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傳承 吳儂軟語 方言文化傳承能不能「嗨」起來?

2021-01-13 鳳凰江蘇

吳語方言也能唱RAP 「滅霸」成了「上海人」《小豬佩奇》有蘇州話配音版

上海喬家路,一條民國範十足的老街。最近,這條老街突然紅了,不少人專門來「打卡」。

喬家路的走紅,緣於一首名為《JZH ypher 2019》的MV。在這首MV中,來自蘇州、上海、杭州、寧波、嘉興和宜興的7名年輕人齊聚喬家路,用吳儂軟語唱起了RAP。

這首MV在網上一經發布,就在吳語區引起轟動。

這是繼去年某古裝劇中的「蘇州話」之後,吳方言再一次引發的大流量事件——前者被集體吐槽,而後者則贏得一片掌聲。

在這兩起網絡事件中,雖然網民們的態度截然相反,但他們表達的是同一種情緒:吳語區的原住民們對母語日漸衰微的焦慮。

在蘇州,人們已經能夠切身感受到蘇州話的衰微。

隨著蘇州話應用場景的日漸狹窄,建立在蘇州話基礎上的地方傳統文化,諸如崑曲、蘇州評彈、蘇劇等,也正面臨著傳承危機。

去年,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在中國長沙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2019年為「國際本土語言年」。

在此背景下,「饒舌版」吳儂軟語,或許能為蘇州話以及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探索出一條「網際網路+」與「方言+」相結合的新路徑。

一群年輕人

「包郵區天團」把長三角一體化用方言唱給你聽

《JZH Cypher2019》的策劃者劉良驥是土生土長的上海說唱歌手。

早在2014年,劉良驥就嘗試把說唱與上海話結合起來,因為他感覺到上海話已經到了「瀕危」的程度,「我有責任以自己的方式來保衛上海話。」

漸漸地,劉良驥發現吳語方言正在長三角各地集體衰退。於是,他萌生了一個想法:組織一支使用吳語方言的「嘻哈戰隊」。去年下半年,他通過人託人的方式,先後找到了杭州的鐘祺和汪能、蘇州的徐逸霖、嘉興的何淼、寧波的任均輝、宜興的孫羽飛。

今年春節後,這首融合了6種吳語方言的說唱歌曲製作完成,被取名為《JZH Cypher2019》(意為「江浙滬說唱接力」)。

《JZH Cypher2019》在網易雲音樂首發後,反響很不錯,劉良驥認為,要趁熱打鐵,拍一首MV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在上海公益視頻團隊「零壹公社」的支持下,MV在喬家路開機。

MV上線後,立刻成為「爆款」,劉良驥的微博被點擊了近400萬次,全網點擊量總計近5000萬次。

7名歌手都來自江浙滬,因此網友戲稱他們是「包郵區天團」,劉良驥等人覺得這個名字挺好,於是就直接拿來使用。

劉良驥表示,「包郵區天團」能夠成型,首先是因為大家語言相通、文化相近,此外和長三角一體化不無關係,「可以說,我們在草根文化層面實踐了長三角一體化。」

事實上,《JZH Cypher2019》的歌詞中也有著長三角一體化的影子:「我們聯手都是個A司,蘇州杭州RAP PARADISE(說唱天堂)」,「杭州跑到上海,先到嘉興轉個彎」,「上海朋友來吃晚飯,兩個鐘頭動車高鐵準時來到(寧波)南站……」

劉良驥說,他們將聯合更多長三角城市的說唱歌手,共同為吳語方言「發聲」。

一樁尷尬事

「普通蘇州話」和「蘇州普通話」,平時都說得越來越少

在接到劉良驥的邀請時,徐逸霖很沒底氣,一來,之前自己從來沒有嘗試過用方言說唱,二來,他覺得自己的蘇州話並不標準。這個20歲的蘇州小夥子坦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說蘇州話的時候很少,而且在說蘇州話前,要先在腦子裡用普通話「轉譯」一下才行。

雙塔街道網師巷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魏巍,對於蘇州話的式微深有感觸。網師巷社區曾打算在小朋友中推廣崑曲,後來社區工作人員在摸排情況時發現,這個設想根本無法實施:在本地孩子中,有一半不會說蘇州話;另一半會說的,也大都是「普通蘇州話」——用蘇州話的發音說普通話的詞彙,他們的爺爺奶奶則在說「蘇州普通話」——用普通話發音說蘇州話詞彙,「腳饅頭」「手節頭」……

蘇州大學漢語方言學專家汪平教授在《普通話和蘇州話在蘇州消長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對70%的學生來說,普通話已取代家鄉話成為更運用自如的交際工具。」民革蘇州市委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蘇州,近四分之三的學生在與同學交流中使用普通話,70%的年輕人只是羨慕別人能講蘇州話,卻沒有主動學習蘇州話的願望。

汪平認為,蘇州話的衰落,在於應用場景越來越少,「我一直主張蘇州人在日常生活中說蘇州話。」

「蘇州話不僅是蘇州人的日常交際工具,更是崑曲、蘇州評彈、蘇劇等地方傳統文化的根。」蘇州評彈團副團長王池良說,如果任由蘇州話衰敗下去,將來這些傳統文化很可能滅絕。

一直在行動

政府部門、民間機構都在保護蘇州話

蘇州歷來重視對蘇州話的保護和傳承,從政府到民間都做出了不少努力,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蘇州話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

據蘇州市漢語國際推廣中心原副主任馬培元介紹,2008年,蘇州、崑山、常熟成為「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工作」首批試點城市,選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發音人,採錄了崑曲、蘇州評彈、蘇劇等各種地方口頭文化語料,建立了「世界語言大會展示館·語言文化研習體驗館」。

2012年,蘇州市語委啟動蘇州話保護工程。迄今,蘇州已連續舉辦了10屆中小學生普通話、蘇州話、英語口語大賽以及少兒吳語故事、童謠比賽等活動;培育了366位蘇州話輔導師;本地新聞媒體推出了一批蘇州話節目和傳播地方文化的文創產品;20多條公交線路同時使用普通話、蘇州話報站;《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相關條款也對蘇州話保護作出相關規定。

在基層,不少學校、社區、民間機構等也在通過各種方式推廣蘇州話。

2017年開始,網師巷社區把蘇州話輔導師請到社區,通過童謠、情景短劇等形式,在孩子們中推廣蘇州話,目前已輔導了50多個孩子。

2017年5月,蘇州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推出「說蘇哉」微信公眾號,2018年11月成立「說蘇哉」協會。「說蘇哉」協會秘書長車玉茜告訴記者,「說蘇哉」通過微信公眾號和沙龍活動推廣蘇州話和地方傳統文化,兩年來推出了300多篇文章、80多次活動。

「蘇白學堂」「蘇州鹹話」等民間機構和微信公眾號積極行動。

「說蘇哉」公眾號上線兩周年時,小編寫道:「方言消亡的速度太快,我們可能跟不上、跑不贏。儘管有人預言文化悲劇,但我們仍舊逆風前行。」

車玉茜說,這或許是蘇州方言保護志願者們的共同心聲。

一個新維度

請「豬玀玀」佩奇為方言「代言」

在蘇州方言保護志願者組織中,「說蘇哉」擁有強大的專業背景:其線上文章和線下活動,由汪平教授和國家語委蘇州方言發音人沈亮、戈慧芬、鍾斌、蘇唯珂等人把關、指導,顧問團隊中的邢晏春、柯繼承、曹明一等也都是蘇州地方文化、方言領域的資深「大V」。

然而,「說蘇哉」的影響力似乎還不足以和其強大的專業背景相匹配,其微信公眾號推送文章的平均閱讀量並不算高。其他幾個類似的公眾號,情況也大抵如此。

沈亮坦承,在蘇州話的學術研究層面和日常教學層面,蘇州有較強的專業隊伍,但在推廣傳播層面缺乏「大V」。

在吳語區的其他城市,是否存在推廣本地方言的「大V」呢?

「大家好,我是滅霸。不要問我為啥這個名字用上海話讀出來像一個電蚊香的牌子,問漫威去……我要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我實際上是一個上海人……」《復仇者聯盟4》上映前夜,上海的微信公眾號「平紀工作室」推出了一段視頻,讓「滅霸」變成了「上海人」,該視頻上線後點擊量迅速突破十萬次。

據「平紀工作室」運營負責人張春玲介紹,他們是一個旨在保護推廣上海話的自媒體。工作室的主創李逸之,多年來一直從事上海方言配音,他從各種熱門動漫、影視劇和遊戲中截取片段,重新剪輯、設計臺詞,再用誇張幽默的上海話配音,「我們選擇的視頻載體和配音風格,都是社會公眾尤其是年輕人喜歡的。」

據張春玲介紹,2016年到2017年,「平紀工作室」的視頻全網播放量超3億次。「平紀工作室」還成功地探索出了商業模式,在部分視頻中植入商業廣告,並推出實體周邊產品。

在蘇州,也出現了《小豬佩奇》的蘇州話配音版,「我是小豬玀玀佩奇」,「兩隻小豬玀玀窮開心格,外頭落雪哉」……

蘇州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陳一認為,不管是方言還是建立在方言基礎上的地方傳統文化,對當下的社會公眾來說,都不是「剛需」。要想快速有效地傳承、推廣蘇州方言和傳統文化,就需要「搭車」——「網際網路+」的傳播渠道和適合「網際網路+」語境的文創產品,「『包郵區天團』和『平紀工作室』,搭的正是這樣的『車』。」

相關焦點

  • 蘇州話傳承能不能「嗨」起來
    在這首MV中,來自蘇州、上海、杭州、寧波、嘉興和宜興的7名年輕人齊聚喬家路,用吳儂軟語唱起了RAP。這首MV在網上一經發布,就在吳語區引起轟動。這是繼去年某古裝劇中的「蘇州話」之後,吳方言再一次引發的大流量事件——前者被集體吐槽,而後者則贏得一片掌聲。
  • 吳儂軟語大比拼,新蘇州PK老蘇州,結果出人意料……
    >江大講堂、吳儂軟語大比拼蘇州話網絡歌會、吳儂軟語進校園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中今天(8月18日)下午吳儂軟語大比拼(成人組)在耦園展開由各社區以及協辦單位蘇白學堂選撥的蘇州話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在歷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也是吳地文化符號的重要代表之一隨著蘇州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的速度加快人口遷移、文化融合等因素
  • 蘇州姑蘇區:傳唱蘇州民謠 傳承吳語文化
    蘇州是古吳國的中心,而蘇州話也作為古老的方言在歷史的長河中代代流傳下來,蘇州話一直是吳語的代表方言之一,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以軟糯著稱,所謂「吳儂軟語」不外如是。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蘇州話也在慢慢發生改變,我們能聽到的吳儂軟語越來越少,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蘇州話的精髓,4月12日下午,平江新城蘇錦一社區特地舉辦了「傳唱蘇州民謠—吳語三字經大賽」,邀請轄區內七色花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和家長們前來參加,口耳相傳,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觀看參與。   蘇州童謠作為蘇州人民的智慧結晶對於學習蘇州話和蘇州文化而言是十分有教育意義的。
  • 滑稽戲演員錢程:傳承上海話從孩子抓起 不能犧牲本土文化
    不知道大家對上海話印象怎麼樣,偶爾在電視電影裡聽到,倒是覺得吳儂軟語,柔軟嗲膩,挺有韻味的。特別是穿著旗袍的女孩子說起來,真的是一種享受。上海話是在上海地區悠久歷史中形成的方言,匯聚了吳越江南語言文化的精華,有深厚文化積澱。
  • 重視方言保護傳承地方文化
    2016-04-08 15:38來源:蘭州日報 貟小敏 重視方言保護傳承地方文化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象徵,說起蘭州方言,人們自然會想到著名藝術家張保和的蘭州快板《誇蘭州》:「蘭州城叫金城,中國歷史上就有名,你也搶是那個也爭
  • 申音 | 高博文:吳儂軟語說《繁花》
    作為作者,金宇澄曾說:「寫《繁花》時,我耳邊一直有一位蘇州口音的上海老先生,一個人慢慢講,聲音不溫不火,不高不低……」當這位「蘇州口音的上海老先生」,由作家的耳畔被搬至評彈舞臺時,三弦和琵琶響起,高博文、黃海華、吳靜慧、陸錦花、解燕五位演員交替出場,用吳儂軟語的評彈,娓娓講述一部「上海的《清明上河圖》」。
  • 鄉音也是戲|電影中的吳儂軟語 呢喃出人性百態
    1905電影網專稿無論是喜劇表達的需要,還是真實再現的還原,抑或只是導演對鄉情一次釋放,方言對於電影,不僅僅只是一段對白,一語鄉音。它飽含著藝術表達與人文情懷,以及與觀眾情感上的共鳴。今天我們來聽聽吳儂軟語。
  • 鄉音也是戲|電影中的吳儂軟語 呢喃出人性百態
    今天我們來聽聽吳儂軟語。代表作鄉音重現不少人心目中的吳洲「江南」,是燈影槳聲,是小橋流水,是白牆黛瓦,而這獨有的精緻,沒有軟糯濃稠的吳儂軟語的裝點,似乎也就少了點那一抹點睛的妙韻。工商業於吳越率先萌芽,海派文化亦根植於斯,既有「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英雄氣概,又有「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詩性審美情懷,而吳語作為吳越文化的靈魂,深深流淌在江南人民的血骨之中。
  • 用吳儂軟語來給你講姑蘇~
    ♬蘇州好好在千年吳語多古音 人間煙火姑蘇城,吳儂軟語透畫屏,淺吟低唱中州韻,軟糯細膩百媚生。蘇州,古稱吳,又稱姑蘇,是吳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悠久。姑蘇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 「保護傳承方言文化」刻不容緩|上海法治報評論
    在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普通話的同時,亟待保護傳承方言文化。近期《中國新聞周刊》以《代際傳承斷裂,方言瀕危》為題,報導了我國多種方言都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著生存危機。從正面成果看,各地基本上都成為了「雙語地區」——人們大體上都能同時熟練地掌握運用普通話與當地方言兩種語言交流。
  • 傳承方言需規避「文化自閉症」
    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常州人對此次調查結果大多不以為然:當地不少小學都有方言課程,一些學校還編纂了傳承常州話的校本教材。(12月3日《揚子晚報》)正如民俗專家所言,網絡調查結果未必準確,人們不可不必當真。至於調查稱「吳語熟練使用比例全國最低」,連當地人都覺得不可信。當然,這個調查也有可取之處,能夠提醒各地保護好本地方言,傳承好地方文化。
  • 江蘇方言吳語與江淮官話區哪個更好聽?南京話PK蘇州話
    江蘇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與長江淮河流域等獨特的地理條件,在這裡形成了江淮官話、吳語、中原官話三種典型方言。徐宿連三市大部講中原官話,寧鎮揚泰通淮鹽七市大部講江淮官話,而吳語在江蘇省內以蘇州為中心,包括除過南京市區、鎮江市區的長江以南部分,以及靖江、啟東、海門等江北部分城市。靖啟海三市方言是吳語,是因此三地的原始居民均從蘇州地區遷徙而來。
  • 莫忘方言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莫忘方言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發表時間:2014-11-03   來源:廈門文明網 然而,倘若在普及普通話的過程中淡化了我們的方言,這何嘗不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一大缺陷。  作為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方言是最能體現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方言傳承的是地方發展中的語言特色,有著極其豐富的特色文化底蘊,是任何語言所不能代替的。當下,方言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得到重視和發展。
  • 吳儂軟語醉人心!唱火《太湖美》後,程桂蘭用蘇州方言演繹《茉莉花》
    信息,從這裡觸達民歌圈「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婉轉優美的《太湖美》,讓當時年輕的評彈演員程桂蘭「一戰成名」,逐漸成長為深受大家喜愛的著名歌唱家,也讓醉人的「吳儂軟語視頻:程桂蘭《太湖美》MV可以說,用蘇州方言的演唱,是程桂蘭走向成功的一大助力。除了這曲烙印在無數聽眾心中的《太湖美》,程桂蘭與經典江蘇民歌《茉莉花》之間也有著很深的緣分——第一個嘗試以蘇州方言演繹《茉莉花》。
  • 方言傳承靠後生
    方言傳承靠後生 2020-05-25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方言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各個地域的方言各有特徵。因此,200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漢語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關於「外婆」和「姥姥」之爭,根據有關專家考據,兩者最初可能都來自方言,但它們早就進入漢語普通話詞彙系統,變成了通用語言,並且不以地域為界,在全國範圍內廣泛使用。
  • 珠落玉盤 細雨無聲 吳儂軟語 醉美東瀛
    評彈是吳儂軟語,更是青石板的雨巷評彈是珠落玉盤,更是水做的女人金秋10月一起聆聽【姑蘇雅韻】去年10月我們在東京中國文化中心感受了評彈的藝術魅力,10月8日讓我們再一次和評彈相約在東京。再次聆聽吳儂軟語,見證珠落玉盤
  • 王珂: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要加強對方言的保護與傳承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王珂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袁思陶、邢賀揚) 5月25日,參加2020年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王珂接受新華網專訪,就加強對方言的保護與傳承提出建議。
  • 《滬語人氣王》:方言選秀普及滬語,創意形式傳承方言文化
    電視指南:《滬語人氣王》以上海方言為切入點,通過選手們精彩紛呈的滬語原創才藝節目,努力挖掘承載著上海城市記憶的滬語的內涵,帶觀眾感受滬語之美,從而使滬語文化被保護和傳承下去。該節目以上海方言為切入點,通過選手們精彩紛呈的滬語原創才藝節目,努力挖掘承載著上海城市記憶的滬語的內涵,帶觀眾感受滬語之美,讓更多生活在上海的人擁有說滬語的熱情,從而使滬語文化被保護和傳承下去。
  • 蘇州評彈 吳儂軟語裡的詩情
    聽蘇州評彈,喝老茶,聽雨,想念。一個人,萬轉千回。一個人,靜水流深。今天不如我們就來一起聊聊蘇州評彈吧。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的總稱,是採用以蘇州話為代表的吳語方言,徒口講說表演的漢族曲藝說書形式,產生並流行於蘇州及江、浙、滬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