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見小劇場戲曲最應有的當代容顏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用了六年時間步入了成熟階段。越來越受到全國戲劇界的關注與從業者的參與,漸成氣候,未來可期。從劇目上看,審美性、藝術性、思想性愈發精到。思想的啟發、藝術的審美都已經進入了新的層面。

崑劇《草橋驚夢》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以為它是小劇場戲曲最應有的當代容顏。雖是張生獨角戲,卻展示《西廂記》最多情的樂章。碧雲天,黃花地,霜林醉染。張生與崔鶯鶯話別後,夜宿草橋客棧,昏昏欲睡,夢憶往昔,重溫春日普救寺中邂逅鶯鶯,難忘夏日夜半聽琴訴衷腸,直到長亭離別,依依難捨。在悽楚的月色中醒來,夢卻碎了一地,難覓佳人身影,千種風情無處安放。短短個把鐘頭,觀眾不僅看懂了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更洞悉了張生豐富細膩多情的內心深處。一人獨角一臺戲,靠的是崑曲青年才俊黎安的紮實功底和深情演繹,更倚重一堂樂隊別開生面的唱和與伴奏,令人驚豔。

戲曲原本是戲一半曲一半,不知何時起,樂隊成了漫不經心的伴奏。而《草橋驚夢》的文武場完全進入舞臺演出狀態。他們融入主人公的表演之中,或幫腔,或搭訕,或旁白,連佛經佛樂也是由樂手們和聲歌詠,好聽耐聽。演員樂手同心同德完成了當晚的整場演出。樂手們的藝術創造力得以充分體現。一出傳統劇目的演出,炫出了現代感、藝術性。

曾幾何時,導演、編劇成了小劇場戲曲的先鋒,演員淪為編導的僱傭。缺少了創作力量的表演少了靈性。而樂隊僅限託腔保調的伴奏,談何創造精神。崑曲《草橋驚夢》賦予樂隊更多的表演功能,笙簫笛弦,吹拉彈唱,檀板手碟,鑼鼓鐃鈸,活色生香。在富含生命活力的音樂裡,傳遞著主人公的喜怨悲歡,煞是意趣橫生。這種戲、曲融為一體的表達頗有現代感,藝術感,難度高,特別能吸引真正喜歡藝術的年輕人。所以崑曲《草橋驚夢》成為最能代表本屆小劇場展演特色的劇目。

一個行業,一個事業,精英人士的參與才有可能出成績。編導與優秀演員包括樂師的熱情參與才能使劇場火花四濺,魅力無窮。青年人擁抱戲曲,古老劇種方能緊跟時代。小劇場戲曲的表演需要名演員的加入,真正的創新得靠吃透這門藝術不甘平庸之人。縱觀京劇史,諸多聲腔流派的產生,皆為演員和樂師長期合作切磋產生的,如張(君秋)派的產生,離不開琴師何順信先生的努力。這一點如今常常被忽略,樂隊成了單純的伴奏,又怎能出現新的流派呢?

本次展演還有幾部戲極具亮點。比如滇劇《馬克白夫人》,梅花獎演員馮詠梅一人貫串全臺,其表演一氣呵成,將野心炸裂、被權力異化、弒君篡位的馬克白夫人的人性之惡赤裸裸地袒露在觀眾面前。黃梅戲《浮生六記》,吳美蓮一人飾兩角,唱做俱佳,劉國平飾演的沈復,功力深厚。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青年導演李佳秋不僅有想法更有辦法,三人同裝,互為表裡,將複雜的人物關係條分縷析,表達出純真少女對愛情傻傻的等待。京劇《鑑證》,情節緊湊,演員精彩。崑曲《319·回首紫禁城》,演繹大明王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的哀鳴與唏噓。尤其強化小劇場戲曲的實驗性,恰恰是不著戲裝酷似排練的演出,亮出了演員的底牌,也是對戲曲傳統的強烈回歸。2020中國小劇場展演唯一一出現代戲黃梅戲《香如故》是一部洗心之旅,靈魂救贖之作。首次參加展演的評劇《染》、婺劇《無名》可圈可點。來自福建泉州的高甲戲《範進中舉》,將丑角藝術表演得淋漓盡致,登峰造極。

令人高興的是,小劇場戲曲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越來越回歸理性,越來越強調表演藝術家的魅力。從當年熱衷於文本解構顛覆,到導演強勢崛起,再到表演藝術的回歸和重塑,小劇場戲曲迎來了高光時刻——思想內容上的新發現,藝術表現上的新表達,審美欣賞上的新訴求,三者結合才為大道。(中國戲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戲劇》原主編 賡續華)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小劇場戲曲展演日趨成熟 帶動戲曲表演新發展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用了六年時間步入了成熟階段。越來越受到全國戲劇界的關注與從業者的參與,漸成氣候,未來可期。從劇目上看,審美性、藝術性、思想性愈發精到。思想的啟發、藝術的審美都已經進入了新的層面。崑劇《草橋驚夢》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以為它是小劇場戲曲最應有的當代容顏。雖是張生獨角戲,卻展示《西廂記》最多情的樂章。碧雲天,黃花地,霜林醉染。
  • 首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
    首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時間:10月16日-11月16日 每晚19:30票價:40元(學生票)、80元地點:繁星戲劇村壹號劇場&貳號劇場地址:西城宣武門內大街抄手胡同64號訂票電話:4000101889訂票網站:大麥網地鐵宣武門站 西北口下車即是本屆藝術節由戲曲和話劇交織組合而成的小劇場戲曲
  • 小劇場大空間,當代戲曲嘗試更多「打開方式」
    當代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滇劇《馬克白夫人》。實驗崑劇《319·回首紫禁城》。,身穿改良版藍色長裙時而低眉垂眼,時而翩翩起舞,在現代音樂的伴奏下用傳統越劇唱腔,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主角對於感情的執著和深情娓娓道來;在滇劇《馬克白夫人》裡,「梅花獎」得主馮詠梅以主人公的意識流程撐起全劇,在40分鐘的獨角戲裡,完成了舞臺全新的結構方式;實驗崑劇《319·回首紫禁城》開場後,崇禎帝的扮演者楊陽才從觀眾席緩緩起身上臺……在「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
  •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開幕啦,16部好戲在等你!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上周在繁星戲劇村拉開帷幕啦歷時兩個月 16部好戲在等著你本屆藝術節由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和旅遊局「渡」是本屆戲曲藝術節主題詞。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渡」,取「渡河」、「共渡難關」之意,是為了紀念徽班經大運河北渡進京230周年,也彰顯在2020年疫情特殊形勢下,戲劇人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堅守戲劇的信心。
  • ——【首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藝術沙龍】
  • 戲曲編劇、導演、製作人李卓群:淺談小劇場戲曲
    小劇場戲曲誕生於北京京劇院,在這樣一個傳統文化根深葉茂、流派特色極為鮮明的「老戲班」裡,老樹抽新芽,鶴髮覆童顏,逐漸成長為中國戲曲最時尚、最前衛,最叛逆的形態。我們可以總結得出,戲曲的審美,無論何時何地,「一桌二椅」、「三大特性」、「四樁當行」、「四功五法」都是核心所在。小劇場戲曲,就是用小劇場最樸實的樣子,去演繹京劇最原始的形態,最原始的可能。
  • 【戲曲傳承】譚正巖:小劇場京劇大角色
    尋夢小劇場京劇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2014年晚秋,首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期間,《浮生六記》作為小劇場京劇代表劇目再次演出。清朝作家沈復書中描寫的沈三白與妻子芸娘的生活,在臺上幻化為平實簡潔趣味橫生的場景,被譚正巖和搭檔竇曉璇演繹得百轉千回、耐人尋味。歡暢處讓人心馳神往,悲情時又讓人黯然神傷。
  • 首部小劇場婺劇《無名》將亮相2020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開幕演出
    近日,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文匯報社共同主辦的「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正式啟幕。由義烏市婺劇保護傳承中心出品的新編婺劇《無名》將作為開幕戲於12月9日晚19:30亮相於上海長江劇場黑匣子。
  •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收官,專業觀眾給出了評分
    劇場不大,天氣也冷,但能真實感受到年輕觀眾對小劇場戲曲的熱情和熱愛。」12月17日,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谷好好回顧剛剛在長江劇場收官的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不勝感慨,「今年申報劇本68部,涉及25個劇種,創歷年之最,較去年增長83.78%。」 今年展演前的雲上探班直播,連續6天關注11部劇目,吸引51萬人次點擊,再次證明小劇場戲曲作品魅力。
  •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開幕,評劇《染》、婺劇《無名》將登場
    「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將於12月9日晚起拉開大幕。本次展演活動共有來自京劇、崑劇、越劇、滇劇、紹劇、評劇、婺劇、川劇、高甲戲、黃梅戲等10個劇種的12部小劇場戲曲作品,將於一周時間內在上海長江劇場上演。
  •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戲曲的各種「打開...
    大循環VS微循環從6年前很多人不知道小劇場戲曲為何物,到如今全國各地的劇團將新戲、好戲輪番送來上海,入選展演的門檻自然水漲船高。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谷好好感慨:「今年申報劇本68部,涉及25個劇種,創歷年之最,較去年增長83.78%。」
  • 劇場年輕了 戲曲青春了
    如何避免實驗戲曲的話劇化?演員如何跨行當完成對複雜人物的表現?這麼「素」的演出,為什麼感覺戲曲的程式和韻味一點也沒少?……冬日的小劇場,沉浸在古老戲曲和青春探索帶來的純粹感動中。《319·回首紫禁城》是由江蘇省崑劇院年輕的第四代演員創排的小劇場實驗崑劇。據該劇主演楊陽介紹,這齣戲從2011年首演至今已走過近十個年頭,不斷演出,也在不斷修改打磨。
  • 馬郢小劇場再迎戲曲大咖,「楊廟模式」打造合肥後花園
    11月12日上午,馬郢小劇場門前廣場人聲鼎沸,村民們把劇場圍了個水洩不通。 「我們都想來看看白燕升。」村民孫門餘告訴記者。著名曲藝節目主持人、中國廣播電視「金話筒」獲得者白燕升在戲曲氛圍濃厚的馬郢人氣極高。
  •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傳承戲曲魅力 推廣文化藝術
    這座「黑盒子」是於2019年6月啟用的「自由空間」,是西九文化區第二個對外開放的表演藝術場地,承擔著推廣當代舞蹈、話劇音樂,風格是當代先鋒。這一巧思正是體現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之地,傳統與現代並存的城市特色。  這樣的東西文化碰撞在戲曲中心的設計上體現得更為明顯。戲曲中心大門設計成一個舞臺帷幕,走進大門就猶如巨幕拉開,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粉墨登場。
  • 創作談:向世界展示中國戲曲的豐富可能性
    向世界展示中國戲曲的豐富可能性  ——以小劇場戲曲《椅子》《傷逝》為例  【創作談】  說到小劇場戲曲,我首先會想到小劇場戲劇。我們以往獲悉的小劇場戲劇樣貌是歐洲戲劇的黑匣子,那小劇場戲曲會是什麼呢?
  • 當代戲曲舞臺的十大問題
    難怪我國當代的一位哲學大師王元化先生講:「我現在很少看戲。現在的演員在臺上瞎使勁,渾身用力,青筋直冒,五官錯位,肩膀亂抖,讓人看了太吃力。」另一種傾向是十八般武藝統統塞入,辮子、扇子,手帕、帽翅、水袖、圓場等搞得人眼花繚亂,使高雅、嚴謹的行當和程式之美淪為技藝雜陳,實不足為訓。
  • 當代戲曲劇目創作中的音樂思考
    ◎戲曲要真正現代化,就必須讓戲曲音樂走到當代中國音樂的第一流水平線上。今天,如果我們的音樂演奏任由樂隊連音都不準、相互之間配合都不協調、與演唱之間也達不到默契、音響到了粗糙和刺耳的地步,包括我們的演唱中也只講情緒而不求美聽……戲曲是必然會被世人所淘汰的。
  • 「高級手工定製」舞臺劇來了《鑑證》探路南京小劇場京劇
    「明星制」宣發模式、電影級宣傳物料,讓這部小劇場京劇從創排開始就格外吸引眼球。大手筆背後,是高品質。作為舞臺劇界的「高級手工定製」,小劇場京劇《鑑證》被視為「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新編京劇作品」,正為南京小劇場戲曲的發展進行「探路」。
  • 為何越來越多的地方戲開始青睞小劇場?在這個展演中,院團給出答案
    昨晚的長江劇場高朋滿座,業內人士和文藝愛好者從全國各地湧來,一睹小劇場評劇《染》與小劇場婺劇《無名》的風採。兩部各自劇種的小劇場開山之作,開啟了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的一周狂歡。他們為何選擇小劇場?又為何當下來到上海參演?
  • 小劇場京劇演繹歐·亨利與契訶夫,年輕人有了空間做海派京劇
    第六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10月16日在北京繁星戲劇村拉開帷幕。今年,上海京劇院出品的兩臺小戲《草芥》、《小吏之死》受邀赴京參加本屆藝術節,並將於10月18日、19日上演於繁星戲劇村第貳劇場。從2005年創排的《小吏之死》到2015年誕生的《草芥》,兩部劇是上海京劇院小劇場京劇近十年發展的某種縮影,也見證了一種創作力量上的新生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