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戲演員錢程:傳承上海話從孩子抓起 不能犧牲本土文化

2020-12-28 華語娛樂聚焦

不知道大家對上海話印象怎麼樣,偶爾在電視電影裡聽到,倒是覺得吳儂軟語,柔軟嗲膩,挺有韻味的。特別是穿著旗袍的女孩子說起來,真的是一種享受。

上海話是在上海地區悠久歷史中形成的方言,匯聚了吳越江南語言文化的精華,有深厚文化積澱。而滑稽戲就是建立在上海話的基礎之上,離開了上海方言,滑稽戲也不存在了。

如何保護上海方言,使海派文化的傳承得以為繼,是一項艱巨而又複雜的任務。

而作為滑稽戲演員的錢程,也是上海市的政協委員,一直在致力於推廣保護上海話。

他甚至每年都寫提案,開講座,還曾經在朵雲書院旗艦店教「老上海」們說上海閒話;出有聲書,《錢程帶儂白相新上海》《錢程的上海腔調》;每周去學校,面對面教孩子學說上海話。

錢程特別強調傳承上海話要從孩子抓起。如果現在的小朋友連上海話都聽不懂了,那麼他們怎麼回來看滑稽戲呢?

現在上海的小囡在學校裡的八個小時全在說普通話,使用上海話的機會是越來越少,這也是上海話日漸式微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他建議家長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上海話跟小朋友交流,鼓勵小朋友多說上海話。錢程表示,推廣普通話與保護和傳承上海話是不矛盾的,「海納百川、兼容並蓄」即是海派的特徵,但是「海納百川」不能以犧牲本土文化為代價。

錢老師曾經有讀者一起探討了如何更好地保護上海話,把上海話繼續傳承下去。大家都表示,「上海話」是這座城市文化、歷史、發展的見證,不能讓「上海話」這個傳統語言繼續流失。

而作為滑稽戲演員的錢程,那真的是說噱做唱的本領樣樣俱全,一身本領。

從1981年就進入上海滑稽劇團學習的錢程,在說學做唱等各個基本功方面都是同代滑稽演員中的佼佼者。

在此後的演藝生涯中,他曾出演了《世界真奇妙》、《啼笑姻緣》、《太太萬歲》等40餘部滑稽戲,並拍攝過多部影視劇和情景喜劇,如《多情的小和尚》、《老娘舅》、《新上海屋簷下》等。任上海滑稽劇團副團長,是國家一級演員。

他本人的形象非常高大挺拔,很多一看到他會覺得跟滑稽戲演員搭不上邊。錢程從藝36年,受滑稽大師姚慕雙、周柏春、袁一靈和楊華生指導,並受到滑稽「雙字輩」演員藝術薰陶,是上海滑稽界領軍人物之一。

錢程從老藝人那裡學得了「臉上每塊肌肉都可以編號活動」的技巧。在《摩登癟三》裡,錢程不藉助任何機關布景,將當眾多次展現「變臉」絕活。

在《十三個人叉麻將》中,錢程要一口氣講13種方言,嘗試用肢體造型塑造性格迥異的「13個人」,這樣的「變臉」絕活令觀眾大為驚嘆,而這只不過是基本功。

錢程曾「程門立雪」,向民間老藝人學得了《滑稽「追韓信」》,在這個獨角戲裡,錢程將充分發揮自己唱功出色的特點,突出「變無形為有形」的特色,用肢體語言,將無形的京劇聲腔化作「看得見、摸得著」、可扔可接的有形「聲帶」。

作為上海滑稽劇團副團長、非物質文化遺產滑稽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錢程表示這兩年有很多遠去的「上海市聲」,像以前石庫門弄堂裡聲聲入耳的小販叫賣聲,如今也被全國統一的電喇叭聲代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亟待被保護、被傳承的。

「我一直呼籲要保護上海方言,其實全國各地的方言都需要保護,而保護方言不是我們專業人士一家之責,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還是要靠我們全社會大家來支持和幫助。」錢程感嘆,傳承上海話、推廣上海的地域文化,依舊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上海話發音的「三讀」法,你知道嗎?
    錢程,上海滑稽新生代領軍人物、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滑稽劇團表演藝術家,上海滑稽劇團副團長、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上海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滑稽戲、獨腳戲代表性傳承人。他有著「臉上每塊肌肉都可以編號活動」的技巧,他的氣場太強大,是更「大藝術家」而非「生活化」的滑稽戲演員。
  • 笑中見真情 | 滑稽戲《世界真奇妙》張克勤 錢程 秦雷 胡晴雲
    玉蘭飄香三十春秋滑稽戲作為上海本土劇種,從滑稽界「第一朵白玉蘭」陶醉娟開始,先後有十一人,十五次獲得白玉蘭戲劇表演獎
  • 相聲VS滑稽戲
    第三,其表演手法倒是吸取了上海滑稽獨腳戲個演說手法,或者講由於都市化個加深,已經改變了相聲個一點表演手法,自然個更接近了上海滑稽戲。其實。上海滑稽戲個創始人王無能、江笑笑、劉春山最出風頭個辰光也是青年人。流行歌曲也好,戲曲也好,最火爆個地方儕辣年輕人個場子裡。戲劇個老化,就是一班老人儕辣唱老戲。《噱佔上海灘》噱是噱,不過儕噱辣一個甲子前個上海灘。
  • 「保護傳承方言文化」刻不容緩|上海法治報評論
    在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普通話的同時,亟待保護傳承方言文化。近期《中國新聞周刊》以《代際傳承斷裂,方言瀕危》為題,報導了我國多種方言都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著生存危機。但也無可諱言地出現了某些令人堪憂的現象,諸如一些中小學生基於交流全然使用普通話,而大大弱化了本土語言的運用能力,這不能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 致敬經典,大型滑稽戲《烏鴉與麻雀》
    一個原汁原味的老上海故事一個最具上海特色的劇種一臺最有上海風情的大戲一群家喻戶曉的海派演員
  • 《滬語人氣王》:「年輕化」潮玩上海話
    滬語承載著上海的城市記憶,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6月12日,致力於滬語文化傳播和推廣的方言選秀節目《滬語人氣王》在上海都市頻道首播,節目一經播出便引起了很高的關注度,也讓觀眾看到了一群在方言傳承上努力創新的優秀選手。
  • 堅定文化自信,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
    堅定文化自信,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太平橋鎮中心小學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引入少年宮,旨在培養學生的愛好,培育特色校園文化,為將少年宮打造成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陣地、文化活動平臺和社會實踐基地,激發「非遺」活力,也力爭把學校少年宮建成資源共享、百姓滿意、家長放心、青少年喜歡的課外活動場所。這群正在學描樣的小娃娃們,在家裡從來沒有摸針線,課堂上積極性都很高。
  • 《滬語人氣王》:方言選秀普及滬語,創意形式傳承方言文化
    電視指南:《滬語人氣王》以上海方言為切入點,通過選手們精彩紛呈的滬語原創才藝節目,努力挖掘承載著上海城市記憶的滬語的內涵,帶觀眾感受滬語之美,從而使滬語文化被保護和傳承下去。讓經典的滑稽戲成為新的「網紅」節目。姚明方一口傳統地道的「上海話」也贏得了廣大觀眾的點讚。
  • 錢程&吳國慶「雙咖」直播:追憶滑稽名家吳雙藝
    為弘揚上海本土滑稽藝術,紀念著名滑稽表演藝術家吳雙藝先生誕辰93周年,推動藝術名家檔案收藏保護工作,上海藝術研究中心、上海大世界、上海滑稽劇團共同舉辦的
  • 80後青年滑稽演員錢懿,王汝剛愛徒上海文化代言人,肩負傳承重任
    儘管受市場影響滬語情景劇近年產量銳減,但仍有許多觀眾渴望能繼續弘揚海派文化,從事滑稽藝術的錢懿無論臺上臺下都是「上海文化」的某種代言,比如在情景喜劇《老洋房的笑故事》中錢懿就把「毛腳女婿」的油腔滑調詮釋得淋漓盡致。
  • 【投稿】花都記憶:年輕父母多重視對本土方言的傳承啊!
    今天,我要第三次發聲,再次為本土方言鼓與呼,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藉助本土最為知名公眾號花都早晨這個平臺,能喚起本地人對本土方言(本地人稱之為「白話」)的重視,能讓它代代傳承下去,不要讓它不知不覺中消亡而渾然不覺不知啊!
  • 傳承方言需規避「文化自閉症」
    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常州人對此次調查結果大多不以為然:當地不少小學都有方言課程,一些學校還編纂了傳承常州話的校本教材。(12月3日《揚子晚報》)正如民俗專家所言,網絡調查結果未必準確,人們不可不必當真。至於調查稱「吳語熟練使用比例全國最低」,連當地人都覺得不可信。當然,這個調查也有可取之處,能夠提醒各地保護好本地方言,傳承好地方文化。
  • 【魔都絮語】滑稽戲也要與時俱進
    > 原創 錢平雷 上海老底子滑稽戲也要與時俱進錢平雷作者按語滑稽戲是最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劇種之一,但目前狀況不容樂觀。
  • 周立波重回舞臺找到突破口,豪宅宴請滑稽戲前輩,揚言:我回來了
    而他的這群老朋友裡面,很多都是滑稽戲的前輩,如果滑稽戲的前輩能經常這樣聚會,而且還能夠把滑稽戲給傳承下來,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周立波找到重回舞臺的突破口,高調豪宅宴請滑稽戲前輩有一位網友表示:「立波兄其實如果能把這些上海滑稽戲前輩組織起來,把滑稽戲的生命力做大做強讓這一藝術生命力延續下去,個人感覺年輕的演員沒有多少在學習繼承滑稽戲了。」
  • 阿慶爺叔當評委,這檔選秀節目,你「Pick」誰的上海話?
    語言是一座城市的個性文化名片。而在上海,滬語作為本土語言,是最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吳語方言的一種,承載古代江東文化氣息,融匯了江南語言文化的精華,具有深厚文化積澱。
  • 保護傳承 吳儂軟語 方言文化傳承能不能「嗨」起來?
    隨著蘇州話應用場景的日漸狹窄,建立在蘇州話基礎上的地方傳統文化,諸如崑曲、蘇州評彈、蘇劇等,也正面臨著傳承危機。去年,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在中國長沙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2019年為「國際本土語言年」。在此背景下,「饒舌版」吳儂軟語,或許能為蘇州話以及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探索出一條「網際網路+」與「方言+」相結合的新路徑。
  • 除了周立波,為什麼你很難立刻說出另一個上海本土的喜劇笑星?
    所以為什麼上海本土很難再有像周立波這樣名聲在外的笑星,正是因為,周立波是脫口秀,從一開始創作,就一直都是按著普通話的節奏去表演的,而這些本土的笑星,多半都是基於吳地方言的表演。而南方的小品,其實也就是滑稽戲,只不過滑稽戲的時長更加不受限制,滑稽戲有很多名劇目,都堪比一部話劇,也有《三毛學生意》這種段子式的。滑稽戲的歷史,按說也不必北方晚很久。而且滑稽戲是錄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其中更是誕生過眾多大家。而之所以今天很難在上海找到一個趙本山老師、郭德綱老師這樣的大家,究其原因,和表演的方式還是有不少關係。
  • 新國新劇(二十一)——《三毛學生意》(滑稽戲)
    1950年大眾滑稽團成立,著名演員程笑飛、小劉春山、俞祥明、範哈哈、張冶兒、文彬彬、嫩娘、劉俠聲等先後加盟。1956年由範哈哈編劇,文彬彬、範哈哈、劉俠聲、俞祥明、馬秋影、夏靜、嫩娘等合作的滑稽戲《三毛學生意》首演於虹口戲院。
  • ...的女兒、上官雲珠的兒子,影二代們走上舞臺聊聊電影聊聊滑稽戲
    孫道臨、王文娟的女兒孫慶原、上官雲珠的兒子韋然等二十多位影二代在謝幕後走上舞臺,共話電影與舞臺劇、滑稽戲的情緣。上滑持續全年的70周年團慶系列活動也隨之拉開序幕。 圖說:滑稽戲《烏鴉與麻雀》 官方圖 這部上映於1949年的老電影由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