帝大哥戾太子劉據之孫)。(註:關於這一點,有人認為是因為衛霍兩家的關係,所以霍光有意選擇的劉病已,其實不完全如此。雖然衛青和霍去病之間關係非常親密,但是畢竟霍光與霍去病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而衛青和霍去病之間的聯繫恰恰是因為霍去病的母親是衛青的姐姐,所以衛氏與霍光之間並沒有什麼血緣關係。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戾太子劉據遇害之時,霍光沒有出手相助了)

漢宣帝(劉病已)即位後,將自己的結髮妻子許平君立為皇后。結果僅僅過去三年,霍光的妻子霍顯便暗中收買女醫淳于衍將許平君毒殺了。此舉雖然可以說霍光事先並不知情,但事後卻也是他默認了的。隨後,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入宮,成為漢宣帝的第二任皇后。

漢宣帝後來曾說過,霍光與他同車,站在他身後時,他有如芒刺在背的感覺。實際上,換成是誰都會有這種恐懼感的。

宮裡有個上官太后,還有個霍皇后;劉病已並未親政,權力還在霍光手裡;霍光的兒子霍禹、侄孫霍雲都是中郎將;霍雲的弟弟霍山是奉車都尉、侍中,管著胡越騎兵;霍光的兩個女婿分別是東西宮的衛尉,負責保衛皇宮;其他霍光的近房、遠房兄弟,一票女婿、外孫也都在朝中擔任要職;除此之外,其他重要朝臣也基本上是經霍光一手提拔的。

面對這種局面,又有哪個皇帝會不怕呢?

三、霍光為什麼沒反?

如果從霍光所掌控的勢力來看,事實上是超越王莽篡漢之時的,他所獲得的支持更是遠遠比王莽當時要好得多。但是,為什麼霍光沒反呢?無外乎就下面這兩種情況:

1、霍光不想反

霍光是一個處事非常謹慎、周密,而且極為自律的人。據《漢書》記載,他每次出入宮殿、上下殿門之時,所停所進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並且,他在武帝身邊呆了三十多年,從未犯過大錯,這也是他自律的體現。所以,無論是出於對武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也好,還是對大漢的忠誠也罷,甚至只是對個人的要求,霍光都極有可能從來都沒想過要造反。

2、霍光不敢反

假如說霍光真的利慾薰心,想過造反,但卻一直沒反,那他的畏懼點也只有兩個:

(1)漢朝的統治根深蒂固:大漢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起,至霍光獨自掌權的公元前80年止,已經過去了122年了。統一國家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劉漢江山之穩固也並非是霍光敢於觸碰的。

(2)霍光為人謹慎、周密,這是霍光的優點,但對於造反者來說,卻往往是一個無形的枷鎖,使得他不敢輕易踏出那一步,而最終錯過了機會。

相較於這兩方面來說,更願意相信上面一個,就是霍光出於對漢武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一直身懷輔佐幼主之心,並無貳意。而且,我們也應該看到,在霍光掌權的這段時間裡,恰恰也正是西漢從武帝戰爭時期徹底走出來的一個階段,雖不敢說孝宣中興都是霍光的功勞,但至少也有他付出的很多努力吧。

四、後記

霍光一生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對家人、子女缺乏管教了,以至於他們不但掌權,而且擅權放縱,不知道進退得失,最終釀成了悲劇。

公元前66年,即霍光死後兩年,霍氏一黨因企圖謀反的罪行,被漢宣帝連根拔起,只剩下了霍光的女兒霍成君(廢后)和外孫女上官太后了。上官太后於公元前37年壽終正寢,而霍成君則在公元前54年選擇了自殺。

公元前51年,當漢宣帝命人畫十一功臣像時,霍光雖名列第一,卻已經無法留下名字了,只能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了。

相關焦點

  • 【霍光】二十一、霍光的謝幕
    沒過多久,這個掌握漢帝國政權達二十年之久的大將軍霍光溘然長逝。漢宣帝表現的極為悲痛,用皇帝的規格為霍光舉行了奢華的葬禮,並免除霍氏後人的賦稅,讓他們世世代代享受爵位,世襲罔替。霍家的人顯然覺得即使如此,也不能彰顯霍光的威勢,對此意見很大。漢宣帝任由他們將霍光的墓葬規格一再僭越擴大。霍光的時代結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評價這樣一個對中國歷史有著巨大影響的人呢?
  • 霍光為什麼不幫衛子夫?權力滔天卻追封不了衛子夫,原因很無奈
    《衛子夫》播完之後,很多人都在討論說這個霍光是真的很有意思,而且也是個比較厲害的角色。但是這麼厲害,霍光為什麼不幫衛子夫呢?他幾乎是權傾朝野了,而且霍光還和衛子夫有一定的親戚關係的,但是這個霍光為什麼就是沒有幫衛子夫呢? 首先有人問霍光當時權利那麼大,就到了翻手為雲的程度,但為什麼就是不幫這個衛子夫呢? 幫他是可以幫,但是該怎麼幫呢?當時漢武帝早就被那個大陰謀遮住了雙眼,巫蠱案這件事做得滴水不漏,而且後來太子劉據也是真的起兵了,雖然反的不是漢武帝,但是他要殺的可是證人。
  • 霍光為什麼會落得個子孫誅滅的結局
    公元前74年,年僅21歲的漢昭帝劉弗陵因病逝世。由於漢昭帝沒有子嗣。其侄子昌邑王劉賀被擁立為帝。劉駕在位僅僅27天,便被群臣以「荒誕不經,不能勝任帝位」為由,趕下了皇位。為此,漢宣帝將朝政交給霍光處理,以至於出現了朝中之事皆出於霍的情況。御史大夫田延年上書批評霍光專權,宣帝也不予理釆,直接將田延年交給霍光處理。當霍光提出還政於宣帝之時,宣帝對此表示明確拒絕。宣帝對霍光的懷柔之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君臣關係十分融洽,霍光對漢宣帝也十分敬重,為了報答漢宣帝的知遇之恩,霍光將政務逐步交給宣帝處理,自己則退居二線。
  • 漢宣帝明明不喜歡漢朝權臣霍光,為何在他死後還要對他百般推崇
    一般來說誰家遇到了這樣的災難,沒有誰能夠有好下場,哪怕是死了也一樣被找出來批鬥,再進行除名。但是漢朝時的霍光卻遭受到了不同的待遇,他全家明明被漢宣帝所滅,但是霍光本人卻沒有因此而被漢宣帝奪去殊榮稱號。反而還繼續尊崇霍光,敬意滿滿,最後甚至還讓霍光配享太廟,這可是文人的最高殊榮。相信很多人都不解漢宣帝為什麼會這麼做,明明不僅對霍家不滿,漢宣帝對霍光也是有著不滿。
  • 霍光親選小皇帝被打臉
    好在他採取「不折騰」的政策,削減政府開支,老百姓的生活還不錯,社會政治經濟都很穩定,所以大家對他專權也還能接受。但畢竟是君主專制的年代,理論上皇權大於一切,所以大家對他後來隨意廢立皇帝就很有看法了。公元前74年,年僅二十一歲的漢昭帝劉弗陵去世,他沒有兒子,霍光力排眾議,否決了其他大臣提出的人選,迎立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為皇帝。
  • 歷史上謀朝篡位那麼多 世人為什麼對司馬氏篡魏耿耿於懷
    三國時期,先是曹丕篡漢,諷刺的是,曹魏沒多久又被司馬氏篡位。從本質上來說,二者都是謀反篡位,但是不得不說,司馬家的名聲要比曹家臭太多!為什麼人們默許曹丕篡漢,卻對司馬家篡魏耿耿於懷?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二者篡權的過程。史書劇照曹丕篡漢東漢末年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敗壞朝綱,天災瘟疫不斷,民不聊生,最終爆發了黃巾起義。
  • 在關於太監的問題上,清朝是如何做得,以至於沒有宦官專權發生?
    實在沒有辦法,在二十多歲的時候自宮,然後到北京去當太監。他投靠了一個叫魏朝的太監。魏朝問他叫什麼名字,他說只知道自己姓李,沒有名字。魏朝說,那給你改個名字吧,姓魏,叫魏進忠,安排在當時的東宮。當時萬曆皇帝對東宮太子極不喜歡,魏進忠進去以後的工作是打掃衛生。他在這裡幹了二十多年,從二十多歲幹到五十歲出頭。他發現東宮有個孩子,是萬曆皇帝的皇孫。
  • 囂張程度賽過霍光,堪稱兩漢第一外戚
    霍光我們都知道,敢於廢帝立帝,萬曆皇帝的母親常常拿霍光類比張居正,以此來嚇唬年幼的萬曆皇帝,潛臺詞是:要是你不聽話,可能會被張師傅給廢了。 不過霍光跟梁冀比起來,那簡直就是幼兒園比大學生的差距。梁冀這貨的權勢,已經達到了通天的地步。
  • 漢武帝的託孤重臣霍光是真的忠正耿直、兢兢業業?還是裝出來的?
    按時打卡,上班從不遲到、早退;工作一絲不苟,上邊的文件他都反覆檢查好幾遍,二十年來經他手的文件竟沒有一個錯別字;從不拉幫結拜,不養門客,不行賄受賄,撿到一毛錢都要打個報告交上去。 霍光謹慎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每次他從家屬院走到辦公樓要走多少步,從辦公樓大門走到辦公室走多少步,他都按制度,分毫不差,幾十年如一日。
  • 曹魏和西晉都是權臣篡位得國,為何這個時代篡位成功率這麼大?
    在秦漢經過戰爭建立大一統王朝的浪潮過去後,曹魏和西晉的建立則都是得國不正的篡權,兩次嘗試都大獲成功,皇帝的控制權似乎一下子下降到了可笑的地步,在曹丕和司馬炎探囊取物一般的篡位後面,有什麼重要的因素存在呢?曹操和司馬懿建立的對君權的壓制,為什麼受到的抵抗微乎其微呢?
  • 曹睿為什麼能讓司馬懿盡忠而不篡位
    曹睿為什麼能讓司馬懿盡忠而不篡位                       文章來源:網絡文摘  司馬懿鷹視狼顧,
  • 為什麼孫策死後,周瑜甘願輔佐孫權,而沒有謀權篡位呢?
    按道理,周瑜可以說是江東的開創功臣,其完全有能力與孫策平起平坐,那麼為什麼孫策死後,周瑜卻甘願輔佐孫權,而沒有謀權篡位呢?有人說,周瑜不謀權篡位,是自身沒有實力,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像周瑜這樣的豪族,家底一定雄厚,若想奪權,他是有一定能力的。不是周瑜不想奪權,而是他根本就沒有奪權的舉動,孫策死的那一刻,周瑜其實就已經認定孫權為江東之主了。其這麼做,自然也就無需有僭越之心了。
  • 麒麟閣十一功臣,霍光排第一名,霍去病為何不能上榜
    霍去病一直帶領軍隊向北方前進,北行了兩千多裡,殲滅敵軍七萬餘人,一直追殺到了狼居胥山,在這裡舉行了祭天封禮,匈奴也都跑到了漠北,漠南這邊再也沒有匈奴人了,匈奴也對東北地區徹底失去了控制。之後漢武帝將衛青和霍去病封為大司馬,而在此之前衛青是大司馬,霍去病則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的官職和俸祿也都和大將軍是一樣的,霍去病也坐到了頂峰。在漢武帝在準備對匈奴出兵時霍去病卻去世了,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 【家風故事】奢則不孫——東漢權臣霍光的家風故事
    這個家族的代表人物名為霍光。  霍光的父親名為霍仲孺,是一個身份低微的小吏,他與一位公主家的婢女私通,產下一子,但事後又不敢承擔責任,便一走了之,當作什麼也沒有發生。  這個私生子就是後來的霍去病。  而霍仲孺後來也有了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妻子為他產下一個「正大光明」的兒子,即為霍光。
  • 第三十四戰:霍光廢帝(4)昭帝無嗣
    這幫人偽造燕王名義上書,內容是三條控訴一條建議:1、霍光逾制,出外校閱郎官、羽林軍時仿佛皇帝出巡。2、霍光亂兵,擅自增選大將軍府的校尉。3、霍光擅權,蘇武被匈奴扣了二十年不肯投降,回朝後不過給了個典屬國的官職,大將軍長史楊敞並無功勞,卻被任命為搜粟都尉。
  • 霍去病去世史書記載是「卒」,而霍光去世卻用「薨」,這是為何?
    同樣是去世,為什麼霍去病去世記載「卒」,而霍光卻用的「薨」?《史記》中,對霍去病的死是這麼記載的:「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霍去病的官職是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光的官職是大司馬大將軍,雖說他們都是外戚,位高權重,但仍沒有達到諸侯王的程度。理論上說,霍光也應該用「卒」,那麼為何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用「薨」呢?
  • 一生忠正耿直、兢兢業業的權臣霍光,死後為何全族被滅?
    霍光在職期間兢兢業業,為了漢朝江山也算是鞠躬盡瘁,劉氏社稷得以安穩交接。不僅如此,霍光還廢掉了不成器的皇帝劉賀,擁立明君漢宣帝劉詢即位,霍光權傾朝野二十年,可謂榮譽滿身、威名四海,可是如此厲害的人物,卻在死後落得個全族被殺。在這其中,我們看到了欲望、利益、權柄、陰謀,那麼為何霍光會落得晚節不保的結局?
  • 《香蜜》中彥佑為什麼不支持潤玉篡位?原因很傷感
    彥佑從一開始就不支持潤玉篡位,那麼彥佑為什麼不支持潤玉篡位呢?1:彥佑不希望潤玉後悔在潤玉策劃謀反的時候,彥佑就曾勸過他,你有沒有想過,錦覓不應該被你利用,她是無辜的,她不應該因為你而受到傷害。彥佑雖然一開始就有目的接近錦覓,但他並未真的傷害過錦覓,而且他的良心一直都是過意不去的。
  • 大盜移國:漢末宦官與外戚專權交替,對後世造成了哪些影響?
    導言:其實太監這個稱謂,是從隋唐以後才叫起來的,以前一直稱之為"黃門",無論是從《三國演義》還是從其他史籍之中,都能獲取到東漢中後期以後宦官專權與外戚專權的信息,大致的規律似乎可以歸納總結為。漢人掌握的政權越是容易出現外戚或者是宦官專權,比如東漢中後期和明朝中後期,這究竟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