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剪「封神」諾獎,瑞典皇家科學院沒有選擇張鋒

2021-02-15 AI科技評論
今年一月份,有著諾獎風向標之稱的「2020沃爾夫醫學獎」頒給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兩大女神: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和艾曼紐埃爾·查彭蒂爾(Emmanuelle Charpentier)。 果然,風向標名不虛傳,就在今天下午5點45分!諾貝爾獎組委會宣布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這兩位,表彰他倆在開發基因編輯工具CRISPR方面所做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值得一提的是,擁有CRISPR-Cas9專利的MIT終身教授張鋒並沒有得到瑞典皇家科學院「青睞」。遵照諾貝爾遺囑,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並不是由全球科學家投票決定。 這兩位女性,一位於1968年出生於法國,一位於1964年出生於美國。加上以往的五位,目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數字是:七。其中,第一位是著名居裡夫人,在1911年獲獎。第二位是居裡夫人的女兒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在1935年獲獎。

獲獎理由:CRISPR基因編輯術 

圖註:1987年的這篇論文,可能是人類首次知道CRISPR序列的存在CRISPR的全稱是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中文翻譯為「規律成簇的間隔短回文重複」。
這個詞的字面意思就是「代表了同一類特徵明顯、排列整齊、秩序一致的重複序列」。 更準確一些,CRISPR是原核生物基因組內的一段重複序列,是生命進化歷史上,細菌和病毒進行鬥爭產生的免疫武器。病毒能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細菌,利用細菌的細胞工具為自己的基因複製服務,細菌為了將病毒的外來入侵基因清除,進化出CRISPR-Cas9系統,利用這個系統,細菌可以不動聲色地把病毒基因從自己的基因組上切除。利用CRISPR的這一功能,今日的兩位諾獎主人公於2012年發明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並在短短幾年內風靡全球,成為現有基因編輯和基因修飾裡面效率最高、最簡便、成本最低、最容易上手的技術之一,也是當今最主流的基因編輯系統。 圖註:張鋒教授團隊也報導了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重要應用而說起CRISPR 技術,我們不可能不說起華人科學家張鋒,當然,還有一場持續多年的專利戰。
2012 年 8 月,詹妮弗·杜德納和 艾曼紐埃爾·查彭蒂爾 首次發表論文表明,細菌衍生的 CRISPR 系統可以切斷目標 DNA。7 個月後,張鋒團隊發表論文稱,CRISPR 系統可作為基因組編輯器。而眾多媒體對張鋒的描述是「打破錢學森記錄」幾個字,即其在年僅 34 歲之時,張鋒晉升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School of Science)終身教授,而在麻省理工學院歷史上,錢學森在 35 歲時晉升為終身教授,並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麻省理工最年輕華人終身教授紀錄的保持者。張鋒主要研究領域為神經系統功能與疾病,最著名的成就便是 CRISPR-Cas9 的發展和應用。2013 年 12 月 12 日,張鋒團隊提交了CRISPR 系統專利申請——由於該團隊參與了「加快審核專利計劃」,他們於 2014 年 4 月先行獲得專利。這個「先」字來源於:2012 年 5 月 25 日詹妮弗·杜德納和艾曼紐埃爾·查彭蒂爾團隊在發表論文之後提交了CRISPR 系統專利申請。這之後,一場被稱為「世紀生物技術之戰」正式拉開帷幕,經過幾個回合的交手,張鋒團隊佔了上風,並獲得了專利。但是縱使如此,杜德納和查彭蒂爾對CRISPR開創性的工作還是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今日的諾獎榮譽更是對兩人奠基性工作的嘉獎。知乎上也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諾貝爾化學獎沒有頒給擁有專利的張鋒。網友主要回答集中在:科研注重基礎研究,CRISPR的基礎研究是杜德納和查彭蒂爾奠基和專研的,而諾貝爾獎更傾向於頒獎給新技術領域的開創者奠基人。 

獲獎人:兩朵鏗鏘玫瑰

艾曼紐埃爾查彭蒂爾1968年出生在巴黎郊外,她對心理學感興趣,但也喜歡哲學、數學。對於醫學也特別鍾情,早年就立誓要為人民的醫療健康作出貢獻。1986年至1992年,查彭蒂爾在巴黎皮埃爾和瑪麗居裡大學(UPMC)攻讀微生物學、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的本科學位。1992-1995年在巴斯德研究所和UPMC進行研究生工作,期間她研究了抗生素耐藥性的分子機制。這也引導她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研究細菌在感染宿主的過程中如何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博士後期間,她在四個地方工作過,分別是:1995-1996的查彭蒂爾先後在巴斯德研究所、1996-1997年的洛克菲勒大學、1997-1999年的紐約大學蘭貢醫學中心、1999年的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和1999-2002年斯科波生物分子醫學研究所。之後,查彭蒂爾回到歐洲,擔任維也納大學微生物與遺傳學研究所實驗室的負責人。查彭蒂爾一直致力於研究細菌有時是如何利用小RNA分子來調節其基因表達的。在維也納,她發現了CRISPR。但是,當查彭蒂爾第一次開始思考時,CRISPR如何實現這種防禦的細節還是一個謎。查彭蒂爾和她的同事們悄悄地開始研究這個問題。查彭蒂爾在2009年搬到瑞典于默奧大學後完成了進一步的實驗,為她大膽的想法提供了重要的證據。她指出,當含有病毒序列的CRISPR RNA被轉錄時,它通過與另一段RNA(稱為tracrRNA)形成雙鏈並與Cas9結合而成熟。由此產生的複合物似乎具備了阻止病毒攻擊所需的一切條件。查彭蒂爾在2010年的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她的發現,然後在2011年的《自然》雜誌上發表了更正式的論文。幾個月後,查彭蒂爾在波多黎各參加了一個會議,並遇到了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詹妮弗杜德納。杜德納多年來也一直在研究CRISPR系統中的RNA。與查彭蒂爾不同的是,杜德納1964年出生於美國,在夏威夷大島上長大。1985年,杜德納在哈佛大學完成了研究生階段的工作。1991年,杜德納前往位於博爾德的科羅拉多大學和託馬斯切赫(Thomas Cech)的實驗室。在那裡,杜德納開始研究一種特殊的核酶的晶體化和三維結構(當時,科學家只知道另一種RNA分子的摺疊結構)。1994年加入耶魯大學後,杜德納繼續這個項目,並最終在1996年成功。這次經歷更堅定了杜德納的信念,即RNA結構的了解對理解其功能至關重要。2000年,杜德納有機會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在伯克利,杜德納將注意力轉向了CRISPR-Cas系統,她對許多與查彭蒂爾相同的問題產生了興趣。終於在2011年,杜德納在波多黎各的一次會議上遇到了查彭蒂爾,兩人一見如故,也認識到對方為CRISPR-Cas研究帶來的互補優勢。很快,兩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出來了——2012年8月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史詩般的論文。該論文表明,在成熟的CRISPR RNA雙鏈體中存儲的病毒序列,確實會引導其相關的Cas9酶在細胞中隨時隨地切出相應的病毒DNA。這篇論文不僅解釋了細菌如何利用CRISPR來防禦病毒,還表明研究人員可以使用定製的RNA對CRISPR-Cas9複合物進行編程,從而在任何他們想要的地方對DNA雙螺旋進行切片。結合細胞的DNA修復機制,可以刪除或插入一個新的基因。此外,CRISPR在基因組調控方面的作用可能至少與基因組編輯一樣重要。利用CRISPR,科學家能將可編程轉錄因子引入細胞DNA。有了這些基因,它們可以在不改變特定基因的情況下,可逆地使其沉默或失活。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676170247221839&wfr=spider&for=pc

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4543454/answer/1511563436 

在10月1日頭條《秋天的第一本AI書:周志華親作森林書&賈揚清力薦天池書 | 贈書》留言區留言,談一談你對這兩本書的看法或有關的學習、競賽等經歷。

AI 科技評論將會在留言區選出15名讀者,送出《阿里雲天池大賽賽題解析——機器學習篇》10本,《集成學習:基礎與算法》5本,每人最多獲得其中一本。

活動規則:

1. 在留言區留言,留言點讚最高的前 15 位讀者將獲得贈書,活動結束後,中獎讀者將按照點讚排名由高到低的順序優先挑選兩本書中的其中一本,獲得贈書的讀者請添加AI科技評論官方微信(aitechreview)。

2. 留言內容會有篩選,例如「選我上去」等內容將不會被篩選,亦不會中獎。

3. 本活動時間為2020年10月1日 - 2020年10月8日(23:00),活動推送內僅允許中獎一次。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NeurIPS小組~

相關焦點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丨直擊諾獎
    全球及不同區域 CRISPR 技術市場預期發展趨勢 | 來源:Marketsandmarket先以本次與諾獎擦肩而過的張鋒為例。他手握數十項專利,創建並參與了五家公司,其中一家已上市(Editas Medicine,市值約15.18億美元),另一家也已提交上市申請(Beam Therapeutics)。
  •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艾絲特·杜芙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
    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因「改進了拍賣理論和創造新的拍賣形式」獲獎。兩人將分享1000萬克朗的獎金。
  • 同為基因編輯發明人,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作者:朱萍北京時間202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所的馬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詹妮弗
  • 兩位女科學家因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 這名華裔也曾被認為是熱門人選
    法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科學家Jennifer Doudna- 編者按 -五分鐘前,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因為簡單、廉價和高效,CRISPR已經成為全球最為流行的基因編輯技術,被稱為編輯基因的「魔剪」。科學家通過它可以高效、精確地改變、編輯或替換植物、動物甚至是人類身上的基因,經過改造的CRISPR技術被廣泛地應用於農業和生物醫藥領域。
  • 2020諾獎誕生最大懸疑:基因編輯技術獲獎,張鋒錯失
    在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中,張鋒幾乎是繞不過去的重要人物,他未能因所做的開創性貢獻入圍諾獎令人生疑,或許將成為近期討論的一個話題。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Jennifer A. Doudna 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尖端的工具: CRISPR/Cas9基因剪刀。
  • 張鋒和杜德納的CRISPR專利之爭,爭的是什麼?
    這時,很多讀者會想起另一個名字:張鋒。在這一領域,張鋒也做出了傑出貢獻,他是第一個將CRISPR應用在真核細胞上的科學家。其實在2016年,科學界的另一項大獎——沃倫·阿爾珀特獎就授予了對理解CRISPR的細菌防禦系統及其在基因編輯方面的革命性發現做出重要傑出的五位科學家,他們分別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魯道夫·巴郎格(Rodolphe Barrangou)、法國杜邦公司的菲利普·霍瓦特(Philippe Horvath)、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的維吉尼澤斯·斯克尼斯(VirginijusSiksnys),
  • 那些不被允許帶娃領諾獎的科學家
    上一次,我們說到《有個國家,曾抵制諾貝爾獎》,於是有熱心人提出,除了納粹德國,歷史上還有其他國家也對諾獎做出過某種形式的抵制。這個國家就是前蘇聯。只不過,前蘇聯允許本國科學家接受諾獎,但要出國領獎只能「挈婦」,不能「將雛」。本來每年的12月10日,是當年的諾獎得主舉家赴斯德哥爾摩領獎的日子,今年受困疫情,頒獎改為線上舉行。
  • 他到上海時「天降」諾獎?珍貴展品透露未解之謎
    該報報導「愛因斯坦兩天前已通過無線電得悉獲諾貝爾獎消息,在上海得到瑞典總領事的正式通知。」 根據這段文字,推演出一則生動的故事,說是瑞典駐滬總領事在匯山碼頭向愛因斯坦宣讀了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授獎詞,並頒發證書,愛因斯坦當晚興奮得徹夜難眠。除此以外,還有「在浦江飯店收到獲獎電報」,「在船上從收音機裡聽到新聞」等說法。
  • 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剪刀」,為何沒有華人科學家張鋒的名字?
    其實,化學獎這些年來本來也是「理綜獎」,很多獎也確實是發給了偏生物醫學領域的成果。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後,很多人問道:為什麼沒有張鋒?張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著名華人科學家,82年出生,CRISPR/cas 9哺乳細胞編輯專利的持有者。受訪專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沒有張鋒,可以理解;但如果發給張鋒,也可以理解。
  • 2019年諾貝爾獎全部揭曉,一文看全今年諾獎得主!素材收藏
    今年又有哪些「人生贏家」抱得諾獎歸?獎品:獎牌、證書、獎金(諾貝爾的遺產)評獎機構:物理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出。
  • 2015諾貝爾獎揭曉在即,盤點那些諾獎得主的爆笑之「最」
    瑞典的答覆是:獎牌不能寄,還是跑一趟吧。倫琴無奈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但他領到獎金與獎牌後就即刻打道回府,連獲獎後例行的講座也取消了。諾獎小知識:諾貝爾獎授獎儀式後,還要在市政大廳舉行晚宴和舞會,獲獎者則需要在晚宴上做3分鐘的即席演講。
  • 2018年諾貝爾獎揭曉在即,來看看諾獎陪跑者背後的故事
    抗白喉先鋒——Roux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長、病毒學家Erling Norrby在研究諾貝爾檔案時認為Roux和Ramon早已失去了獲得諾獎的機會,因為已有人在免疫學和傳染病上做出了重大貢獻而獲得了諾獎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基因編輯」,華裔科學家張鋒未能一同加冕
    要知道她們在去年,可是諾獎生理學\醫學獎的熱門候選,並且支持者非常堅定,認為是時候輪到她們了。沒想到一年之後,該方向研究在「理綜」獎——諾貝爾化學獎實現加冕。  她們是:  Emmanuelle Charpentier,法國籍科學家,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主任。
  • 霍金「老搭檔」摘得諾獎桂冠 《盜夢空間》的無盡樓梯就是他的...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外一半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因為兩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 從救命神藥到「基因編輯嬰兒」,CRISPR為何成為爭議的漩渦丨直擊諾獎
    到了21世紀初,他們心一橫想,既然世上沒有,那乾脆人工造好了。後來這篇論文又相繼投遞給了《美國科學院院刊》《分子微生物學》以及《核酸研究》等一系列期刊,但也都遭到了冷落。弗朗西斯科·莫伊卡(Francisco Mojica),CRISPR系統第一個發現者。圖片來源:Roberto Ruiz/University of Alicante Image Workshop原因無它,因為這個研究的結論實在是太奇怪了。
  • 美國諾獎得主不接電話,鄰居半夜按門鈴告知獲獎
    其實,真正的諾貝爾獲獎過程並沒有那麼的熱鬧非凡啦!並且,從今年有趣的插曲來看,獲不獲獎,對於某些「大神」來說,或許也不是那麼的「重要」。在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了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與羅伯特•威爾遜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善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然而,宣布獲獎者後,諾獎委員會卻一直聯繫不上米爾格羅姆。
  • 丹麥女王授予數學家格德「丹麥皇家科學院終身成就獎」
    這次研討會是由丹麥皇家科學院舉行的,旨在為女王慶祝80歲生日。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春天的活動取消了。作為生日禮物,女王收到了"科研之美",這是一份出版物,也是丹麥皇家科學院對女王陛下表達的敬意,女王是丹麥皇家科學院的贊助人。在"科研之美"這本書中,收錄了16位頂尖學者在植物學、天體物理學和考古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
  • PUP作者喜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3.66萬美元,彭羅斯獲得獎金的一半。彭羅斯的獲獎原因是「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而後兩者則是由於「發現我們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而共同分享另一半的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