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俠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的今天,「華山論劍」一詞在我們的生活場合中,已經屢見不鮮。它代表高手之爭,代表巔峰,代表終極。五嶽之一的華山,以其「奇險」著稱,千仞絕壁,如斧砍刀劈。這樣一個令人仰而止步的空間,在人心中愈仰愈高愈神秘。金庸先生筆下,華山大致可作三種開發:
其一,高手對決的場地。三次華山論劍均在此。
其二, 頤養天年,避世的絕佳之處。神劍仙猿穆人清大叔就選了個好地方,不是「仙猿」,你上得去麼?
其三,絕密儲藏之用。這個狠,金蛇密笈找得累死你!
此外,在小說中華山派亦居於此地,《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龍記》中,華山派都是當時有影響力的江湖民間組織。
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令狐衝。華山是令狐衝少年時代擁有美好記憶的地方,兩小無猜的師妹,情同手足的師兄弟,師母的關懷,思過崖上受罰.令狐衝受過很多苦,嘗盡親情的背叛,但他還可以笑,一醉方休。或許是華山的卓而不凡,給了他胸懷,或許是高高在上的山顛如師父的野心一般讓他看到了嘲弄。
先進一段書中資料:
《射鵰。第三十九回。是非善惡》
兩人行到前面市鎮,郭靖取出銀兩,替丘處機買了一匹坐騎。兩騎並轡西去,不一日來到華山腳下。那華山在五嶽中稱為西嶽,古人以五嶽比喻五經,說華山如同「春秋」,主威嚴肅殺,天下名山之中,最是奇險無比。兩人來到華山南口的山蓀亭,只見亭旁生著十二株大龍藤,夭矯多節,枝幹中空,就如飛龍相似。郭靖見了這古藤枝幹騰空之勢,猛然想起了「飛龍在天」那一招來,只覺依據《九陰真經》的總綱,大可從這十二株大龍藤的姿態之中,創出十二路古拙雄偉的拳招出來。正自出神,忽然驚覺:「我只盼忘去已學的武功,如何又去另想新招、鑽研傷人殺人之法?我陷溺如此之深,實是不可救藥。」
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120公裡,秦、晉、豫黃河金三角交匯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大西北進出中原之門戶,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華山系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其歷史衍化可追溯至27億年:《山海經》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裡。」華山之險居五嶽之首,有「華山自古一條路」的說法。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三:南峰「落雁」,為太華極頂,海拔2160.5米;又有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裡」,人稱「天外三峰」。雲臺、玉女二峰相輔於側,36小峰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文人謂之西京王氣之所系。山上奇峰、怪石、雲海、鳴泉、飛瀑、古蹟遍布,著名景點多達210餘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上天梯、蒼龍嶺等。華嶽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的「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
華山系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皆藉華山而得名。早在《尚書》裡就有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載有黃帝、堯、舜都曾到華山巡遊。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蔚然成風,華山又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自周末始,即有道家於雲臺觀布道,金元時華山已成為全真派發祥道場。在歷代高道中,尤以陳摶、華山棧道、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秦漢以來,和道教與華山有關的神話傳說廣為流傳。現存200餘篇,其中以「巨靈劈山」、「劈山救母」、「吹蕭引鳳」影響深廣。隋唐以來,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騷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遊記不下1200餘篇,摩巖石刻多達千餘處。華山也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於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臺為最佳地點。這裡四面如削。清晨,東望群山,只見日吐萬絲,霞光普照,山嶺、松林無不染上金黃的色彩,大地同時七色交織,五彩繽紛。遊客也可感受到華山觀日處的無限美景。華山索道(全長1550米)已於1996年建成,已正式開通。索道從山腳沿當年「智取華山」的小道上空飛架,直達北峰,落差近800米,蔚為壯觀。這使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中外的遊客都能領略到華山之險。資料:《神鵰俠侶。第十回。少年英俠》
洪七公道:「咱們且不說這個,我瞧你肚子也餓啦,咱們吃飽了再說。」於是扒開雪地,找些枯柴斷枝生了個火堆。楊過幫他檢拾柴枝,問道:「煮甚麼吃啊?」洪七公道:「蜈蚣!」楊過只道他說笑,淡淡一笑,也不再問。洪七公笑道:「我辛辛苦苦的從嶺南追趕藏邊五醜,一直來到華山,若不尋幾樣異味吃吃,怎對得起它?」說著拍了拍肚子。楊過見他全身骨格堅朗,只這個大肚子卻肥肥的有些累贅。洪七公又道:「華山之陰,是天下極陰寒之處,所產蜈蚣最為肥嫩。廣東天時炎熱,百物快生快長,蜈蚣肉就粗糙了。」楊過聽他說得認真,似乎並非說笑,心中好生疑惑。洪七公所指的「華山之陰」應該就是北峰,北屬陰。蜈蚣喜潮溼,通往北峰的路上,有山泉,巖壁都在滲水。蜈蚣肯定是有的,但沒見著,想洪七公所指的「華山之陰」應該就是北峰,北屬陰。蜈蚣喜潮溼,通往北峰的路上,有山泉,巖壁都在滲水。蜈蚣肯定是有的,但沒見著,想著洪爺爺那些肥美的蜈蚣肉,拿出一包牛肉乾來慰勞慰勞自己~~~~目的二:跟著令狐大哥,尋找玉女峰。資料:《笑傲江湖。第八章。面壁》當日傍晚,令狐衝拜別了師父、師娘,與眾師弟、師妹作別,攜了一柄長劍,自行到玉女峰絕頂的一個危崖之上。危崖上有個山洞,是華山派歷代弟子犯規後囚禁受罰之所。崖上光禿禿的寸草不生,更無一株樹木,除一個山洞外,一無所有。華山本來草木清華,景色極幽,這危崖卻是例外,自來相傳是玉女髮釵上的一顆珍珠。當年華山派的祖師以此危崖為懲罰弟子之所,主要便因此處無草無木,無蟲無鳥,受罰的弟子在面壁思過之時,不致為外物所擾,心有旁騖。
據書中描寫,令狐衝和師妹年少時曾在玉女峰下的瀑布旁練劍,實際上玉女峰下現已無瀑布,泉水從北峰中途瀉出,據說是從後山流出來的。
目的三:洪七公和歐陽峰被埋在何處?
依書中相關描寫,不難看出,洪七公在北峰找蜈蚣,遇到楊過,大戰藏邊五醜。再看著一段描寫:
資料:《神鵰俠侶。第十一回。百計避難》
他與洪七公是數十年的死仇,憎惡之意深印於腦,此時雖不明所以,但自然而然的見到他就生氣。洪七公見他呆呆站立,目中忽露兇光,暗自戒備,果然聽他大吼一聲,惡狠狠的撲將上來,當下不敢怠慢,出手就是降龍十八掌的掌法。兩人襟帶朔風,足踏寒冰,在這寬僅尺許的窄道上各逞平生絕技,傾力以搏。一邊是萬丈深淵,只要稍有差失,便是粉身碎骨之禍,比之平地相鬥,倍增兇險。
一邊為懸崖,一尺來寬,這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擦耳崖」了!在這兒真夠嗆,因為北峰有充足的蜈蚣大餐,離這兒不遠的日月崖又可作歇宿之用,所以洪歐兩位高手在這裡較勁,最後雙雙葬於此,飛雪連天,恩仇一笑間。
目的四:華山論劍的場地。
第一次華山論劍。應該在北峰。
第二次華山論劍。郭靖和黃蓉在「捨身崖」旁賭氣。提到「捨身崖」,捨身崖是西峰頂介於沉香劈山救母和蓮花洞之間的一處景觀,一塊臨淵的巨石上書者「捨身崖」。所以第二次論劍在西峰。
資料:《射鵰。第三十九回。是非善惡》
郭靖胸中熱血上湧,一點頭,轉過身子,大踏步就往崖邊走去。這正是華山極險處之一,叫做「捨身崖」,這一躍下去自是粉身碎骨。黃蓉知他性子戇直,只怕說幹就幹,急忙縱前,一把抓住他背心衣衫,手上一使勁,登足從他肩頭躍過,站在崖邊,又氣又急。
第三次華山論劍。也是在北峰。洪七公和歐陽峰墓地旁,所有參賽選手口頭封了個名譽英雄,活動閉幕後遊覽觀光,楊大哥還帶著龍姑娘上了玉女祠。
華山上,可不乏提劍登山的大俠們,提著柄鐵劍爬山,風景之於人便有情趣又遐思,這才是味吧。金庸先生手書的「華山論劍」石刻,在北峰的雲臺山莊後,坐纜車上去的人很容易找到。我們返回北峰時,上面已經是人潮湧動,似乎沒留影就仿佛沒來論過似的,嘿嘿~~我,也是這麼想的。大家很耐心的排隊等待,一支筆成就的偉大,讓人不分年齡性別職業地獄趨之若鶩,也只有金庸了。
華山論劍誰勝出?歐陽峰。奈何卻瘋了。最後一次論劍又來了一群不自量力之輩插科打諢,終鬧得人暈頭轉向,高手們隨口自封了事。論劍的主辦方為何要將比賽場地選擇在這樣一個人跡罕至鳥獸難登的山峰?....自然的力量可以抑制人的力量,也可以成全人的力量,在高處不勝寒的感嘆中,在一覽眾山小的氣度中,在生還是死的遊走中,你,明白什麼呢?或許,江湖真正好的結局,就是那句話——不戰而勝,最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