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高考(書法史)——《劉中使帖》

2020-12-22 東方星書法高考

《劉中使帖》 為唐代顏真卿聞知河北藩鎮叛亂之將吳希光已降、盧子期被擒獲的捷報時,所寫的尺牘,行草書,8行,行41字。筆力雄健,線條遒逸連綿,有"鉤如屈金,點如墜石"(宋朱長文《續書斷》)之評。可與《祭侄文稿》相媲美。

發帖內容

摺疊釋文

近聞劉中使至瀛州,吳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①。又聞磁州為盧子期所圍,舍利將軍擒獲之②。籲!足慰也。

摺疊註解

①近聞劉中使至瀛州,吳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劉中使":劉清潭。"瀛州":今河北省河間市(隸屬滄州市)。745年(天寶四年)罷瀛州恢復河間郡,758年(乾元元年)廢郡復稱瀛州。吳希光:魏博節度使田承嗣部將。"足慰"的"足",一釋作"可"字。

②又聞磁州為盧子期所圍,舍利將軍擒獲之:"磁州":今河北省磁縣城關鎮(隸屬邯鄲市)。"盧子期":田承嗣部將。"舍利將軍":王武俊。

摺疊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摺疊背景簡述

《劉中使帖》文中所反映的是河北三鎮(又稱河朔三鎮)之一的田承嗣反叛之事。

河北三鎮是指唐朝後期出現在河北地區的盧龍、成德、魏博三個藩鎮。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為了籠絡史朝義的河北降將,先後任命張忠志為成德軍節度使,賜姓名李寶臣;田承嗣為魏(今河北大名北)、博、德、滄、瀛五州(今河北東南部、山東北部)都防禦使,763年六月改為魏博節度使,駐魏州;李懷仙為幽州盧龍節度使。錢穆論述:"唐自安、史之亂以後,武夫戰卒,以功起行陣,互為侯王者,皆除節度使。由是方鎮相望於內地,大者連州十餘,小者猶兼三、四。

自國門以外,幾乎儘是方鎮的勢力。""此即所謂'河北三鎮'。彼輩皆擁勁卒,自署吏(諸州、縣各置鎮將領事,收刺史、縣令權)。不貢賦,結婚姻,相聯結。" 763年田承嗣降唐後,名義上歸順朝廷,但並不服從中央,形成地方割據勢力。775年(大曆十年)正月,田承嗣乘昭義鎮將吏作亂之際,出兵攻佔相州。戰事發生以後,唐代宗告諭田承嗣等,"使各守封疆",不越雷池,但田承嗣卻拒不奉詔,仍然派大將盧子期攻取鄜州,楊光朝攻取衛州。775年四月,唐代宗下詔討伐田承嗣。

摺疊帖文記載

《劉中使帖》所敘述的"劉中使至瀛州,吳希光已降"和"磁州為盧子期所圍,舍利將軍擒獲之",《舊唐書》記載:"(大曆十年八月)己丑,田承嗣將盧子期攻磁州。……(十月)甲子,昭義節度使李承昭與盧子期戰於磁州清水縣,大破之,生擒子期以獻。……(十一月)丁酉,田承嗣所署瀛州刺史吳希光以城降。" 《資治通鑑》:"八月……己丑,田承嗣遣其將盧子期寇磁州。……冬,十月,辛酉朔,日有食之。盧子期攻磁州,李寶臣與昭義留後李承昭共救之,大破子期於清水,擒子期送京師;斬之。"

摺疊編輯本段法帖賞析

摺疊線條與律動

《劉中使帖》字體結構寬博,線條豐滿而又極富彈性。作品中用筆提按頓挫的起伏與律動,體現出顏書強筋的特徵。宋朱長文《續書斷》)所評:"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駑。"《劉中使帖》足以當之。特別是"屈金髮駑"之比喻,用以揭示帖中的線條彈性之美可謂一語中的。在顏書結構寬博的同時,作品更體現線條運動時的豐潤感與彈性的力量美,環繞連帶頓挫分明、肯定果斷。此外作品還有飄逸灑脫的一面,如"耳"字的長筆直下,其勢迅疾,其意遒勁,如錐畫沙。

《劉中使帖》與《蔡明遠帖》內容雖同屬一般書信,但此帖有一種欣慰之情,溢於筆端。《蔡明遠帖》之字,鋒多斂含,律動緩緩;《劉中使帖》則鋒芒耀露,急湍迸流。"耳"字末筆拖長竟佔一行,其欣慰之情,藉此線條一抒為快。且情無盡,意未完,故其下半篇之字比上半篇更大,如心之舒,而線條更加遒逸連綿。第五行二字相聯,六行三字相聯,七行四字相聯,又似情激不已。董其昌稱其"鬱屈瑰奇,於二王法外別有異趣"。

摺疊題材與文辭

邱振中在分析顏真卿《劉中使帖》、《祭侄文稿》和蘇軾《黃州寒食詩帖》時,對作品的題材文辭與作品意境闡述:"作品要有意境,從作者的命意、精神狀態,到構成作品的各種因素的融合,是不可缺少的前提。線是書法藝術唯一的形式手段,文辭是書法作品的題材(題材的第一層含義),兩者都能各自刻畫一'境'。對一件書法作品來說,除線條之'境'直接訴諸人們感官外,隨著人們對文字的辨識,文辭之'境'總會有意無意浮現於心中,疊加與線條之'境'上。只有這兩'境'首先達到協調,然後才談得上'意'與'境'的融合:作者主觀世界與線條之'境'和文辭之'境'的統一。"

書法是線的藝術,題材-文辭所刻畫的境界,雖處於次要的、從屬的地位,但由於它與作者情感、作品形式的默契成為構成意境時必不可少的前提,題材-文辭作為聯繫作者主觀世界與形式的媒介,在書法藝術中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如《黃州寒食詩帖》、《祭侄稿》、《劉中使帖》,題材-文辭無不與作品所表現的情感密合無間。在這些感人至深的作品中,體現了作者主觀世界、題材-文辭、形式三者的契合。

摺疊編輯本段鑑藏著錄

《劉中使帖》流傳有緒。據明代張醜《清河書畫舫》:"顏真卿大字《瀛州帖》,為宋宣和御府故物,元初藏張可與家。"又據帖後王芝題跋: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王芝曾從張嘯江處以陸柬之《蘭亭詩》、歐陽詢《卜商帖》易得。明代歸項元汴"天籟閣",後輾轉落入廠肆。民初歸李石曾。帖內鈐有"三槐"、"悅生"二半印,"紹興"、"張晏私印"、"王芝"、"項元汴印"等鑑藏印。後有元代王英孫、鮮于樞、張彥清、白湛淵、田師孟及明文衡山(文徵明)、董思白(董其昌)等題識。明《戲鴻堂》帖刻入。

摺疊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顏真卿(709年至785年),字清臣,琅琊(今山東臨沂)人,唐代著名書法家。一生曾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平原太守、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御史大夫等職,封"魯郡公",為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元老。向以義烈聞名官場,以至為唐王朝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家學淵博,工於尺牘,其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鬱勃,自成一格,人稱"顏體",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顏真卿不僅在數學史上樹立起一座巍峨的豐碑,其高尚人品也為後世景仰。其人其書,皆為典範。顏真卿書法碑刻作品有《多寶塔感應碑》、《東方朔畫贊》、《顏勤禮碑》、《大唐中興頌》、《麻姑仙壇記》、《裴將軍詩》、《爭座位帖》等。墨跡作品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湖州帖》(傳)、《自書告身》帖等。

相關焦點

  • 書法藝考(書法史)——《遠宦帖》
    《遠宦帖》亦稱《省別帖》,為《十七帖》叢帖第十五通尺牘。草書,6行,53字。王羲之在信中對周撫對家人的問候表示感謝,提及自己的妻子的情況時,對其病重非常擔憂。信中還問及陶侃家人和一些同僚的近況。《中國書法全集》對《遠宦帖》的書法風格評價為「偏鋒側鋒甚明顯,體勢多有章草意味」。
  • 書法藝考(書法史)——《二謝帖》
    《二謝帖》是東晉朝王羲之創作的書法作品。法帖內容:釋文:二謝面未比面①,遲諑良不靜②。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③。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④。左邊劇⑤。在《二謝帖》中,第一個「面」自第一筆開始就以方筆書寫,之後第二筆連接著第三筆為方筆,似用篆刻中的「衝刀法」寫成,勁挺峻拔。連續方筆書寫,需要在發筆處,作翻切動作,左行筆後向右下再次翻切成第三個方筆。兔起鶻落,妙在乾淨利索。王羲之書寫長線條在運動中加力,短點畫則折翻豐富,因此線型外輪廓飽滿遒勁,但羚羊掛角,不著痕跡。
  • 《淳化閣帖》為什麼沒有收錄顏真卿?
    相反,千年書法史又為何如此厚愛、褒獎這種學法?竟把顏列為二王后一人,我們今天又該不該容許這種學法?由此可見,儘管臨帖是學書法的不二法門,學古人自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古人學習古人的方法。《淳化閣帖》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所謂法帖,就是將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
  • 書法藝考(書法史)——《花氣薰人帖》
    帖上有南宋「緝熙殿寶」的印,入過南宋內府。也有清代朝鮮人安儀周的收藏印安歧(安儀周)是當時最著名的大收藏家。此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作品賞析"花氣薰人"是黃庭堅的小品之作,一首28個字的小詩,以隨意自在的筆法寫來,非常爛漫天真,在黃庭堅講求結構的書法中也是不可多見的好作品。「花氣薰人慾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 《中秋帖》臨摹要點
    就是同行中字與宇之間也不斷線,就像一條淚淚長流,前後相銜不絕。王獻之被認為是晉代能繼承張芝「一筆書」技法的第一人。從這點來看,王獻之的行草不僅取法於其父,同時也取法於其他書法家,才能使他的書法創作有了超越的可能。前人曾以「破體」稱王獻之書法的特點,「破體」自然是建造在紮實繼承的基礎上的。據史書上載,王羲之諸子善書,凝、操、徽、渙、獻皆能承家範而有所成就,在那個時代,是完全可能的。
  • 看完劉曉慶的書法,再看曾來德書法,所有人笑了:劉奶奶才是老師
    本期導讀:說起劉曉慶,一代影后無人不知,63歲的劉奶奶不喜廣場舞卻偏愛書法,去年甚至拜一代宗師曾來德先生為師潛心研修書法。在曾來德先生的悉心教導之下,一年時間轉眼就過去了,劉奶奶更是在網上發布了不少自己書寫的一些作品,經過網友鑑定,獲大量點讚:劉奶奶真厲害,一年時間,就超過了師傅曾來德,現在曾來德可以拜劉奶奶為師了。曾來德與劉曉慶2017年7月,永遠不老的影后劉曉慶拜國家畫院副院長曾來德先生為師學習書法,曾來德先生為此專程創作並書寫了一幅《授業帖》做紀念。
  • 書法欣賞 | 《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傳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紙本墨跡,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本貼共全文4行,28字。它是作為一封信札寫就的,其內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時以愉快心情對親朋友人的問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獨特的節奏韻律。其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悠閒逸豫。
  • 湖南書法高考培訓哪家好「長沙東方星書法高考」全國招生中
    東方星書法讓每一個書法生都走對的路東方星定位:專業書法入門到精通>東方星辦學理念:帶著思想去學習書法東方星教學宗旨:注重觀察 凸顯效率 激發興趣 快樂學習東方星願景:讓每一個走專業的學生都走正確的路東方星理想:成為中國書法教育標杆品牌東方星教學體系:專業書法教學體系長沙東方星書法高考教育中心,成立於2009年,是由書法教育名師吳章波老師創辦
  • 明代一位頂級書法大師,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連王羲之都比不上!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種「從眾」和「英雄史觀」,當被這種觀念所左右的時候,你就很可能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學習書法也有「先專後博」與「先博後專」的說法,不管哪一種說法,都有其道理,也並不是絕對的,學書法「專」與「博」都是需要經歷的過程,沒有「專」,你的「博」就沒有意思,沒有「博」,你的「專」就會很蒼白。
  • 書法人物劉千書
    硯田沃土耕不歇——全國第11屆書法篆刻展創作漫記劉千書全國第11屆書法篆刻展於2015年6月公布評審結果,總共獲獎、入展681件,其中湖北省有15件作品(含1件篆刻他說,學這個帖好啊,唐代之後書家無不臨習過王羲之的《聖教序》。經他這麼一講,我平添了學習的勇氣和自信,此後一直沒有停歇。之後,我又追摩《張遷碑》、《石門頌》、居延簡牘、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帖》以及「宋四家」等等一系列經典,用功較勤,學的東西漸多。
  • 王羲之《舅母帖書法全集》1.0版
    《書法全集》 王羲之《舅母帖》,本版出自:明代匯刻叢帖《玉煙堂法帖(卷九)》。 ┣ 書法展(及賞析)--- ┣ 書法課堂---------- ┣ 書法視聽----------
  • 書法字帖 @ 《三希寶帖》——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清朝乾隆皇帝酷愛書法,於是他在自己臥室旁邊專門設置了一間十平米不到的小暖閣,用於珍藏三幅代表了中國書法藝術最高水平名貼以供他隨時觀賞,後來此閣被乾隆皇帝親自命名為「三希閣」,而藏於此閣內的《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就被後人統稱為「三希帖」。
  • 重做高考生 這些書法類考題你能得幾分
    今天就是高考了祝各位學子都能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小美搜了搜近幾年美術藝考的題目看過這些藝考題之後你就不會認為藝考是升學的捷徑藝考也需要真心地熱愛,也需要踏踏實實去學習2017年央美藝考題為根據唐代劉長卿的
  • 傅山的書法作品《百泉帖》,是否別人代筆寫出來的?
    《百泉帖》凡一萬六七千言,文字與《霜紅龕集》卷三十四「讀子三」、卷三十五「讀子四」有關章節互有異同。上冊四十八石,最前為傅山《清化旅中》小序,後則為諸子書抄錄釋評,所涉書籍有《亢倉子》《尹文子》《鄧析子》《公孫龍子》《莊子》《鬼谷子》《管子》等有關篇章。書法全是雋秀流美的行草書。
  • 王世國:書法助我高考
    廣東書法評論家協會主席■王世國 龍 草書鬥方(四尺半開)看著這張陳舊的黑白照片,我浮想聯翩。這是1979年春天,我在縣城內小旅店宿舍門前拍下的,破舊的門上貼著我用楷書寫下的春聯:「古城已不舊,陋室亦有新。」這幅春聯寄託著我對新一年高考的希望。
  • 爭議聲中專訪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大展,一覽從唐風到日本的書法傳承
    」《自敘帖》能夠齊聚一堂展出。富田淳在接受《藝術新聞/中文版》採訪時表示:「在2013年,我館策劃了『書聖王羲之』展,著重展示了東晉書法,在東晉,書法超越了實用性,抵達了藝術的高度。而在唐朝,書法藝術的發展迎來了下一個高峰,所以在本次展覽中聚焦唐代。一方面是為了展現唐代書法豐富而普遍的美感,同時也為了通過國內外的珍品,更切實地展現出顏真卿其人其書的魅力本質」。
  • 書法欣賞 ||附釋文 王寵《竹林七賢帖》
    點擊上方藍字可免費訂閱精品名帖此為王寵小楷《竹林七賢帖》 明代著名收藏家項元汴舊藏。釋文:鸐下雲松 憐予為採千年藥 與子相攜九節筇 孔雀壇 孔雀壇高落日黃 鳳凰臺逈萬山蒼 漢家城闕天中起 法畛雲霞海外翔 紅樓石院調仙樂 碧澗秋花禮道場 卻羨中丞投笏去 欲將彫朽訪慈航 秋日承石壁諸公過訪越溪莊作 高秋爽氣嵐霞新
  • 《書法問集》544、範笑歌說《十七帖》是聖品,比張旭懷素好嗎?
    原來題目:範笑歌說《東晉王羲之草書十七帖》是草書聖品,十七帖書法比張旭懷素好嗎?我是一人。為什麼總是要幫誰打知名度呢?【王羲之草書《十七帖》非常的優秀,從學習草書的角度來說比懷素張旭的帖子要好。這件事情和範笑歌沒有太大的關係,這是在幫他宣傳嗎?】《十七帖》優秀和範笑歌沒有太大的關係,這是一種幫範笑歌宣傳的手段嗎?
  • 近代書法帖學名家馬公愚,精選18幅書法欣賞:筆力渾厚、氣息醇雅
    書法藝術發展至今已歷數千年,由於其獨特的藝術性質,要想寫得一手好書法,書家往往需要紮實的基本功、嫻熟的技巧,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悟性和修養。修養則不說了,悟性則是指藝術的敏感性,以及捕捉和提煉美的能力,比如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
  • 中國書法的樂趣,究竟是什麼?米芾的《苕溪詩帖》,讓你稱讚
    書法在很多人眼中都是比較古板的一種存在,實際上,也並不完全是,不同年代的書法作品會有其不同的特點,宋代的書法作品更注重審美情趣,創作要隨意而為,渾然天成,其中宋代書法大家米芾就是其中的典型,他的作品揮灑自如,獨具個性,追求自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書法表現形式,這也讓後世很多人對其稱讚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