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為什麼一個國師就能求雨?這不是龍王的工作嗎?

2021-02-08 國家人文歷史


談起《西遊記》中車遲國的故事,很多人都記憶猶新。我們前兩天剛剛講過車遲國中三位「國師」有些冤枉的事兒,今天,我們又發現了因一個問題——當年大旱,道教徒虎力大仙為何能求雨成功?在西遊世界裡,降雨不是龍王負責的嗎?《西遊記》裡的降雨程序到底如何?首先,玉皇大帝降旨下雨,沒有他的批准,任何人也不能自作主張。東海龍王曾對孫悟空說:

「我雖司雨,不敢擅專,須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幾尺幾寸,甚麼時辰起住,還要三官舉筆,太乙移文。會令了雷公電母,風伯雲童俗語云,龍無雲而不行哩。」

也就是說,玉帝要先口頭示意,然後由秘書班子撰寫諭旨,「太乙」再將寫好的諭旨發給專門司雨的部門——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府。這很像是明清兩朝的決策體制,皇帝下達命令,再由內閣或是軍機處來草擬諭旨,諭旨經皇帝過目、同意後,再下發執行。然後,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按照諭旨分配工作。這位天尊是南極長生大帝的化身,也是雷部的最高天神,道教徒多簡稱其為「雷祖」「普化天尊」,又號「九天貞明大聖」,手捧金光如意,總司五雷,恩被十方,德潤萬物,是雷霆主宰。道教以雷為尊,基本上所有的成名法術都與雷有著密切聯繫,渡劫需要渡的就是天雷,雷祖至剛至陽,主要負責天之災福,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並且還號令雷霆,由此可見雷祖的地位。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府下面有四個部分,分別是雷部、風部、雲部、雨部。雷部官將包括雷公和電母,一個負責打雷,一個負責閃電,二人上頭還有指引者鄧辛張陶諸位天君;風部官將包括風婆婆和巽二郎,一個負責捻住布袋,一個負責口繩的札與開;雨部官將則包括四海八河的諸位龍王,不過,下雨時龍王沒必要全部到齊。龍王因為不在天上上班,所以當有下雨任務時,都是天尊派人來傳達玉帝的指示,例如《西遊記》第九回,涇河龍王正在逛街時,突然之間,電光火石,半空之間出現一位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慌的龍王整衣端肅,焚香接旨,上書「敕命八河總,驅雷掣電行;明朝施雨澤,普濟長安城。」由此可見,下雨需要四個部分的神仙一起出動,相互配合,才能下一場符合標準的雨。例如《西遊記》第87回,天尊「差鄧辛張陶帥領閃電娘子,即隨大聖下降鳳仙郡聲雷」,玉帝下旨「著風部、雲部、雨部,各遵號令,去下方,按鳳仙郡界,即於今日今時,聲雷布雲,降雨三尺零四十二點。」「四部者,乃雨部、雷部、雲部、風部,只見那龍王顯象,雷將舒身,雲童出現」。大家都到齊了,才能開工。為什麼下雨這件看起來難度並不高的事,需要玉帝的聖旨?下雨颳風是關係民生的重大事件,古代社會,百姓都求個風調雨順。如果凡間民不聊生,誰還會給神仙供奉?如果凡間的供奉少了,將直接關乎到神仙們的生死存亡。那麼,既然降雨是如此嚴肅之事,為什麼車遲國一個小小的國師就能求到雨?

「這一上壇,只看我的令牌為號:一聲令牌響風來,二聲響雲起,三聲響雷閃齊鳴,四聲響雨至,五聲響雲散雨收。」

悟空自認為與龍王特別熟,便一口答應。這裡也能看出,孫悟空對於降雨流程並不熟悉,以為降雨就是龍王說了算。虎力大仙走上高臺立定,手執寶劍,念聲咒語,將一道符在燭上燒了。那上面乒的一聲令牌響,只見那半空裡,悠悠的風色飄來。豬八戒口中念道:「不好了!不好了!這道士果然有本事!令牌響了一下,果然就颳風。」悟空道:「兄弟悄悄的,你們再莫與我說話,只管護持師父,等我幹事去來。」孫悟空變出了元神,趕到半空中,看見風婆婆和巽二郎正在放風。接著那道士又執令牌,燒了符檄,撲的又打了一下,只見那空中雲霧遮滿。再一令牌打將下去,只見那南天門裡,鄧天君領著雷公電母到當空。虎力大仙愈加忙活,又添香、燒符、念咒、打下令牌;這時半空中,又有四海龍王,一齊擁至。孫悟空趕忙上去問這幾位神仙是怎麼回事,鄧天君回答:「那道士五雷法是個真的。他發了文書,燒了文檄,驚動玉帝,玉帝擲下旨意,徑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來,助雷電下雨。」86版《西遊記》截圖,車遲國的羊力大仙、鹿力大仙和虎力大仙由此可見,第一,虎力大仙的求雨程序是合法的,即用五雷法,將自己的求雨申請遞到玉帝手中;第二,玉帝下旨降雨後,走的還是規定流程。所以孫悟空質問降雨的眾神:「我保唐僧西天取經,路過這車遲國與三位妖道鬥法。你們不助我,反而助那妖道,是何居心?」其實這種指責是不對的,眾神聽的並非國師的命令,而是玉帝的諭旨。問題在於,五雷法究竟是什麼?是不是任何人會五雷法,就能夠申請降雨?五雷法,又稱五雷正法、五雷天心正法、掌心雷、五雷掌等,是道教中的符咒,起源於古代民眾對雷神的崇拜,在宋代開始普遍流行起來。之所以叫「五雷法」,是因雷公有兄弟五人,所以才這麼叫。不過,五雷法的創始者另有其人,通常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由神宵派祖師張天師所創,一種說法是雷部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的秘法。這兩種說法最終都歸屬於太上三清,張天師是太上老君的徒孫,雷聲普化天尊則是通天教主的門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裡說,要對「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的人,可以用五雷法來剷除這樣的壞人。這種剷除的方法不僅針對壞人的肉體,而是「先斬其神,後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屍,使之崩裂」,殺得很徹底。看來,五雷法是一種威力相當巨大的殺招。可是,這個殺招跟申請降雨又有什麼關係?合理的推斷應該是,這個殺招既然是道教頂級神仙太上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太上老君的專利發明,那麼所有會五雷法的人,都應該是得到太上三清的認可。降雨,本來只是一項按部就班的工作,按照人間的四時運行、地理位置等因素來安排,規律性很強,基本上很少會有什麼大的變動。不過,人間總會不時出現旱災之類的情況,需要臨時增加降雨,因此就會允許一部分凡人來申請降雨。但是,申請降雨的權力不能任何人都有,它必須有一定的門檻,不然會導致各種濫用申請的事情發生。五雷法是太上三清的專利,而太上三清的地位又高於玉皇大帝,那麼,玉皇大帝有可能是聽從了三清的建議,將五雷法作為凡間申請降雨的憑證。最關鍵的是,五雷法的準入門檻很高,一般人根本不會,可以有效限制申請的人數。孫悟空就是因為不會五雷法,所以只能用暴力威脅的方式來幹涉雷公電母等神仙的工作。所以,車遲國的國師求雨,只要他會五雷法,就是合規的。車遲國過去經常乾旱,都是三位國師申請降雨,才維持了百姓的生產生活,一直風調雨順,沒有出過差錯,這就是玉帝為什麼會在接到虎力大仙的降雨申請後,立即就批准了。為什麼這三位國師會五雷法?他們不過是普通的妖怪而已啊。虎力大仙曾說,他自幼在終南山學藝;鹿力大仙說,自幼在小茅山學習法術;羊力大仙雖沒有自報家門,不過也差不了多少。可以肯定的是,這三位在學藝之時是受到了高人指點,才學會了五雷法。他們都是太上三清的忠實信徒,經常去三清觀焚香磕頭、供奉祭品。孫悟空曾說:「這城裡果有一座三清觀。觀裡道士們修蘸,三清殿上有許多供養:饅頭足有鬥大,燒果有五六十斤一個,襯飯無數,果品新鮮。」唐僧師徒途徑車遲國時,看到佛教徒被迫害,非常憤怒。於是,孫悟空化作道徒打聽情況。到了車遲國後,孫悟空晚上帶著師兄弟三人去會一會三妖。來到三清殿,孫悟空帶師兄弟假扮三清,推倒三清石像至糞坑,偷吃供品,戲弄三妖,揚長而去。孫悟空在推倒三清像前說了這樣一句話:「這上面坐的是甚麼菩薩?」其實這是明知故問,三界之內,無論人神,沒有不認識太上三清的。更何況孫悟空還在同為道教神仙的菩提老祖那裡待了七八年,怎麼可能不知道三清?他是故意說給豬八戒聽的,豬八戒當初煉的就是太上老君獨門丹藥——九轉大還丹才神力大增,得到玉帝的覲見。可以說,太上老君對豬八戒是有恩德的。但此時豬八戒卻毫不猶豫地「把老君一嘴拱下去道:『老官兒,你也坐得彀了,讓我老豬坐坐。』八戒變做太上老君,行者變做元始天尊,沙僧變作靈寶道君。」孫悟空和豬八戒都清楚,他們已經成為佛門中人,背後有如來佛祖撐腰,至於太上三清,誰還在乎?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比起來,三位國師對於太上三清的忠誠就顯得尤為可敬。可能也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態度,所以太上三清才默許他們一直使用五雷法。然而,三位大仙卻將求雨的權力當成了自己的法力與唐僧師徒鬥法。他們忘了求雨的目的是為百姓,而不是為耀武揚威。或許,忘記自己的初心,才是他們喪命的根本原因。

 

參考文獻:

1、吳承恩《西遊記》

2、許仲琳《封神演義》

3、田浩然《〈封神演義〉與明清民間信仰——以雷神、瘟神、痘神、三皇神為研究中心》

 4、鍾國發《道教神靈譜系簡論》

 5、李遠國《神霄九帝與北極四聖考辯》

 6、張星《四海龍王考論》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為什麼國師能求雨,這不是龍王的工作嗎?
    我們前兩天剛剛講過車遲國中三位「國師」有些冤枉的事兒,今天,我們又發現了因一個問題——當年大旱,道教徒虎力大仙為何能求雨成功?在西遊世界裡,降雨不是龍王負責的嗎?《西遊記》裡的降雨程序到底如何?為什麼下雨這件看起來難度並不高的事,需要玉帝的聖旨?下雨颳風是關係民生的重大事件,古代社會,百姓都求個風調雨順。如果凡間民不聊生,誰還會給神仙供奉?如果凡間的供奉少了,將直接關乎到神仙們的生死存亡。那麼,既然降雨是如此嚴肅之事,為什麼車遲國一個小小的國師就能求到雨?
  • 虎力大仙為何能求雨
    談起《西遊記》中車遲國的故事,很多人都記憶猶新。
  • 是個神仙就能求雨?一張圖看懂西遊記:等級森嚴與人情當道並存
    騎牛自耕 2020-06-11 07:18:00《西遊記》中的求雨,看上去是一筆糊塗帳,涇河龍王只是稍微修改了一點降雨參數,便被砍了龍頭,丟了龍命;而孫悟空求雨卻是召之即來,想下就下,隨意得很。玉皇大帝下雨需要下文書到九天應元府,召齊風雲雷電,各司其職;鐵扇公主下雨卻是隨意的揮兩下扇子,便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 西遊記中車遲國三位國師,何德何能竟號令玉帝?卻被孫悟空打死
    就像西遊記中車遲國,虎,鹿,羊三位國師一樣,在車遲國巴掌大小的地方,三位國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連玉皇大帝看到他們的五雷正法,都要幫他們打雷下雨!可是,這三個能號令玉帝的國師,卻最終被孫悟空消滅了,這是為何?
  • 西遊記四海的四海龍王,為何要聽玉帝命令,才敢行雨
    西遊記四海的四海龍王,為何要聽玉帝命令,才敢行雨文/成長新視點在西遊記中,在孫悟空大戰紅孩兒的時候,請來了四海龍王,當時,龍王說了一句話:降雨,需要玉帝的旨意才行。孫悟空聽了之後,要打龍王,他們才被迫行了雨。這個情景,讓人不禁感到很奇怪,四海龍王都是王爺,為何要聽玉帝的旨意,才敢行雨呢?原來,四海龍王,是分別管著各自一方的水情,受到天庭玉皇大帝節制的一方大員。他們的身份,與觀音菩薩和如來等五方五老不同,是拿著天庭工資的公務員,必須接受天庭管理。
  • 今日穀雨,講講《西遊記》裡求雨的故事
    在唐僧建議下,悟空誇下了海口:「求雨算什麼?俺老孫翻江倒海、吞雲吐霧、呼風喚雨、擔山趕月,哪個沒幹過?」進城見告示求雨,悟空又主動攬了活:「 師父,您就放心吧,這事早晚是俺老孫的。」說著,一把扯下告示,並在郡侯祈求下,誇海口說:「 要說拯救黎民,老孫倒是能送你一場大雨。」
  • 古代既然有雨神,為什麼龍王也管下雨呢|怪好看
    這主要是因為文化系統不同所造成的,也就是說,道教中的和佛教中的不一樣,民間的和文獻中的也不一樣。而且,從先秦到兩漢,雨師只是泛指,根本沒有什麼名號。另外,民間一直有造神的傳統。像三國時的關羽、唐朝的李靖,還被暫時拿來充做雨神。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從唐宋以後人們開始信仰龍王,雨師也逐漸名存實亡了。下面我們講一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三個國師的五雷法是真的,眾天神卻不敢奉旨行事,他們在怕什麼?
    文/姜子說書圖/《西遊記》相關電視劇《西遊記》故事裡,車遲國的三個國師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他們的五雷法是真的。車遲國的三個國師按照天庭的求雨程序,發了文書,燒了文檄,似乎並沒有違背天規,卻最終被孫悟空害死。
  • 西遊記中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涇河龍王其實並沒有被魏徵斬首!
    但是要知道地府也屬於天庭管理的,他們直接把唐王請進地府,又告訴他陽壽未到,私自修改生死簿,難道不怕天庭怪罪嗎?那麼他們是以什麼理由請來的唐王的呢?唐王之前又經歷了什麼驚心動魄的事情呢?本期楊角風談西遊:西遊記中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涇河龍王其實並沒有被魏徵斬首!1、唐太宗為何被請進地府?
  • 西遊記:魏徵夢斬涇河龍王,背後是一個圈套!冤大頭就是李世民!
    但是涇河龍王不幹,這不是太歲頭上動土嗎?敢在我的地盤撒野,看我不收拾你丫的。於是他就變化成了一個白衣秀士來到了長安城,找到算命先生故意就問他:「明天下不下雨?幾點下雨、下多少雨?」這算命先生一一作答,精確到了幾點幾分、幾尺幾寸。涇河龍王是一聲冷笑,心想下多少雨,怎麼下雨,這還不是我說了算?
  • 西遊記中的懸案:涇河龍王真的被魏徵夢中給斬首了?
    ,天庭和靈山破費一番腦筋……而整個取經項目的最終執行,有一個環節必不可少,那就是涇河龍王的死,那麼世間真的有冤死的龍王嗎?《這不是西遊》第三卷《取經計劃》第11章(總第37章):西遊記中涇河龍王並沒有被魏徵斬首,背後隱藏一鮮為人知的秘密!一、事情的經過就不用細說了,總之觀音菩薩到達大唐,並在土地廟住下之後,一系列的怪事就開始發生。最大的怪事就在於時間的崩潰!
  • 西遊記中的龍王:上受天庭壓制,下遭妖怪欺辱,為何混得這麼慘?
    尤其是在神怪小說《西遊記》中更是低到了一定程度。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咱們這一回,以《西遊記》為基礎,說一說可憐的四海龍族。悲催的四海龍王在西遊記中,龍多以龍王或太子的形式出現,比如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西海龍王敖丙、北海龍王敖順、碧波潭萬聖龍王、涇河龍王、烏雞國井龍王等等。這些龍都被稱以王位,地位上卻低的可憐,可以說誰都惹不起。
  • 都尊稱天蓬元帥,為何福祿壽三仙被破口大罵,東海龍王卻備受尊重
    西遊記中,東海龍王是個非常神秘的存在。
  • 為何西遊記中四海龍王地位很低?其實他們不是真龍血脈!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四大經典之一,一九八六年版本的西遊記更是成為了經典。看過《西遊記》的網友們都會發現,每當需要用水的時候,孫悟空就會去東海龍王那裡求得幫助。但是龍王作為一介神仙,卻被孫悟空來回調遣,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涇河龍王改了下雨的時辰和數量就要被殺,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卻沒事?
    咱先說說涇河龍王改了下雨的時辰和數量這件事。這是《西遊記》中的一個故事。
  • 虎力大仙為道教門徒,學正宗仙法,為啥求雨還敗給孫悟空?
    虎力大仙為道教門徒,學正宗仙法,為啥求雨還敗給孫悟空?《西遊記》中,仙與妖雖然聽起來大不相同,但其實沒有實質的差別。法術神通上都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便是有無天庭的正式冊封,有冊封就會名列仙籍,就是名正言順的仙人。
  • 為何涇河龍王少下一點雨就要被砍頭?你看玉帝宴席吃的啥,就懂了
    怪不得涇河龍王少下一點雨就被天庭處死,你看玉帝宴會上吃的啥?郭沫若曾說: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這一句古詩是郭沫若對《西遊記》中三打白骨精篇章的一句評價。最為典型的還是1986年版本的《西遊記》,永遠是中國觀眾心中的經典。既然有這麼多演繹版本,那麼人們對於《西遊記》中的很多情節,自然也會有深刻印象。就比如說,有一章節是講涇河龍王少下一點雨就被天庭除死了,這一細節暴露了大臣在執法的過程中必須要秉承著嚴謹的態度。那麼涇河龍王為什麼少下一點雨就會被天庭除死呢?這背後是不是有一種讓人感到人性缺失的緊張感?
  • 西遊記第九回第3節:龍王求救
    龍王求救龍王辭別了袁守誠算命的地方,離開長安回到水府。大小水神迎接著他說:「大王找到了那算命的人了嗎?他算的怎麼樣?」龍王說:「有,有,有。那是一個耍嘴皮子的算命先生。眾水簇笑著說:「大王是八河都總管,下雨的龍神,有雨沒雨,只有大王知道,那算卦的怎麼敢這樣胡說,他是一定輸了。」就在龍子、龍孫等議論紛紛時,只到半空中有人大叫:「涇河龍王接旨。」眾人抬頭一看,是一個金衣力士,手裡拿著玉帝的敕旨,徑直向水府趕來。龍王連忙整衣焚香接了聖旨。金衣力士傳了旨就回去了。
  • 《西遊記》中的西海龍王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讀《西遊記》過程中,有一個不為人所注意的小人物西海龍王引起了我的興趣,下面就來說一說《西遊記》的西海龍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 西遊記中龍王與閻王誰的地位更高些?原著中一個細節說明真相!
    西遊記是一個強者為王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誰是強者,誰就能逞盡威風。比如按照天道規則,孫悟空只有300多年的陽壽,終有一天在花果山中無疾而終。可是,孫悟空是西遊世界的強者,特別是在西牛賀洲學會武藝後,能夠輕易衍生72般變化,耍起重達1萬3千5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就像是玩棉花糖一樣的輕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