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首屆晉城古堡(大陽)造物大展——山西大學站」在山西大學美術館開幕。
晉城澤州縣大陽古鎮古稱陽阿,煤和鐵工藝發達,手工鋼針遠銷海外,被譽為「九州針都」,而且擁有現存規模最大的元明清古建築群,素有「秦漢以來中國古城鎮的活化石」之稱。2020年7月,由大陽鎮人民政府、大陽古鎮景區、山西高校文創聯盟、山西大學美術學院文創中心承辦的大型國際藝術交流活動——首屆大陽國際造物營,在這一有著2600多年歷史的古鎮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多所知名院校的40名師生參加了本次活動,他們一起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頭腦風暴」,通過文化遺產影像創作、公共藝術規劃與架構、數字媒體與互動設計、傳統民藝與當代再設計等,圍繞晉城古堡文化遺產的復興與活化,進行學術交流和實踐文創,取得豐碩成果。隨後的9月26日,「遊山西讀歷史」暨首屆晉城古堡(大陽)國際造物大展在大陽古鎮舉辦。它是「首屆大陽國際造物營」的延伸,對取得的成果進行全面展示,包括「尋找大陽」「重塑往昔」「5G+智慧古鎮」「器之造物」「中國古代帝后冠冕經典復原展」等五個核心主展區。12月4日在山西大學站美術館的展覽,是在山西高校巡展的第一站。
開幕式上,山西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劉維東表示,此次大展的舉辦,是對在全省範圍內推動「遊山西就是讀歷史」系列活動的積極響應,也是山西大學美術學院與晉城市政府積極踐行的一次全面合作,「今後,我們將繼續依託山西大學美術學院文創中心,在山西高校文創聯盟機制的全面協調下,全力推進大陽古鎮文創產業的研發與生產合作,為大陽古鎮的發展提供動力」。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文創中心主任、大陽國際造物營總策劃人梁勇感言,首屆大陽國際造物營學員們的成果這次來到山西大學,是大陽古鎮文化遺產走進高校的一個創舉。其中,造物營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的本碩生們,展現了非凡的設計能力,是對山西大學美術學院人才培養成果的檢驗,晉東南藝術中心(大陽)與大陽文化造物廣場(地契館)的全案設計,更是一種全方位能力的展示。展覽走進山西大學近距離面向師生匯報展示,是一次「考試答卷」,更為下一階段與大陽古鎮景區深入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當天下午,太行古堡研究院院長張建軍還在山西大學做了題為「東方古堡看晉城」的巡展學術講座。
【來源:山西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