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上海市優秀民營劇團展演計劃在4月28日到6月28日舉行,大家可以開始張羅定劇場了。」前天上海民營劇團創作演出會議中,市演出行業協會會長韋芝叮囑各院團當家人「早準備」。大家顯然有備而來,創作計劃滿檔,劇目首演時間精確到月、日,韋芝感慨,「民營劇團不只忙眼前的、當月的活,已經想到明年、後年。」
將演出危機變為創作轉機
音樂劇《趙氏孤兒》原定今年6月在上海首演,由於疫情推遲到明年。導演徐俊覺得,放慢腳步不是壞事,「從策劃到宣傳更加從容完善。」這次,徐俊不僅對《趙氏孤兒》質量精雕細琢,還研發豐富衍生品,「首演同時將推出唱片與四合一書籍,書中包含紀君祥原著,詹姆斯·芬頓話劇英文版,金聖華、彭鏡禧翻譯版,徐俊音樂劇改編版。」
追上被疫情耽誤的進度,一手抓好幾個項目,成了上海民營劇團的常態。繼續提升今年作品《銀杏樹下》之餘,勤苑滬劇團團長王勤定好明年1月底的九棵樹藝術中心檔期,試演新戲《石榴紅了》,該劇以去年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的上海奉賢巴士票務員湯曉紅為原型,講述她用六年時間喚醒植物人丈夫的故事。王勤演著《銀杏樹下》,改著《石榴紅了》劇本,還在敦促編劇儘快將《酒魂曲》變為劇本,「《酒魂曲》大綱已經出來了,明年年底首演。」
紅色主題讓觀眾有共鳴
小韋伯兒童音樂劇團負責人申俊磬沒想到,《智送雞毛信》創排消息傳開,收到逾30場明年演出訂單,暑假還將在小夥伴劇場演出12場。「《智送雞毛信》引入比海娃年長几歲的全新人物——虎子,讓虎子與海娃一起送雞毛信,讓虎子引領海娃的成長,劇本紮實,小觀眾與這個故事有共鳴。」上海現代人劇社正在打磨的音樂劇《寒色曙光》,演員是清一色的「00後」音樂劇專業畢業生,他們用自己的表演致敬前輩們浴血犧牲換來的新中國。
民營劇團當家人不約而同向《寒色曙光》看齊,「就地取材」創作紅色劇目。彩芳滬劇團《柳嫂》聚焦浦東抗日故事。新東苑滬劇團同時開排兩部新作,《龍華塔下》再現戰鬥在龍華警備司令部和中共中央機關聯絡站的中共黨員為獲取緊急情報與敵鬥智鬥勇,《老街春曉》將視線轉向上海解放前夕的七寶地區,中共地下黨組織發動民眾以多種方式對抗封堵,保衛古鎮,並獲取敵軍布防情報,幫助解放軍減少傷亡。
首輪初步統計,市演出行業協會已收到62臺明年新劇目報名,「每年我們都要看看走過的路,好好想接著怎麼走。」韋芝說。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