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演藝大世界版塊的長江劇場裡,「崑曲王子」張軍今天上午在黑匣子劇場上演了一場360°的沉浸式崑曲演出《愛情四季·琴挑》。這場沒有社會觀眾的演出,拉開了今年上海優秀民營院團展演序幕。入選參演的12部舞臺劇,涵蓋了崑曲、話劇、音樂劇、滑稽戲、滬劇、揚劇等多個劇種,將在中國大戲院、上戲實驗劇場、藝海劇院、人民大舞臺、上音歌劇院等全市主要劇場及文化館、影劇院舉行。
圖說:《愛情四季·琴挑》演出照 官方圖
本次展演尤為重視劇本,提前一年,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率先對全市100多個民營劇團的300多個劇本進行摸底,評審出近40個作品,會長韋芝強調:「我們不是大海撈針,是有針對性的邀請申報。」最終才有這12部作品入圍。為了讓劇目有更好的呈現,不少民營院團將舞臺搬到了城市中央。比如新東苑滬劇團在閔行區有自己的慧音劇場,仍選擇了在上音歌劇院演出。團長沈慧琴表示,這次參加展演的滬劇《玉蘭花開》講述護士長申玉蘭除夕夜赴武漢抗疫的故事,舞美會採用冰屏多媒體,布景龐大,大型劇場的條件更能直觀展現這場疫情阻擊戰。
圖說:《愛情四季·琴挑》演出照 官方圖
《愛情四季·琴挑》源於張軍疫情下多次試水直播的新思考。從在家直播到朱家角的課植園直播,再到運用綠幕合成直播,張軍逐漸意識到,技術應該從表演的源頭去設計去服務,否則,技術和藝術,就是雞同鴨講。在黑匣子劇場,他搬進去一個四維實驗室,現場有64支喇叭對著他營造全息聲場,10臺工業用投影儀投射環繞式影像,無論走到哪裡,音樂都能跟隨到哪裡,讓《玉簪記》裡的四季變幻成多元的情感共振。
緊隨《愛情四季·琴挑》在下午展演的是現代人劇社的話劇《一諾千金》,講述的是復旦大學物理系的畢業生包曉雯到郊區鄉村學校支教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奮鬥在教育基層的時代新人。像這樣的現實題材作品在此次展演中還有很多,比如中文版音樂劇《帥小夥的蔬果店》,講述5個年輕人將一家不起眼的蔬果店開成全國連鎖的故事;比如圍繞老公房裝電梯的滑稽戲《懸空八隻腳》、禁毒題材滑稽戲《以心攻毒》等。
圖說:中文版音樂劇《帥小夥的蔬果店》 官方圖
文慧滬劇團近幾年來每年都會創排一部新戲大戲,今年帶來的是描寫「左聯五烈士」之一柔石事跡的滬劇《早春》。勤苑滬劇團的《銀杏樹下》則著筆於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難點,塑造了一批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鄉村幹部群眾形象。上海柳春揚劇團的揚劇《斷指奇案》,讓揚劇第一次在上海民營院團展演中露臉。安可藝術團的話劇《絕境》是對原劇《阿拉中國人》進行重大修改和創作後的新呈現。
在兩個月的展演期間,劇目均採取「線下現場評選,線上雲播展演」的模式,根據劇場的防控要求控制觀眾人數,錄製後線上播出的方式將精彩的演出呈獻給更多的市民觀眾。(本報記者 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