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挽救影片素材技巧,將鏡頭裁剪成更大寬高比 16:9 VS 2.39:1

2021-01-09 億名畫獅

本文將專門研究視頻和電影中使用的寬高比,著重講解兩個眾所周知的寬高比,16:9 VS 2.39:1。

將16:9素材裁剪為更大的寬高比,立即為您的作品增添電影效果。如果在單眼相機和攝像系統上拍攝,不允許以更寬的寬高比(如2.39:1(或範圍,有時也被稱為範圍)錄製鏡頭,情況尤其如此。

但是,將16:9素材裁剪為更大的寬高比時,您需要考慮幾件事。下面講述的技巧作為裁剪16:9素材的指南,可以節省時間並減少郵寄和交付的麻煩。

寬高比基本概念

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寬高比代表框架的尺寸。3:2、4:3、1:1和16:9等數字都是視頻和攝影中的標準寬高比,每個數字代表圖像的寬度與圖像的高度之比。

讓我們從16:9的標準寬高比開始。

對於以16:9寬高比拍攝的素材,您的解析度將測量16個單位的寬度和9個單位的高度。換句話說,每16個像素的寬度,就相對應9個像素的高度。以1920 x 1080為例,這是最著名的16:9解析度之一。寬度(1920)可以被16整除。高度(1080)也可以被9整除。因此,1920 x 1080解析度為16:9的寬高比。

您可以將1920 x 1080縮小到1280 x 720(HD-720p),或放大到3840 x 2160(UHD-4K)或更高,並且16:9的寬高比將始終保持不變。

1.為您的項目選擇合適的長寬比

電視、網絡內容和許多紀錄片都使用標準的16:9寬高比。它最初是4:3(舊的廣播標準寬高比)和2.35:1(電影放映標準寬高比)之間折衷而成的。

如今,電影製片人和內容創作者可以在標準的16:9寬高比,或多種更寬的寬高比,包括2.35:1或更常見的2.39:1之間靈活的選擇。一般而言,更寬的寬高比會讓你的圖像看起來更有電影效果。例如,讓我們比較下面的兩個鏡頭。哪一個看起來更「電影化」?

圖片來自Bud Simpson

電影製片人開始使用更寬的CinemaScope(立體聲寬銀幕電影)寬高比來更準確地創建人眼所感知的內容。

2.在開始拍攝之前就選擇寬高比

諸如RED和ARRI Alexa系列之類的專業相機系統可提供寬高比超過16:9(例如2.39:1(或畫幅))的錄製。然而,大多數單眼相機和微單相機除了16:9之外,在寬高比方面幾乎沒有其他選擇。

因此,假設一個項目,你的預算限制迫使你在單眼相機或微單相機上拍攝。但是,你和你的導演決定將這些內容指定用於劇院發行,而影院適合更大的寬高比。你被迫拍攝16:9,你如何實現寬高比的電影效果?

策略是以16:9拍攝,然後在編輯軟體中裁剪素材的頂部和底部。

將16:9素材裁剪為更大的寬高比時,應考慮幾件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應該在拍攝前就決定以更寬的寬高比交付項目,而不是在剪輯過程中再決定。

您的取景方式會影響鏡頭的構圖,鏡頭選擇,故事情節甚至是製作設計。因此,在開始拍攝之前,請決定拍攝畫幅寬度。此外,將此決定與其他部門負責人進行溝通,如生產設計部。拍攝完鏡頭後,不應該在後期製作中做出更大寬高比的決定。這將導致構圖缺陷(例如,減少上下高度尺寸),這可能在圖像中產生幽閉恐懼的感覺。

3.將您的拍攝畫面稍微擴大一點,以彌補丟失的上下高度尺寸

當你計劃將16:9的鏡頭剪輯到2.39:1時,考慮鏡頭也是很重要的。

通常,以較寬的焦距拍攝會產生更令人愉悅的圖像,並有助於確定拍攝對象的上下高度尺寸。

在較寬的焦距下拍攝也將增強範圍內拍攝的身臨其境的

感覺。舉個例子來說,下面這張標誌性的照片來自大衛·裡恩(David Lean)的《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Freddie Young,DP)。當你把16:9裁剪為2.39:1時,最好讓你的視野寬度超過35毫米。然而,此規則當然有例外。

Lawrence of Arabia via Movie Screencaps.com

4.以16:9拍攝—使用參考線和疊加層來構圖

因此,您已決定用更寬的寬高比進行拍攝。您還決定將你拍攝的範圍擴大到比平時略寬一些。這是為了解決後期裁切時在圖像頂部和底部丟失的像素。那麼,如何在16:9拍攝時構圖呢?

大多數數碼單眼相機,微單相機和外接顯示器會提供某種屏幕指導,以幫助您構圖。這是Blackmagic Video Assist監視器的標準疊加圖示例:

圖片來自Bud Simpson

提示:如果您的相機或監視器沒有參考線或疊加層,則在液晶顯示屏上用兩根薄薄的膠布黏貼,來模擬裁剪效果。這個技巧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並且可以在編輯時進行微調。

5.在編輯過程中使用PNG疊加層–裁剪素材以獲得最終成品

您已經拍攝了鏡頭。現在,是時候將素材導入到編輯軟體中,並將其裁剪為更大的寬高比。

您可以使用PNG疊加層來完成此操作。這些覆蓋圖只是放在框架頂部和底部的黑條圖像。疊加層的設計是為了裁剪16:9的圖像,使其具有更寬的寬高比。這些工作原理與您在相機或外接顯示器上使用的取景指引相同。

首先,您需要找到並下載適當的寬高比疊加層。

下載後,為您的項目選擇合適的疊加層。將其導入到您的編輯軟體中,並將其放置在序列中最頂層的視頻層上。放置到位後,按通常的方式鎖定圖層並編輯序列。通過使用這些透明的疊加層,您將能夠看到裁剪後的最終輸出效果。

如果您在拍攝期間正確構圖,則無需進行調整。但是,如果需要,您可以沿垂直軸重新調整主題。如果您要拍攝4K並以1080p的解析度進行傳送,則還可以縮放圖像並沿水平軸進行調整。

6.關閉疊加層,並使用導出設置裁剪圖像

項目完成後,就可以導出了。

導出之前,請確保關閉PNG疊加層。

接下來,導航至「 文件」>「導出」。在「 導出設置」對話框中,選擇「 源」選項,然後單擊對話框左上角的「 裁剪」按鈕,正確裁剪你的視頻。

回顧一下,將16:9素材裁剪為更大的寬高比時,您應該考慮以下六件事:

在拍攝前決定影片的寬高比,而不是在編輯室中一時興起。

與其他部門負責人(例如導演,情節提要負責人,製作設計師等)溝通此決定。

將您該項目的鏡頭調整為比正常情況稍寬,以彌補裁剪時圖像頂部和底部的像素丟失。

消除構圖中的猜測,並使用顯示屏的構圖指導進行構圖。

在編輯軟體中使用PNG疊加層,以查看最終輸出的外觀。

準備導出時,請關閉PNG疊加層並使用編輯軟體的導出設置裁剪素材。

作者: BUD SIMPSON

免責聲明:本資源通過網絡等公開渠道獲取,僅作為學習交流之用,其版權歸原作者或原出版社所有,本公眾號不對所涉及的版權問題負法律責任。如原作者認為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入門科普:變形寬銀幕鏡頭大掃盲!
    變形寬銀幕鏡頭帶有很鮮明的好萊塢印記,許許多多一線電影人都熱衷於用變形寬銀幕鏡頭去表達自己的影像價值。▲ Arri Master Anamorphic Reel變形寬銀幕鏡頭的設計用途在於——在4:3傳感器上實現捕捉無裁切和無質損的超寬畫幅比影像。其工作原理是將拉伸變形的影像擠壓進4:3畫框中,充分利用所有的像素點,再通過後期技術重映成超寬屏影像。
  • 4:3、16:9、2.39:1、1.73:1....這些數字怎麼來的,怎麼算你真清楚嗎?
    在電影術語中,我們總是用小數指寬,用1指高,比如1.33:1、1.66:1和1.85:1等等,而在視頻術語中,我們則用整數代表:4:3、16:9。視頻寬高比與電影寬高比的轉換很簡單,用高值除以寬值即可。例如,4÷3=1.33。
  • 3:2、4:3、16:9、1:1,照片長寬比有何講究?
    本身我們自己相機的長寬比已定,沒有太多可聊的,但由於後期二次構圖的存在,我們可能會將自己的照片裁剪為1:1、3:2、4:3、16:9等不同的長寬比(畫幅比)例。其實,之所以有這些不同寫選擇,是因為不同的長寬比,適合表現的照片題材,以及給人的視覺和心理感受是不同的。
  • 適用於《信條》影片的畫面調試及通道製作方法
    在上映前,因該影片畫幅寬高比為2.2:1,而平日裡影院放映的影片畫幅一般都是1.85:1或2.39:1的,如果直接使用遮幅通道,播放出來的畫面效果很可能是下圖的樣子。在等寬幕(1.85:1)中,銀幕上下可能會出現黑邊,而在等高幕(2.39:1)中,銀幕四周可能都會出現黑邊。因此引發了不小熱議。
  • 【看圖學拍】3:2、4:3、16:9、1:1,照片長寬比有何講究?
    >僅供學習交流用當前大部分相機拍攝的照片長寬比是3:2的,小部分如松下和奧林巴斯則是4:3的,更少一部分大、中畫幅相機是1:1的比例。後來隨著3:2及4:3的興起,1:1這種比例形式,逐漸不再多見,但並不少,一些習慣於使用大、中畫幅拍攝的用戶來說,1:1仍然是他們的最愛。當前許多攝影愛好者為追求一種復古的效果,也經常會嘗試1:1的畫幅比例形式。
  • 老蛙微距鏡頭60mm 2:1 f2.8的拍攝以及使用技巧
    在攝影中,涉及到一個放大率的概念,這個概念與影像的複製比率有關。複製比率是被攝體實際大小與影像大小之間的數字關係,通常用冒號兩邊的數字來表示: [影像大小] : [被攝體實際大小] 通常將左邊或者右邊的任何一個數字歸為1,一般表示為:1 : X / X : 1,前者含義是[被攝體實際大小]是[影象大小]的X倍;後者含義是[影象大小]是[被攝體實際大小]的X倍。
  • 採用了2.35:1的投影幕,播放16:9的內容會怎樣?
    越來越多的朋友喜歡在家庭影院裡採用寬銀幕(2.35:1 / 2.37:1/ 2.4:1)的投影幕。
  • 影片的畫幅比例到底該如何確定?
    什麼是畫幅比例(Aspect Ratio)畫幅比例,就是用來描述畫面寬度與高度之間關係的一組對比數值,通常表示成由冒號「:」分隔而成的兩個數字,例如4:3、16:9、2.35:1,也可以使用英文字母「x」表示成4x3、16x9等。有時候也會簡稱為,2.35(2.35:1)、1.78(1.78:1或16:9)、1.33(4:3)等。
  • 邁入變寬世界:SLR Magic 1.33倍40變形寬熒幕鏡頭適配器初體驗
    香港著名攝影器材商SLR Magic在今年NAB展會上首次推出了適用於16:9成像器的1.33倍40變形寬熒幕鏡頭適配器。在對這款適配器進行測評前,先分享一段用變形寬熒幕鏡頭適配器加上普通鏡頭拍攝出的紀錄短片。整個視頻的風格和設計都比較簡單。
  • 【後期強零基礎篇二】3:2、4:3、16:9、1:1,照片長寬比有何講究?
    >僅供學習交流用當前大部分相機拍攝的照片長寬比是3:2的,小部分如松下和奧林巴斯則是4:3的,更少一部分大、中畫幅相機是1:1的比例。拍攝1:1比例的照片,一定要注意畫面的水平,一旦產生微小的傾斜,那這種畫幅比例會放大這種傾斜,讓照片顯得失衡。
  • 14-08-22【幕後故事】使用ALEXA XT及Master Anamorphic變形鏡頭拍攝電影《後會無期》
    這部由ALEXA XT攝影機及Master Anamorphic變形鏡頭拍攝的影片已獲得6億票房的佳績。近日,ARRI專訪了《後會無期》攝影指導廖擬,及擔任這部影片前期DIT工作及後期調色製作的公司Image Forestt 畫林映像,請他們與我們分享了製作這部影片的心得。
  • 關於思銳35mm/F1.8變形鏡頭,你想了解的都在這
    但裁切會破壞原始構圖,浪費上下邊緣素材,畫質也會嚴重損耗。加裝思銳35mm/F1.8 1.33X變形鏡頭後,能更大限度利用傳感器面積,水平方向多出33%素材,無需裁剪就能輸出2.4:1寬畫幅比例的作品。相較普通鏡頭,相同水平等效焦距下,思銳變形鏡頭的景深更淺。而若想要追求同樣的景深效果,思銳變形鏡頭則可獲取更寬廣的畫域,容納更多素材。
  • 一文章了解4:3、16:9、21:9都有什麼區別
    今天售出的所有電視的長寬比均為16:9,這意味著如果將寬度分成16個相等部分,則電視或圖片的高度應為9個部分。16:9 非常適合電視,因為這是現今大多數電視節目使用的長寬比。但不幸的是,大多數電影製作都是使用21:9 的電影院標準。21:9寬得多,因此電視的某些部分需要在圖像上方和下方填充黑條,以適合大多數電視。
  • CBA第二階段延長至2月6日結束,將進行第39輪9場比賽
    虎撲12月22日訊 CBA官方公布,CBA常規賽第二階段比賽從原本的2月4日延長至2月6日結束。在2021年2月5日和6日增加進行廣東 vs 山東,新疆 vs 浙江和四川 vs 遼寧等9場常規賽第39輪的比賽。
  • 24mm定焦鏡頭的8個魔力
    QQ群:4576615981. 拍風景輸出更細膩畫質相比變焦鏡中的24mm焦距 (例如:24-70mm/16-35mm),24mm定焦鏡解析度更高,若然配合高像素型號相機,更是如虎添翼,輸出更細膩的畫質。
  • 一機一鏡走天下 24mm定焦鏡頭的6個魔力
    不不不,以下列出小弟幾個愚見,看看24mm的定焦鏡還適不適合你用。1.拍風景輸出更細膩畫質  相比變焦鏡頭中的24mm焦距(例如:24-70mm/16-35mm),24mm定焦鏡頭解析度更高,若配合高像素型號相機,更是如虎添翼,輸出更細膩的畫質。
  • ps如何把漢服照片裁剪成電影比例
    好了,廢話少說,下面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吧~1.第一步,導入原圖,原圖是karry拍攝的一張漢服作品。2.按熱鍵C 裁剪工具,大家注意電影的比例要選擇16:9畫幅哦,因為正常的電影比例畫幅就是16比9。3.選擇好需要的位置,按回車鍵確定。4.接下來我們按熱鍵M,矩形工具。選擇固定比例,數字寬度設置為2.35 高度為1。
  • 影院 |影院規劃的硬核指標之—鏡頭投射比
    最終,只能依靠犧牲放映畫面大小、更換放映機鏡頭、重開放映機窗口等方式來進行補救,勞民傷財,得不償失。今天,小編將把這套影廳鏡頭投射比的理論轉化成好學易懂的 「硬核技巧」,即使再硬核也能讓你快速達成「設計大神」的成就!
  • 裁剪照片技巧,瞬間裁成大片!
    雖說構圖是按下快門之前應該做的,但有時候因為鏡頭焦段、拍照距離或者器材和取景現場有所限制而導致沒有拍出理想照片的情況下,我們就應當在後期對照片進行裁剪▼裁剪前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不同情況下應該如何合宜的裁剪照片吧~拍攝時由於鏡頭的局限性,沒有長焦鏡頭,無法提煉出純粹的點、線、面的構圖,柳枝的無序讓畫面顯得有些凌亂。拍攝時便考慮到了這一點,可在後期中裁剪出有序的部分。
  • 後期圖片裁剪需要的是你的想像力
    我們在攝影的過程當中,經常會遇到前期因為拍攝的現場有一些限制,需要後來做一些二次裁剪來構圖,二次構圖困難的不是裁剪技巧本身,而是如何分析畫面來再造出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