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177-249),名琰,字文姬,別字昭姬,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杞縣圉鎮鎮)人,中國歷史上四大才女之一,漢末三國第一才女。一代大儒、蔡中郎蔡邕之女。其《悲憤詩》、《胡笳十八拍》等千古名篇書寫了一代文化傳奇,其精彩演繹的「文姬辨琴」、「文姬歸漢」的故事家喻戶曉。其才氣英英,命途多舛,家國情懷,令人慨嘆。
近幾年,隨著鎮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尤其是焦輝書記的帶頭重視和親力親為,以及以陳志強支書、李旭先生、陳輝先生等為代表的老鄉們不遺餘力的努力,文姬故裡圉鎮鎮在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地方旅遊文化產業上,取得了從宣傳到行動兩方面的可喜成果,「文姬故裡·杞縣圉鎮」的社會文化品牌逐漸為人們所熟知。
作為從文姬故裡走出來的年青人,這幾年漸漸地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多,莫名的隔段時間都想回家看看,好像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每次回去都倍感親切,鄉土、鄉味、鄉情、鄉聞都倍感留戀。
每次回去,筆者都必須努力做好四件事,一是弄幾個好菜,陪老爸美美地喝一場;二是看一看圉鎮南北大街的夜景和繁華,砂鍋、孜然羊肉、牛肉、燒雞、芝麻燒餅等舌尖上的美食,鄉情濃濃;三是走進圉鎮高中,夜幕下校園寧靜而美麗。兩排高大的梧桐樹,乾淨的操場和跑道,明亮的教室,往事一幕幕,回憶一串串,長發飄逸,綽約多姿的校友背影等等。不後悔自己愛過、哭過、痛過、追求過、奮鬥過,這一切都值得。四是瞻仰文姬像,每次看她手握書卷,表情凝重,思戀家國的情懷都被醞釀得愈發濃稠,莫明的萌生一種感傷、一種欽佩,一種想做些事情的使命感。
有一天,忽然覺得少了點什麼,文姬故裡不僅只有這些,還有一種從舌尖到精神的情懷,是她——「文姬酒」。
筆者的老家就在文姬酒廠西北300米左右,可以說從小是聞著酒糟的香味長大的,記得那時方圓幾十裡的老鄉們都來這裡排隊賈酒,甚至於還有人求父親開後門,感覺很驕傲。遺憾的是,經營了二十幾年的酒廠後來破產了,生產許可證也已被國家工商部門註銷,文姬商標也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無效。經過筆者的努力,或是文姬在天有靈,雖經波折,總算把「文姬」商標註冊了下來,算是對家鄉盡了一點微薄之力。「文姬」商標是屬於文姬故裡的,是重要的文化遺產,留住了「文姬」商標,就留住了情懷,酒廠雖然暫時無法復活,商標在,酒就在,酒在情懷在。另外,圉鎮鄉賢李旭先生註冊的「文姬歸漢園」、「圉城」兩大商標也都已被國家工商總局批准了下來,用著名設計家肖紅先生的評價,這些都是文姬故裡無形的極其重要的文姬文化遺產,是對圉鎮文姬文化傳承的一大貢獻。
感謝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感謝這片養育了我們的土地,為能出生在圉鎮鄉村而驕傲。往來於都市和鄉村之間,當厭倦了都市的繁華,又可以到天地人諧和為一純樸無華的鄉村世界體驗淳樸鄉情。和大自然親近,和鄉親們融合,去鄉間,去田野,激活童年之夢,點燃心靈之火,感悟生命真諦……筆者深深地熱愛這片土地,割捨不掉那濃鬱的鄉情,故鄉啊,願你明天更美麗!
享受著砂鍋、牛肉、燒雞、紅薯泥等美食,品味著「文姬」酒和三國文化,漫步在蔡伯街、文姬街,感悟那濃濃鄉情,悠悠情思,試問誰不留戀鄉情慾醉呢?夢是美好的,但又是看得見的,希望在鎮黨委、政府的推動下,凝聚八萬圉鎮鎮幹群的精氣神,和成千上萬在外鄉賢志士的力量,規劃先行,有序開發,早日實現文姬故裡文化復興、實現鄉村振興,更好地紀念蔡文姬這位曠世先賢,讓千年圉城大地經久濃鬱的文化血脈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讓這片高崗沃土哺育出更多更優秀的時代棟梁。
文姬故裡,千年圉城。文姬美酒,醇香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