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Mother's 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
真情暖五月,祝福獻母親。5月11日,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營造「感恩母親、尊重母親、關愛母親」的良好氛圍,大陽古鎮開展以「濃情五月,感恩母親——傳承美德樹家風,攜手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的家風家訓文化展覽活動,通過樹立「五好家庭、最美母親、巾幗創業」典型,增強傳統家風文化傳播,助力古鎮文化旅遊發展;通過大陽古鎮的家風家訓館的展示,吸引千餘名遊客走進館內,了解大陽古鎮歷史名人家訓等內容。
學家風家訓,展時代風採
早在明清時期,大陽就流傳著許多和母親相關的孝道故事。
歷史上以「都」命名的地方不多,大陽古鎮便是一個。大陽古鎮被譽為「九州針都」。明清時期,這裡冶鐵業發達,手工制針達到鼎盛,一度發展成為全國制針業的中心,所產的鋼針更是隨著晉商的足跡銷往全國以及海外。德國人李希霍芬在清同治九年來大陽時就曾感慨道:大陽的針,供應著這個大國的每一個家庭,並且遠銷中亞一帶。
一枚鋼針寄託的不僅是母親對子女的牽掛,也是遊子對母親的思念。
石子幹餅是大陽的流傳千年的名吃,因烹飪中用到河卵石而得名。石子幹餅口感獨特,外皮酥脆,內瓤綿甜,易於攜帶、食用和保存。據說,大陽石子幹餅是古時大陽舉子進京趕考時候攜帶的乾糧。遊子總是母親的牽掛。每當兒子遠遊、上京趕考,家家戶戶都會烙上一摞石子幹餅讓孩子帶上。
母親的牽掛是綿綿的,兒子的思念是甜甜的。
明清時期,大陽仕官如林,老百姓有「三鬥三升芝麻官」、「有官不到大陽誇」的民諺,於是大陽的石子幹餅也成了保佑科考順利的美食。
裴椿是明代中期大陽孝道的典範。
裴椿幼年失怙,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去世後,他在墓地搭屋居住,想要日夜守護以盡孝道。更為奇異的事情是,他的母親喜愛吃茄子,裴椿就將茄子種在了墓地旁。茄子長得十分茂盛,枝幹連生交錯,還有鳥雀鶴翔於墓地周圍。此事驚動了朝中的弘治皇帝。皇帝便下詔表旌他的孝道。
裴椿的兒子裴爵在弘治十一年中了舉人,後又當了縣令。裴椿去世後,裴爵辭官不做回鄉奔喪,「立祠隧道,晨夕哭奠」。後來他當了臨漳縣令,迎養嫠母、置祭田、建社學、修家規……做了一系列孝道善舉,都是鄉裡人讚揚學習的榜樣。裴爵言傳身教,後來他的兒子裴宇成為尚書、裴寀成為同知、孫子裴本立成為將軍,都與他教育有方,以身為範有關。
明朝嘉靖年間,東大陽村有個叫裴宇的人在京城做官。
裴尚書在京城做官多年,其家母卻從來沒去過京城,村裡人對這事也有一些議論,裴尚書每次回家探望母親時,母親總希望看看京城裡的金鑾殿是個什麼面貌。
裝尚書則借母親年邁、身體不好,路途又遙遠等問題婉拒。
時過數年,老母親又提出多未實現的願望一一到京城去看金鑾寶殿,這回尚書犯了大愁,想來想去終於想出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把想法告訴了母親,母親聽說不到京城也能看到朝廷的金鑾殿,心中自然十分高興。時隔不久,東大陽村來了許多能工巧匠,要在村南的高石崖上修築一座金鑾寶殿,以供尚書的老母遊覽觀賞,隨即選好地盤,擇吉日動工興建。不到三個月,建起了一座十分富麗堂皇的小宮殿,遠看,亭臺樓閣、飛簷挑角,鱗次櫛比,別致異常,近觀,黃瓦綠脊,奇鳥怪獸,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院內遊覽,如入仙境,小橋流水,迴廊幽靜,花壇魚池,松柏常青,看後,真令人連忘返。
小宮殿修好以後,裴尚書為了母親今後來去方便,又從村邊架一長橋,直至宮殿正門,橋上還修兩座亭子,讓母親走累了休息。
民間傳說,「南大橋丟病」的習俗始自明代張都堂之母。據傳,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春節,戶部侍郎張養蒙回家探母,適逢老母臥病在床,張養蒙許下誓願,母病好後要在南大橋東面廣場上高搭彩臺,唱三天大戲。正月十六風和日暖,張侍郎親攙老母走上南橋,只見河水清清,涓涓東流,張母遂起了消災免病的施捨之意,想讓己病順水東流,一去不返,即叫張侍郎取來銅錢三百串,散銀三百兩,撒向橋下河中,張侍郎對娘說:「娘的病這回全丟盡了,以後要長壽呢!」看戲的人們見張侍郎在橋上攙著老母向橋下撒銀撂錢,都爭先恐後、奮不顧身跳進河中搶銀拾錢。從此以後,每年正月十六日,鎮上的廣大群眾都要上南橋「丟病」看熱鬧,沿襲下來,成了一種習俗。
南大橋丟病的意義在於把上一年的疾病、心病、毛病、疑病、不順利的運氣病等等統統撂到河裡,讓它順水東流,一去不返,在新的一年裡,才可以身清氣爽,精神煥發,運氣好,財源順,年底再獲更大盈利。
大清道光年間,山西澤州府大陽鎮「四合院」內有一農戶人家,姓張名勤奮。二十歲娶妻牛氏,婚後一年牛氏身懷有孕,小兩口非常高興,勤奮的父母更是喜在心裡,樂在臉上。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牛氏懷孕不到半年,勤奮下地勞動回到家裡,吃過午飯後突然暴病身亡,命歸黃泉。
牛氏懷胎生下一子,取名清政。小清政自由活潑可愛,全家視他為掌上明珠。清政作為一個夢生子,頭腦聰明,愛好學習。牛氏省吃儉用,每日紡紗織布,供子讀書。
兒子清政學習十分刻苦,十年寒窗,京都科場開考。清政帶著祖父和母親的重託離開家門,身揣少量銀兩,背著紙墨筆硯,一路寫文賣字,徒步來到京都。在京都一小店住下,他每日省吃儉用,白天街頭寫文賣字,夜宿小店攻讀,等待科考。半個月後科場開考,張清政文卷對答如流,又寫一手好字,榜上進士有名。因其年青,只有伊始就歲,於是皇榜貼出後引起滿朝轟動。同治皇帝觀卷後龍顏大開,要親自面試。就在文華大殿,皇帝金口出題,張清政對答流暢,才華出眾,同治皇帝非常高興。帝問道:「你是哪裡人氏,你父親現做何職?」清政答曰:「臣張清政山西澤州府人,母親牛氏懷我半年,父親暴病身亡。臣是一個未見過父面的人。」帝問:「那你家裡一定富餘厚道吧?」張清政說:「書生家境貧寒,上有年邁祖父,父亡後,全靠寡母一人紡棉織布供我念書,母親是一個上孝父母,下愛兒子的良家之婦。」皇帝聽完後,似信非信,直命其退下。接著宣山西提督上朝見駕,並命山西提督查訪此事。經查訪澤州知府,此事無半點虛假。於是如實稟報皇上,皇帝龍心大動。欽命張清政為山東登州知府,並封張清政之母牛氏為節婦。皇帝御筆親題「介石貞筠」四字。欽命山西澤州知府選一吉日舉行掛匾儀式,由澤州府大小官員親臨大陽將匾掛於四合院張家大門上。
自從欽命掛匾後,驚動了整個澤州大地,大陽鎮名氣大增,方圓百裡,大小人等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從此張家出人頭地,改換門庭,光宗耀祖。
重磅好消息
1.《我們大陽》一書在大陽古鎮上架(六月秋水和寧寧喵咪力作《我們大陽》,新書預售今晚開啟)
2.公曆五月,勞模、先進工作者、晉城好人、中國好人等先進典型免票遊大陽(憑相關證明免票)
3.5月19日——中國旅遊日當天所有遊客免票暢遊大陽古鎮
4.「英中攝影協會澤州攝影基地」落戶大陽古鎮
5.CCTV7《鄉約》大陽古鎮專場圓滿結束,期待下次聚首
景區交通攻略
自駕信息——
太原、長治、臨汾、運城方向:請在高沁高速(高平至沁水)馬村出口下
鄭州、焦作方向:G3001鄭州繞城高速→S87鄭雲高速→G5512晉新高速→至晉城
節假日建議繞道高沁高速(高平至沁水)馬村出口下。
您還可以在高德地圖上搜索「大陽古鎮旅遊景區停車場」,通過導航到達大陽古鎮!
公共運輸——
(鄭州——晉城)鄭州東站、鄭州中心站、鄭州北站—晉城客運東站。
(焦作——晉城)焦作客運總站—焦作旅遊汽車站—晉城客運東站。
(前進路公交場站——大陽古鎮)313路,前進路公交場站——大陽古鎮(日發21班,線路:前進路—紅星街—景西路—北環路—陵沁線—陳大路—大陽。)(晉城火車站——大陽古鎮)214路,晉城火車站—大陽古鎮(日發8班,途經客運東站)。
古鎮很美也很大,最適合慢遊。當然,如果您走累了,可以選擇我們的觀光車代步,在貫利巷商業區、西門閣(古陽阿縣)、狀元府(傳統木作館)和龍樹吳神廟附近都有停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