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西遊記中四海龍王地位很低?其實他們不是真龍血脈!

2020-12-22 騰訊網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四大經典之一,一九八六年版本的西遊記更是成為了經典。看過《西遊記》的網友們都會發現,每當需要用水的時候,孫悟空就會去東海龍王那裡求得幫助。但是龍王作為一介神仙,卻被孫悟空來回調遣,這是為什麼呢?

龍王的兒子三太子被孫悟空抽筋扒皮,最後成了白龍馬,給唐僧當做騎,按理來說龍王應該很仇視孫悟空。並且龍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為什麼四海龍王的地位就這麼低?聽見孫悟空都嚇得聞風喪膽。而且在與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對戰的時候,龍王的水卻滅不掉紅孩兒的三味真火,四位龍王對付一位孩童都如此的艱難?

雖然四位龍王掌管著四大水域,但在三界的地位確實非常的低。在海域中可以隨意差遣蝦兵蟹將,在三界中卻唯唯諾諾。原因是我國古代的傳說中只有一條真龍,龍的兒子有九個,九個兒子品種各有不同。比如有饕鬄睚眥,

但巨鰲地位很低的,傳說中女媧在修補大戰破損的天空用的就是鰲的一條腿。所以掌管海域的龍王不是真的龍王,而是巨鰲。真龍只有一條,就是被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玉帝老兒,雖然玉帝總是拿孫悟空沒有辦法,經常找如來佛求救,但是他是當時世界裡的唯一的真龍。

四海龍王其實就是去巨鰲的原型,說白了也就是海龜啊。替玉帝掌管四個海域,每個人都有負責的區域保證子民的降水,通俗點來說就是為玉帝打工的。現在大家都了解了四海龍王,明明是龍王,為什麼地位卻那麼低了吧?

相關焦點

  • 為何四海龍王在中國神話故事中的地位如此低下
    作為帝王象徵的龍,和掌管一方水域的龍,其實是有很大差別的。我們在《西遊記》中涇河龍王向唐太宗求情的橋段就能了解到這一點。涇河龍王向唐太宗求救,而李世民則問他是何人,龍王答道:「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臣因犯了天條,該陛下賢臣人曹官魏徵處斬,故來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
  • 大鵬鳥一日需吃500條龍,四海龍王視若無睹,謎底就在西遊記中
    不過,從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中記載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鵬金翅鳥每天都需要吃500條龍,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呢?志恆接下來用為大家分析,當然在下面的故事中,我們假設龍是存在的。龍族的地位在古代人民的心中,龍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不過從西遊記中,龍族的地位好像在無限地被降低。
  • 西遊記四海的四海龍王,為何要聽玉帝命令,才敢行雨
    西遊記四海的四海龍王,為何要聽玉帝命令,才敢行雨文/成長新視點在西遊記中,在孫悟空大戰紅孩兒的時候,請來了四海龍王,當時,龍王說了一句話:降雨,需要玉帝的旨意才行。孫悟空聽了之後,要打龍王,他們才被迫行了雨。這個情景,讓人不禁感到很奇怪,四海龍王都是王爺,為何要聽玉帝的旨意,才敢行雨呢?原來,四海龍王,是分別管著各自一方的水情,受到天庭玉皇大帝節制的一方大員。他們的身份,與觀音菩薩和如來等五方五老不同,是拿著天庭工資的公務員,必須接受天庭管理。
  • 西遊記中的龍王:上受天庭壓制,下遭妖怪欺辱,為何混得這麼慘?
    歷代皇帝稱真龍天子,穿龍袍,以示其九五之尊。可見龍在華夏先民心中的地位。然而,有一點很奇怪。在上古神話之後,龍的地位明顯下降。尤其是在神怪小說《西遊記》中更是低到了一定程度。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咱們這一回,以《西遊記》為基礎,說一說可憐的四海龍族。
  • 為何涇河龍王改變人間因果被殺,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卻無動於衷
    為何涇河龍王改變了雨天的時間和人數而被殺,而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卻無動於衷?談到這些,首先要知道天帝封神的時間。事實上,玉皇大帝是三清所化太極界的第一神,即古人最崇拜的天帝,住在玉清宮中,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各路神佛,轄七十二地,四大部洲,掌管天神、仙、佛、凡間億萬生靈,因此被尊為玉皇大帝。還有網友認為,為何涇河龍王被玉帝殺掉,是因為下雨多雨,而四海龍王被水淹了陳塘關卻沒有大問題?
  • 神話中涇河龍王和四海龍王的遭遇,都體現出其神界地位不高
    西遊記中關於魏徵斬龍王那一段,在83版本裡被人津津樂道的《西遊記》並沒有拍攝出來,後來楊潔導演還進行了續集補拍。造成很多人沒有讀過原著的去惡補。關於這一段在小說中也有爭議,就是它在有的西遊流傳版本中並沒有,也不詳細,有的則只是簡單提及。
  • 魏徵憑什麼斬了涇河龍王?魏徵:我的背景你不懂
    涇河龍王為了贏得與袁守城的賭注,私自篡改了下雨的時辰和雨量,最終被魏徵斬首。在民間傳說中,龍是具有莫大神通的動物,為何被一介凡人斬首呢?很顯然,涇河龍王是被人算計了!《西遊記》中,涇河龍王的地位並不高在《西遊記》這部小說中,龍只是一個普通的種族而已。古人形容某人特別神秘,喜歡說他「神龍見首不見尾」。可在西遊記裡面,龍真是隨處可見。大海裡有四海龍王也就罷了,就連一條河也有個龍王。
  • 西遊記中龍王與閻王誰的地位更高些?原著中一個細節說明真相!
    西遊記中龍王與閻王誰的地位更高些?原著中一個細節說明真相!看到這裡,讀者不僅會產生疑惑,在西遊記中龍王和閻王都是弱者,可是他們中誰更弱呢?到底是龍王的地位更低,還是閻王的位置更卑賤呢?其實,出現這樣論點的原因只有一個----這些人沒有精讀西遊記。如果精讀西遊記你會發現,原著中對於龍王和閻王地地位早就有暗示。
  • 涇河龍王改變下雨時辰點數被殺,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為何卻沒事?
    涇河龍王改了下雨的時辰和點數就被砍頭,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卻沒事?同為龍王,待遇為何相差這麼大? 西遊記裡,有一個擅於算卦的袁守城,他給涇河打漁的漁夫指點,讓漁夫每日都能打到很多魚。
  • 為何涇河龍王改了雨數就要被殺,而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卻沒事兒
    關於涇河龍王改了下雨的時辰和數量就要被殺,而四海龍王水淹了陳塘關卻沒事兒的這個問題,我想,朋友們一定會有這樣的疑惑:該殺的難道不應該是四海龍王才對嗎?畢竟四海龍王所犯下的罪孽,那可要比涇河龍王大多了。但事實卻恰恰相反,被殺的並不是四海龍王,卻是涇河龍王,這又是為什麼呢?
  • 《西遊記》中的西海龍王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西海龍王第一次出場是在《西遊記》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中。此回,學仙歸來的孫猴子徑直到龍宮索要兵器,獲得金箍棒後又索要披掛,東海龍王無法應付,只得呼喚其他龍王兄弟前來商量對策。書中寫道:「敖欽聞言,大怒道:「我兄弟們,點起兵,拿他不是!」老龍道:「莫說拿!莫說拿!那塊鐵,挽著些兒就死,磕著些兒就亡,挨挨皮兒破,擦擦兒筋傷!」
  • 傳說中龍的地位並不高,為何古代的皇帝們,還要以真龍天子自居?
    那麼「真龍」又是為何呢?我們看到那些皇帝們穿龍袍,坐龍椅,睡龍榻,就連生的孩子都成為龍子,龍種。為何這些帝王們老喜歡和龍貼在一起呢。要知道在一些神話故事中,龍的地位也不是很高,龍王也只是一個小品階的神仙,見到天庭的其他神仙還得點頭哈腰,為什麼皇帝還挺喜歡用龍作為自己的化身呢?
  • 西遊記中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涇河龍王其實並沒有被魏徵斬首!
    本期楊角風談西遊:西遊記中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涇河龍王其實並沒有被魏徵斬首!1、唐太宗為何被請進地府?原來是這麼一回事,觀音菩薩一到了長安,在土地廟住下後,長安城就開始發生怪事了,別跟我說這跟菩薩沒關係!
  • 孫悟空為何來自傲來國?四海龍王為何都姓敖?有什麼說法嗎?
    於是,東海龍王敖廣只好「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把三個弟弟叫來了!給孫悟空湊了一副披掛,打發他出門去了。你道東海龍王的三個弟弟是誰?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為什麼鬧龍宮的孫悟空,作者要安排他的國籍為傲來國呢?孫悟空當了弼馬溫之後,為何反而鬧出更大的事來呢?
  • 紅孩兒的三昧真火,四海龍王就能滅!為何孫悟空還會火氣攻心?
    只是,就算有四海龍王的幫忙,在孫悟空與紅孩兒的第二次戰鬥當中,孫悟空依然遭遇了一個劫難,這個劫難,就是所謂的「心猿遭害三十難」。在這個劫難當中,要不是有豬八戒出手相救,孫悟空有可能就真的死了!那麼,在「心猿遭害」中,四海龍王扮演了什麼角色?有一個字能證明!
  • 四海龍王的傳說你聽過嗎?
    別說,這名字一取,反響還挺好,龍王的姓算是給定下來,後來的戲曲、雜劇都開始給龍王取名姓「敖」,《西遊記》和《封神榜》裡四海龍王都登場了,像西遊記裡,四海龍王的名字和《爭玉板八仙過滄海》差不多,依次是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只是把南海龍王和西海龍王的姓名給調換了一下。
  • 龍生九子,《西遊記》中龍王的兒子都是幹什麼的?
    在《西遊記》裡有很多種龍王,除了四海龍王之外,各個河流水域甚至水井中都有自己的龍族管理者。西遊世界裡龍族雖然不是很起眼,但也是實力不容小覷的一份子,再說他們掌管著降水,佔領著水域,統領著水族,不管是所佔據的空間和種族的數量都是非常龐大的。那麼西遊記中有那麼多龍王,他們的兒子都是幹什麼的?
  • 《西遊記》中為什麼國師能求雨,這不是龍王的工作嗎?
    我們前兩天剛剛講過車遲國中三位「國師」有些冤枉的事兒,今天,我們又發現了因一個問題——當年大旱,道教徒虎力大仙為何能求雨成功?在西遊世界裡,降雨不是龍王負責的嗎?《西遊記》裡的降雨程序到底如何?其實這種指責是不對的,眾神聽的並非國師的命令,而是玉帝的諭旨。問題在於,五雷法究竟是什麼?是不是任何人會五雷法,就能夠申請降雨?五雷法,又稱五雷正法、五雷天心正法、掌心雷、五雷掌等,是道教中的符咒,起源於古代民眾對雷神的崇拜,在宋代開始普遍流行起來。之所以叫「五雷法」,是因雷公有兄弟五人,所以才這麼叫。
  • 四海龍王與五帝龍王
    在普遍說法中,龍是可以呼風喚雨、上天入地的神秘物種,在《山海經》中,龍幾乎被神化稱了無所不能的神獸,比如應龍曾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而燭龍就更厲害了,呼氣為夏、吹氣為冬等等,感覺和那些大神也差不多了。在我國本土宗教——道教中,關於龍的傳說也不曾少過,所涉及的龍王大概有上百位,其中最為出名的應該就是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還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了。
  • 孫悟空話別四海龍王言之「聒噪」,不想他們理解錯了
    四海龍王正為孫悟空強行索要寶物生氣,再聞孫悟空「聒噪」二字尤為刺耳,於是紛紛義憤填膺,當場商議進表上奏告狀。其實他們還真是冤枉孫悟空了,孫悟空當時絕對沒有訓斥他們的意思。二則,孫悟空後來也說過這句話,根本就不是訓斥的意思。就是他們走到天竺國,留下了唐僧做駙馬,國王將官文用印花押,又送了他們盤纏:「行者朝上唱個喏道:『聒噪,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