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5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海上夢疊 海上夢疊
方言傳承靠後生
作者:(海上夢疊)丁迪蒙
朗讀:沉默是金
由於學堂要求,上海個學生無論學堂、社會、家庭、一般儕講普通話。而交關家長也順勢用並勿標準個普通話搭小囡交流。多少年數來,已經成為了風氣。我個囡兒也是搿能。
作者的母親
不過,因為外婆是浦東人,年紀大了,勿願意隨大流。因此,阿拉屋裡始終是滬語撐市面個。滬語本來就邪氣風趣、幽默,再加上老人還經常會得冒出一兩句「轟(風)大來邪!」或者學講幾句寧波閒話:「害雞茨菇肉(鹹菜自家揉),缺哪(吃呀),冒(別)客氣」之類個搞笑內容,常莊拿囡兒引得捧牢仔肚皮窮笑八笑。久而久之,囡兒逐漸接受了吳語個最初浸潤搭仔薰陶。
小學三年級個辰光,我突然之間發現伊已經長遠勿講上海閒話了。問伊,還邪氣有道理:「我喜歡。你是測試員,為何不讓我說?普通話上檯面,儂曉得伐?」—— 伊勒講搿句「普通話」個辰光,居然還拿「上檯面」後頭個詞儕切換成功滬語了。哈哈!伊也曉得搿種比喻,只有用滬語講再更加準確、形象、「煞根」呀!
對伊個表現,我邪氣擔憂。方言是語言歷史個活化石,其中囥勒多少現代語言當中失傳個語音、詞語、語法個原始信息啊!即使是北方閒話,也是由多種北方方言組成個。趙本山個小品假使用普通話,葛臺詞裡向介許多雙關個幽默、諧音個俏皮、聯句個抑揚、俚語個機智,恐怕也就會得蕩然無存了。
為了讓伊勒屋裡講滬語,我略施小計:問題假使是用普通話問個,一概充耳不聞。伊只好用滬語了。雖然有得撥伊講得怪腔怪調、讓人笑煞個專門詞語,但一律先肯定、再去糾正。搿能過了兩年,伊個滬語有模有樣了。而且發音一眼也嘸沒現在年輕人講滬語辰光個讓人哭笑勿得個語音語調。伊年伊去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穩居一級。由此可見,勒屋裡講方言,並勿影響伊個普通話水平。
囡兒學酒店管理,有趟伊值班處理客人投訴,聽客人個普通話當中帶勒吳語音,就直接改用滬語交流。幾分鐘以後,又聽出了對方滬語當中個本地口音。就索介用浦東閒話攀起同鄉來,投訴當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作者及其女兒
俗話講「親不親,故鄉人」。是個呀!勿管勒外國、外地,故鄉個人儕是用「鄉音」來牽線搭橋個。現在個伊,搭西方人講英文,搭北方人講普通話,搭上海人講滬語。真箇是「『方言交流』通四海」啊!
我寫《上海方言詞語使用手冊》,伊主動承接前期工作,整理詞條,按音序輸入電腦,還寫了勿少例句。另外,參與我個公益講座、搭我整理滬語文章、朗讀,還為我建立公眾平臺《海上夢疊》,幾乎成了維護方言地位個中堅。
我想,假使每個家庭儕讓小囡就搿能毫勿費力、自然而然個承繼搿份海派文化遺產,滬語哪能可能失傳呢?
朗讀者:沉默是金
原標題:《方言傳承靠後生》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