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來越多的地方戲開始青睞小劇場?在這個展演中,院團給出答案

2020-12-24 新民晚報

昨晚的長江劇場高朋滿座,業內人士和文藝愛好者從全國各地湧來,一睹小劇場評劇《染》與小劇場婺劇《無名》的風採。兩部各自劇種的小劇場開山之作,開啟了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的一周狂歡。

他們為何選擇小劇場?又為何當下來到上海參演?除了海納百川的城市魅力、恰逢其時的創作時機,更多的是越來越多的院團從不知小劇場為何物,到開始感受其噴薄而出的無限生機。

圖說:小劇場評劇《染》 官方圖

小劇場化正逢其時

《染》的編劇馮靜有近20年創作經驗,她其實很早就想做一部小劇場戲曲作品,但苦於樂隊編制一直無法調配到適合小劇場演奏的規模。劇本、導演風格、舞美,每一樣都需要與樂隊嚴絲合縫地配合,《染》的誕生,意味著這個課題終於有了她滿意的解法。

劇中全女班的設計,讓上海觀眾意外看到了評劇裡的女小生與女老生。《染》還打破了傳統的敘事結構,以多維度敘事重新勾織線索。舞臺上,一塊梯形白布隨著劇情的深入逐漸染上了五彩斑斕的色彩,人物的內心有了具象化的顯現。無調性現代音樂的加入,及六重奏室內樂的形式與布景相輔相成。馮靜介紹:「我們的顏料染出的顏色每一場都不同,像極了人生的不可控。」做出這樣的作品,需要一定的成熟度,既有技術上的成熟,也有閱歷上的成熟。

圖說:小劇場評劇《染》 官方圖

打破局限另闢蹊徑

對受地域限制較強的義烏婺劇保護傳承中心來說,小劇場戲曲讓他們走得更深、更遠。在浙江,婺劇頗受百姓歡迎,鼎盛時期有一百多個婺劇團,哪怕是現在,負責人王菲菲也可以報出一連串的婺劇團。

若是為了生計,義烏婺劇保護傳承中心在省內承接的演出已經忙不過來了,但若是只顧現有的訂單,格局未免小了。外出巡演傳統大戲,動輒一百多人的體量團裡很難承受,小劇場戲曲成了他們做品牌、立招牌另闢的一條蹊徑。王菲菲坦言:「以往外地觀眾很難看到我們小劇種,《無名》豐富了婺劇創作的維度,不僅有利於院團外出走動,它的當代性也讓年輕觀眾更容易去接受。」

圖說:小劇場婺劇《無名》

這次,團裡的大部隊留在義烏排練大戲《義烏高華》,26人的小分隊宛如文藝輕騎兵一般抽出2天來滬演出。得益於長三角發達的鐵路網絡,大家昨天抵達上海,下午走臺,演出完睡一晚,今天就可以回義烏,繼續跟上大部隊的進度。

戲曲人才結緣展演

《無名》的創作背後,還有一段與小劇場戲曲展演有關,不得不說的趣聞。2年前,在它還叫上海小劇場戲曲節的時候,青年編劇俞思含寫的越劇《僧繇》是2018年小戲節首場演出。觀眾席裡有一位慕名而來的青年導演戎兆琪,他正為自己的畢業大戲尋找合適的編劇。

在朋友的牽線下,俞思含和戎兆琪在長江劇場附近的星巴克見了第一面。乖乖女編劇遇到留著鬍子的藝術範兒導演,滿腦子只覺得不對路子,「當時我們坐在室外,天氣太冷了,我也不敢問為什麼我們要坐在外面。」俞思含回憶道。

圖說:小劇場婺劇《無名》

最初俞思含只想趕緊拒絕這個邀約,沒想到聽完戎兆琪的故事大綱,她一下子來勁了,春秋時期三百死士奉命自刎裡蘊含的英雄主義深深吸引了她。思路和腦洞一起大開,寒風吹在臉上也不覺得冷了,俞思含的創作之路一路開綠燈,最終落地成昨晚首演的首部小劇場婺劇《無名》。

剛從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兩年的俞思含,已有3部作品入選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她見證著小戲節升級為國字號,小戲節也在見證著像她一般的青年人才的成長。俞思含坦言,青年編劇寫大戲的機會有限,小劇場相對更利於製作,「這裡是我們很重視的一個孵化平臺,展演後的研討會都給我們很多有益的建議。尤其是上海的戲曲市場這麼好,演員和我們主創都希望來上海接受檢驗。」(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相關焦點

  • 劇院•劇場 | 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
    2019年度,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共承接各類演出398場,其中大劇場216場,小劇場182場;全年用場311天。累計28個劇種,55個院團參與演出,觀演人數達11萬餘人次,經營收入1500餘萬元。榮獲「2018中國傳統戲曲大型演出場館活力十強」。2019年是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打造品牌、完善服務、創新經營的一年。
  •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收官,專業觀眾給出了評分
    展演中令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吳孝明回味的戲不少,「評劇《染》切口小,通過戲曲手段層層鋪開情節,給演員的表演空間也很大。紹劇《莊公的煩惱》將莊公處理國事、家事面臨的困境一一化解,演得盪氣迴腸。高甲戲《範進中舉》以誇張表演將科舉壓力下的心理畸形、人性扭曲暴露無遺。」
  • 全國地方戲優秀中青年演員匯報演出即將開始!
    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呂育忠發表講話 來源:國際在線12月9日,「全國地方戲優秀中青年演員匯報演出」新聞發布會在中國評劇院舉行
  • 走上城市主舞臺,上海民營院團展演做出品質金招牌
    這場沒有社會觀眾的演出,拉開了今年上海優秀民營院團展演序幕。入選參演的12部舞臺劇,涵蓋了崑曲、話劇、音樂劇、滑稽戲、滬劇、揚劇等多個劇種,將在中國大戲院、上戲實驗劇場、藝海劇院、人民大舞臺、上音歌劇院等全市主要劇場及文化館、影劇院舉行。
  • 小劇場戲曲展演日趨成熟 帶動戲曲表演新發展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用了六年時間步入了成熟階段。越來越受到全國戲劇界的關注與從業者的參與,漸成氣候,未來可期。從劇目上看,審美性、藝術性、思想性愈發精到。思想的啟發、藝術的審美都已經進入了新的層面。崑劇《草橋驚夢》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以為它是小劇場戲曲最應有的當代容顏。雖是張生獨角戲,卻展示《西廂記》最多情的樂章。碧雲天,黃花地,霜林醉染。
  • 上海滬劇院亮出豐厚「紅色家底」,經典作品齊展演
    上海滬劇院亮出豐厚「紅色家底」,經典作品齊展演 澎湃新聞記者 潘妤 2021-01-16 14:50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開幕,評劇《染》、婺劇《無名》將登場
    「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將於12月9日晚起拉開大幕。本次展演活動共有來自京劇、崑劇、越劇、滇劇、紹劇、評劇、婺劇、川劇、高甲戲、黃梅戲等10個劇種的12部小劇場戲曲作品,將於一周時間內在上海長江劇場上演。
  • 首部小劇場婺劇《無名》將亮相2020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開幕演出
    近日,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文匯報社共同主辦的「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正式啟幕。由義烏市婺劇保護傳承中心出品的新編婺劇《無名》將作為開幕戲於12月9日晚19:30亮相於上海長江劇場黑匣子。
  • 2019年上海18家市級國有文藝院團演出10790場,觀眾329萬人次
    》、上海雜技團的《戰上海》和上海滬劇院的《一號機密》共同構成滬上原創舞臺藝術作品「紅色三部曲」,上海京劇院的《北平無戰事》、上海評彈團的《初心》和中福會兒藝劇院的《孩子劇團》等作品積極發掘革命歷史題材,彰顯「紅色文化」基因。
  • ...2020媒體藝術之都·長沙市杜鵑花藝術節戲曲院團經典傳統劇目展演
    市花攜《馬前覆水》亮相2020媒體藝術之都·長沙市杜鵑花藝術節戲曲院團經典傳統劇目展演 這個堂客氣得觀眾牙痒痒(媒體藝術之都·杜鵑花藝術節) 此次演出是2020媒體藝術之都·長沙市杜鵑花藝術節戲曲院團經典傳統劇目展演的一部分。 《馬前覆水》說的是成語「覆水難收」的故事,主人公是朱買臣和崔氏。朱買臣家境貧寒,以砍柴為生。崔氏嫌貧愛富,逼他寫下休書,改嫁他人。後來朱買臣發奮用功,官至會稽太守。崔氏後悔不已,叩頭於朱買臣馬前,希望複合,終遭拒絕,在「善惡到頭終有報,嫌貧愛富害終身」的悔恨中跳崖自盡。
  • 2020年的廣告,為何令人越來越"上頭"?
    然而,2020年什麼類型的廣告更受市場青睞呢?什麼類型廣告成為今年金主們的"心頭好"?廣告未來發展趨勢又是什麼呢?2020年是"出圈年",今年的廣告為何更令人"上頭"?2020年,對於許多行業的而言是"本命年",廣告行業也不例外。
  • 展演、電影、展覽...上海滬劇院一系列主題活動即將來襲
    滬劇紅色經典劇目展演、紅色經典海報圖片展、第六屆上海滬劇藝術節暨「百年輝煌 童心向黨」少年兒童滬劇合唱展演、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線上紅色劇目展演等多項主題活動,將滬劇院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的精神力量。上海滬劇院紅色經典展演3月22日至3月31日,上海滬劇院將在東方藝術中心舉行「滬劇紅色經典展演」。
  • 31臺劇節目匯聚2019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2019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18日晚在北京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開幕,31臺劇節目將在接下來兩月裡輪次上演。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在開幕式上致辭。
  •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開幕啦,16部好戲在等你!
    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本屆藝術節有諸多亮點,不僅匯集南北東西的豐富劇種,更有多位梅花獎表演藝術家受邀參演。為紀念徽班進京230周年,今年藝術節展演劇目中特別策劃了京劇展演單元。開幕大戲《一蓑煙雨》開創獨特視角,首次將以蘇東坡為題材的京劇作品搬上舞臺;新編京劇《西子在望》保留傳統京劇的表演與唱腔,打破當代小劇場審美觀的舞美設計、服裝設計、光影語言和導演手法;京劇《荊軻》的表演探索全新嘗試,部分唱段加入崑曲元素;《老人與海》,以一個演員的獨角戲用京劇語言講述西方經典名著;《鑑證》由兩地當紅京劇偶像、梅花獎實力派戲骨聯袂出演。
  • 名團名劇名導 | 「天津大劇院2018戲劇展演季」開幕啦!
    由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主辦、天津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天津大劇院2018戲劇展演季·啟幕儀式」於 2018 年 3月28日在天津大劇院拉開帷幕
  • 國家京劇院掛帥,19家戲曲院團(校)名家經典「致祖國」
    9月30日至10月31日,國家京劇院聯合全國共19家戲曲院團、院校,組派強大演出陣容、甄選劇目推出的「致祖國——名家經典劇目展演」活動,將以優秀作品獻上京劇人對祖國最誠摯的祝福。此次展演採用「線上+線下」演出模式,依託現代科技和多媒體傳媒手段,推動戲曲藝術傳播方式升級。
  • 喜見小劇場戲曲最應有的當代容顏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用了六年時間步入了成熟階段。越來越受到全國戲劇界的關注與從業者的參與,漸成氣候,未來可期。從劇目上看,審美性、藝術性、思想性愈發精到。思想的啟發、藝術的審美都已經進入了新的層面。崑劇《草橋驚夢》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以為它是小劇場戲曲最應有的當代容顏。雖是張生獨角戲,卻展示《西廂記》最多情的樂章。碧雲天,黃花地,霜林醉染。張生與崔鶯鶯話別後,夜宿草橋客棧,昏昏欲睡,夢憶往昔,重溫春日普救寺中邂逅鶯鶯,難忘夏日夜半聽琴訴衷腸,直到長亭離別,依依難捨。在悽楚的月色中醒來,夢卻碎了一地,難覓佳人身影,千種風情無處安放。
  • OnLine小劇場 | 一個只有1155個字的話劇
    >2017年小劇場戲劇優秀劇目展演入圍劇目OnLine嘉賓:《羅剎國》導演趙淼職業:三拓旗劇團創建人、青年戲劇導演。而談及為什麼選擇並堅持了這麼多年,答案幾乎跟所有人一樣,        我從小看著北京人藝和中央實驗話劇院的戲長大,高二便開始排戲。「我喜歡劇場,那是我們表達、分享態度和觀點的空間,這種表達的機會也是非常的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