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儂軟語醉人心!唱火《太湖美》後,程桂蘭用蘇州方言演繹《茉莉花》

2021-02-22 民歌中國









信息,從這裡觸達民歌圈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婉轉優美的《太湖美》,讓當時年輕的評彈演員程桂蘭「一戰成名」,逐漸成長為深受大家喜愛的著名歌唱家,也讓醉人的「吳儂軟語」越發深入人心。

視頻:程桂蘭《太湖美》MV

可以說,用蘇州方言的演唱,是程桂蘭走向成功的一大助力。除了這曲烙印在無數聽眾心中的《太湖美》,程桂蘭與經典江蘇民歌《茉莉花》之間也有著很深的緣分——第一個嘗試以蘇州方言演繹《茉莉花》。

視頻:程桂蘭《茉莉花》

《茉莉花》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後由何仿(原前線歌舞團團長、國家一級作曲家)收集改編再創作,才有了我們如今聽到的版本。由於作品本身非常抒情和優美,很多歌者都對《茉莉花》喜愛有加,程桂蘭自然也不例外。

當年,中國唱片總公司要為程桂蘭出一張民歌專輯,她馬上想到要把《茉莉花》列入演唱曲目之中。但經典之作,演唱者可謂眾多,如何才能唱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呢?程桂蘭借鑑了之前《太湖美》的成功,用蘇州方言來演繹。這一唱,又是一版經典。

資料圖:何仿和程桂蘭

值得一提的是,何仿團長聽了程桂蘭的演唱之後,同樣是讚賞有加、喜愛連連。作為老一輩部隊文藝工作者,他深知民歌來源於民間,要帶有濃鬱的地方韻味才更能贏得觀眾的喜愛。他還讓程桂蘭以後就用家鄉的方言來演繹這首《茉莉花》,這才有了後來我們經常看到的「程桂蘭老師演繹方言版《茉莉花》」。

我們都是傳歌人!

相關焦點

  • 吳儂軟語話蘇州
    踏進蘇州,我不由自主地放輕了腳步伐,我感到了一種都市裡不應存在的靜謐,這種靜。如水般漫掩過來,浸入我的骨髓,我知道,這清幽之氣來自靜謐的小巷和兩側高高的風火牆,來自那一扇扇簡潔的木門緊鎖的深深庭院,而我來自辣味的湖南,我不敢喊一聲蘇州,生怕驚嚇了她。在我的印象中,蘇州就是薄如蟬翼的絲綢,就是一柄小小的摺扇,就是吳儂軟語嫋嫋婷婷的女子,和茉莉花的香氣。
  • 吳儂軟語聽醉人心,一首《蘇州好風光》簡直酥到骨子裡……
    該作品充滿了濃厚的蘇州地方韻味,歌詞意境優美,刻畫了蘇州的春夏秋冬以及風土人情;曲調結合了蘇州評彈與管弦樂伴奏等元素,委婉細膩。 盛小雲出身蘇州評彈世家,嗓音甜潤,運腔委婉自如,說唱俱佳。一首柔聲細語的《蘇州好風光》,更是撩撥聽者心弦,簡直酥到了骨子裡,盡現江南吳儂軟語的魅力。
  • 吳儂軟語大比拼,新蘇州PK老蘇州,結果出人意料……
    聽老蘇州說蘇州話吳儂軟語簡直心都要酥了可你聽過新蘇州和洋蘇州說蘇州話嗎?
  • 用吳儂軟語來給你講姑蘇~
    如果有人問:「為什麼那麼多人想來蘇州?蘇州到底好在哪裡?」相信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蘇州好。究竟好在哪裡呢?聽!我用吳儂軟語來講給你聽~不管你對它的印象是姑蘇城的小橋流水,還是千百年來的文人墨客。總有一點,是除了蘇州其他地方都所給不了的。
  • 珠落玉盤 細雨無聲 吳儂軟語 醉美東瀛
    評彈又稱蘇州評彈,說書或南詞,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是一門古老、優美的漢族說唱藝術。 評話通常一人登臺開講,內容多為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和叱吒風雲的俠義豪傑。彈詞一般兩人說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彈自唱,內容多為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說和民間故事。
  • 蘇州評彈 吳儂軟語裡的詩情
    與花花草草相伴。聽蘇州評彈,喝老茶,聽雨,想念。一個人,萬轉千回。一個人,靜水流深。今天不如我們就來一起聊聊蘇州評彈吧。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的總稱,是採用以蘇州話為代表的吳語方言,徒口講說表演的漢族曲藝說書形式,產生並流行於蘇州及江、浙、滬一帶。
  • 保護傳承 吳儂軟語 方言文化傳承能不能「嗨」起來?
    在這首MV中,來自蘇州、上海、杭州、寧波、嘉興和宜興的7名年輕人齊聚喬家路,用吳儂軟語唱起了RAP。這首MV在網上一經發布,就在吳語區引起轟動。這是繼去年某古裝劇中的「蘇州話」之後,吳方言再一次引發的大流量事件——前者被集體吐槽,而後者則贏得一片掌聲。
  • 讓我們一起致敬中國最古老的流行歌曲之一《茉莉花》
    節目現場,王中山用古箏彈奏河南版的《茉莉花》,地方特色濃鬱,盡顯俏皮;方錦龍跨國界演奏日本版《茉莉花》,於指下展現了音樂的靈動和文化碰撞的火花;陳軍攜二胡上演華爾茲版的《茉莉花》,在浪漫與唯美中輸出中國文化的魅力。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程桂蘭,則帶著「吳儂軟語」版本的《茉莉花》盛裝登臺,在蘇州方言中展現《茉莉花》獨特的韻味。
  • 鄉音也是戲|電影中的吳儂軟語 呢喃出人性百態
    1905電影網專稿無論是喜劇表達的需要,還是真實再現的還原,抑或只是導演對鄉情一次釋放,方言對於電影,不僅僅只是一段對白,一語鄉音。它飽含著藝術表達與人文情懷,以及與觀眾情感上的共鳴。今天我們來聽聽吳儂軟語。
  • 鄉音也是戲|電影中的吳儂軟語 呢喃出人性百態
    今天我們來聽聽吳儂軟語。代表作鄉音重現不少人心目中的吳洲「江南」,是燈影槳聲,是小橋流水,是白牆黛瓦,而這獨有的精緻,沒有軟糯濃稠的吳儂軟語的裝點,似乎也就少了點那一抹點睛的妙韻。影像包裹著情緒,煙霧包裹著精緻,亦幻亦真,像夢又像現實,侯孝賢用雙重的封閉空間構造出一個烏託邦的世界,千紅一枯孽海花,萬豔同悲青樓夢,吳儂軟語,繾綣低回間的愛戀深深,不過是寥寥無幾真心下的匆匆一瞥
  • 申音 | 高博文:吳儂軟語說《繁花》
    作為作者,金宇澄曾說:「寫《繁花》時,我耳邊一直有一位蘇州口音的上海老先生,一個人慢慢講,聲音不溫不火,不高不低……」當這位「蘇州口音的上海老先生」,由作家的耳畔被搬至評彈舞臺時,三弦和琵琶響起,高博文、黃海華、吳靜慧、陸錦花、解燕五位演員交替出場,用吳儂軟語的評彈,娓娓講述一部「上海的《清明上河圖》」。
  • 吳儂軟語蘇腸骨,曲中《白蛇傳》漸入迷
    《白蛇傳》與蘇州頗有淵源,白贈許銀錠,不料銀錠竟是錢塘縣失竊的庫銀,致許獲罪,發配蘇州。蘇州大生堂店主王永昌保出許仙,留為店夥。素貞主婢亦至蘇州,幫許辭夥,並出資助許開設保和堂藥店。而往後的片段,可從這曲子中細細品味。
  • 曾經的吳儂軟語,是秦淮河畔的靡靡之音,如今卻成了……
    曾經的吳儂軟語,是秦淮河畔的靡靡之音,如今卻成了人們對慢節奏和溫柔生活的無限嚮往~秦淮緩緩流呀盤古到如今江南錦繡金陵風雅情呀堂闊宇深呀白鷺洲水漣漣世外桃源呀……配上油紙傘下穿著旗袍的優雅美麗的女人~那是大多數人負擔不起卻又心有嚮往的中國式風情~朱虹唱的蘇州好風光
  • 【錦繡鄉愁】李苡嫚:曲中話蘇州
    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在平江路上的茶館,點上一壺茶,聽一晚的曲兒,從600年前誕生的崑曲,到京劇,蘇州評彈,越劇和江南絲竹……一段段優美的旋律唱述著一個個優美的故事,無論是湯顯祖《牡丹亭》中杜麗娘情竇初開的欲言又止,還是蘇州絲竹小調《蘇州好風光》的嗲聲嗲氣,或是那街邊花娘的聲聲叫賣在吳儂軟語中輕輕地舒展開去,那嗲聲嗲氣地縈繞讓人在如痴如醉中穿越了不知多少回。
  • 江蘇方言吳語與江淮官話區哪個更好聽?南京話PK蘇州話
    江蘇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與長江淮河流域等獨特的地理條件,在這裡形成了江淮官話、吳語、中原官話三種典型方言。徐宿連三市大部講中原官話,寧鎮揚泰通淮鹽七市大部講江淮官話,而吳語在江蘇省內以蘇州為中心,包括除過南京市區、鎮江市區的長江以南部分,以及靖江、啟東、海門等江北部分城市。靖啟海三市方言是吳語,是因此三地的原始居民均從蘇州地區遷徙而來。
  • 嘗一口吳儂軟語的上海菜,走進周杰倫一九四三的老時光裡
    嘗一口吳儂軟語的上海菜,走進周杰倫一九四三的老時光裡,儂好上海上海。在廈門,這個開在篔簹湖畔西堤別墅區的十六年老店,是不少人尋味上海菜的雅致所在。這邊的食材大多是從上海新鮮空運過來的,以便最大程度的還原本幫菜的味道。
  • 蘇州姑蘇區:傳唱蘇州民謠 傳承吳語文化
    蘇州是古吳國的中心,而蘇州話也作為古老的方言在歷史的長河中代代流傳下來,蘇州話一直是吳語的代表方言之一,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以軟糯著稱,所謂「吳儂軟語」不外如是。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蘇州話也在慢慢發生改變,我們能聽到的吳儂軟語越來越少,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蘇州話的精髓,4月12日下午,平江新城蘇錦一社區特地舉辦了「傳唱蘇州民謠—吳語三字經大賽」,邀請轄區內七色花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和家長們前來參加,口耳相傳,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觀看參與。   蘇州童謠作為蘇州人民的智慧結晶對於學習蘇州話和蘇州文化而言是十分有教育意義的。
  • 好一個何仿 好一朵《茉莉花》
    當時擔任指揮的總政軍樂團總指揮於建芳回憶說:「當中國軍樂隊進場時,現場嚴肅寂靜,奏響《茉莉花》後,我用餘光看臺下,很多外賓顯出喜悅的神情;奏第二段時,中外人士開始打招呼說完他拉起胡琴,用模仿女聲的高八度假嗓音唱起《茉莉花》的最初版本《鮮花調》來: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奴有心採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  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  奴有心採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
  • 拍了這麼多婚紗照,這個說著吳儂軟語的女漢子依然是個單身狗
    大家好,我是壹壹地道蘇州人一直待在蘇州偶爾也會到處跑跑跑了這麼多地方還是>最愛蘇州蘇州很累,累的是歷史的沉澱蘇州很愜意,愜意在亭臺樓閣間的江南小調蘇州很複雜,複雜在山,水,樹,亭之間的美妙一口吳儂軟語迷倒萬千少男~哈哈哈其實是個女漢子不過女漢子也已經是過去式了經過我尊敬的逗比BOSS
  • 「轉音歌姬」黃齡老歌新唱,方言版的《high歌》你聽過嗎?
    在本期節目裡,黃齡一改之前的風格,用吳儂軟語唱響《花好月圓》,共慶中秋。      黃齡用方言將老歌新唱,在現場引起蝴蝶效應,群審們也躍躍欲試,他們將《high歌》唱出地域風情、民族韻味!曾登舞臺但止步,為圓夢想再演繹。昔日對手現聯手,「代駕」「代價」笑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