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和杜德納的CRISPR專利之爭,爭的是什麼?

2021-02-15 環球科學

圖片來源:Johan Jarnestad/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剛剛,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發展出CRSIPR編輯技術的埃馬紐埃爾·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這時,很多讀者會想起另一個名字:張鋒。在這一領域,張鋒也做出了傑出貢獻,他是第一個將CRISPR應用在真核細胞上的科學家。

其實在2016年,科學界的另一項大獎——沃倫·阿爾珀特獎就授予了對理解CRISPR的細菌防禦系統及其在基因編輯方面的革命性發現做出重要傑出的五位科學家,他們分別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魯道夫·巴郎格(Rodolphe Barrangou)、法國杜邦公司的菲利普·霍瓦特(Philippe Horvath)、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的維吉尼澤斯·斯克尼斯(VirginijusSiksnys),以及杜德納和沙爾龐捷。有意見認為這次頒獎將理解生物學原理與發明應用生物學技術分開了,張鋒和喬治·丘奇因此不在五人中。

在過去近幾年的時間裡,CRISPR受到輿論關注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專利之爭:張鋒所在的麻省理工學院和博德研究所與杜德納所在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CRISPR相關專利的歸屬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執。這裡,我們為讀者梳理了相關情況。

2012 年 6 月 28 日,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杜德納和當時就職於瑞典于默奧大學(Umeå University)的沙爾龐捷在《科學》發表相關論文,證明 CRISPR 技術能夠應用於質粒(一種較簡單的 DNA 分子)。隨後她們立即提出了相關專利申請。

博德研究所的張鋒團隊緊隨其後,在幾個月後提交了專利申請,並付費進行快速評審,於 2014 年 4 月獲得了在真核生物細胞內應用 CRISPR 技術的專利,包括動物和人類的細胞。張鋒團隊的論文於 2013 年 1 月 3 日在《科學》在線發表,比杜德納團隊的同類實驗早了幾個月。

到 2015 年 4 月,加利福尼亞大學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請願,指出博德研究所的專利內容與該大學更早申請的專利內容相同。這一請願最終被駁回:2017 年 2 月,美國專利商標局判定兩項專利內容不同,互不衝突(事件回顧)。到 2018 年 9 月 10 日,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重新審理案件,並維持專利商標局的判決。

今年 9 月 10 日,美國專利審查與上訴委員會(PTAB)裁定,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張鋒團隊在真核細胞中使用 CRISPR 技術具有專利優先權,該專利可能應用於實驗室培養人體細胞甚至人類受試者上,具有可觀的應用前景。但同時,該裁定還指出,加州大學團隊在 CRISPR 的核心使用技術上也可能獲得專利權。

以杜德納和沙爾龐捷為首的加州大學和維也納大學研究團隊(被稱為 CVC 團隊),與張鋒為首的博德研究所團隊的專利之爭持續已久,此前 PTAB 曾判定 CRISPR 在真核細胞中的應用和在其他領域中的使用分屬兩種不同專利,但 CVC 對此結果不服,向 PTAB 提起上訴。CVC 團隊關於細菌中提取 CRISPR 能夠切割目標 DNA 的證據發表於 2012 年 6 月,專利委員會認為,雖然這比張鋒團隊文章的發表時間提前了七個月,但在 CVC 團隊的論文中並沒有提及 CRISPR 在真核細胞中的應用。

不過,該委員會也表示,加州大學研究團隊在 CRISPR 中重要工具的發現上先人一步。CRISPR 通常包括 Cas9(DNA 切割酶)及能將其指引至特定 DNA 序列的嚮導分子。張鋒團隊起初使用的嚮導分子由兩個 RNA 分子組成,而 CVC 團隊使用了一個 RNA 分子——單 RNA 嚮導分子如今是該領域的標準工具。

目前, CVC 團隊及博德研究所對於該裁決均作出了公開聲明,都認為未來的最終裁決結果將對自己有利。博德研究所還指出,目前對於整個領域最重要的事情是儘快取得共識,並將 CRISPR 技術應用於解決當今實際問題上。

相關焦點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丨直擊諾獎
    商業利益之爭,專利之爭……使CRISPR技術附上了別樣的色彩。全球及不同區域 CRISPR 技術市場預期發展趨勢 | 來源:Marketsandmarket先以本次與諾獎擦肩而過的張鋒為例。他手握數十項專利,創建並參與了五家公司,其中一家已上市(Editas Medicine,市值約15.18億美元),另一家也已提交上市申請(Beam Therapeutics)。
  • CRISPR剪「封神」諾獎,瑞典皇家科學院沒有選擇張鋒
    值得一提的是,擁有CRISPR-Cas9專利的MIT終身教授張鋒並沒有得到瑞典皇家科學院「青睞」。遵照諾貝爾遺囑,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並不是由全球科學家投票決定。 這兩位女性,一位於1968年出生於法國,一位於1964年出生於美國。加上以往的五位,目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數字是:七。其中,第一位是著名居裡夫人,在1911年獲獎。
  • 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剪刀」,為何沒有華人科學家張鋒的名字?
    懸念只是,什麼時候獲得,以及除了法國生物化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結構生物學家珍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之外,還有誰會得獎。2020年10月7日,懸念揭曉。在《科學》雜誌發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僅僅八年後,這對女搭檔就斬獲了諾貝爾化學獎。
  • 張鋒:如何在34歲躋身於世界頂尖生物學家?
    但他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了寶貴的一課:有趣的科學發現往往得不出什麼結果。在拿到全獎進入哈佛大學後,張鋒主修化學和物理學,還在莊小威的實驗室進行流感病毒研究。其研究成果在2004年發表在頂級科學期刊,描述了流感病毒是如何進入細胞的。而這項發現的關鍵點便是張鋒最早在愛荷華接觸的水母螢光蛋白。
  • 從救命神藥到「基因編輯嬰兒」,CRISPR為何成為爭議的漩渦丨直擊諾獎
    基因編輯技術是什麼?是誰發明了這個相當於金礦的技術,又是誰讓它熠熠生光?為什麼中間出現了利益之爭?卡彭蒂耶、杜德納和華人科學家張峰,有過怎樣的較量?這些問題,將在本文一一解答。如果盤點一下生命科學最近五年的大新聞,有一個詞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基因編輯」。
  • CRISPR英雄譜與隱秘的江湖紛爭 | 《紐約客》
    CRISPR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基因編輯技術,已廣泛應用到生物、醫學、農業以及環境等領域,正深刻改變著社會和生活。《紐約客》萬字長文介紹了CRISPR及基因編輯的歷史、科學、專利爭議和倫理紛爭,講述了80後華人科學家張鋒不為人知的故事。這是一份CRISPR英雄譜,同時還呈現了它背後的隱秘江湖紛爭。
  • 風電巨頭的專利之爭:GE狀告西門子歌美颯專利侵權
    對於上述專利侵權訴訟的最新進展,GE方面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該訴訟只是剛開始上提,未有更進一步的進展。」  市場之爭  在海上風電領域,GE這一「地頭蛇」卻隱隱有被歐洲「強龍」趕超之勢。  實際上,GE與西門子歌美颯專利糾紛的背後,是風電龍頭逐漸白熱化的市場之爭。
  • 同為基因編輯發明人,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10月9日,MIT/Broad Institute張鋒實驗室的第一個博士生、現任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叢樂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諾貝爾獎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認可,揭示了這一技術的影響力和重要性,他祝賀上述兩位科學家獲獎,但對於張鋒未能分享諾獎感到遺憾。
  • 爭來爭去,爭什麼?
    是你的,終究會屬於你,不是的,爭來也不長久;該來的,已經行在路上,要走的,阻攔也是徒勞。人這一生,不要總想著爭什麼,爭來了面子,丟掉了裡子;佔到了便宜,失去了人品;奪來了好處,沒有了好感。相爭,總是心存愧疚對他人;不爭,才能心安理得活一生。
  • 君子之爭
    其中轉發點讚最多的一條應該是,「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或許是因為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們渴望由此得到些人生指引與心靈慰藉吧。但是,給楊絳女士貼上「不爭」的標籤,並以此概括其百年智慧人生,真的恰當嗎?我倒想到了一樁公案,錢鍾書楊絳夫婦與林非肖鳳夫婦打架事件。
  • 深圳網紅收音機「山寨」之爭:企業專利維權難在哪?
    專利之爭雲動創想於2015年正式推出貓王收音機品牌及產品,該系列產品主要在國內銷售。2018年年中,公司通過線下市場如華強北和線上平臺發現該系列產品被仿冒,仿冒產品由中電微製造。而當記者問到是否有監管部門人員進入工廠調查,以及對被指仿冒產品一事有什麼回應的時候,對方掛掉了電話。雲動創想方面則對此表示:「律師聲明函是公開發表的,並未單獨抄送中電微。」「山寨品大量進入市場,對我們銷售肯定是有衝擊的。
  • CRISPR是個什麼鬼?
    DNA分子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這一論斷是由美國科學家沃森(James Watson)和英國科學家克裡克(FrancisCrick)在1953年做出的,是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奠基石。「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在傳宗接代中保證生命生生不息和保證遺傳性狀的穩定性的艱巨任務,就是由DNA分子來承擔和完成的。
  • 晶片之爭就是臺積電之爭
    晶片之爭就是臺積電之爭。對此大家怎麼看?聲明:文章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文|趣評互聯技術之間的較量近兩年來,整個半導體行業掀起了大的風浪,其實歸根結底就是技術之間的較量。要知道科技強國,掌握核心的技術對於發展至關重要。說到半導體領域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晶片,有人形容晶片如同空氣般存在,在半導體行業中確實如此,很多智能設備都離不開晶片。
  • 《論語》|君子一般不與人爭,爭也要有君子之風度
    「爭」,本作「爭」,上為「爪」,代表的是一隻手覆在上面;下為「又」,代表右手;中為「丿」,代某事物。「爭」是一個會意兼指事字,表示兩人兩手在爭奪同一件物品,相持不下。「爭」,是人佔有欲的一種表現。孔子認為,「君子無所爭」,作為君子,心中有崇高的追求,有遠大的目標,在大事上下功夫,在日常繁瑣的小事上沒有什麼可與人計較的,在眼前的蠅頭小利上沒有什麼可與人爭的。
  • 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
    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更因為在解碼相城發展的過程中,大家被相城這匹快速崛起的「黑馬」所吸引,被相城「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的氣魄所感染。當天,中共蘇州市相城區委四屆十二次全體會議召開,區委書記顧海東代表區委常委會作題為《超前謀大事 實幹擔使命 奮力爭當開放發展先行尖兵》的工作報告,號召相城幹部應有自己的精氣神,要做「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的先行尖兵。
  • 婆媳之爭,到底在爭什麼呢?有話好好說
    又像是一部《貓和老鼠》,令人啼笑皆非!更不可思議的是,這當中,似乎沒有對錯,婆婆和媳婦做的事情,似乎都是對的!既然都是對的,為什麼又矛盾不斷呢?令人摸不著頭腦!其實,婆媳之間的矛盾,都逃不過一個「爭」字!如果雙方能「不爭」,那就家庭和睦,萬事興了!有人說,一家人有什麼好爭的,你可別小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婆媳之間,還真有得爭!
  • 明星的C位之爭|爭與不爭,在於是否有自知之明
    當紅一線小花與老戲骨的c位之爭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什麼不適合自己。愛因斯坦是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近期,楊紫和吳亦凡粉絲們為了各自的偶像誰是一番進行激烈並表示「編劇是應該為作品整體質量負責,而不應該成為某一個明星的御用編劇,不要被流量和資本裹脅」。一番還是二番,其實真的不重要。觀眾在意的是演員的演技好壞,如果在一番之位,而演技不好,也會招到強烈的吐槽。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孔子說:君子在世間與人無爭,如果一定要爭的話,那就是射箭。
  • 《錦繡南歌》沈樂清爭來爭去,爭的到底是什麼?
    又雙曝一部反套路影視劇來襲,論故事情節,不得不提一下,有仇必報沈驪歌和傲慢跋扈沈樂清,這兩一開局遇見就註定會「互相殘殺」的姐妹。沈樂清兒時,父母雙亡,被沈氏夫婦收養,在沈家是被獨佔寵愛的,而真正沈家之女沈嘉兒(驪歌)的出現,自然會動搖她在沈家的位置