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琪嘉:被父母忽視的孩子的黑化與死亡|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談替代兒童的悲劇

2021-02-22 蘇州尚想心理

點擊上方「蘇州尚想心理」↑關注我們

作者:施琪嘉

來源:開森心理(ID:kaisenxinli)

01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松子做的鬼臉,她做鬼臉的起源是為了逗父親笑,以後每當她碰到緊急情況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做鬼臉。松子經常做的鬼臉在催眠中叫作錨定,錨定的意思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另外一件事情同時發生,這兩者能聯繫起來。松子的父親一直都不笑,但松子希望父親對她露出笑臉,只有當她做出鬼臉時,父親才會笑一下,錨定就是她的鬼臉和父親的笑聯繫在一起。

我們在平時用錨定也比較多,比如在車前掛觀音菩薩像保平安,戴手鐲或胸前掛黑曜石,仿佛這樣就會有神靈來保護自己。

錨定在創傷裡面有另外一個名詞來形容,叫扳機點。在電影中,松子被懷疑偷了別人的東西,並遭到校長的訓斥,那一刻,她也做了一下鬼臉,但是她不知道為什麼校長更生氣了。校長說:「我們在講嚴肅事情的時候,你能不能不開玩笑?」實際上,一個扳機點可以激發創傷。比如,一個人開車出了車禍,以後他就不開車了,車子的引擎聲或是鳴笛聲都會讓他產生驚恐的感覺,所以汽車引擎的聲音就是一個扳機點。

壞的回憶是導致創傷和驚恐發作的扳機點,但好的回憶也有扳機點,例如聽到某一段音樂或聞到某一種香味。所以,松子在危急的時候做這個動作,是因為內心特別期待校長能夠對她好一些,但校長不領這個情,也並沒有被逗笑,而是更加憤怒。因此,松子的一生有一個標記——帶有特徵性的鬼臉。她的鬼臉對創傷來說是一個扳機點,但是對於松子來說卻指向創傷的相反方向——渴望看到父親對她露出笑臉。這是鬼臉具有的意象。

02

如果我們向深處探究,松子為什麼希望自己的父親露出笑臉呢?是因為父親對她那個殘疾多病的妹妹要比對她好。我們會發現松子家裡有一個特別奇特的現象,就是替代兒童。有些人為了懷念去世的親人,用親人的名字給自己的孩子命名,這孩子就不再是自己了,而是代表親人,這就叫作替代兒童。

松子也是一個替代兒童,她不是為自己活著,因為父親把注意力放在妹妹的身上,而妹妹是一個殘疾人。父母的注意力不在健康的孩子身上,他們內心的想法是:健康的孩子可以有更好的前途,不需要我們照顧。這樣的話,健康的孩子內心中就會有一個聲音:我還不如病了算了。

父母對於殘疾孩子的照顧,有一種病態的痴迷,松子的家庭就是這個樣子,父親特別愛她的妹妹。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父母喜歡一個孩子,那麼他們喜歡另一個孩子的能力就會下降。松子活得不像她自己,而是為妹妹而活,即便她的成績好,將來也不能分財產;即使她今後有錢了,也應該分給自己的妹妹。松子並不願意被父母親安排成替代兒童,所以有時候她會跟妹妹說:你一點兒都不可憐,你是最討厭的人,我才可憐。

如果孩子夭折了,父母沒有完成哀悼的過程,他們就會把活下來的孩子與死去的孩子進行對比,但是活人永遠比不過死人。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他們就會說:「如果你的哥哥或姐姐還在的話,那就好了,他們絕對不會像你這個樣子。」所以活著的孩子就是一個替代者。

父母對於患病的孩子有幾種矛盾的心理。第一種就是內疚感,他覺得孩子生病是因為自己沒有當好父母。第二種就是父母的自戀感和病態的權威感在生病的孩子身上得到了體現。

松子一生的命運走向,就是想要獲得父親的愛,和妹妹競爭。但是在家庭中,這種競爭是註定要失敗的,因為她不是殘疾兒童,父母註定要把松子當作一個替代兒童來對待:即便你今後成功了,那也是你應該做的,因為你的妹妹不行,所以這個家裡就要靠你養;如果你沒有成功,那你就更不行,可能你在某些方面還不如妹妹孝順,因為姐姐可以天天與我們在一起。

03

一般勵志類電影的結局,都是好人一生就像受到詛咒一樣,不斷向深淵滑過去。榮格提出過一個經典的理論,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願意承認的人性陰影的一面,比如憤怒、恐懼、嫉妒、傷感、抑鬱。人性黑暗的這部分並不完全都是不好的,比如一個人如果有強烈的嫉妒心,可能會促使她更加努力去完成某些工作;如果一個人特別抑鬱,可能會激發他的創作力,在畫畫、寫作和音樂上做出與人不一樣的成就,特別是有抑鬱氣質的男性容易引起女性的青睞,因為他可能激發了女性母親般的照顧感。

這個電影中呈現出來的全都是陰影部分。大家寫出特別多的觀後感,也許是因為松子呈現出來的陰影部分激活了自己的陰影,比如說偷東西。當然,她偷東西並不是真的偷,而是為了息事寧人,想把這件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松子膽小怕死,為了達到目的可以撒謊,可以不面對事實,甚至後來去當舞女、做性工作者、做受虐狂等,這些都是屬於陰影的部分。所以一個人待在陰影中太久,久而久之就走不出來了。那些吸毒者、監獄裡的囚犯或是黑社會,他們的世界規則與我們可能完全不一樣,因為他們習慣了待在陰影之中。

松子似乎在陰影中走得越來越深。松子和作家在一起,但這個作家沒有什麼才能,寫不出東西的時候就拼命虐待她。在陰影中,每個人可能都有受虐的這一部分,被人打是一種受虐,把胃撐大、不睡覺、拼命抽菸或是通宵打麻將也是一種受虐。當然,在關係中,我們可以讓對方去虐待自己,用很惡毒的話來罵自己。松子和作家在一起的時候,作家無論怎麼虐待她,她都得不到滿足。所以這個作家最好的結局就是死掉,因為待在陰影中的一個結果就是死亡。

這個在榮格的理論裡面有一個名詞,叫作黑化,像待在地獄一樣。電影中不僅有很多旋轉的黑色東西,而且還有很多瞬間變化的東西,這些都代表死亡。所以松子的結局就是死亡。

04

松子的命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她競爭不過姐姐,也被父親嫌棄,只能通過做鬼臉來贏得父親短暫的笑容。所以她似乎是一直向著黑化的方向走,她找的人也加快了她黑化的過程。松子也有發光的時候,其實她具有很好的講演能力和舞蹈能力。她拼命地在生活,即使在做性工作者的時候,也能夠展示自己的才能。可是一個人如果待在黑化中,結果就是死亡。

榮格在提到黑化概念的時候,還提到另一個名詞,就是重生。人在死亡之後,可能會重生。現實中有很多這種黑化—死亡—重生的過程,比如夫妻之間吵架吵得很厲害,其中一方出軌了,一般來說,結果就是死亡,即婚姻會結束,但有的時候夫妻吵著吵著,也沒有離婚,而是夫妻關係慢慢變得平穩了,好起來了,這就說明他們度過了黑化階段。

通常在幾種情況下,黑化可以讓人重生:被別人打殘、被抓進監獄坐牢或家人的去世。松子本來有重生的可能性,遇到理髮師是她經歷一系列黑化之後唯一重生的可能,但是很可惜,她殺人之後被警察抓到了監獄。其實電影在這裡是可以反轉的,因為她是正當防衛,只要有律師出來幫她辯論就可以,但電影的導演是個非常黑化的導演,所以註定了松子悲慘的結局。日本人住的小島不大,資源缺乏,每個人在內心中都有一個原型就是日本會沉沒,地震要爆發,所有人都惶惶不可終日。所以電影一定會向著暴亂和死亡的方向走,對於日本來說,死亡的恐懼要遠遠大於生,所以導演最後一定會讓松子走向死亡。

另外一個值得講的就是,電影中的松子是一個很好的演員,演了特別多的角色:老師的角色、廣告女的角色、性工作者的角色、受虐者的角色。有時候我們不禁會想,什麼樣的人會做這麼多種角色的轉換呢?有可能是社會適應能力強的人,但我們也要考慮創傷的可能性。因為如果父母親對待兒童特別好的話,他就沒有必要待在其他角色裡,而是會回到自己的主角色——父母的孩子;如果父母不讓他當自己的孩子,那麼他就會出現解離狀態。

在創傷的解離狀態之下,一個人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比如,一個人在兒童時期受過特別大的創傷,他會發展出來一個能力,就是把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松子在成年的時候變成了特別多的角色,但是臉部怪異的表情說明在松子內心中,她必須努力去扮演父親期待的角色,所以她的鬼臉是一個隱喻。松子的人生是一個扭曲的、扮演出來的、戴著面具的人生。榮格學派有一個名詞叫作面具,每個人都有面具,松子的人格面具就特別多。

05

電影以悲劇收場,從大的方向來說,這跟日本的民族危機有關,日本的一個原型就是災難和毀滅,國民們都惶惶不可終日;從小的方向來說,松子的父母對她的嫌棄和忽略,讓她產生一種毀滅的感覺,她覺得自己配不上好日子,壞日子才是應得的。很多父母親在眼神、話語和行為中就傳遞給孩子這樣一種感受,即父母不喜歡孩子,孩子不配,也不值得過好日子,有些父母親甚至會嫉妒孩子,不喜歡孩子過上好日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其實松子最孝順她的父母,因為她如父母所願沒有過上好日子。

電影哪一段對你最有影響,說不定這一段就是你自己的投射:是施虐、受虐的這一段,是做性工作者的這一段,是廣告特別多的歡樂的這一段,還是殺人的這一段呢?每個人的關注點不一樣,這也說明人生最終是一個悲劇。如果說得比較絕對一點,每個人最後的結局都是死亡,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所以整個人生就是一個悲劇。

在這個悲劇之中,你如何去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從松子的這一生來講,她死亡的時候可能只有五十幾歲,算是比較年輕,但她很早就埋下了毀滅的禍根。所以,作為父母親來說,要對自己的孩子好一點兒,不要給孩子那種終身暗示性的詛咒,而是要給孩子祝福。

本文字稿節選自施琪嘉老師主講「人性放映機:電影心理治療50講」

(圖片來自網絡。我們對作者和資料來源方表示由衷的感謝和敬意!如果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予以刪除。)

蘇州心理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

蘇州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單位

嚴選資優心理諮詢師

14年實體心理諮詢

14年專業品質鑑證

尚想心理市區總部

地址:蘇州市帶城橋路101號二樓

電話:18012781812,(0512)65120161

尚想心理門診

地址:蘇州市吳中區北溪江路208號石湖華城南門1幢213室

電話:0512-67862616,17714062616

門診時間:周一至周日9:00~17:00

周三13:00~17:00開設睡眠門診

周六9:00~17:00開設情緒壓力門診

尚想心理園區中心

地址:蘇州市工業園區嘉瑞巷18號金匙望湖大廈1幢623室

電話:18015581230,(0512)65934330

尚想心理新區中心

地址:蘇州市高新區金山路3號No.3文創園302室

電話:0512-68563233,18168181719

尚想心理崑山中心

地址:蘇州崑山虹橋花園203室

電話:0512-57227102,18151561051

相關焦點

  • 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的悲劇究竟怪誰?引人深思
    歡迎來到百家號《三妮談影視》,今天,想和大家聊一部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由日本國民女神中谷美紀主演。整部影片通過松子曲折的一生,向觀眾們傳達了「女生一定要愛自己」的理念。很多觀眾表示,看第一遍的時候,並沒有理解其中的意思。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缺愛是一個女人一生的悲劇
    步入晚年的松子在出租屋房間外面的牆壁上寫上這幾個字。我想經歷了不斷沉淪的大半生,對愛情失去力氣的松子在寫下這幾個字的時候,或許已經明白:這一生她全心地愛過很多男人,卻唯獨沒有愛過自己。在讀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後,繼而又看了該書改編的電影。「松子」並不是一個特殊的個案,我們身邊就有「松子」存在,而且十分普遍。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童年被忽視過的人,一生都在尋求被愛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作家山田宗樹創作的長篇小說,描述的是極為普通的女主角松子悲慘坎坷的一生。從小被忽視了的松子,總是可以用自己的一切去換取所謂的愛,包括自己的身體和生命。《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講到:「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家長都有過讓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誤。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視的父母對成長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如果一個孩子的情感需求總是被忽略掉,會覺得獲得愛是一種很難的事情,所以他們寧願犧牲很多東西,也要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從三個角度剖析松子悲劇的原因及思考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2006年由日本東寶映畫發行的劇情歌舞片,該片改編自山田宗樹所著同名小說 。在影片中,導演用詼諧逗趣的方式,向觀眾呈現了坎坷的人生和跌宕起伏的感情經歷,描述了松子渴望愛最後因愛而不得過上了頹廢消極生活的一生。該影片採用黑色幽默的表現方式,用喜劇形式表現悲劇內容 。「黑色」代表死亡,是可怕滑稽的現實。幽默加上黑色,就成了絕望的幽默。
  • 從《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到飯島愛
    以為終於可以幸福的生活,龍卻也因故坐牢,想到自己不能給松子幸福,龍決定離開松子,然而松子卻一直夢想著能與龍相守到老……儘管情路上從不缺少男人,但到了五十歲松子依然是孑然一身,過著單身的隱居封閉生活。幾年後在枯竭的河川旁,人們發現了松子冰涼的屍體。那年,她53歲。而與這部電影主人公極端相似命運的一個人是飯島愛,80後的男性多半會知道這位AV女星。
  • 電影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電影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2020-10-03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影片中的松子就是這樣渡過了被人嫌棄的一生,影片由松子的外甥阿笙講述,他遇到的認識松子姑姑的每個人都為他講訴姑姑某個時期的故事,展示松子悲慘的一生。松子熱衷的那個鬼臉是她最純真的證明,為了讓父親歡笑,為了面對一切緊張的時刻,她的鬼臉滑稽又讓人心酸。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從三個角度分析松下悲劇的成因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由日本東寶映畫於發行的歌舞劇,這是改編自山田宗淑寫的同名小說。在影片中,導演以幽默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坎坷的生活和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描述了松下對愛情的渴望,最後是他因愛情而頹廢消極的生活。影片採用黑色幽默的表現方法,採用喜劇形式表現悲劇內容。「黑色」代表死亡,這是一個可怕而有趣的現實。
  • 電影推薦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前面一直在為你們推薦一些有能量的片,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換換風格吧(壞笑)今天推薦的是2006年日本出產的一部散發著輕微喪氣的影片,像是講述一生在絕望中燃氣希望,又在希望中得到絕望...電影簡介:有一天父親(香川照之飾)突然來找阿笙(瑛太飾),告訴他有個素未謀面的姑姑死了,叫他去收拾下姑姑的房子。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為愛而活的松子,她的人生並非是場悲劇
    好的電影,往往能帶給人更開闊的眼界,讓人明白很多窮極一生都無論領悟的道理。很多時候,電影裡所蘊含的哲學,比書本中的道理更有趣,比我們的生活更精彩。於是,我們常會將自己所鍾愛的電影翻來覆去地研讀,一方面是為了表達對電影的喜愛,一邊是渴望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能量。然而,有些電影很多人卻不願再看第二遍。
  • 從童話敘事角度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所要表達的精神主題
    2006年日本導演中島哲也拍攝了改編自山田宗樹同名小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用歌舞劇的新穎電影藝術手法,400多個CG鏡頭和動畫,並且嘗試了音樂劇元素,獲得2006年《電影旬報》十大電影第6名 。01、童話式的電影敘事風格,渲染松子一生的童年「回望」《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情節從開頭到結尾都充滿悲劇色彩,然而導演中島哲也卻摒棄「現實主義」反向採用了「童話舞臺劇」風格,去烘託詮釋松子從小渴望愛的一生。為什麼採用童話式電影敘事風格?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一個人的命運構建與破局
    看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那晚,我做了一整晚的噩夢。我對這部影片的觀感,和恐怖片是一樣的。電影中沒有對恐怖氣氛的渲染,但它呈現的,是一種震懾心靈的恐怖。一個本應閃閃發光的美好生命體,沿著被劃定的命運軌跡,一步一步墮入黑暗的深淵,所有掙扎皆是徒勞。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悽慘的悲劇嗎?
  • 懷舊: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這部上映於2006年的日本歌舞劇情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了松子從出生渴望愛情追逐幸福直至死亡的坎坷曲折的悲慘人生。在豆瓣上有著8.9的高分。影片以倒敘的手法,由松子的死引發素未謀面的侄子---阿笙對其死亡原因、人生經歷、家族隔閡等問題的探索與追憶。導演中島哲也用獨特的喜劇方式將悲劇呈現在了我們面前,當我小心翼翼撕開喜劇的面紗窺其本源時才發覺:自己早已淚流滿面.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既然喜劇的核心是悲劇,那麼悲劇的核心是什麼?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對《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解讀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到目前為止,我想沒有一部文學作品和電影讓我看完後,百感交集。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它,只覺得如鯁在喉。究竟要誇讚女主角松子在歷經人生種種背叛、磨難和悲慘遭遇後,還對他人保持善意、對生活滿懷期待?還是要憤怒的批判松子將自己本該美好的人生硬生生地作到了悽慘收尾?俗話說「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關係,是生命最本質的渴求
    這部電影2006年上映於日本,由中島哲也執導,中谷美紀、瑛太、伊勢谷友介、香川照主演。影片改編自山田宗樹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松子渴望愛、渴望被愛坎坷曲折的一生。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松子,終其一生都在試圖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穩固的親密關係,卻求而不得。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以靈魂散發的光芒,救贖人生悲劇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導演中島哲也的作品,憑此片獲得第三十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提名),川尻松子飾演者中谷美紀則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此片2006年在日本上映,豆瓣評分8.9的高分電影。因為家庭特殊的人員情況,作為老大的松子,得到父親的關愛自然沒有弟弟妹妹多,而妹妹因為病重體弱,父親更是無微不至關心愛護。大人們對於孩子的偏愛,不管在什麼時代都不足為奇。而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一個人從小缺愛,她終其一生都會追尋愛,並用力去愛她愛的人,因為她渴望別人也一樣愛她。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她忍受了不該發生的性騷擾,只為息事。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為何松子最後被一群小孩兒打死?
    文|愛熬夜的夜貓子看過《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後,內心久久不能平息;腦海裡縈繞著的是松子那倔強的眼神;那句反反覆覆出現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松子一生都在渴望被愛,可是她一直都在被人傷害。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 今日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口袋文藝微信號: koudaiwenyi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導演: 中島哲也編劇: 中島哲也 / 山田宗樹主演: 中谷美紀 / 瑛太 / 香川照之 / 市川實日子 / 伊勢谷友介 / 柄本明 / 黑澤明日香 / 荒川良良 / 柴崎幸 / 土屋安娜 / 奧之矢佳奈 / 谷原章介 / 武田真治 / 片平渚 / 宮藤官九郎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幸福的源泉來自愛和信任
    1、我們這一生應該怎樣度過?我們都想度過幸福、有意義的一生。在我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都有」希望自己的將來閃閃發光「,我們青春肆意揮灑躊躇滿志,我們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憧憬和希望。長大了,即使很努力地生活,我們的夢想,沒有一個能變成現實。我們既痛苦,又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這個世界。
  • 《被人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充滿生活希望的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被人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首先,來說一說電影的劇情吧。年輕時候的松子是初中的老師,不僅美麗動人,氣質優雅,而且擁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被人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其次,來說說這部電影的價值觀。要談這部電影的價值觀,我覺得首先要對松子這個人做一個肯定或否定的界定,我當然是持肯定的態度,我很愛松子。但是對松子的肯定並不表示想過她這樣的一生。
  • 《被人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充滿生活希望的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被人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著名導演中島哲也最負盛名的代表作。被人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首先,來說一說電影的劇情吧。被人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其次,來說說這部電影的價值觀。要談這部電影的價值觀,我覺得首先要對松子這個人作一個肯定或否定的界定,我當然是持肯定的態度,我很愛松子。但是對松子的肯定並不表示想過她這樣的一生。那麼她人生的悲劇到底是誰造成的,是她自己還是社會?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就是這部電影要表達的思想和傳達的價值。如果沒有悲慘的命運,你絕對會覺得松子是個十分優秀的人。長得美麗動人,溫柔善良還多才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