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93歲的老公安,當年是抗美援朝大功臣!今天,聆聽他的故事

2020-12-28 澎湃新聞

這位93歲的老公安,當年是抗美援朝大功臣!今天,聆聽他的故事

2020-11-06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台州公安 台州公安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11月5日,受台州市公安局黨委委託,市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林向前走訪慰問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市局機關離休幹部陳大清,送上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代表市局黨委向他致以親切問候和崇高敬意。

今年93歲的陳大清,1927年出生於江蘇如皋,1945年參加新四軍,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1955年參加解放一江山島的戰鬥時,他隨部隊來到台州,而後轉到地方工作,在臨海安下了家,於1988年從台州地區公安處拘役所離休。

1945年1月,剛剛年滿18歲的陳大清毅然參加了革命隊伍,被編入新四軍四分區反攻營,參加對日反擊戰。同年7月,他與日寇激戰7天7夜,成功解放了故鄉如皋城。據他回憶:「這是我入伍後參加的第一次硬仗,7天的激戰使如皋城附近遍布戰友的屍體,護城河也染成了血色,很多戰友兄弟都回不來了。」就這樣,陳大清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艱苦卓絕的革命徵程,淮海戰役他冒著彈雨攻城掠寨;橫渡長江他頂著炮火奮勇爭先;抗美援朝他踏著冰雪捨命拼搏……歷經血與火的洗禮,陳大清身上留下累累傷痕,也立下赫赫戰功。

韓戰爆發後,陳大清跨過鴨綠江隨部隊入朝作戰。那時,他已升任所在部隊的二排排長,負責平壤城的防空警戒和交通保障的工作。當時的美軍炮火凌厲,每天對平壤城實施無休止轟炸,城市方圓50公裡內一片荒蕪,只有他們的部隊依然堅守陣地。

其中一次排雷的經歷令他幾乎喪失了聽力,一天半夜,敵人在防區內空投了大量的蝴蝶彈,該炸彈和茶杯一般大,有一對翅膀,形似蝴蝶,風一吹就會引發爆炸。朝鮮當時的氣溫已降至氣溫零下40多度,且到處都是皚皚積雪,麻木的雙手已經很難完成基本的排雷操作,排雷班僅有的2名戰士也先後被炸身亡。危急時刻,沒有一點排雷經驗的陳大清挺身而出,用背包帶捆住鐵鉤,用最土的辦法遠距離引爆蝴蝶彈,用生命去丈量蝴蝶彈的爆炸半徑。

就這樣,上百枚的蝴蝶彈在他耳邊一次次被引爆,使他的聽覺神經嚴重受損。儘管說的是多年前的事情,但說到動情處,陳大清老人仍會控制不住深陷其中,眼角泛起淡淡淚光,「許多戰友在我面前倒下,甚至犧牲,我縱使悲痛萬分,也不能有絲毫的停滯,更不會有一絲害怕,我能做的就是繼承戰友們的遺志,衝得更前,去消滅更多的敵人!」

「這一輩子參加過多少場戰役?」

「不記得,這哪裡數得清,大大小小,無數次。」

「大仗有十幾次。」

「老戰士是黨和國家的功臣,黨和政府永遠不會忘記。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永遠是激勵我們團結奮進、戰勝困難、開創新局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繼承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牢記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念,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以忠誠、汗水和擔當,奮力書寫屬於台州公安新時代的新業績新輝煌。」

分別之際,林向前等與陳大清合影留念,並祝願他健康長壽,家庭幸福。他叮囑隨行同志要落實落細各項政策,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他們頤養天年,更好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章洋瑩)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這位93歲的老公安,當年是抗美援朝大功臣!今天,聆聽他的故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尋找抗美援朝老兵:聆聽抗美援朝老兵講那戰火紛飛的故事
    在長岐鎮上那陵村有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他叫李才榮,雖然已90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這位抗美援朝老兵的浴血故事。 這位身材消瘦,兩鬢斑白的老人就是李才榮,他17歲參加了地下黨,解放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年僅19歲的他加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回憶起當年參軍當兵的情景依然滿腔熱血。
  • 今天,向抗美援朝的英雄們致敬!
    2020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曾在朝鮮戰場、在鴨綠江畔、在鐵路沿線浴血奮戰過的健在老戰士、老同志。劉桂媛1933年出生,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鐵道兵通訊員。工作於朝鮮安訓軍事管理局、朝鮮新城川分局等地方,因及時排除鐵路上的定時炸彈,保證了交通運輸暢通,曾榮獲兩次三等功。1954年5月回國。
  • 上饒萬年一90歲抗美援朝一等功臣逝世!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抗美援朝一等功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戰士」、江西省勞動模範 、上饒市勞動模範 、上饒市第一屆黨代會代表李親武,於2021年1月7日凌晨2點20分逝世,享年90歲。於1月12日(今日)上午在汪家鄉坑邊村舉行葬禮(追悼會)。ICU病房裡的特殊生日。
  • 【93歲老黨員陳喜初系列報導⑥】觀看抗美援朝紀錄片《為了和平...
    【93歲老黨員陳喜初系列報導⑥】觀看抗美援朝紀錄片《為了和平》,陳老回憶崢嶸歲月 2020-10-20 14: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93歲老戰士憶抗美援朝:送我的白馬上戰場
    談起往事,93歲高齡的葛力格仍然思路清晰。父母早亡,部隊收留了我葛力格1927年出生在內蒙古通遼市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母在他8歲時死於日軍的細菌戰,失去雙親的他只能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16歲參加解放軍,19歲加入內蒙古騎兵16師,他戎馬半生的騎兵生涯就此開始。葛力格參加過解放綏北、大同、張家口等戰役,1986年光榮離休,為革命立下戰功。
  • 【93歲老黨員陳喜初系列報導】觀看抗美援朝紀錄片《為了和平》,陳...
    18日晚8時,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在央視首播,全景回顧抗美援朝歷史。 同一時間,在茂名高州市曹江鎮堂閣村,93歲老人陳喜初搬個凳子,調好頻道,早早守在電視機前觀看紀錄片。螢屏中不時傳來的隆隆炮聲,令老人感慨萬千,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
  • 抗美援朝空戰英雄施光禮為小學生講述戰鬥故事
    原標題:紅色種子在校園萌芽 「我們參加米格-15噴氣式戰鬥機飛行培訓不足100個小時,而對方是經歷過二戰空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但大家都憋著一股勁,非要為我志願軍地面部隊打出個天下……」近日,空軍一等功臣、94歲的抗美援朝老兵施光禮來到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實驗小學,給孩子們講戰鬥故事,同時為「施光禮中隊
  • 93歲畫家第一次辦個展,參加抗美援朝是他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中國美術館一層圓廳,玻璃罩裡展示的不是畫作,而是央美教授高潮剛剛獲頒的「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今天,「淳樸至真——高潮繪畫藝術展」正式開幕。93歲的老藝術家高潮親臨展覽現場,講述了自己參加抗美援朝的難忘經歷和不平凡的藝術人生。
  • 抗美援朝女戰士60年的夙願,今天實現了!
    1952年3月15日,宜昌郵電工人胡惠芳和陸統球給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寄送了一個慰問袋,這個慰問袋送到了當時的女工程兵——23歲的王湘雲手中。數十年來,她一直珍藏著它,即便彌留之際,也在念叨想找到當事人表示感謝。2012年,83歲的王湘雲老人去世。
  • 93歲革命老戰士葛力格憶抗美援朝:送我的白馬去戰場
    受訪者供圖             「我是內蒙古騎兵5師15團白馬連的連長,經內蒙古軍區討論決定,三支隊白馬連首先參與抗美援朝戰爭。」談起往事,93歲高齡的葛力格仍然思路清晰。葛力格曾是內蒙古騎兵16師(後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5師)的一名戰士,抗美援朝時期,曾為朝鮮戰場多次運送和調訓戰馬,支援前線。
  • 央視大劇《跨過鴨綠江》開拍,用鏡頭還原當年抗美援朝的故事
    作為有幸認識過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人,聽他當年講述上甘嶺的戰役,回國之後再回到老家。聽他講戰場的經歷以及那些逝去的戰友,他的內心是百感交集。他現在雖然是不在了,曾經講的故事也已經記不大清楚,但是他講故事的神態卻一直印在了腦海中。
  • 聽抗美援朝英雄張寶林老人講故事
    10月30日,錫林郭勒盟團委開展「致敬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主題團日活動,帶領錫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學7名學生團員尋訪抗美援朝老英雄張寶林爺爺,聆聽張爺爺抗美援朝時期的英雄事跡。
  • 抗美援朝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這些年來,有關抗美援朝的照片,常常被人提起,甚至被媒體轉發。它們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你的腦海中,可能有這樣一幅畫面。  鴨綠江面上白雪皚皚,巨龍般的志願軍隊伍正徒步通過架設在冰凌上的簡易浮橋,夕陽將戰士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隊伍的前端已經步入朝鮮,後端還連接著祖國大地。
  • 聽2位抗美援朝老兵講那過去的故事...
    聽2位抗美援朝老兵講那過去的故事......10月31日,記者來到新餘第四醫院旗下的新餘銀河護理院、新餘市銀河園老年服務中心,走近「最可愛的人」,與張付道、周熾文兩位抗美援朝老英雄面對面,追憶崢嶸歲月,聆聽他們的戰鬥故事。
  • 高地(報告文學)——記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功臣徐振明
    這就是通化,解放戰爭中四保臨江的主戰場、三年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支前的功臣地區。它轄下的集安,繼丹東的大橋被炸後,成為抗美援朝運輸的唯一通道。  作家志願者們說,連接中朝的鴨綠江大橋是火車橋。一部分志願軍戰士從橋上徒步過去。江面有幾座浮橋,都是架設在水裡,志願軍們踩著浮橋,蹚水過去。鐵路橋隨炸隨修,更多的人力、物資運輸、後勤保障,都是從浮橋過去的。
  • 長沙監獄:穿越到戰火紛飛的歲月 聆聽抗美援朝老戰士的浴血故事
    李年松親身講述抗美援朝經歷。李松年年輕時軍裝照法治湖南網10月20日訊(記者 葉琴 通訊員 禹永紅)「那年我16歲。在47軍139師417團任機槍手。硝煙瀰漫,塵土飛揚,天昏地暗,一個個戰友不停倒下……」「在朝鮮戰鬥了4年多,我也記不清大大小小經歷了多少場戰役……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來之不易啊……」10月2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志願軍老戰士、長沙監獄退休警察李年松在長沙監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活動現場向全體警察講述自己抗美援朝的親身經歷。
  • 合肥市開展「致敬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系列主題團日、隊日活動
    安青網訊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92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張翻身,為現場400餘名團員青年講述了他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勉勵同學們要銘記革命歷史,傳承革命精神,爭當時代新人。活動現場,團員青年們以微故事的形式,講述了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抗美援朝英雄的光輝事跡,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崇敬。
  • 聽89歲抗美援朝老軍人講故事
    11月18日,回想起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的專題學習會,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以下簡稱「榮軍院」)的抗美援朝傷殘軍人塗伯毅感慨萬端,今年89歲的他在位於新都區新繁街道的榮軍院生活了半個多世紀。
  • 他是特種兵、部隊燈手,抗美援朝中曾連續擊落四架敵機,如今,他還有...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這個「八一」,一起致敬老兵!「我叫蔣迅,今年93歲,是湖州長興縣虹星橋鎮厚全村人。我是在1950年參加了一次土地改革大會上號召我們年輕人參加抗美援朝,我就報了名,當時腦子裡的想法就是保家衛國。」
  • 黃埔三傑之一、抗美援朝大功臣,陳賡:坑道戰法的完善者
    導言抗美援朝後期,也就是1952年3月,當時擔任志願軍司令員的彭德懷身體十分不好,經專家會診,急需回國治療。當時,彭德懷要求堅守陣地,但中央經過考慮後,最終派剛回國的陳賡再次入朝,主持原彭總工作,陳賡到朝鮮後,有力推動了韓戰的繼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