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方言需規避「文化自閉症」

2021-01-13 觀點中國

近日,一張《6-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圖在網絡社交平臺引起了熱議,大家對自己的家鄉方言都是憂心忡忡,其中吳語的使用比例更是全國最低。常州話也是一種吳語方言。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常州人對此次調查結果大多不以為然:當地不少小學都有方言課程,一些學校還編纂了傳承常州話的校本教材。(12月3日《揚子晚報》)

正如民俗專家所言,網絡調查結果未必準確,人們不可不必當真。至於調查稱「吳語熟練使用比例全國最低」,連當地人都覺得不可信。當然,這個調查也有可取之處,能夠提醒各地保護好本地方言,傳承好地方文化。然而,必須釐清的是,各地在傳承方言文化的同時,仍應該把推廣普通話放在主要位置。否則,就有可能患上「文化自閉症」,認為本地方言是中國最神聖的語言,是最具優勢的本土文化,從而走進排斥外來語言、甚至普通話的文化誤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和方言。以常州和吳語為例。常州雖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但是不等於常州沒有自己的文化特徵和特色。常州吳語作為方言文化的載體,具有不可替代性。假如吳語方言失傳,只能讓常州變成一個文化沙漠,變成一個沒有文化靈魂的城市,其文化發展也註定會不可持續。可見,保護常州吳語方言,傳承地方特色文化,應該是每個常州人義不容辭的職責。正因為如此,常州不少小學都有方言課程,一些學校還編纂了傳承常州吳語的校本教材。

事實上,保護和傳承方言文化,各地均在努力。比如,早在2013年5月,上海市教委表示,將在全市幼兒園開展上海鄉土文化教育,通過開展以上海城市為背景的各類主題活動,以學唱上海童謠和兒童遊戲的方式,加深兒童對上海方言的感知。據調查,目前上海18歲以下本地青少年對方言的駕馭能力每況愈下,大多數只能聽懂不會講。為此,專家倡議幼兒園、中小學學生在課外時間說上海話或其他方言,全市公共運輸上要有上海話報站,電臺和電視臺開設上海話頻道,並對上海話書面語開展正字和正音活動。2012年1月,北師大教授也提議,在北京市公立幼兒園開設北京方言課。

然而,傳承地方方言,需規避「文化自閉症」。祖國地大物博,語言林林總總,這些都是先輩留下的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推動方言的傳承與保護。事實上,普通話才是中國最神聖的語言,是最具優勢的本土文化。我們倡導全世界的人學說普通話,首先國人必須會說普通話。只有推廣普通話,才能體現一個地方的兼容性和開放性。因此,傳承方言文化,也不可絕對化,應從幼教開始,開展雙語及雙文化教育等,將傳承方言與大力推廣普通話有機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

相關焦點

  • 方言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各個地域的方言各有特徵。因此,200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漢語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關於「外婆」和「姥姥」之爭,根據有關專家考據,兩者最初可能都來自方言,但它們早就進入漢語普通話詞彙系統,變成了通用語言,並且不以地域為界,在全國範圍內廣泛使用。
  • 重視方言保護傳承地方文化
    2016-04-08 15:38來源:蘭州日報 貟小敏 重視方言保護傳承地方文化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象徵,說起蘭州方言,人們自然會想到著名藝術家張保和的蘭州快板《誇蘭州》:「蘭州城叫金城,中國歷史上就有名,你也搶是那個也爭
  • 陝北方言的文化傳承
    陝北方言的文化傳承 2016年11月30日 09:13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邢向東 字號 內容摘要:二○一六年十月十四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高永厚在陝西延安梁家河村表演陝北說書《颳大風》。
  • 莫忘方言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莫忘方言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發表時間:2014-11-03   來源:廈門文明網   這是廈門的方言——閩南語所演繹的童謠《月亮月光光》。輕輕吟唱,陣陣濃鬱鄉土氣息鋪面而來,縷縷思鄉之情溢於言表!而你有多久沒有說過方言了?你是否已經出現了「聽得懂,說不上來的」的窘境?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們發現,能夠體現本土特色的交流工具——方言,正慢慢淡出我們的視野,  誠然,會說普通話,說好普通話是每個中國人最基本的要求。
  • 「保護傳承方言文化」刻不容緩|上海法治報評論
    在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普通話的同時,亟待保護傳承方言文化。近期《中國新聞周刊》以《代際傳承斷裂,方言瀕危》為題,報導了我國多種方言都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著生存危機。尤其是近些年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流動加劇,方言的影響力和使用範圍大不如前,方言流布式微,方言文化萎縮,如南寧的「白話」、東莞的「粵方言」、海南東南部的「儋州話」等都掙扎在存亡線上,處於急劇消失的狀態。
  • 《滬語人氣王》:方言選秀普及滬語,創意形式傳承方言文化
    電視指南:《滬語人氣王》以上海方言為切入點,通過選手們精彩紛呈的滬語原創才藝節目,努力挖掘承載著上海城市記憶的滬語的內涵,帶觀眾感受滬語之美,從而使滬語文化被保護和傳承下去。》在上海都市頻道首播,節目一經播出便引起了很高的關注度,也讓觀眾看到了一群在方言傳承上努力創新的優秀選手。
  • 「春節回家說方言」也是文化的傳承
    祖國大地,各地有很多方言,廣州粵語、福建閩南語、蘇州吳語等為大家所熟悉。陝西話、山東話、河南話,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還有,那些少數民族的語言,不為我們所熟悉的,就更數不清了。春節回家過年,是說方言還是說普通話?
  • 保護傳承 吳儂軟語 方言文化傳承能不能「嗨」起來?
    隨著蘇州話應用場景的日漸狹窄,建立在蘇州話基礎上的地方傳統文化,諸如崑曲、蘇州評彈、蘇劇等,也正面臨著傳承危機。去年,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在中國長沙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2019年為「國際本土語言年」。在此背景下,「饒舌版」吳儂軟語,或許能為蘇州話以及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探索出一條「網際網路+」與「方言+」相結合的新路徑。
  • 人文歷史‖留住最後的鄉愁 ——淺說壽縣方言土語的文化價值和傳承...
    作為壽縣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壽縣方言土語以其直白、通俗、幽默、風趣、樸實、土味十足的表達方式,讓世人看到了壽縣人耿直、寬厚、豪爽、詼諧、可愛的一面。正是通過這些樸拙生硬、土得掉渣的方言土語,人們才有機緣得以重新審視壽縣文化,對壽縣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壽縣文化也通過壽縣方言土語的傳播得以傳承。
  •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寧波市奉化市檔案局自2012年10月全面實施奉化方言語音建檔以來,經過三年多時間的努力,已順利完成蓴湖、溪口、錦屏、嶽林等片區的方言語音建檔工作,建立了奉化方言檔案資料庫,目前已累計完成方言語音錄音、錄像10.2GB,文字12.5萬字,為奉化留下美好的歷史文化「記憶」。
  • 淺談中國主流傳統文化:武術、中醫、方言
    中醫經過幾千年的傳承,長時間的洗禮,讓世人不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現代科學論證和臨床驗證以達到現代與傳統文化的交融。根據中國文化研究院的區分方式,方言可以大致分為官話方言、晉方言、徽語、湘方言、閩方言、贛方言、吳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平語10種。
  • 方言傳承靠後生
    方言傳承靠後生 2020-05-25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方言文化保護蔚然成風
    這位老太太在頒獎典禮上用當地方言告訴觀眾,作為一個非職業演員自己「特別光榮」,也有點困難:「我不識字,只會講雷州話。」  第二屆足榮村方言電影節日前在廣東湛江舉行。這個由一個小村莊主辦的電影節,今年共徵集到來自全國各地的582部方言電影,相比去年首屆,影片數量翻了一倍。  趙玉和出演的是一部閩語雷州片方言影片《手機》。
  • 守護地方文化莫讓方言式微
    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方言保存的價值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著名評彈表演藝術家袁小良向記者介紹,僅以江蘇為例,該省地跨長江、淮河,方言眾多,地域文化差異較大。淮陽、南京和通泰地區說江淮官話,太湖流域和宣州地區說吳語,徐州地區和贛榆地區說中原官話。「地方語言對文化的傳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地域文化的載體,也是城市個性的標籤,更是區域文化特色和居民文化自信的來源。
  • 王珂: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要加強對方言的保護與傳承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王珂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袁思陶、邢賀揚) 5月25日,參加2020年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王珂接受新華網專訪,就加強對方言的保護與傳承提出建議。
  • 方言用起來,文化活起來
    作為一種文化載體,福州方言維繫著十邑鄉親鄉情,傳承著閩都千年古韻,具有特殊的社會歷史文化價值,被譽為研究北宋官話的活化石。過去,行走在榕城大街小巷,耳邊儘是福州話。不知從何時起,有著逾千年歷史的福州話,漸漸被冷落。 保護福州話,有啥好辦法?
  • 探索方言文化研究新範式
    方言學界專注於考察語言本體的各種問題,對於與方言密不可分的地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則關注甚少。以陝西方言研究為例,代表性著作如《神木方言研究》《綏德方言調查研究》及《陝西方言重點調查研究叢書》等,對語言系統的描寫和考察細緻深入,民俗文化的內容在「分類詞表」中有所體現,但仍以詞語解釋為主。與此同時,民俗學界的研究則主要是對民俗事象及其文化意義的描寫和追索,較少涉及方言。
  • 方言是 地方歷史文化的記憶
    有小說、散文、文藝評論、文藝隨筆、攝影等作品發表於《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貴陽日報》《貴陽晚報》《文化廣角》《藝文四季》等報刊。為此,《貴陽方言釋義》中的方言字,不少都是在專門的方言字網站上查到的。  「經過幾十年的現代漢語普通話推廣,以及廣播、電影、電視的影響,在經濟高速發展、人們大範圍流動、交往極為頻繁的今天,各地的方言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貴陽方言也是如此。」
  • 第二屆「廣東大學生方言文化創意大賽」頒獎活動本周五與您...
    為激活年輕創意、傳承文化活力,挖掘青年人才,以達到積極推動嶺南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的目的,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衛視主辦了廣東大學生方言文化創意大賽,為全國首個以方言文化為主題的創意大賽,在方言主題比賽中開創了先河。  兩年來,我們一起見證了方言文化創意大賽的成長,也親眼目睹了眾多廣東學子無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為方言文化的傳承注入了新鮮活力。
  • 連城:舉辦「城裡城外·連城方言」經典誦讀大賽 傳承弘揚客家優秀...
    近日,連城縣舉辦「城裡城外連城方言」經典誦讀大賽,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來自各鄉鎮的十名選手用不同的方言誦讀《再別康橋》,熟悉的鄉音迅速激起現場觀眾的共鳴,大家在鄉音中細細回味著對連城方言、對兒時的美好記憶,再次領略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