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相由心生」
淨空法師答:這個事情也不能一定這個說法,因為一個人的相貌,與他前生所修的福報有關係。有人這樣說過:四十歲之前,相貌好壞是前生註定的,是你過去生中的福報,四十歲以後相貌好壞要自己負責任。
所以:人的相貌是前世的福報和今生的修煉。
有的人面容姣好,卻心有城府,到處機關算盡;有的人相貌並非驚豔,但是卻心地善良,一身正氣。
其實真正的美的確不是外在的容貌,更多吸引我們的是他們的人格魅力,以及獨一無二品行和氣質。在那些真正美的人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是鑲著金邊的。
每個人其實都會有一個人設,只是如果表裡不一的話,長久以來,人設便會崩塌。
就比如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綠茶」
首先要肯定的是,綠茶的「修煉」也不是一朝一夕,或者說「綠茶」也並非天生就是「茶女」。
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洛克曾提出一個學術觀點「白板說」。他認為,最初的心靈像一塊沒有任何記號和任何觀念的白板,一切觀念和記號都來自於後天的經驗。或是後天環境,或是原生家庭,或是行為習慣種種因素造就了這樣一個獨立的個體。
綠茶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看似單純,不諳世事,卻手段高明,內心陰險。栽贓嫁禍,楚楚可憐,妙變柔弱博取同情。
而我們在與綠茶交往的時候往往會經過以下6個階段:認識綠茶,同情綠茶,喜歡綠茶,了解綠茶,遠離綠茶,厭惡綠茶。
面容姣好卻內心腹黑的反派角色終究不會佔據人們的視野太長時間,真正的美麗是那些閃耀著真善美的人。
倉央嘉措在《問佛》中問: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們且把人生當做是一場修行,用勤勞智慧和善良勇敢武裝自己,讓純淨仁愛的心始終伴隨著我們,無論酸甜苦辣的生活有多麼不易,也不要讓心靈蒙上灰塵。
心隨境遷,相由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